数据专栏

智能大数据搬运工,你想要的我们都有

科技资讯:

科技学院:

科技百科:

科技书籍:

网站大全:

软件大全:

  8 月 25 日,蚂蚁集团分别向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招股申请文件,内容显示, 马云将从其个人所持蚂蚁股份中捐出 6.1 亿股用于公益。   这些捐赠将委托杭州云铂未来捐赠给他指定的公益组织, 按蚂蚁招股书显示的上市后总股本 300.3897 亿股计算,马云此次相当于捐出了蚂蚁(上市后)股份的2%。   据悉,这不是马云第一次在公益领域如此大手笔投入。   2014 年阿里巴巴上市不久后,马云就曾和蔡崇信联手建立个人公益信托基金,用于医疗、环境、教育和文化等公益领域。 公益基金来自于二人在阿里集团拥有的期权,占阿里巴巴集团总股本的2%,是全亚洲最大公益基金之一 。   近年来马云在公益领域的主要投入   自 2019 年宣布卸任后,马云全身心投入公益,在教育、医疗环保、企业家精神、女性领导力等领域动作频频。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马云及其个人公益基金会先后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向国内及海外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捐出了超 2 亿件医疗物资,设立 1 亿元新冠肺炎疫苗药物研发专项基金先后支持国内外多个顶级科研团队,并通过发起搭建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令上万名海内外医生借此共享抗疫经验。   据了解, 目前马云本人正在云南昆明,见证蚂蚁集团与云南关于保护野生亚洲象项目的签约,而这个公益项目也正是他本人在阿里内网上号召发起的 。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1:20:00
  今天七夕,不仅各大中小酒店爆满,影院票房创复工以来新纪录,就连滴滴打车也迎来流量洪峰。   滴滴出行副总裁李敏在微博上透露, 保守估计今天打车呼叫会超过 5000 万单,比平时多 40% 左右,晚高峰会提前到 16 点开始,18 点到峰值。   “网约车的同事们准备了多种奖励方案鼓励司机师傅出车多接单,但依旧会有很多朋友打车排队,甚至打不到车,路很堵,我们也尽力少给大家添堵。特别的一天,大家出门安全第一。”   与此同时,滴滴出行官微也呼吁: “建议大家没有急事的话,尽量错峰叫车哈,路程不长也可以考虑骑一骑青桔昂。 ”   8 月 12 日,滴滴方面表示, 目前滴滴网约车的订单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滴滴称,目前滴滴正在争取创造更多增量灵活就业。今年以来,滴滴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跑腿、货运、社区电商等业务,希望提供更多灵活就业机会。   为此,滴滴将投入 2 亿专项资金,推出“橙意”促就业计划,帮助更多人群通过平台实现灵活就业。这些人群包括受疫情影响人群、摩擦失业人群、失业再就业人群、贫困家庭成员以及出行行业从业者等。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1:08:00
  TikTok 已于美国当地时间 8 月 24 日正式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   据国内媒体报道,对于这一诉讼,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表示,企业就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权利法(IEEPA)上诉美国政府的行为颇为罕见, 也几无胜算,公司已经做好关停 TikTok 美国业务的最坏打算 。   字节跳动表示,因为关停涉及到 TikTok 在美国的 1500 多名员工和数千家合作伙伴,公司正在紧锣密鼓评估关停后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等合法权益的受损情况,同步做好保障预案。   TikTok 在诉状中指出, 美国政府忽视了 TikTok 为了服务美国市场做出了巨大努力 ,例如,负责 TikTok 的主要人员都是身处美国的美国人,包括 CEO、全球首席安全官和总法律顾问,因此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美国内容审核同样由美国团队领导,独立于中国运营。而且,TikTok 应用程序将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位于美国和新加坡的服务器上。   TikTok 还首次披露了其美国和全球月度活跃用户的细节信息,其中文件显示, 2020 年 6 月,TikTok 的美国月度活跃用户总数飙升至 9100 多万人 。   在全球范围内,TikTok 的用户人数也同样激增,截至 2018 年 1 月全球用户总数约为 5500 万人,到 2018 年 12 月飙升至 2.71 亿人以上,到 2019 年 12 月进一步飙升至 5.07 亿人。 本月,TikTok 的全球下载量超过 20 亿次,7 月全球月度活跃用户人数接近 7 亿人 。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1:00:00
  美国当地时间周一,中国字节跳动公司下属的美国 TikTok 公司正式在美国加州一个法庭对美国特朗普当局提起了诉讼,控告该当局封杀 TikTok 在美业务的总统令违反了美国宪法,且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就剥夺 TikTok 的业务。   之后,TikTok 起诉美国政府的起诉书也在网上被全文公开。这份起诉书中包含了涉及 TikTok 在美业务以及美国政府对其打压的更多信息,且信息量巨大!   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捋一捋这份起诉书都给出了哪些重要信息。   在美月活跃用户超 1 亿,全球用户近 7 亿   起诉书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 TikTok 给出的该公司在美国以及全球惊人的用户量。   TikTok 在起诉书中称,其在美国的业务在过去两年里增长迅速。在 2018 年 1 月时,当时 TikTok 的月活跃用户量为 1100 多万人,但到了 2019 年 2 月时这个数字已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 2600 多万,并在同年 10 月又暴增到了近 4000 万。   而在今年 6 月,TikTok 在美国的总月活跃用户量更是激增到了 9100 万,如今更是已经突破了 1 亿大关。其中除了给美国民众带来娱乐和社交,不少美国人还在依靠着这个平台带来的商机而生存,尤其是在美国疫情严峻的当下。   TikTok 在全球的用户量也同样增长迅猛。该公司在起诉书中称,截至今年 7 月,TikTok 在全球的月活跃用户已经有 6.89 亿人,并且截至今年 8 月,TikTok 在全球的总下载量也已经突破了 20 亿次。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如此惊人的成绩,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 TikTok 也成为美国政府乃至一些美国竞争对手的“眼中钉”了。   美国政府从去年就开始找茬 TikTok   虽然美国特朗普当局对 TikTok 的正式封杀发生在今年,但根据 TikTok 一方在起诉书中的说法,去年美国政府就已经在通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这个专门给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制造各种政治障碍的官方机构,在找茬 TikTok 了。   TikTok 称,去年,CFIUS 突然对 TikTok 在 2017 年时就已完成对另一家视频分享平台 Music.ly 的收购提出审查要求。TikTok 称,Music.ly 本质上也是一家中国企业,而且在美国的资产很有限,所以他们认为这家美国的官方机构要审查此事是“很不寻常”的。   更让 TikTok 对 CFIUS 的调查产生怀疑的是,虽然该机构宣称调查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可对于这么一个理应很紧迫的事情,CFIUS 却一直拖到今年 3 月才确定要发起调查,并在今年 6 月才正式开始调查。TikTok 在起诉书中认为,这种拖沓说明 CFIUS 的调查并不存在“国家紧急性”。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但即便如此,TikTok 称公司还是积极配合了 CFIUS 的调查,并为回应 CFIUS 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了大量材料、信息和证据。比如 TikTok 是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不归中国政府监管的,是在美国独立运营的,以及 TikTok 是如何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的,采用了哪些安全措施,这些数据是无法在美国之外被任何没有获得授权的人和政府所获取的等等。   然而,TikTok 再次感到奇怪的是,CFIUS 却在没有和 TikTok 说明为何该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就中止了与该公司的沟通,并且后续也不再理会 TikTok 方面提交的任何证据和信息。   不过,TikTok 表示公司还是主动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些能进一步降低其“风险”的措施,比如重组在美业务的架构,或是将其在美业务剥离出来,交由美国的投资人或值得信任的美国科技企业,由后者来继续负责维护这些业务。   TikTok 还在说到此处时透露,公司确实与美国微软公司展开了谈判,并签署了一个非约束性的“意向书”,有意让微软公司来接手 TikTok 的美国业务,与 TikTok 成为可信赖的科技伙伴关系。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可 TikTok 称,面对公司不断释放出的愿意沟通的信号、提出的方案以及诚意,CFIUS 却仍拒绝与 TikTok 和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就如何才能化解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而展开对话。   结果,在今年 7 月 30 日,即 CFIUS 对 TikTok“调查”期限的最后一天,TikTok 就这样被这家充当特朗普当局“打手”角色的美国官方机构,强行认定为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其依据居然只是几篇早已过时的新闻报道……   CFIUS 还不顾事实地宣称 TikTok“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降低相关风险”。   也恰恰是 CFIUS 给 TikTok 罗织的这一“莫须有”的罪名,让特朗普当局有了封杀 TikTok 的借口。TikTok 也由此认为,特朗普签发的封杀其在美业务的总统令,是没有经过正当法律程序的,缺乏事实依据的,也是违宪的。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不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而是操弄“反华政治”   这种对于 TikTok 过于流氓的打压和迫害及其发生的时机,也令 TikTok 在起诉书中怀疑,特朗普当局这么做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为了给特朗普搞“反华政治”,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赚取选票。   TikTok 在写到此处时,列举了大量特朗普在过去数月的竞选演讲中将新冠病毒称作“中国病毒”和“要让中国对美国的疫情负责”这种刻意在针对中国的言论。   TikTok 还称,特朗曾因部分用户在 TikTok 发起抵制他演讲的活动,就要求他的支持者都去封杀 TikTok。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另外,TikTok 还拿出了美国一些第三方国家安全专家对 TikTok 的评估意见,称这些专家都不认为 TikTok 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特朗普当局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封杀 TikTok 的做法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其中一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络安全专家就指出,在目前中美两国的政治环境下,任何中国企业都会被直接认定为有罪,所以他认为问题并不在 TikTok,而在于目前恶化的中美关系上,并指出特朗普当局已经不是第一次玩弄这种反华政治套路了:先是华为,然后是 Zoom,如今是 TikTok。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 TikTok 在周一发布的一篇“我们为什么要起诉(特朗普)当局”的文章中,会表示这么做是因为“别无选择”了。毕竟事实已经证明,面对一个不是在跟你讲道理、法律的流氓,一再地退让,只会令其更加猖狂。唯有奋起反击,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封杀 TikTok 的“七宗罪”   因此,如今 TikTok 不仅决定正式起诉特朗普当局,更在起诉书中详细列出了特朗普当局对其封杀令的“七宗罪”——即七个违背了美国法律和宪法的大问题。   1、TikTok 认为特朗普签发的封杀其在美业务的总统令,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是在没有经过正当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要剥夺 TikTok 在美国的合法业务和财产。   TikTok 在这里特别指出,特朗普当局认定 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过程,就违背了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中规定的正当法律程序,既没有明确告知 TikTok 到底哪里有问题,也没有给予 TikTok 自证清白的机会。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2、TikTok 认为特朗普当局签发的总统令是“越权”的,因为特朗普当局未能证明 TikTok 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根据 TikTok 的说法,特朗普签发的禁止一切个人和实体机构与 TikTok 进行转账交易的封杀令,依据的是美国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但该法律规定只有当一个事情构成“国家紧急性”,也就是对美国构成了“不寻常和巨大的威胁”时,总统才能动用这一权力。   可特朗普并没有说明、也没有拿出证据证明 TikTok 的情况有“国家紧急性”。前面提到的 CFIUS 对 TikTok 过于拖沓的调查,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3、TikTok 认为特朗普封杀其业务的总统令存在第二种“越权”,即其封杀的内容超过了其所宣称的“威胁”范畴。   具体来说,TikTok 指出美国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规定,特朗普只能封杀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寻常和重大威胁”的对象,但不能用来限制不相关的对象。   可特朗普当局不仅没有说明,也没有拿出证据证明 TikTok 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何种威胁,而且特朗普的禁令禁止的是一切个人与实体与 TikTok、其母公司字节跳动甚至其相关子公司的转账交易,不再仅仅是针对 TikTok 这一家被特朗普当局认定为“有威胁”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禁令已经超越了法律授权的范围。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4、TikTok 还发现特朗普当局的禁令存在对于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第三种“越权”,即限制了个人通讯。   TikTok 在起诉书中指出,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授予总统的权力中并不包括禁止个人通讯的权力,只要这种通讯不涉及有价交易。但特朗普当局的封杀令所导致的结果,就是 TikTok 这个储存和和传输个人通讯的平台,无法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了。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5、TikTok 也将矛头指向了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认为该法律违反了美国行政法律体系的“不授权原则”(Non-Delegation Doctrine),所以特朗普依据该法出台的总统令是违宪的。   TikTok 指出,美国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立法权是由国会掌握的。虽然国会可以将其立法权授权给总统所代表的行政机关,但这种授权须有“明确性的原则”,从而指引行政机关使用这种被授予的权力。   但从特朗普的实际操作来看,美国国会通过《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授予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由此立法应对“不寻常和重大威胁”国家安全威胁的权力,是缺乏“明确性的原则”的。国会没有给白宫在如何使用这个法律上提供这样的指引。于是便出现了如今特朗普针对 TikTok 下达的这个总统令,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就要封杀一家美国公司,从而使总统令成为了总统个人意志的产物。   TikTok 因此认为特朗普依据这么一个违背了“不授权原则”的法律出台的总统令,是违宪的。   (截图来自 TikTok 的起诉书)   6、TikTok 认为特朗普曾多次要求 TikTok 给美国财政部支付一大笔钱,才会同意其将业务转卖的做法,否则就用总统令封杀其业务的做法,也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TikTok 表示,特朗普的这种要求公司将私有财产充公给美国财政部的做法,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按照宪法第五修正案,如果美国政府要拿走 TikTok 的私有资产,也应该是政府合理补偿 TikTok 才对。   7、最后,TikTok 认为特朗普封杀其业务的总统令,还侵犯了美国保护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 TikTok 的权利。   这里,TikTok 方面通过引用美国之前的法院判例,指出“与音乐和数学公式一样,计算机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能将信息传播给其他电脑或能读懂这种语言的人”。所以,TikTok 认为其程序语言也享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那么,特朗普当局认为 TikTok 的程序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且不顾 TikTok 拿出的大量证明自己的程序不会侵害美国国家安全也不会被中国政府拿走的证据,强行要封杀 TikTok 的做法,便侵犯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 TikTok 的权利。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0:50:00
  腾讯科技讯,今日滴滴副总裁李敏发朋友圈表示,七夕当天下午 4 点起将进入高峰期,18 点到峰值,据滴滴数据科学部预测,网约车呼叫量将上涨 40%,整体单量或超过 5000 万单。   李敏还透露滴滴设置了多种奖励方案,鼓励司机师傅出车多接单,但还会有可能出现打车排队、甚至打不到车的情况。对此,李敏表示,“路很堵,我们也尽力少给大家添堵。”   同时,李敏提醒大家“今天是特别的一天,大家出门安全第一。”   本月 12 日,滴滴官方称网约车的订单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0:40:00
  腾讯科技讯,8 月 25 日消息,正在谋求A+H上市的蚂蚁集团分别向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布招股申请文件。招股书首次披露蚂蚁集团业务大盘、营收情况等核心数据及未来规划。   招股文件显示,此次蚂蚁A+H发行后总股本将不低于 300 亿股,本次 IPO 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发行后总股本的 10%。   蚂蚁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支持创新和科技投入、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2019 年全年营收 1206 亿元净利润为 180.7 亿元   营收方面,2017 年-2019 年分别为 653.96 亿元、857.22 亿元、1206.18 亿元,2020 年上半年营收为 725.28 亿元。   净利润方面,2017 年-2019 年分别为 82.05 亿元、21.56 亿元、180.72 亿元,2020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 219.23 亿元。    蚂蚁数金科技平台用户 7.29 亿花呗借呗服务用户约 5 亿   招股文件显示,过去一年,蚂蚁数金科技平台的用户为 7.29 亿。理财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 4.1 万亿,保险平台促成的年度保费则为 518 亿,花呗借呗服务用户约 5 亿。   按规模计,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支付提供商和领先的数字金融平台,截止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 12 个月内,在国内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 118 万亿元,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贷款余额与理财科技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达到 2.1 万亿元和 4.1 万亿元。   蚂蚁集团支付宝的月度活跃用户由 2017 年 12 月的 4.99 亿名增加至 2020 年 6 月的 7.11 亿名,年度活跃 10 亿+,月度活跃商家 8000 万,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止年 12 个月,支付宝数字支付交易规模高达 118 万亿。   支付领域,招股文件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连接国内超 10 亿用户。截止到 6 月 30 日的 12 月内,支付宝平台上完成的总支付交易量为 118 万亿元。   理财科技领域,截止到 6 月 30 日,蚂蚁集团资产管理规模超 4 万亿。   在保险科技领域,蚂蚁与约 90 家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创新型保险产品。截止到 6 月 30 日,蚂蚁集团促成保费及保障规模为 518 亿元。    员工持股平台占股 40%,马云个人持股不超 8.8%   招股书披露,君瀚、君澳作为蚂蚁的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蚂蚁 29.8% 和 20.6% 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发行完成后,君瀚、君澳合计持股将不低于 40%。同时,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不超过 8.8%,他还宣布捐出 6.1 亿股蚂蚁股份做公益,相当于蚂蚁发行后总股本的2%。   在外部股东中占股最大的是全国社保基金,大约为 2.9%。    逾 6 成营收来自科技服务   蚂蚁的收入板块分为三大板块: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费、创新业务。其中,营收的半壁江山来自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收入,2019 年营收规模为 677.84 亿元,比例约 56.2%,截至 2020 上半年,这一数字更是升至 63.4%。   此外,从 2020 年上半年的营收结构来看,蚂蚁集团三大版块营收占比分别为 35.86 %、63.39% 和 0.75%。    2019 年全年技术研发投入 106 亿元 64% 是技术人员   蚂蚁 IPO 拟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之一是技术。招股文件称,A股和H股募资额的 40% 都将投向创新及技术研发。   2017 年至 2019 年,蚂蚁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47.89 亿、69.03 亿、以及 106.05 亿。同比来看,研发费用在 2018 年同比增长 44.14%,2019 年进一步增长 53.63%。   统计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底,蚂蚁超过 1.6 万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 64%;在蚂蚁集团董事会中,有1/3 是技术背景出身,分别为胡晓明(蚂蚁集团 CEO)、程立(阿里巴巴 CTO)和倪行军(蚂蚁集团 CTO)。    回顾蚂蚁公司重要里程碑事件: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0:35:00
作者:任正非 来源: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蓝血研究文章,如需转载请通过后台向公众号申请    转发《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一篇《无为而治》的短文,被发布到华为内部报纸《华为人》上面,任正非看到后,引发了对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进行思考,于是发起了一场以公司治理为题的作文考试,考试对象是华为高级副总裁以上的干部。   在考试之前,任正非对他们发表了一次讲话,并从三个方面表述自己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无为而治》   殷志峰   2000. 01.22   一次偶然看见一句话:“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幸福的。”   我很吃惊,因为我们历来生活在一个歌颂英雄、呼唤英雄的意识形态中。然而我细细品来,又觉意味深长:纵观历史,往往是因为矛盾已积累、恶化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了”,英雄出现,拨乱反正,气贯长虹。所谓时势造英雄,原来如此。   丘吉尔、甘地、曼德拉,这些伟大的人物,无不和时代的苦难紧密相连,而在他们之前呢?其实矛盾早已酝酿了很久了,危机不是一天诞生的。   一个拥有众多民族英雄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历史上屡遭外族欺凌的民族。而现在被公认为人类文明楷模的中欧瑞士、比利时、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家,已久无英雄之说,因为他们基于全民族的智慧已使各类重大矛盾在萌芽时就被清除了。   在我国有一个关于古代神医扁鹊的故事。   说扁鹊有兄弟三人:   大哥医术最高,当疾病尚表现在皮肤气色上时,他就已经观察出,并简单地给病人服几剂药就好了,但大家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故名声不出乡里;   二哥医术差一级,要等疾病已进入到病人的肌骨了,才识别出并治好,但名声反而到了州郡;   三弟扁鹊,医术最低,非要等到疾病已进入腑脏,病人已行将就木了,才知道去医,大动干戈,将之救活,结果反被尊为神医,举世闻名。   联想到我们的企业管理者,那些整天快速响应,四处忙碌的,看似热闹,其实很可能是他的周边工作环境在思路上、方法上有问题,或是前任的工作积累了很多问题,基础太差。结果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中断→保护现场→紧急处理→恢复环境”上,有时“中断处理”有好几层递归。这样员工相当部分的资源消耗在调度环节,工作绩效肯定要打折扣。   而优秀经理人(及经理人团队)治理下的公司、部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在运作,员工甚至不大感觉到管理的存在,而团队绩效却很突出,因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一个职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任正非   2000. 3.20   作为高层管理者,我们怎样治理这个公司,我认为这很重要。以前我也多次讲过,只是这篇文章(《无为而治》)给我们画龙点睛,更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希望大家来写认识,也是对你们职业素养的一次考试。考不好怎么办呢?考不好你还可以学习,我们是托福式考试,以最好的一次为准。学不好怎么办呢?学不好你还可以调整,你辞去高级职务往下走。   因此要深刻理解公司制定三、四、五级干部任职资格标准的深远意义,我们坚持这个干部考核标准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每年大家都要提交述职报告,要填任职资格表格。二月份我将主持把高级副总裁以上的组织评议做完,我认为要一次一次刷新你们的思想,让你们理解公司对高级干部的要求。   我们要选一些填得好的任职资格表格、述职报告公开印刷,让下面人看看,让年青人找到灯塔,找到目标,他也就掌握了标准,学会了做人。这次的作文当然也会全文发表。   我和 HAY 公司顾问谈话时说过,过两三年后,公司管理规范了,华为要引入一批“胸怀大志、一贫如洗”的人进入公司,来激活沉淀层,不能让我们这些人功成名就了就在这里过日子,这是不行的。   我想强调一下什么是一个职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已经公布了高层干部任职资格评价标准(公司 10 号文件),《无为而治》这篇文章和公司 10 号文件是相吻合的,和我过去讲的许多要点也是吻合的,所以我想借这篇文章来测验一下大家对事物的真实认识。   第一点,我想强调一下什么是职业管理者的责任与使命。   一个职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狭义)与历史使命,就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奋斗。以组织目标的完成为责任,缩短实现组织目标的时间,节约实现组织目标的资源,就是一个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与成就。   权力不是要别人服从您,而是要您告诉他如何干。因此,围绕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个人所处的位置,承担的使命,应如何理解。怎样理解公司的组织目标的实现,我在《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上讲过,在历次很多讲话上都讲过,但大家都听不进去,今天就要考一次,你听不进去也要写。   一个职业管理者他的职业就是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实现组织目标不是他的个人成就欲所驱使,而是他的社会责任(狭义)无时不在地给他压力。   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动机。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要有好的素养与行为,我希望大家重视对自己的定位认识,加强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   第二点,我想谈一谈一个担任高层职务的职业管理者的应有心态和行为特征。   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创业者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第二次创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就使英雄难以在高层生成。   公司将在两、三年后,初步实现 IT 管理,端对端的流程化管理,每个职业管理者都在一段流程上规范化的运作。就如一列火车从广州开到北京,有数百人搬了道岔,有数十个司机接力。不能说最后一个驾车到了北京的就是英雄。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他也仅是一个代表,并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需要组织创新,组织创新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是一个个人英雄行为,而是要经过组织试验、评议、审查之后的规范化创新。任何一个希望自己在流程中贡献最大、青史留名的人,他一定就会形成黄河的壶口瀑布,长江的三峡,成为流程的阻力。   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必须。   我上面说的是仅对高级管理者的,我没有说基层不要英雄,炸碉堡还是需要英雄的。   基层干部不能无为而治。不当英雄,你也无法通向中高级管理者,谁会选拔你呢?对基层干部我们的原则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坚决执行,严格管理,有效监控,诚信服从。与高级干部标准反过来,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悖论。   第三点,已经付了报酬,按劳获得了待遇,“英雄”不应作为额外索取的名义。   在职业化的公司中,按任职资格与绩效评价,付了报酬,已经偿还了管理者对职业化管理的贡献,个人应不再索要额外的“英雄”名义的报酬。为此,职业化管理者是该奉献时就奉献,而不是等待什么机会。   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也要学会平平静静。如果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只习惯热闹,那我们就会导致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英雄化”。   实现无为而治,不仅是管理者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长期修炼,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如果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的导向是不正确的,就会引发行为英雄化。行为英雄化不仅仅是破坏了公司的流程,严重的还会导致公司最终分裂。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高级干部的价值评价体系导向比个人修炼更重要。个人修炼当然也重要,但小草再怎么浇水也长不成大树,如果价值评价体系不正确的话,那我们的导向体系就错了,我们公司就永远发展不起来。   我们将逐步引入西方公司职业化的待遇体系,如工资、奖金、期权、期股……,都是回到让职业管理者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上去。我们实现了这些,高层更不应成为英雄。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0:20:07
  文/婷婷   来源: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原标题:特斯拉“拒交门”暂告一段落,但汽车销售渠道变革还远未终结     今年以来风光无限的特斯拉,最近却被“呛”了一口。   近期,在特斯拉股价突破 2000 美元、市值超丰田一倍的关口,为其贡献了近四分之一营收的中国市场中,特斯拉正因“拒绝向武汉拼多多车主交付”这一事件而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舆论攻讦。   当事双方品牌形象上的巨大差异、车主的个人背景,以及“地域歧视”、“小镇青年”等自带流量的关键词,让这场风波愈演愈烈,也让焦点始终集中在特斯拉对品牌格调的过分在意上——但是,这真的是事件的核心吗?   相比汹涌的舆论风暴,特斯拉“拒交门”事件中,更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于:新造车势力对渠道的控制,与电商平台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对立,其背后,是汽车产业在产品革新的同时,追求渠道重塑的深刻变革。   从 2000 年前后国内汽车销售成体系化以来,以 4S 店为核心的汽车经销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渐垄断市场。但在近几年间,随着汽车产业变革加深,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品牌采用直营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汽车销售体系。   同时,电商时代的来临为变革增添了更多变量,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平台正尝试着从小宗消费品向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渗透,瓜子、大搜车等则更为直接地硬攻汽车销售。汽车销售体系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多方争鸣的时代。   因此,拼多多与特斯拉之间的纷争,并不是一起偶然事件,在汽车销售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下,不同利益方的摩擦无法避免。   只是这一次,试图挑战并打破渠道规则的是拼多多,而特斯拉们不服输。    不愿向电商低头的车企   如果说,发起团购的平台不是拼多多,而是天猫、京东,或者是汽车之家等汽车垂直平台,特斯拉仍会如此反应激烈吗?   恐怕仍会。   特斯拉的强硬态度本质仍源于主机厂商与电商平台间的身份对立——在拼多多与特斯拉硬刚之前,矛盾就已经存在。   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蒋烨告诉「资本侦探」,拼多多与特斯拉的此次纠纷在业内并不是个例,天猫双十一每年都在卖车,但每年都并不顺利,“一边天猫卖,一边用户提不到车,出现大规模投诉”。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还爆发过一次在汽车业内引起极大震动的事件,当事方一个是本次闹剧的主角拼多多,另一方则是凯迪拉克。   今年五月,针对上海市“五五购物节”,拼多多投入总计 25 亿元现金及消费券,推出汽车等大额耐用品五五折等促销活动,其中包含 55 辆新款凯迪拉克 XT5。在拼多多的大力补贴下,每辆车最低直补超过 10 万元。   这与拼多多此次团购秒杀特斯拉的活动如出一辙,对用户来说,只要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车,在哪儿买似乎没那么重要;对拼多多来说,自己砸钱补贴消费者也是提升平台品牌形象的好方法。   但与特斯拉一样,凯迪拉克也跟拼多多杠上了。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冯旦,在其朋友圈中直斥拼多多卖的是“翻新车,假货”。同日,上汽凯迪拉克营销部发出官方声明称,拼多多活动并非车企官方行为、车辆来源不明、不提供售后原厂质保、并禁止经销商参与一切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 冯旦朋友圈截图   对凯迪拉克采取的强硬态度,汽车业界普遍是乐见其成的。事实上,传统主机厂与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之间微妙的博弈已经持续多年,凯迪拉克的强硬发声则是车企高层首次出面与电商平台正面开战。   令人意外的是,事件很快发生反转。在之后的发言中,凯迪拉克表示,拼多多车源来自授权经销商,可以放心购买。在官方声明中,凯迪拉克甚至“放下架子”向拼多多求和,称拼多多作为上海本土知名电商企业,为促进本地消费做出贡献,并“感谢拼多多在本次钜惠活动中选择凯迪拉克明星产品”。   凯迪拉克前后态度转变之大令人咋舌,据知情人士分析,在“五五购物节”承担刺激消费复苏重任的大前提下,极有可能是政府促成了双方的和解。而对汽车从业者而言,这样的结果很难令他们接受,蒋烨表示:“这个事情闻所未闻,在对方明白撬动你的渠道、违反你的渠道政策的前提下,主机厂还能给电商平台道歉?”   凯迪拉克之后,拼多多又踢到了特斯拉这块铁板,但显然,特斯拉此次表现出了更加坚定的拒绝姿态。   从凯迪拉克到特斯拉,车企都对电商表现出极度排斥的态度,原因正如蒋烨所提到的,“渠道”是双方矛盾的核心。   传统汽车经销网络中,汽车销售实际上是 B2B2C 的生意,主机厂将车卖给销售集团,销售集团再通过以 4S 店为核心的线下销售网络,将车卖给消费者。在这一网络中,主机厂对渠道牢牢把控,每家 4S 店能拿到什么车型、拿到多少辆车、以什么价格拿到车,主机厂都心中有数。   这一销售体系在近年被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挑战者打破。   特斯拉采用的直营模式,将汽车销售体系简化为 B2C,即由主机厂直接将车卖给消费者。国内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都采用了与特斯拉相似的直营模式。   新一代车企们正在进行销售体系革新,但它们依旧没有放松对渠道的控制。在没有其他合作经销商的情况下,主机厂要严格控制车辆流通、把控产品价格,就必须保证所有消费者只能通过直营渠道购车。   无论在哪种模式中,“渠道”都是主机厂的命脉。因此,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介入,对主机厂的威胁决不止于品牌形象,更致命的一点在于,如果大量消费者转向电商平台购车,这极有可能造成销售渠道体系的混乱。   对主机厂而言,电商平台这种销售渠道与 4S 店有着本质区别。4S 店与主机厂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说,4S 店会提前与主机厂商定销售任务,并提前打款给主机厂,主机厂再通过销售计划来排产。而电商平台与主机厂之间并不存在利益捆绑,在电商促销卖车的活动中,主机厂能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并且还将承担生产节奏被打乱的风险。   在以“流量”为主要诉求的电商促销活动中,主机厂生产节奏、价格体系被打乱,这将进一步影响到车企的发展规划及利润空间。   退一步说,即使电商平台尝试与车企达成合作,成为一个数字化的经销渠道,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与大多数消费品不同,车辆销售体系中,除前端销售环节外,持续时间更长、更复杂的是后端的维修、保养服务,而电商平台是不具备车辆保养的资质与能力的,这是汽车行业在经过尝试之后,放弃“汽车电商”概念的重要原因。   因此,此次拼多多团购购车事件中,特斯拉在明明拿到了全部车款、直接利益似乎并未受损的情况下,依旧表现得“咄咄逼人”有其考量——因为一旦让拼多多开了这个头之后,如果更多的电商平台开始自主介入汽车销售,无论是特斯拉所坚持的直营模式,还是传统经销模式,都会受到极大冲击。    经销之困   2013 年 5 月,特斯拉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设了第一家线下门店,中国汽车销售市场首次接触到“直营”概念。   此后几年间,特斯拉的追随者们涌现,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兴电动车品牌在成立之初,都遵循了特斯拉式的直营模式。而另一边,传统经销模式随着汽车市场的沉浮,经历着爆发、承压、收缩的曲折发展历程。 特斯拉北京侨福芳草地线下体验店   从 1999 年广州本田的第一个 4S 店诞生开始,4S 模式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一直以来,这一模式都是国内以及全世界普遍通用的汽车销售模式。   在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4S 店曾经有过一段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销售网络开始迅速扩大。在汽车整体销量高速增长的 2009-2014 年间,4S 店网店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6.46%。   2016 年,英国《金融时报》曾刊发了一篇题为《麦当劳式 4S 店经销行为,威胁中国汽车产业健康》的观察性报道,其写道:“在中国(2016 年),通用、大众和日产共有 8400 多家经销商,与麦当劳、肯德基和星巴克在当地拥有的 8600 家门店相差无几。这还不包括其他 5 个海外汽车品牌——本田、丰田、标致雪铁龙、福特和现代——在华的 5100 家经销商。”   4S 店的野蛮生长之势可见一斑。   4S 店几乎垄断汽车销售渠道,问题随之出现,4S 店被不少消费者诟病“店大欺客”——购买一辆车时,除了车辆本身的售价,消费者还不得不为各种花样繁多的明目付费。比如说,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按揭买车,这时 4S 店通常会收取金融服务费、上牌费、保险费等,并且大多数情况下,4S 店收取的保险费都高于市场价。   此外,不少 4S 店在售卖热门车型时,还会搭售一个“销售包”。一位温州地区资深汽车服务从业者对「资本侦探」透露,该地区在进行汽车售卖时,通常会在全国统一价之上搭售一个一万块的礼包,“你如果要买裸车,那么不好意思得订车,订车要多久就不知道了”。   但随着汽车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尤其是从 2018 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年度销量出现 28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并且延续至今年,车市出现长达 16 个月的负增长期,汽车经销商遭受重创,4S 店出现大面积退网。   去年 10 月,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发出《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倡议书》,指出,在 2018 年有 53.5% 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到了 2019 年上半年,比例更是达到了 71%。   汽车经销商夹在主机厂与市场之间,处境逐渐艰难。因为主机厂掌握话语权,经销商们不得不接受主机厂“压货”,或是将热门车型与难卖车型搭售;另一边,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经销商们不得不选择降价促销,因此仅依靠卖车获得的利润更加微薄。   现阶段,4S 店的盈利来源主要都在售后服务,而不是车辆销售环节。   这其中依旧存在一些乱象,如上述温州受访者提到,他在买车时购买了销售人员推荐的价值五千块的终生免保养服务,“当时算了算觉得挺划算,后面发现全是套路,最开始介绍的时候说是会用高级机油,等真正去保养的时候,他就说你买的机油没货了,要不加钱换别的机油,要不就是常规机油”。   今年五月,位于安徽毫州的一家东风本田 4S 店违规收取“续保押金”,被媒体曝光后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不小关注。事实上,据「资本侦探」了解,这类违规服务费在 4S 销售体系一直普遍存在,只是当下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除了想办法通过售后及其他附加费用赚钱之外,4S 店也在想方设法进行促销。因为对 4S 店来说,哪怕亏损着卖车,只要最终销售量完成主机厂分配的销售任务,那么在年底就可以从主机厂手中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因此,电商平台成为了经销商的一个好伙伴。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愿意与电商平台靠近,但主机厂商却并不需要甚至排斥电商平台,矛盾因此被激化。   消费者在 4S 店的消费体验未得到改善,车企感受到渠道控制权被挑战——汽车经销模式愈发走向恶性循环,到底什么是破局之法?    直营是破局之法吗?   除侨福芳草地门店之外,特斯拉已在国内开出约 60 家体验店及展厅,主要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且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商圈。   开在商场内的直营门店,与多处于市区偏远地区的 4S 店,体现出的不只是品牌风格差异,更多的是不同时代条件下,车辆销售逻辑的变化及相关能力的升级。   新造车势力们能够建立新型销售体系,离不开一直在变化的时代背景。   国内市场中,同样采用直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诞生之时,线上场景的建设就已经较为成熟,足以支持消费者通过品牌网站详细了解车型设计。在此基础上,直营车企再将销售、交付、售后服务等功能做拆分,使其位于热门商圈的线下门店更多只承担体验、试驾功能,与高租金、高坪效的商区适配度更高。   除门店选址差异外,直营模式在销售流程、操作上也与传统经销模式有极大区别。   “拒交门”事件发酵之后,特斯拉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Tesla 直营模式运营手册》,里面介绍道,直营模式下,特斯拉拥有并自主运营所有的门店、服务中心和交付中心,在官网设置公开、透明、统一的价格,让用户可以抛开“被套路”的担忧与顾虑。   从消费者体验来讲,直营模式确实更加便捷与透明。通常情况下,购买一辆特斯拉需要的流程为,消费者前期通过官网或在线下门店支付订金,随后交付人员与消费者联系,确认下单的车辆型号、颜色、购买方式、车牌信息等,等待交付的过程中,消费者也可以随时在线上查询进度。   交付时,车主可以选择网上或是线下支付车款,自主到交付中心提车或是送车上门。最终,车主需要付费的款项包括,车辆售价及保险费。相比起传统 4S 店,特斯拉不收取代上牌的费用以及按揭购车的金融服务费,对于保险费,特斯拉北京地区指定了三家保险公司,车主可以选择通过特斯拉购买保险或是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在店内店外不存在差异。 特斯拉交付流程   直销模式极大地改善并简化了消费者的购车流程,尤其受到一二线城市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但对车企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车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传统销售模式中,4S 店所做的不只是销售,它还兼具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功能,当车企品牌试图跨过 4S 店直接接触消费者时,车企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设立一家线下门店并组建销售团队,还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销售、交付、售后等环节在内的服务体系。   即便是在当下市场中声望极高的特斯拉,在直营模式的建立过程中也经历过一段混乱期。特斯拉入华之初,在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还并不成熟,且产能有限、交付周期很长。因此,订单一度被“黄牛”(主要为平行进口车商)操控,导致其积压大量库存,且价格体系崩塌。   一直到 2015 年中下旬,随着特斯拉对渠道把控愈加严格,情况才逐渐好转。从这一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何特斯拉对“转卖”等会伤害其直营渠道的行为如此深恶痛绝。   而因为直营模式投入巨大,2019 年特斯拉曾经历过一段因为“没钱”而考虑关店的日子。2019 年初,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计划关闭线下零售店,以降低汽车销售成本。   但从今年以来特斯拉在华开店的速度来看,特斯拉似乎放弃了关闭线下店的计划,反而在进一步推进线下店的扩张,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不过,从实际执行来看,特斯拉确实调整了开店策略,相比起城市中心商圈的体验店,特斯拉目前更多在偏远位置开设集销售、维修、充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中心”,以优化店面效率。   直营模式的搭建会对车企的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这一点在特斯拉的“头号学徒”蔚来的发展历程中也有清晰体现。   发展之初,蔚来在线下门店打造上相比特斯拉有过之而无不及。蔚来中心 NIO House 几乎都选址在市中心最黄金的地段,如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且动辄上千平米,耗资巨大。   但经历过资金链危机后,蔚来“豪放”的经营风格有了明显转变,目前,蔚来已暂缓 NIO House 的开设计划,转而打造成本更低、面积更小、坪效更高的 NIO Space,据蔚来透露,NIO Space 单店平均成本在 100 万以下。   并且,蔚来在 NIO Space 的打造上选择了引入合作伙伴。但蔚来方强调,其与合作方只是物理空间的合作,向用户介绍和销售的还是蔚来员工。在谈及小城市的交付中心和服务中心建设时,蔚来方表示,“可能会通过授权店,也可能自己开店,取决于量和效率”。   事实证明,直营模式的搭建并非易事,如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正在结合实际市场情况与自身能力,在直营模式上持续摸索。   阻力不止来自自身,直营模式将经销商剔除在外,被动了蛋糕的经销商自然并不乐意。以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市场为例,由于汽车经销商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很高,因此一些州政府为了保护汽车经销商的利益,是禁止特斯拉开设直营店的。比如,直至今年,特斯拉通过长时间的诉讼,才赢得了在密歇根州开设第一家直营店的机会。   因此,直营模式固然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其广泛推行仍存在极大难度。对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来说,它们可以从零开始建设这一新的销售体系,但对更多出货量远大于新能源车品牌的传统车企来讲,它们需要打破原有组织架构、并在全球多个市场重新设定销售秩序,实在是“船大难掉头”。   对大部分车企来说,经销模式仍然是最主流也最高效的选择,这一在全球范围内被执行多年的销售模式,依旧“存在即合理”。    汽车电商能成立吗?   汽车销售体系正处于代际变化之中,但是,经销模式依旧是现在市场中最为主流选择,其与直营模式之间不存在冲突,也各有优劣,二者都需要基于市场反馈与行业发展进一步完成自我修正与进化。   但二者的一个共识是,卖车仍然是一个基于线下场景的生意,即便是支持线上预定、查询、支付的特斯拉,也依旧在扩展其线下门店数量。也就是说,类似 4S 店的线下汽车销售场景始终会存在,区别只在于,“4S 店”是归属于销售集团还是由车企直接控制。   从凯蒂拉克与特斯拉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经销模式还是直营模式下,主机厂对电商平台自作主张式的补贴卖车都十分抗拒。   梳理行业历史可以发现,车企对于“汽车电商”这一概念其实不乏尝试,而现如今汽车行业对电商销售模式的抗拒态度,一定程度是源自于过往的失败经验。   2015 年前后,阿里巴巴曾整合旗下汽车相关业务,成立阿里汽车事业部,希望协同汽车生态产业链各合作方,提供“看、选、买、用、卖”的全链路汽车电商 O2O 一站式服务。电商龙头投入巨资,也依旧没激起市场水花。   汽车垂直领域最大的内容平台汽车之家也尝试着切入交易。2016 年开始,汽车之家业务新增线上销售板块,开展自营汽车销售业务。2016 年间,汽车之家几乎 all in 自营业务,同年四季度自营销售收入突破 7 亿人民币,占电商业务总收入的 97%,占总营收的 35%。   但汽车之家最后自证了汽车电商的模式很难走通。在平安接管汽车之家之后,2017 年 3 月,汽车之家董事长陆敏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汽车之家正在转型,其自营电商项目由于亏损已停掉。“去年自营的电商是亏损的,我们也停掉了,自己买进来自己卖出去,还跟经销商会发生冲突,所以我们也不做。”   财报显示,2017 年下半年,其自营销售收入仅为 2572 万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不到1%。汽车之家已完全放弃自营业务。   对业界来说,汽车之家关停自营业务是一个节点,这之后,“汽车电商”这一概念基本被放弃。   电商卖车一事始终难以推行,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品牌方对渠道的严格控制,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在电商购车的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   一方面,从消费者心理来说,购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如果是通过电商平台线上支付,大多消费者都仍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一位在汽车 4S 店及汽车售后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对「资本侦探」表示:“我做这一行的,都不会去网上买车,基本上目前我们的思想都做不到。”   另一方面,汽车销售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除基本的车辆交易之外,还包括了议价、上保险、上牌照、贷款等许多“非标”的因素,每一个环节都无法脱离完整的汽车销售体系而存在。   比如,在线上完成支付后,平台作为卖方,需要向消费者开票,但在汽车销售中,开票方则需要承担售后服务业务,即“谁卖车谁开票,谁开票谁负责保养”。事实上,平台方是没有负责汽车售后服务的资质与能力的,如上汽直营平台上汽车享,实际上也无法为车主开票。   此外,线下 4S 店承担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消费者与卖家之间的价格博弈提供场景——除了以特斯拉、蔚来等为代表的新兴车企外,绝大部分车型在售卖过程中都是有一定议价空间的,而“讨价还价”这一过程,很难在线上进行。   因此,电商化的“一口价”交易,很难在汽车销售领域大规模铺开。电商平台上可观的汽车销售数据,一部分会是通过“翻单”达成的——销售与客户提前在线下讲好,某个时间点某电商平台会有什么活动,客户从平台上走单,会得到一些额外的优惠。   但是,虽然业界不少人认为“汽车电商”不具备实际可执行性,但电商平台上的促销卖车活动仍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有不少车辆品牌在线上进行直播、秒杀等活动。   从实际效果来看,车企们的意图更多在于品牌营销,而不是销售。品牌提供给平台的车型,可能会是特殊定制款,在某些配置上做调整,以与线下渠道售卖的车辆做区别。   此外,更多在电商平台上打折促销的车辆,其实都与主机厂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来自经销商渠道,如上文提到的凯迪拉克事件中,根据官方最终解释,拼多多售卖的车辆就是来自渠道经销商,而凯迪拉克事先应该并不知情。经销商,可能才是车企与电商平台的纷争之中,最能独善其身的获利方。   在价值万金的车辆市场中,车企、经销商、电商平台,谁都不愿意放过“汽车销售”这块大蛋糕。只要利益的冲突始终存在,拼多多们与特斯拉们就无法和解。   (应被访者需求,文中蒋烨为化名)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20:10:00
  文/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花小猪就如滴滴的一个探测气球,在下沉市场探测市场的接受度,以及政府对于合规性的态度。   打车党又有羊毛可以薅了。   最近有一款叫“花小猪”的打车软件很火,号称“全网最低价”,烧钱砸市场一点不手软,可谓来势凶猛。   小巴用了几天花小猪,发现它的推广玩法跟拼多多是同一个路子。比如,依托微信小程序进行社交裂变,邀请好友助力可领优惠券,推荐好友注册可获现金奖励。   也因为如此,花小猪被调侃是“打车界的拼多多”。   起初,小巴很疑惑,花小猪这个有些奇怪的名字背后,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正在神秘崛起,还隐隐透着一股抢滴滴市场份额的野心。   小巴发现,花小猪的运营主体为“北京鸿易博公司”,今年 3 月,这家公司全资收购了辽宁途途网约车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以此获取了运营牌照,同时意味着直接获得了近百个城市的准入资格。   不过,再查北京鸿易博公司的股权结构,才真相大白,这家公司的实控人为赵意波。   而赵意波在之前对外的身份为滴滴出行副总裁,闹了半天,这猪是滴滴自己家的。   既然是滴滴自家的,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滴滴为何不早早官宣花小猪身份,甚至一度对其遮遮掩掩?   “燃财经”曾在 6 月时采访滴滴方面与花小猪的关系,对方未予回应。对此,“燃财经”判断,彼时的花小猪虽为滴滴内部孵化的新项目,但依然处于保密阶段。直到 7 月 22 日,滴滴才公开官宣花小猪的身份。   几乎在同一时间,花小猪因“涉嫌违规”被多地交通部门约谈和叫停。7 月 13 日,其被天津市道路运输局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总队约谈;8 月 6 日,其直接被深圳全面叫停;8 月 18 日,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官微提示花小猪涉嫌违规。   从收购同行,到烧钱铺路,再到花式补贴大法,看似只是复制了一个低配版滴滴,实则花小猪的出道之路并不简单。令人不解的是,滴滴为何要花重金推出神秘的花小猪?   毕竟从现有市场格局看,滴滴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老大了。根据普华永道旗下战略咨询公司思略特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 2018 年 9 月,滴滴在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就高达 91%。   据易观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滴滴出行凭借 9252.9 万用户规模,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独立专车 App 中,首汽约车活跃用户规模最高,达 411.5 万,不及滴滴的二十分之一。   对于滴滴真正的用意,目前业内有许多猜测。小巴简单总结有这么几种意图:   ►攻占下沉市场:今年 3 月下旬,花小猪首先在遵义、临沂等城市试水便能说明这一点。而之所以下沉,当然是因为小城市的网约车渗透率低,可开拓的市场空间更大。   ►寻找新的增量:今年 3 月,滴滴内部确立了三年战略目标,要在将来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寻找新的增量,花小猪或将是增量之一。   ►避开运力合规问题:交通运输部称,截止到今年 4 月底,已发放网约车车辆运输证 95 万余张、驾驶员证 208 万余张。而滴滴在 2016 年 9 月发布的《移动出行与司机就业报告》中,就透露其有超过 1500 万的司机。两者一对比,基本可知滴滴面临着运力合规的难题。因此,有观点认为,滴滴求生欲极强,推出花小猪来分散非合规运力。   那么,究竟滴滴推出花小猪的企图何在?近来动作频频是否跟其被传“上市”有关?网约车下沉市场的机会有多大?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下面就来看看他们的分析。   我认为滴滴推出新品牌“花小猪”,目的在于:   第一,从合规的角度上来说,承接原本滴滴平台上的不合规车辆,缓解滴滴平台运力不合规的现状;   第二,为了达成“每天服务 1 亿单”目标,推出花小猪也是滴滴通过烧钱营销,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   在滴滴不断被传“上市”时,花小猪在做增量的同时,也在为滴滴的上市解决合规问题。日后,滴滴上市后,在合规问题上方便与“花小猪”做一个切割。   实际上,如何解决合规性与运力之间的矛盾,是每一家平台都需要考虑的。   花小猪首先在合规性并不严苛的三四线城市中进入市场,吸引大量车主,扩大运力,以低价为驱动,用微信小程序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根据我的预估,未来,在政府合规要求下,花小猪在一二线城市不会有太多的市场空间,会逐渐趋于理性。   因为一二线城市还将会是“滴滴出行”大平台的主战场。而目前花小猪还处在推广期,从推广的角度来说,需要短期内让花小猪这个打车软件火起来,一二线城市的推广和传播效果相对来说更好。   同时,花小猪“打车界的拼多多”的标签更有助于让它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招募车主,吸引用户。   而在合规问题上,滴滴也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引入大量合规的加盟商。   这通常有两种模式:在没有大量合规车辆的城市,滴滴会选择与车辆租赁公司合作,租车品牌“一嗨租车”是滴滴的重要供应商,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近几年也在为想开滴滴的司机提供合规车辆的租赁服务。   在没有大量合格网约车司机的城市,滴滴则会与拥有司机的租赁公司合作。这是滴滴合规化的发展路径。   目前,出行市场还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为合规性与运力之间的冲突还会长期存在。   疫情后的出行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需求端,乘客的日常出行、商务出行的需求不断恢复,但对出行成本的敏感度提升了,这为低端出行市场提供了空间。   另一方面,疫情对于供给端的打击很大。我看到过一个数据:疫情之前,上海巡游出租车保有量约 5 万辆,疫情后如今运营的巡游出租车只有 3 万多辆,这意味着,整个疫情导致上海 1 万多辆出租车停运。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滴滴采用了类似拼多多的模式,用新品牌花小猪拓展新的下沉市场,确实是抓住了一个机会。   同时,花小猪就如滴滴的一个探测气球,在下沉市场探测市场的接受度,以及政府对于合规性的态度。   在市场拓展方面,花小猪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但最终将会回到一二线城市。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空间小,已经拥有巡游出租车以及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只是目前对于合规性的监管不是特别严厉。   从滴滴的全盘业务看,采取的是进取的姿态。推出了针对时间不敏感人群的“青菜拼车”,针对价格敏感人群的“特惠快车”,还上线了“滴滴货运”,恢复了顺风车的“跨城服务”。下一步,滴滴很可能会在出租车领域有所动作。   目前,第二、第三梯队的出行平台的经营状况堪忧,车企旗下的出行平台缺乏网约车运营经验,传统出租车运营公司缺乏互联网的运营经验。因此滴滴依然维持着无法撼动的霸主地位。   从整个出行市场来说,虽然现在有多种平台竞争,但出行市场还没达到饱和程度。预计未来2-3 年内,出行市场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但希望到时候各家平台能对现有的业务模式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   滴滴推出新品牌“花小猪”的动机是要做增量市场。   过去,滴滴一直在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很多业务资源和市场。滴滴在出行市场的行业地位稳固之后,滴滴初步想的是,怎么给业务做增量。   花小猪就是一个增量,它的逻辑和拼多多、趣头条、 vivo、OPPO 等品牌差不多。而且在滴滴将要上市的节点上,资本市场很愿意为“增速”买单。   对于滴滴出行的不同品牌来说,它们和花小猪之间壁垒非常分明,各自占据一个细分市场,互不干扰,相辅相成。这样,滴滴就能在出行的细分领域越做越深。   除了市场增量,滴滴要考虑的还有反垄断方面的问题,毕竟出行市场滴滴一家独大,外界会比较关注滴滴有没有利用其垄断地位“胡作非为”。   当滴滴在出行市场“赢家通吃”时,一个平台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当滴滴一家独大被固化,消费者的很多细分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满足。与此同时,每个细分业务下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形成新的市场。   这就是当前滴滴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业务战略”。当业务战略被重视时,互联网公司会对自身品牌进行细化,拆分出一些独立品牌,来承载细分业务,以此来应对对手的竞争。   比如,阿里巴巴的 C2C 电商品牌是淘宝,B2C 电商品牌则是天猫,就是这个逻辑。当企业进行独立品牌命名时,也就意味着这个业务的重要性会被彰显出来。   花小猪争夺年轻打车用户的背后,实际上是目前的滴滴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已明显不足。   除了推出独立的花小猪,滴滴还在其 App 中拆分出了“青菜拼车”,通过种种动作,滴滴会形成新的品牌架构,从平台品牌到业务品牌,再到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以灵活地面对市场变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群狼战术”。   总体而言,我认为滴滴拆分品牌、创造新品牌主要跟业务战略调整有关,和资本层面上的上市战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8:19:00
  原创 蔡梦飞 我是科学家 iScientist 昨天   网上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那些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会塑造你的人生。其实科学来讲,它们塑造的可不止你的人生,它们还能塑造你的大脑。   大脑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竟然会因为日常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如何塑造大脑了。    01    丰富环境让老鼠更聪明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它不仅仅指居住环境,更包括生活经历、社会交往等与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简单理解就是日子过得充实、热闹、多姿多彩。与“丰富环境”相对应的概念叫做“贫瘠环境”,简单理解就是闭塞、单调、无聊。   第一个关于环境如何影响大脑的研究,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马尔卡雷(Malacarne)在 19 世纪初展开的。马尔卡雷发现,丰富环境中哺育的幼鸟,它们的大脑比同窝出生但处于隔离状态的幼鸟更大。   随后,查尔斯·达尔文也发现家兔的大脑比野兔的要小,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家兔的生长环境太过单调、局限。   1913 年,神经元学说的创始人卡哈尔(Cajal )提出, 环境可以刺激大脑,使得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更多的连接 。   唐纳德-赫布 thedementiaqueen.com   1947 年,被誉为“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网络之父”的加拿大科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 )第一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赫布和女儿在家里养宠物鼠,并为这些老鼠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环境(老鼠们拥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就像生活在迪斯尼乐园)。随后,赫布通过水迷宫去评估老鼠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发现自家老鼠的表现比那些在实验室单调环境中长大的老鼠要好得多。由此,赫布提出, 丰富环境可以使动物的大脑发展出更加复杂的神经回路,提升认知能力 。   丰富环境对大脑的影响参考文献[1],汉化:作者   1960 年代,罗茨威格(Rosenzweig)在赫布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生活在贫瘠环境中的老鼠,丰富环境会使老鼠的大脑发生如下变化:   (1)皮层更重、更厚——也就是认知、行动、感受能力都更强;   (2)乙酰胆碱酶活性更高——也就是神经传导更快、更高效;   (2)神经元和神经突出都变得更大——也就是大脑整体活动水平更高。   罗茨威格总结道:“ 虽然由环境引起的大脑变化并不很大,但这种变化是千真万确的……大脑构造及其化学成分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被经验改变 。”    02    多跟孩子聊天就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如果生活在丰富环境的老鼠可以变得更聪明,那么人类小孩的智力表现是否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呢?   对此,两位儿童心理学家贝蒂·哈特(Betty Hart)和托德·里斯利(Todd Risley)做了一项著名的研究。   他们选取了 42 个美国家庭,跟踪录音了从孩子 9 个月到 3 岁期间,家庭内部发生的所有语言交流,并且等到孩子们 9 岁时再次检验他们的语言和学习能力。结果发现,相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家境殷实的孩子在 3 岁时拥有更大的词汇量,而到了 3 年级时则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以及更好的考试成绩。   这种学习能力的差距是家庭收入造成的吗?深入分析后,哈特他们发现, 真正的原因其实在于父母为孩子提供的语言环境是否足够丰富 ——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与他面对面的讲话聊天,就是对他的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社交等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刺激。   父母与婴幼儿面对面讲话聊天就是对他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刺激 Pixabay   以词汇量为例,研究者发现,高收入家庭的父母通常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他们平均每小时会使用 2153 个单词;低收入家庭中的父母平均每小时使用 1251 个单词;而贫困家庭的父母平均每小时使用 616 个。   此外,在与孩子的交流上,高收入家庭的父母会花更多时间与孩子闲聊,话题也多种多样,比如“你还记得.……吗?” “如果……会更好吗?”而贫困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大多只是简单的指令,如“该吃饭了”,“去刷牙”之类。   这些不同的亲子交流形式积年累月的结果是,高收入家庭的孩子 3 岁时平均能掌握 1116 个单词;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掌握 759 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仅为 525 个。 随着孩子长大,词汇量的差距也就造成了理解能力的差距,和学习水平的差距 。    03    充实活跃的生活让大脑减缓衰退   如果丰富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那么对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来说,环境还能改变他们的大脑吗?   有科学家从这个角度切入,研究能否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来预防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衰退。   研究者们选择了 6000 名 65 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一些人的日常生活十分活跃,经常听广播、看书、和朋友们玩扑克牌,逛博物馆等。4 年后随访发现,这些把日子过得多姿多彩的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明显较低。由此可见, 适量的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可以让成年人的大脑更加活跃,减缓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 。   把日子过得多姿多彩的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较低图虫创意   丰富环境甚至对受损的大脑也能产生积极的修复作用。   以脑中风患者为例。有报告指出,患者在中风后的 14 天内,50% 的时间卧床,60% 的时间独处,88.5% 的时间待在卧室。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娱乐,没有社交,基本属于“贫瘠环境”。   中风患者独自待在病房图虫创意   于是研究人员对部分中风患者的病房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一些生活娱乐设施,让患者可以随时读书、看报、听歌、打游戏,同时也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多在用餐的时候与周围人聊天。结果发现,相对于那些孤零零的在病房长期卧床的病人,拥有更多社交互动和休闲娱乐的患者, 不仅康复速度更快,而且跌倒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度降低 。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试验,探究环境如何影响脑部疾病(脑肿瘤、帕金森、脑外伤等)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人员在病房设置了一个“活动走廊”,在这个区域里提供了多媒体设备、棋牌类游戏、绘画和木制品培训班、图书室等。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每天参与两个小时,同时他们也被邀请多体验一些不同的项目。之后,研究者发现,和那些长时间宅在病房的人相比,这些经常来活动走廊的患者们 肢体活动能力变得更强,情绪也有了明显改善,不那么容易感到紧张、消沉了 ,而且这种精神状态的好转一直持续到出院 3 个月以后。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又会受到环境的强烈影响。 遗传性因素,我们无法掌控,但生活环境却是可控、可以改善的 。   善用环境,并构建丰富的环境氛围,不仅能改善认知功能,促进大脑健康发育,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名片   作者:蔡梦飞   编辑:袁玥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Nithianantharajah et al. (2006). Enriched environments, 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and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7(9), 697-709.   [2] Sale et al. (2009). Enrich the environment to empower the brain.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32(4), 233-239.   [3] McDonald et al. (2018). Is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read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human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 135   [4] Khan, et al. (2016). An enriched environmental program during inpatient neuro-rehabili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48 (5), 417-425.   [5] Sampedro-Piquero et al. (2017).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s a 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cross the lifespan.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 , 15 (4), 459-470.   [6] Brown, R. E. (2006). The life and work of Donald Olding Hebb. 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 15(2), 127.   [7] Wilson et al. (2002). Cognitive activity and incident AD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older persons. Neurology , 59 (12), 1910-1914.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8:08:00
  原标题:他们为什么选择中科大少年班?官方公布 48 名新生名单,有人因偶像曹原,有人只是不想经历高三来源:量子位   关注前沿科技   边策杨净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边策杨净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中国最受关注的大学和“专业”?   中科大少年班,一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   就在新生开学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也公布了 2020 年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名单。   今年共有 48 名学生被录取,其中女 10 名、男 38 名,分别来自 13 个省市。   中科大官方称,本届的招生对象需符合:2004 年 1 月 1 日及以后出生、高二(含)以下学生。   换而言之,光年龄维度来看,入选者大概在 16 岁左右。   当然,“年龄”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标签,但也是其自 1978 年创办以来,一直在赞誉和争议的地方。   虽然这种培育方式被批评为“揠苗助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 40 多年来已经培养了无数顶级人才。他们在产业界、学术界大放异彩。   比如,24 岁就发表了 4 篇 Nature 的曹原、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百度联合创始人马东敏等等。   而且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届少年班里,并非只是智商卓绝、应试学习能力很强的天才。   录取学生分布:浙江人数第一   在这份名单里,坐阵主场的安徽不是录取人数最多的省份,反而是浙江以 12 人位居第一,安徽 11 人、湖南 6 人、江苏 5 人分列二三四。   而因为浙江、湖南、江苏、湖北和广东等录取人数众多,按中国地理传统南北方划分,来自南方的学生也超过了北方。   另外,在录取人数较多的中学里,也基本被诸多中学名校包揽,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这些学校都都常客。   全国中学的“中心化”现象,在这里依然表现明显。   其中录取人数超过 1 人的学校有: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 4 人、湖南长沙长郡中学 3 人、湖北咸宁高级中学 3 人、浙江温州中学 2 人、浙江效实中学 2 人。   这届少年班:兴趣驱动,多才多艺   此外,开头也说了,少年班意味着小小年纪就展现出基础学科方面的天赋,但并非外界印象中“只会考试”的那种天才。   在中科大少年班名单公布后,这届少年班学生的母校们也没闲着,纷纷公开报道了他们学习之外的另一面。   比如有多才多艺的,对美术和机器人都格外感兴趣。   广西的郑涵芮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在美术方面极有天赋。 △来源:北海国际学校官方公众号   根据学校官方报道,初中时北京美术专业权威机构——华艺名,来到北海国际学校选拔优秀美术生,郑涵芮就以美术方面的能力入围。 △来源:北海国际学校官方公众号   学校美术老师,清华美院项目的负责人刘老师评价说:   郑涵芮在美术方面有优秀的潜质,她的画面空间感好、构图合理、结构完整、比例准确、整体统一。   当时华艺名的老师都评论这孩子是可以冲清华美院的好苗子。   而这位清华美院的苗子除了画画,还对机器人感兴趣。   她从初一开始就是校机器人俱乐部的成员,每周 2 次的编程课从未间断。   在初二时,她与初一杜飞仪通许组队曾参加「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获得初中组纳茵特智能挑战赛二等奖。   当时,只有省赛第一名才能晋级参加全国大赛。 △来源:北海国际学校官方网站   或许也是对机器人的热爱超过“美术”,郑涵芮选择了基础科学。   在高考中,她以 686 分的成绩,位列广西理科第 89 名,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而郑涵芮的妈妈也在接受采访中,分享了心得:   孩子只有具备了好的学习品质:如意志力,专注力,主动性,计划性等,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郑涵芮妈妈没有透露选择中科大少年班的原因。   这与来自沈阳市第 120 中学高二学生张为祎,有所不同。 △来源:沈阳网   张为祎则清晰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也是这种兴趣驱动,让他选择了中科大少年班。   他在接受沈阳网采访时表示,   上初中的时候,我从媒体上偶然了解到中科大,就特别想去看看。一升入高中,我就开始为考取中科大少年班做准备。可以说,这所大学就是我的梦想。   再加上,对于从小就喜欢物理的他,未来想从事可控核聚变方向的研究,中科大正能为他提供科研的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容易关注到这些中科大少年班学员的天赋,却往往会忽略他们的努力。   张为祎透露说,树立了目标之后,他从高一开始,在不耽误学校考试的功夫,就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年级名次也一直保持在全校前 30 名,全班前 5 名的位置。   此外,他还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省二等奖。   最后,如愿以偿,来到梦想之地。   为什么去中科大少年班?   原因很多,但公开报道中披露最多的是:   中科大少年班的品牌吸引力。   来自河北衡水中学实验学校(简称衡实)的高二学生李浩源,偶然看到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校友曹原的报道——就是 24 岁发了 4 篇 Nature,在石墨烯研究方面独领风骚的曹原。 △来源: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官网   这个「为国争光」的天才由此成为了李浩源的偶像,李浩源也立志想要进入少年班学习。   而且有了梦想和目标之后,力量也是强大的。   在衡实的官网上,他曾这样形容自己备战高考时的模样:   我也从未想过,那个课间除了上厕所就是闷头苦学,在很多人已走回宿舍的十二点半才跑去吃饭,连睡觉都在圆锥曲线陪伴下的人会是我。   最终,从高一时的年级 1400 名,到高考时跻身年级前 500,李浩源拿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入场券。   也有“别致”的选择中科大少年班理由——懒得上清北,不用经历高三。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6 岁女生、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冼奇琪,选择中科大少年班理由很后浪。 △来源:信息时报   她因为「懒」不想经历高三繁重的备考生活,而且万一考砸了还上不了了。   其实我也想过上高三考清华北大,但是就是懒。   现在能上一所挺好的大学,不用经历高三重复繁琐的生活,挺好的。   回忆起备战高考的生活,她强调,一定要主动学习,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不一定要完全跟着老师走,要有自己的计划。   冼奇琪至今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科补习班,每次开学一拿到练习册,她就开始自学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册,目的是尽快做完练习册,留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拓展、竞赛等。   归结起来,也可以认为中科大少年班,在经历 40 年发展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一代代杰出校友,让这所“地理位置”不算好的高校,在中国新一代人才争夺方面,依然保持着抗衡清华北大的实力。   特别在近几年,中科大少年班校友,依然会频频带来产学研惊喜。   不妨“简单”回顾认识几位。   “成名要趁早”的少年班校友   因为少年班的录取年龄低,这就让他们能够在学术界、产业界很早就崭露头角。   他们当中有人 20 多岁就发过好几篇 Nature,30 多岁就被聘为哈佛正教授。   在学术界里就有这样几位大牛:   曹原:   2010 届,毕业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14 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 岁进入 MIT 攻读博士学位   2018 年,他有两篇文章在 Nature 上发表,当年入选了 Nature 杂志评选的“2018 年度科学人物”,并被誉为“石墨烯驾驭者”。   今年,他又有两篇文章被 Nature 收录,这样年仅 24 岁的他已经在 Nature 上发表了 4 篇文章。2019 年,曹原博士毕业后,返回中科大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尹希:   1996 届,12 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06 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在哈佛继续博士后研究工   作,打破了哈佛本校博士不得在该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   2015 年,尹希升任正教授,成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庄小威:   1987 届,毕业于苏州中学科大少年班预备班,15 岁进入科大学习。   25 岁获得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34 岁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   在产业界,少年班的学子们也是遍地开花,他们当中不少人成为了中国 AI 行业的领军人物,其中知名的就有:   张亚勤:   1978 年第一届少年班学生,12 岁考入。张亚勤 34 岁时就成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14 年任百度总裁。   2019 年 10 月,张亚勤从百度退休,12 月 31 日,张亚勤博士正式加盟清华大学,受聘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   马东敏:   1985 届,15 岁考入少年班,20 岁赴美在新泽西州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1995 年和李彦宏在美国结婚,后来李彦宏回国创立百度。   之后马东敏加入百度工作后又离开公司,2017 年重返百度担任 CEO 特别助理,负责投资等方面的工作。   陈云霁、陈天石兄弟:   兄弟二人相差 3 岁,都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哥哥陈云霁 1997 届校友(15 岁考入),弟弟是 2001 届校友(16 岁考入)。   哥哥研究芯片,弟弟研究人工智能,后来二人于 2016 年创立了 AI 芯片公司寒武纪,今年 7 月 20 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当然,如果你还知道其他知名的中科大少年班校友,也欢迎分享——特别是少年天才的他们背后的教育培养之道、以及家庭培养观念。   就酱~   完整名单:   https://sgy.ustc.edu.cn/2020/0812/c11001a443400/page.htm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gvVRDRp49qmMf_djzbX1Q   https://mp.weixin.qq.com/s/tgOuG48hJwsRQvhuYV-OFg   https://mp.weixin.qq.com/s/N7TBiIvUgEjU9g9c_IrQwg   http://www.hszxsyxx.com/Article/Show/2665   http://news.syd.com.cn/system/2020/08/13/011862263.shtml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7:48:00
  文/歪道道   来源:歪道道(ID:daotmt)   豆瓣上出现了一个问题,唯品会到底赞助了多少节目&剧?   有网友在下面评论道,感觉有一半的热播剧和综艺都能看到唯品会,还有人表示,“以前我和同事小姑娘各种唯品会的包裹,最近都消停很多,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忘了唯品会了”,更有甚者,直言“千篇一律的植入广告,999、唯品会、御泥坊、京东、锐欧等让人想吐”。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实,如果不是热门影视、综艺里的植入广告,很多用户怕是已经忘记唯品会这一曾经的“电商第三极”。   从 2012 年流血上市,到 2015 年妖股“现形”,再到 2017 年市值跌至峰值的1/4,唯品会距离电商巨头的美梦已经越来越远,但这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被唯品会推崇备至的营销策略,正在被年轻用户所反感,唯品会至今都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法子迎合他们。    这届年轻人不爱特卖?   8 月 19 日晚,唯品会股价暴跌近 20%,一夜之间市值蒸发约 200 亿元人民币。   回头看唯品会的最新财报,其实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很糟糕。在美国会计准则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15.36 亿元,同比大增 88.9%,高于市场预期的 11.54 亿元;在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13 亿元,同比增长 24.3%。但是,同比增长仅有6% 的净营收,给这份财报蒙上了一层阴影。   财报只是唯品会股价下跌的一个诱因,更关键的在于人事变动。当晚,与财报一起公布的,还有唯品会 CFO 杨东皓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消息。   为什么杨东皓离职会带来如此大的震动?杨东皓 2011 年加入唯品会担任 CFO 一职,任职时间长达 9 年。三年前,杨东皓曾信心满满对外公布唯品会要打造以“电商、金融、物流”为支撑的“三驾马车”架构,然而时至今日,金融和物流已然翻车,唯品会重新回归特卖。   这个时候杨东皓的离职,似乎是在为唯品会的战略失误“买单”,但更加透露出一个公司在增长停滞面前挣扎徒劳的无奈和心酸。   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6 月,唯品会活跃用户总数同达 3880 万,总订单为 1.7 亿单,而在 2019 年第四季度,其活跃用户数已达 3860 万人,订单量为 1.75 亿。很显然,这半年来唯品会的两项关键数据几乎停止增长。究其原因,没有新用户的流入,老用户的消费潜力近乎殆尽。   2014 年至今,来自唯品会老用户的订单量在总订单量中的占比一直维持在 92% 以上,今年第一季度订单量更是达到了 97.7%。   追根溯源,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QuestMobile 移动大数据研究院曾发布了一份《Z世代洞察报告》,报告称,1995-2012 年出生的Z世代群体更热衷“KOL 直播种草,时尚穿搭指南推荐”一类的购物方式。他们喜欢在小红书、蘑菇街一类的购物社区平台上看测评报告使用心得,然后去淘宝、京东这样的综合平台上购买。   在主流购物类 App 中,我们看到,唯品会Z世代的用户占比仅排在网易考拉之前。   如今唯品会已经砍掉物流和金融,重新回归特卖,虽然这可以让公司的盈利状况更加平稳,可长远来看,仅靠特卖模式终究解决不了唯品会被年轻用户抛弃的致命问题,尤其是过度的广告营销正在起到反效果。    兴于湖南卫视,衰于湖南卫视?   靠着卫视热播的影视综艺,唯品会刷足了存在感。   影视剧中,从《欢乐颂》、《楚乔传》、《小欢喜》、《都挺好》到近期大火的两部女性群像剧《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综艺上,从《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闺女》、《中国新歌声》、《中餐厅》到破圈而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唯品会不仅能“见缝插针”地植入广告,而且从不错过每位嘉宾的安利。   虽然唯品会投放广告向来广撒网,但我们可以看出其对湖南卫视节目的投入远比其它卫视多。追溯到 2013 年《我是歌手》第一季成为湖南卫视的综艺爆款后,唯品会马不停蹄地就斥巨资抢下了乐视网全网独播的《我是歌手》第二季网络独家冠名。   自此后,湖南卫视的黄金档电视剧及综艺一直都可以看到唯品会的身影。   唯品会选择湖南卫视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湖南卫视在年轻女性观众,尤其在中高消费人群当中,收视排名全网第一,覆盖范围最广,观众基础最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唯品会的用户数据一直维持着较高增速。   如 2016 年 Q2,其活跃用户的增长达到 62%。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周杰伦,这一年,周杰伦担任唯品会的首席惊喜官,强大的粉丝效应再次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湖南卫视 2015 年广告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2016 年再攀高峰,实现了 110.25 亿元的巨额广告收入。强劲的广告增长势头,侧面印证着唯品会这类品牌投放广告的积极效果。   然而,无论是湖南卫视还是依赖于湖南卫视进行广告营销的唯品会,都没能继续保持这种态势。   从 2016 年以后,湖南卫视优秀人才频繁出走,多年来最引以为傲的综艺板块也表现出疲态。尤其是两大王牌综艺《天天向上》及《快乐大本营》,缺乏新鲜感,鲜少突破,收视率持续下降,这背后是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竞争对手的强势逆袭。到 2019 年,湖南卫视黄金时段资源招商额仅为 13.09 亿,只占到湖南卫视去年同期 50.69 亿招商额的四分之一。   唯品会这时已经察觉到广告营销效果在减弱,可它并没有减少投入,而是加大了对其它卫视的广告投放。但关键问题已经难以掩盖,其一是营收压力,2012 年、2013 年和 2014 年,唯品会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04.7%、145.1% 和 121.9%,往后三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73.8%、41% 和 28.6%。   其二,大规模广告投放固然给唯品会带来了新用户增长,可新用户留存成迷。早在前几年,36 氪就报道过唯品会新增年轻用户复购率不高的问题。   沉疴痼疾、转型之困,无论对湖南卫视还是赞助商唯品会,都不是一个爆款综艺能解决的。    广告金主们的式微时代?   唯品会不是唯一一个深陷用户增长困境的广告金主,仔细看那些曾经喜欢花重金砸向爆款综艺及影视剧的公司,在其产品迅速获得曝光度进而拉升销售后,大多数又重新进入了停滞或后退期。   比如国产面膜。2014 年下半年,一叶子作为上美公司(前身是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子品牌诞生,年底即签约了当时解约归国的“当红炸子鸡”鹿晗,据某位粉丝所说,鹿晗代言的面膜上线第一天营业额就超过 69 万。2016 年一叶子继续在综艺冠名、影视剧植入上挥金如土,有报道称,一叶子 2015 年全年广告投放额在 4 亿元左右,2016 年则高达 15 亿。   这一年,CEO 吕义雄也正式向行业宣布一叶子超越美即,成为中国销售额排名第一的面膜品牌。不过,增长没有持续太久,2018 年 11 月到 2019 年 6 月,一叶子在天猫旗舰店的增速分别为-10.96%、-30.30%、-26.89%、42.33%、-33.46%、-37.32%、-57.84% 和-12.40%。   御家汇当前也是相同境遇,旗下品牌御泥坊和小迷糊天猫旗舰店的销量额从 2018 年 12 月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19 年 2 月小迷糊的销售额同比下滑高达 85.43%。   再比如手机行业,2016 年左右 OPPO 和 VIVO 异军突起,一面源自他们在下沉市场线下渠道的全面铺开,一面则归功于电视广告、明星代言、品牌赞助等强势营销带来的大规模曝光。2015 年到 2016 年,仅 VIVO 参与冠名的综艺节目就超过 25 个,而且还是诸如《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火星情报局》等爆款。   如今 OPPO、VIVO 仍在持续其广告营销投入,可效果明显式微,当用户意识到这些高额广告费用最后是转嫁到了自己身上,他们也开始攻击这两个品牌低价高配的套路。   为什么传统营销不再驱动用户增长?原因从用户反应就可以直接看出。不少观众直言,“节目看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来个唯品会广告,很扫兴”、“三十而已里唯品会广告植入好多,但逼格似乎都不太好”。   一位网友对赞助商的评价很精准,赞助商出高价,条件就是赞助品牌无节制的出镜率,“他们感觉节目环节不重要,嘉宾不重要,重要的是品牌一定要出现在任何地方”。   洗脑、尴尬、无节制露出,正在成为传统营销的“三宗罪”。而将用户及销售增长希望全部寄托于此的广告主们,在一次次用金钱的力量驱使影视综艺内容放弃底线、牺牲观看体验后,也必然将遭受口碑的“反噬”或高投入低回报的恶性循环。唯品会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季度财报发布时,还是 CFO 的杨东皓曾称,唯品会营销费用之所以砍掉近一半,是因为全国封闭,大多数人待在家里,唯品会认为这期间不是花费营销资金获得更多流量用户的好时机。按照这一说法,唯品会大概并没有取消大规模广告投放的打算,在新用户不见踪迹的残酷现实下,如何平衡广告营销给公司营收带来的压力,或是未来唯品会更大的难题。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7:17:00
  文/孟会缘   来源:锌刻度(ID:znkedu)    医美行业直播其实只是伪需求?   “这是我做完眼睛(双眼皮)的第五天,还没有拆线,前几天比较肿,所以没有开播。”这天,打开新氧 App 的杨琪琪再一次看到了首页的直播浮窗,进入直播间后,一个眼睛带有明显肿胀痕迹的美女主播正在跟观众们分享自己的整容经历,面对观众的各种整容事项提问亦是侃侃而谈。   对有整容意向、急需了解医美知识的杨琪琪来说,这是目前最快最直接的渠道——前几天,杨琪琪刚看完一场打水光针的现场直播,医生操作仪器在人脸上游移、针头接触皮肤将药物注射进去、脸部肌肉受刺激后不自觉的抽搐种种动态被镜头一一捕捉后呈现到观众面前,这种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感,让不少观众连连发出“看着都疼”的惊叹。   自 7 月 26 日,金星与伊能静共同现身“热玛吉狂欢夜”直播间,助力新氧打响“医美第一直播”名头这天起,通过专家答疑解惑、整容者现身说法、呈现手术现场等方式,医美直播只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蔓延到了整个新氧平台,甚至是已经呈现一片常态化的大好景象。   当各种直播火遍全国,医美行业进军直播似乎也成为了大势所趋。不过,尽管当下看似火热,有业内人士指出,医美行业直播其实只是伪需求,“同质化,直播时无设计,线下转化难是医美行业的直播现状。”    线上?线下?医美直播化的新焦虑   相较于杨琪琪这一类单纯抱着“让自己变得更美”想法接触医美的女孩,张悦曾经渴望通过整容改变人生的心情更加急切。   或许是遗传到妈妈的易胖体质,从小胖到大的张悦曾渴望自己能够快速瘦下来。但尝试过控制饮食加适量运动这样科学的减肥方式,都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有一次她还因节食差点饿晕过去。   彼时,各种电视节目、户外硬广带起来的整容风气渐渐盛行,受到启发的张悦意识到,或许只有更加极端彻底的方式才能够快速改变自己。在当地一所极具名气的医院里,她将想做全身抽脂的想法付诸了行动,“我很想快点抽完全身,但是专家跟我说,不能一次性抽太多,分批抽完至少要用一年时间。”   挣扎了大半年,瘦到一百八十多斤的张悦没能坚持到最后,“实在是太遭罪了,每一次抽完脂的那个部位碰一下都痛,我还记得我抽完背之后整整在床上趴了一个多月,都不怎么敢动弹。再加上这个速度也没我想象中那么快,后面就索性放弃了。”   最近,在看了几场医美直播后,她对医美又有了新想法,“看直播时,一场手术过程挺短的,一些展示术后恢复效果的主播看起来状态也还好,我突然又想去做医美了。”    跟张悦一样,因为看了直播被吸引想做医美项目的人其实还不少 。有网友对锌刻度表示,医美直播让人对相关项目的了解来得更直观,以前做医美要做很多功课,了解医院的资质、筛选主刀医生,还要通过各个平台去看一些用户的案例,再来定夺。   现在看直播,项目具体的流程、医生水平、术后恢复都一目了然,选择就更简单了,甚至有人表示只要在直播中看到了医生进行项目的过程,其他什么医院资质、医生水平也不重要了,“做得好就行”。   此外,直播的吸引人之处还有价格优势,“有一些折扣较大的项目,比线下直接去要划算很多。”一位刚刚在某医美平台的直播中下单的用户告诉锌刻度。   然而, 也有人对医美直播的真实度持质疑态度 。   做过自体脂肪填充的吴玉洁对锌刻度表示,在没有直播前,她是在某知名整形医院做的填充项目。在她看来,直播中眼见的也未必真实,“现在很多直播都有剧本,像明星带货都是按照台本来走流程的”。   这个看法锌刻度也在接触的医美用户中得到了证实,有人表示,曾经就因为看了一个网红直播去同一个医院找同一个医生做同一个项目,“直播中那个网红一直表示毫无疼痛感,但我去做的时候真是痛到坚持不下去。”   此外,也有人称,直播里面看到医院的环境,医生的服装都非常干净,但是去到现场其实发现环境差距很大,“直播的滤镜和拍摄角度也会影响到观看者的判断。” 直播间的项目会有一定价格优势   那么,如何在这么多直播项目中找到最靠谱的那一个?直播呈现出来的效果到底是不是真的?相关的医院医生资质又如何得到保障……当前医美直播,要解决的用户疑虑还有很多。    企业、平台蜂拥而至,直播业态下的行业盘算   “其实前些年新氧就做过直播,但是中途搁置了,可能是出现了瓶颈,后来换了种形式,成了去年开始做的视频面诊。”就职于某互联网医美平台的 Ashley 如此表示。 新氧 CEO 金星   相关数据显示,以视频面诊为例,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美机构近乎颗粒无收,但线上新氧用户共发起 4 万次视频面诊,实际完成的咨询次数相比一月增长 134%。   Ashley 告诉锌刻度, 疫情让视频面诊火了一波,刚好又碰上 5G 这个噱头,蹭着这个风口,直播又做起来了 。“当下有一些人气面诊师,在新氧红了之后就开始接医院的商业直播。不仅是新氧,现在很多平台都在做,说的高端点,顺应时代科技的产物。”   而相较于新氧这类面向全国的互联网医美平台,地处西南一线城市的某知名整形医院工作人员 Jessica 告诉锌刻度, 如果是小医院的话,做直播的效益并不好 ,“因为受众太局限了,都是一个城市的,大连锁医院搞直播,可能量稍微多一点,毕竟受众要广一点。我们直播都是找主播,吃主播的粉丝流量,算是找大V推广,小直播就自己家的医生来播一下。”   显然,从预期以及实际效果来看,不论平台还是医院,做直播的实际目的其实与此前观众更加熟知的医美广告、医美综艺等营销形式差不多。对于他们而言,使用直播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为了得到一种新的获客渠道。   对此,Ashley 表示, 被直播吸引的用户,其实与通过其他渠道引流而来的用户,从接待流程上看是没什么区别的 ,“都是因为感兴趣联系咨询师,跟咨询师聊完之后他可能会让顾客下个小单子,再跟顾客约时间让顾客上门,外地的可能会根据顾客消费的金额,给报销一定的路费。”   据 Jessica 透露,现在消费者下单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玻尿酸、肉毒素等产品类,如果医院愿意放低价,在是大医院连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受众广,买的人还算是有很多;另一种就是手术,因为还是需要要到院才能确定具体方案,一般下单的并不多,尤其是一些极具地域性的小医院,就更不多了。   当然, 不管是下单了哪一种,基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她进一步解释,“医美还是主要邀约到院线下开发,有些人一般先到医院做小项目,慢慢信任了才开始了解大项目,直播只是说在线上沟通和线下面诊中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中间过度一下,医生露脸讲解相比冷冰冰的广告可能更亲切一点,可以更好的邀约到院。”   在 Jessica 看来, 与其说在他们眼中这种并不算新奇的营销方式是为了拉客,倒不如说是紧跟直播潮流的又一次科普式的洗脑 ,“很多人觉得医美还是算是医学范畴,看病去直播抢东西的人还是比较少,感觉医美做直播,现阶段更倾向做品牌宣传,不主打拉客。”   不论如何,医美行业进军直播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   官方数据显示,仅金星与伊能静共同现身“热玛吉狂欢夜”打响的这场“医美第一直播”,整场在线观看人次就近 700 万,总点赞量超 20 万,累计超 9.1 万人参与话题讨论。    直播是不是医美的救命稻草   眼下,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卓新华星、格林美菲、可玫尔医疗美容等医美医院纷纷做起了医美直播。   面对行业在直播领域的集体进军,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机构分会常务副会长田永成表示,“直播只是互联网工具之一,只是营销系统中的一环,不应过度迷信直播,也不要把直播当成救命稻草。”   但这样的规劝又有几个相关从业者能听进去?整个医美行业其实早已陷入营销怪圈,没有跳出这个范畴的直播也不例外。Ashley 甚至直言“ 相比其他,医美这个行业,什么都可以包装,营销最重要 。”   Jessica 则为锌刻度举了个例子,在顾客联系咨询师咨询项目时,咨询师会根据医生的情况将之推荐顾客,“有些医生很有医德,比如遇到眼睛好看的,就对顾客说你不用做,但这种医生咨询师都不喜欢,后续就不会给他推顾客。医院推医生也是这样,一是看资历,二是看手稳不稳,最后就是看医生会不会自己升单。”   “现在医院也是越来越会包装了,一样的东西,或许换个名字就涨价了。”Jessica 对行业通病心知肚明。   过去多年,医美行业的信息不透明,让不少消费者深受黑医美、行业乱象之苦。 直播也许会让医美误区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让更多有效的信息为人所知,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事实真相 。   正如 Jessica 所言,是对消费者进行科普式洗脑,让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蛋糕被继续做大,分蛋糕的入局者也越来越多,入局者们于直播这个模式本身却没有更多的深度思考。   现阶段, 直播内容高度同质化,难以俘获观众信任以至线下转化难依然是医美行业的直播现状 。田永成指出,这就导致了直播下的伪需求存在,“直播间人气高,很热闹,转化率堪忧;只靠线上直播,还不能完全解决求美者的需求。”   想要将伪需求转化为真流量,入局者们还需再多下点功夫。   (应人物要求,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7:08:00
  贾浩楠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阿里的社交梦、腾讯的电商梦,谁能先圆?   这一次是腾讯领先了对手一步,坐上了“电商老大”的交椅。   但这个第一,是在东南亚电商战场上拿下来的。   而且腾讯打败的,正是国内电商巨头、老对手阿里。    腾讯的“虾皮”领跑东南亚电商   根据电商服务平台 TMO Group 的数据,2019 年全年,背靠腾讯的 Shopee(中文名「虾皮」)平台,在东南亚地区访问量超过 20 亿次,超越了阿里旗下的 Lazada。   2019 年,Shopee 的 GMV(网站成交金额)达 176 亿美元,Lazada 的 GMV 约为 130 亿美元。   在国内制霸网购平台的阿里,其实早在 2016 年就收购了东南亚本土的电商平台 Lazada,几年下来,阿里不断购入 Lazada 股份,如今,控股已经超过 90%。   只是电商老手阿里怎么也没想到,第一的位置坐了不过几年,就被腾讯弯道超车了。    发生在东南亚的“代理人战争”   阿里“选择借船”出海经营东南亚这个增长潜力巨大的电商市场,腾讯的策略也是寻找一个“代理人”。   Shopee 的母公司,是由华人在新加坡创办的 Garena ,最开始是游戏对战平台,后来成为地区领先的游戏运营商,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的英雄联盟、DNF,就连海外服的王者荣耀都是由这个公司代理的。   Garena 有“海外小腾讯”之称,核心业务除了游戏还有还有电子金融。而它背后的大金主,也正是腾讯。   在 2017 年 Garena 宣布改名为“ Sea 公司 ”并且成功上市时,腾讯已经持有了 Sea 约 40% 的股份。尽管不是像阿里那样对 Lazada 几乎全资控股,但腾讯仍然是话语权最重的第一大股东。   2015 年时,Garena 发布了 Shopee,进军电商,腾讯拿到了入场券。   两个棋手都握住了最重要的子,厮杀也随之开始了。   阿里在东南亚经营的 Lazada,走的是较为高端的路线,主打自营品牌,并且自建物流体系,看中的是客户对品牌的认知。   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国内的京东。   在这种策略下,Lazada 上的商品价格,自然也比其他网购平台高一些。   根据虎嗅的报道,从管理上来看,Lazada 的体制更像是阿里在中国管理方式的移植,空降高管的做法比较常见。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中国的高管和管理方式并不能适应东南亚的市场和团队。   3 年间,Lazada 换过 4 任 CEO。2018 年,阿里巴巴元老级高管彭蕾,从原 CEO 皮尔·彭龙手中接班,但 8 个月后,又把 CEO 交回皮尔·彭龙手上。   今年 6 月 26 日,Lazada 又一次换帅,任命阿里 B2B 事业群的首席技术官李纯为 Lazada 集团新任 CEO。   据品玩报道,阿里试图将在中国市场验证后的经营和管理办法复制到东南亚,但这套策略并未快速奏效。连续有消息显示,部分从中国派遣的中、高层员工无法融入 Lazada,很快又被调回中国。   而对于腾讯来说,出海电商之路, 走得更像阿里的淘宝 。   Shopee 是以 C2C 模式为主的,类似于国内的淘宝。商家入驻的门槛低,给占大多数的小零售商提供了线上交易平台。   而且 Shopee 使用第三方物流 ,降低了自身运营和商家的物流成本,这样一来来提供给买家价格也会相对较低。对于大多数追求实惠胜过品牌的买家来说,Shopee 自然更有吸引力。   尤其是疫情开始以后,许多小商户和顾客不得不选择线上交易。Shopee 平台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   根据 Shopee 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 年的第一季度,订单量增长了 111.2% 。   这种操作让人想起十几年前非典疫情期间,淘宝拿到的剧本。   Shopee 的本土化也十分优秀,腾讯作为 Shopee 母公司的大股东,并没有过多干预 Shopee 的日常运营,仍然保留了本地人才团队。   不同于 Lazada 只有一个独立 APP,在东南亚各个市场 Shopee 都推出了独立 APP,每个市场搭建了解本地消费者的本土团队进行独立运营。   Shopee 在各个市场推出针对当地习惯的本土化方案,而且还针对不同的市场会推出独立的 App,用多副面孔对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计划。想方设法讨好各地的用户,轰炸客户的屏幕、吸引顾客的眼球。   其次,因为 Shopee 出现较晚,上线就主打移动端。而目前东南亚的电商流量有近 80% 来自移动端,Shopee 抢到了先手.   而当时已经运营了三年的 Lazada 则刚开始向移动端转型。   根据专门服务东南亚电商的 iPrice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 7 月,虾皮移动端以全市场第一的成绩,稳居东南亚购物类 App 冠军宝座 。网页端则也以 2.7 亿月度访问量蝉联流量最高电商平台 。   在全球跨境市场,东南亚其实是各国电商平台出海的必经之路。在 2019 年整个东南亚的电商市场规模大概是 250 亿美元,覆盖 1.5 亿用户。《谷歌淡马锡 2019 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预期到 2025 年规模将扩大到 1530 亿美元。   这样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自然会吸引阿里腾讯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反复争夺,但是不是漏了谁?   比如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    亚马逊哪去了?   其实,亚马逊在 2017 年就大张旗鼓的登陆了东南亚的城市国家新加坡。   然而,亚马逊的表现却没有达到之前市场的期望,一些分析师认为,亚马逊专注于食品杂货的策略限制了它的发展。   除了在新加坡本地的 Prime Now 应用获得良好的势头之外,亚马逊还没有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推出本地产品。   所以,现在在中南亚的战场上,只有阿里腾讯这两个巨头在厮杀。   另一方面,巨头腾讯的眼睛,也一直盯着国内的电商市场。    微信小程序等于一个拼多多?   一般认为,在 2014 年腾讯将其电商业务整体卖给京东后,就离开了电商领域。   事实上,多年以来,腾讯从未真正离开过电商界,其对电商的影响也从来不可忽视。   一方面,腾讯通过财务投资,支持电商领域盟友的发展。无论是京东还是拼多多,其背后都有腾讯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腾讯利用其巨大的流量优势,为其盟友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这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情况,而另一个事实却鲜为人知:虽然腾讯表面上没有直接参与电商业务,但事实上已经利用微信和小程序,搭建了一个足以和现有电商巨头相抗衡的新生态。   根据腾讯今年初发布的《码上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 年,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的交易额达到了 8000 亿。   也就是说,目前在腾讯手里,其实已经握有一个和拼多多体量相当的电商平台了.   《经济观察报》分析,手握微信这个超级入口的腾讯要重返电商领域,其实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的。   首先是成本优势。微信小程序的传统电商平台入驻成本都较低,不需要缴纳大量的年金和抽成。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吸引力。   其次是潜在的流量优势。即使在疫情期间,淘宝的日活也只有 3 亿左右,而微信的日活却一直维持在 10 亿左右。   正是因为小程序有了这些优势,越来越多的商户已经开始用小程序开店。甚至有不少已经在传统电商平台入驻的商户,也开发了小程序,将其作为引流渠道或补充。   此外,根据客户的需要,微信还在不断植入新的功能。朋友圈、视频号、小程序、直播等功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再次对电商发起进攻,你觉得这次腾讯有几分胜算?    参考链接   虎嗅东南亚吊打阿里后,Shopee 还有场硬仗要打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1057.html   DIGITAL 2019: LEADING ONLINE RETAILERS IN SOUTHEAST ASIA    https://datareportal.com/reports/digital-2019-leading-online-retailers-in-southeast-asia   在东南亚市场为什么阿里旗下的 Lazada 做不过 shopee?    https://xw.qq.com/cmsid/20200813A0D6VM00   The Map of E-commerce in Malaysia    https://iprice.my/insights/mapofecommerce/en/   Analyzing Southeast Asia’s Online Shopping Behavior    https://marketinginasia.com/2020/03/20/analyzing-southeast-asias-online-shopping-behavior/   在东南亚,腾讯终于如愿当上了电商一哥    https://mp.weixin.qq.com/s/0Janx3t5uhfPTHPGgLuBfw   再次对电商发起进攻这次腾讯有几分胜算    http://www.redsh.com/view/20200816/151626_2.shtml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7:00:00
  西雅图地区是美国最著名的科技行业中心之一。三家最具价值的美国公司中的两家:亚马逊和微软都视该地区为大本营,几乎各大科技公司都在该地区设立庞大的办事处,包括苹果、谷歌和 Facebook。   西雅图地区非高管雇员当中的科技行业年薪高达 1600000 美元,岗位是亚马逊“高级项目管理经理”职位。   美国公司代表现有或潜在的外国员工申请签证时必须披露薪资。外国劳工认证办公室每年都会公布薪资数据。   在 2020 年华盛顿州 14000 多份有效外国劳工签证方面的数据中找出西雅图地区员工当中最高的薪资(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涵盖的是基本年薪而不是总薪酬,总薪酬可能包括奖金或股票奖励)。   尽管本文仅包含针对外国员工的数据,因此并未全面地呈现西雅图地区的技术薪资,但罕见地揭露了亚马逊、微软和 Facebook 等公司的薪资状况。除非法规要求披露高管人员的薪资,否则公司通常不披露或不讨论员工薪资。   以下是西雅图地区 21 个薪资最高的科技行业岗位:    Facebook 产品设计师    年薪 250000 美元(173 万人民币)   Facebook 在整个西雅图地区(在西雅图市以及附近的贝尔维尤和雷德蒙德郊区)设有办事处,在该地区收入最高的技术工作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据 Facebook 的岗位招聘显示,在华盛顿州,产品设计师拿到的年薪在 105000 美元至 250000 美元,产品设计师负责“将笼统的概念性想法转变成实用且有价值的产品”。    Facebook 研究科学家    年薪 255000 美元(176 万人民币)   在西雅图地区,Facebook 研究科学家岗位的年薪高达 255000 美元。   在华盛顿州,这份岗位的最低薪资范围是 130000 美元至 190000 美元。    Facebook 研究负责人    年薪 260000 美元(180 万人民币)   Facebook 在西雅图地区雇有大量的研究岗位,包括在微软总部所在地雷德蒙德为“Facebook Reality Labs”设有一个大型办事处。   数据显示,Facebook 只披露华盛顿州研究负责人的年薪为 260000 美元,但总体上研究岗位起薪为 111000 美元。    Facebook 软件工程师    年薪 272000 美元(188 万人民币)   Facebook 披露华盛顿州最高的“软件工程师”薪资为 272000 美元。该公司为该岗位列出的最低年薪在 100000 美元至 150000 美元。   为了便于比较,微软披露的“软件工程师”岗位的薪资范围是 85842 美元至 235787 美元,而谷歌同一岗位的薪资范围是 108000 美元至 221000 美元。    Facebook 软件工程经理    年薪 275000 美元(190 万人民币)   在华盛顿州,Facebook 薪资最高的岗位是软件工程师经理,年薪高达 275000 美元。   该岗位的起薪是 183150 美元。    OfferUp 主管数据工程师和高级主管软件开发工程师    年薪 250000 美元(173 万人民币)   OfferUp 年收入为 14 亿美元,是 Craigslist 和 eBay 的竞争对手,它让用户可以出售二手商品。该公司披露了年薪为 250000 美元的两种工程岗位:主管数据工程师和高级主管软件开发工程师。   这家初创公司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贝尔维尤,这些岗位的薪资范围尚不清楚,因为该公司每个职位只列出一份薪资。然而,OfferUp 透露的技术岗位总体上起薪为 145000 美元。    Flexport 首席工程师    年薪 250000 美元(173 万人民币)   Flexport 透露首席工程师的年薪为 250000 美元。   这家软银投资的物流软件初创公司年收入达 32 亿美元,总部位于旧金山,不过它在西雅图地区的华盛顿州柯克兰郊区设有办事处,谷歌在这里设有大型办事处。   Flexport 披露在西雅图地区技术岗位的薪资范围起薪是 120000 美元。    爱彼迎(Airbnb)技术项目经理    年薪 250000 美元(173 万人民币)   爱彼迎的总部位于旧金山,但在西雅图有数百名员工,其中包括一些高管。   爱彼迎仅披露一名技术项目经理的年薪是 250000 美元,但它披露在西雅图技术岗位起薪是 130000 美元。    微软首席项目经理    年薪 255368 美元(177 万人民币)   在微软总部所在的州,微软向负责项目经理团队的首席项目经理支付的年薪在 109000 美元至 255368 美元。   最近,我们使用外国劳工认证办公室的数据对这家公司内部收入最高的岗位进行了排名。    微软数据和应用科学家经理    年薪 255823 美元(177 万人民币)   微软数据和应用科学家经理的年薪高达 255823 美元。该岗位的薪资范围起薪是 159825 美元。   微软内部一些薪资最高的岗位涉及数据和应用科学,非管理层数据和应用科学家的披露年薪起薪是 109000 美元。    微软软件工程经理    年薪 263400 美元(182 万人民币)   微软透露,软件工程经理的年薪在 123000 美元至 263400 美元。   微软透露总体上软件工程岗位起薪为 85842 美元。    微软杰出科学家    年薪 336290 美元(233 万人民币)   微软披露薪资最高的工作是“杰出科学家”这一岗位,年薪为 336290 美元。   该公司披露其他研究岗位的起薪为 110000 美元。    Lyft 工程经理    年薪 265000 美元(183 万人民币)   Lyft 总部位于旧金山,但在西雅图设有办事处,该公司透露一名工程经理的年薪为 265000 美元。   这是该公司为这份岗位列出的唯一薪资,不过披露软件工程师的年薪通常起薪是 170000 美元。    腾讯美国首席引擎开发师    年薪 270000 美元(187 万人民币)   腾讯披露首席引擎开发师的年薪为 270000 美元。   腾讯在西雅图地区设有办事处;2017 年,腾讯表示它计划在该地区建立一个 AI 研究实验室。   腾讯美国披露其工程岗位的起薪为 130000 美元。    英伟达首席研究科学家    年薪 271500 美元(188 万人民币)   芯片巨头英伟达披露首席研究科学家的年薪为 271500 美元。   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公司披露了华盛顿州几份岗位的薪资,包括软件工程岗位起薪为 101546 美元。    Avalara 首席软件工程师    年薪 276000 美元(191 万人民币)   总部位于西雅图的自动税务合规软件公司 Avalara 披露首席软件工程师的年薪为 276000 美元。   该公司披露工程岗位的起薪为 121275.12 美元。    Qualtrics 首席软件工程师    年薪 350000 美元(242 万人民币)   SAP 旗下的 Qualtrics 披露首席软件工程师的年薪为 350000 美元。   母公司 SAP 计划上市的 Qualtrics 其总部位于犹他州普罗沃,但在西雅图拥有数百名员工,包括首席技术官。   该公司披露工程岗位的起薪为 109500 美元。    Valve 高级软件工程师    年薪 400000 美元至 500000 美元(277 万~346 万人民币)   年收入达 100 亿美元的游戏开发商 Valve 披露,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范围在 400000 美元至 500000 美元。   Valve 由微软前成员 Gabe Newell 创办,该公司因《Half-Life》系列游戏和现在的游戏平台 Steam 而大获成功。   该公司披露了所有岗位的薪资范围。3D 图形设计师的最低薪资在 77000 美元至 345000 美元。    亚马逊项目经理 III    年薪 1315000 美元(910 万人民币)   虽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亚马逊在这份榜单上的席位不如 Facebook 或微软那么多,但在联邦数据中列出的最高薪资却远高于入围榜单的其他任何一家公司。   该公司披露“项目经理 III”的年薪为 1315000 美元。亚马逊披露该岗位的最低年薪为 106400 美元。    亚马逊高级经理    年薪 1600000 美元(1107 万人民币)   亚马逊为一份“高级项目管理经理”岗位开出的年薪是 1600000 美元,居于华盛顿州披露的高薪排行榜首位。   这是亚马逊在华盛顿州披露的近 4000 份薪资当中唯一拥有如此高薪的岗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师I”的起薪为每小时 55.29 美元,“业务分析师I”的薪资范围是 55744 美元至 91800 美元。   相关阅读:AI 薪资大起底:最高可达 201 万元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6:48:00
  8 月 26 日,据@中国探月工程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共完成 21 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并对 600 天来的科学成果进行了归纳。   据悉,截止 8 月 25 日,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面工作时长在今天突破 600 天,也早就打破前苏联月球车 1 号保持了长达 49 年的历史记录(321 天)。   目前,“玉兔二号”累积行驶里程已突破 500 米,达到 519.29 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而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传回的数据,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诸多科学成果,以下为探月工程科研成果归纳:    1、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份研究。 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及测月雷达等数据,对着陆区光谱、石块分布、浅层结构等进行分析,获得着陆区形貌,物质矿物组成、来源及特性等科学结论。   首次通过原位探测直接得到月球深部物质组成,揭示月球背面,特别是南极艾特肯盆地复杂的撞击历史,对月壤的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关键证据,为日后南极着陆和巡视探测选址等提供重要参考。    2、月球背面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研究。 根据嫦娥四号着陆器测月雷达和相机数据以及其他多源数据,研究建立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层剖面及多期次溅射物覆盖关系。   着陆区溅射物累加厚度约 70 米,表面为芬森撞击坑溅射物;在巡视区深度 40 米范围内,存在 3 种不同地层单元,包括 12 米范围内的细粒月壤层、12 米-24 米的碎石层和 24 米-40 米的溅射物沉积和风化产物层。   这些结果首次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的理解,为月球背面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3、月面中子及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研究。 利用嫦娥四号着陆器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中性原子探测仪探测数据,获得月表高能粒子辐射环境谱、月表中性原子能谱结构和反照率。   月表中子辐射剂量率比空间站内部高1-2 倍,辐射剂量当量高 1 倍左右。证实初级银河宇宙射线撞击月球表面,产生反照质子(最早在美国环月轨道器上被发现,此次在月表得到了实地验证)。   这些成果为开展太阳风与月表微观相互作用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对月表辐射风险的认知,为未来月球航天员所受月表辐射危害估算及辐射防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4、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 利用嫦娥四号着陆器平台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在月球背面首次成功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获得大量有效观测数据。   初步获取 40MHz 频率以下的月背着陆区电磁环境本底频谱和低频射电三分量时变波形数据,对于研究太阳低频射电特征和月表低频射电环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6 11:28:00
  8 月 25 日,蚂蚁集团正式在港交所和科创板提交招股文件,A+H新股发行量将不少于上市后总股本的 10%。    国内媒体今天曝光了一则马云 2010 年的内部讲话 ,马云跟员工谈支付宝的梦想和使命时指出,支付宝是一个大梦想,“让每一个人在支付面前,在金融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工商银行董事长,还是一位老太太,你的条件是一样的,你的待遇是一样的。”   马云讲:“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你的责任心有多大,你愿意为多少人承担责任。你愿意为同事承担责任,你愿意为天下人承担责任,你的公司一定做得好。今天支付宝必须要学会为三亿人、为五亿人、为十亿人去承担这个责任。”   十年前马云要求支付宝为 10 亿人担当责任时,中国网民数量才刚达到 4 亿。而根据昨日蚂蚁集团披露招股文件,支付宝国内用户已经突破 10 亿。马云也宣布捐出 6.1 亿股蚂蚁股份做公益。   此外,在 2009 年的内部讲话中,马云说,“不赚钱,把这件事情做透了,就贷一二十万人民币的额给中小企业,是我们这帮人疯了一样的梦想和使命的时候,你一定能想出一条路。”   根据招股书内容显示,蚂蚁集团 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1-6 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53.96 亿元、857.22 亿元、1206.18 亿元和 725.28 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 69.5 亿元、6.67 亿元、169.57 亿元和 212.34 亿元。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6 11:22:00
  相信不少人会同时用到安卓手机、PC 电脑等多款设备,也常常需要在手机电脑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传输文件、图片、视频、交换文档和文字内容。   如果厂商能够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跨平台之间的高效文件传输,那么效率势必会得到大幅提升,小米便做了这样一个尝试。   8 月 26 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曝光了小米手机上的一项新功能:跨屏协作。   如图所示,跨屏协作是小米手机连接到小米笔记本后,用户可在小米笔记本上看到手机屏幕,同时可以操作手机应用(体验安卓丰富的生态),也可以拖拽图片和发送文件到电脑。   在跨屏协作界面,小米手机还提供了免打扰模式,在连接电脑过程中手机通知可以静音。   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小米跨屏协作时延低,可用性非常高。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6 11:18:00
  彭博社 24 日报道称,包括淡马锡、Baillie Gifford 和 Matthews Asia 在内的国际基金正把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ADR)转换为港股,以规避潜在的美国制裁和大型中资科技股从美国退市的风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在香港的证券分析师认为,美国政策走向难以预测,国际基金不得不转仓香港,以应对未来或不期而至的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转换 ADR 为港股是国际基金的一个新动向。   据彭博社报道,新加坡淡马锡已将大约 30 亿美元美股换成港股,英国 Baillie Gifford 二季度转换了价值约 26.7 亿美元的阿里巴巴 ADR,美国 Matthews Asia 第二季度卖出 7 亿美元阿里巴巴美股,其中一部分转换成了阿里巴巴的港股。   除这 3 家国际基金外,宜信财富管理(香港)一位主管称,很多长线基金,尤其是亚洲的基金,都正在或考虑将阿里巴巴 ADR 转换成其香港上市股票。   驻香港的银河国际港股分析师王志文 24 日告诉《环球时报》,美国正对中概股施压,如果 2021 年年底前,中美仍无法达成一致,中概股或将面临从美国退市的风险。他认为,“虽然美国的政策仍然风向难测,但已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投资者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先把一部分持有的美国 ADR 转至香港,是有必要的。”   阿里巴巴已于 2019 年 11 月实现香港、纽约两地上市,这使得美股持有者通过经纪银行将手中的 ADR 转换为港股成为现实。而未来随着更多的中概股在香港实现二次上市,投资者将美股转换为港股的行为会越来越多。   王志文认为,市场都在等待 11 月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以确定届时美国的政策会否发生变化。“现在市场上流传着美国未来可能的各种政策,那些握有中概股大量资金的国际基金,不可能等到风险来临时才仓促行动。”   国际投资者的分仓行为将资金从美国引流进入香港资本市场。8 月 24 日,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价大涨 4.6%。王志文称,这毫无疑问会增加香港的交易量,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流入。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 8 月 10 日曾表示,到 2021 年年底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上市公司若不符合美国会计准则,必须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随后,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对美国一直纠缠的会计相关问题作出回应称,中方从未禁止或阻止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向境外监管机构提供审计工作底稿。中国证监会亦同时表示,开诚布公地开展对话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董登新对《环球时报》表示,为防万一,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可通过在香港二次上市做好转板的准备,投资者可通过跨国转板,把在美国市场的股票转换成香港的股票,以规避潜在风险。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07:59:00
  Palantir 已在 7 月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提交了S-1,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等待最终版的上市文件发布。   现在,由于 Palantir 的一位股东泄露给 IT 外媒 TechCrunch 的几张屏幕截图,我们搞到了总收入方面的几个数据。    全年收入和亏损   昨天(8 月 20 日)发布的S-1 声明草案的屏幕截图显示,Palantir 在 2019 年获得的收入约 7.42 亿美元(Palantir 的财年是日历年)。年收入比 2018 年的 5.95 亿美元猛增约 25%。考虑到我们在最近的几起首次公开募股(比如 Datadog)中看到 SaaS 大幅增长的现象,这是一种增长,不过增幅不是特别大。   据报道该公司的收入多年来一直接近 10 亿美元,该公司去年的表现令人失望。当然,私营公司通常不披露其财务业绩,但是该公司的规模远远低于预期、泄漏的信息及其他方面的报道。   不过如果您看一下该公司收入报表的底部,会发现这些数字中真正令人震惊的地方。在公司财报的屏幕截图中,Palantir 列出了 2019 年净亏损约 5.8 亿美元,与 2018 年亏损几乎一样多。该公司列出 2018 年净亏损百分比高达 97%,去年减少至亏损 78%。   该公司在此期间亏损 5.8 亿美元立即表明了为何这家公司迄今需要筹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以及它在实现自给自足之前还要走多远的路。   2019 年的毛利润约 5 亿美元,比 2018 年增加约 16%。该公司的大笔支出在销售和营销方面,2018 年和 2019 年这块支出约 4.5 亿美元,2019 年占收入的 61%。    2020 年上半年形势略有好转   2020 年形势略有好转。 在 2020 年上半年,Palantir 的收入达到 4.81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 49%。 更为重要的是,除了综合行政管理费用外,Palantir 还一直努力保持其在销售营销和研究开发方面的支出水平。   尽管收入增长,但 Palantir 在 2020 年上半年仍控制住了支出。相对而言,运营支出从 2019 年上半年占收入的 157% 降至 2020 年上半年占收入的 107%。   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一家成立已有 17 年的公司而言,这个数字仍然偏高。    尽管试图进入商业领域    但 Palantir 越来越是一家政府承包商   该公司的收入明细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是由于收入明细终于回答了有关它对政府合同的依赖程度有多大、它是否竭力实现业务多样化的问题。Palantir 因常与政府签合同而广为人知,但近些年来,该公司试图将其数据产品扩大到私营部门。   据泄露给 TechCrunch 的屏幕截图显示,Palantir 披露了 2019 年前六个月和 2020 年前六个月的收入明细。今年上半年,Palantir 从政府获得的收入为 2.58 亿美元(53.5%),而商业收入仅为 2.24 亿美元(46.5%)。2019 年,政府收入为 1.46 亿美元(45%),商业收入为 1.77 亿美元(55%)。这意味着政府收入增长了 76%,而商业业务收入仅增长 27%。   这实际上与该公司关于收入减少对政府合同的依赖程度所发表的一番公众评论大不一致。如今无论从绝对总额来看还是从相对比例来看,该公司的政府收入都比较高,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其产品在政府服务这一传统地盘之外的企业领域是否具有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 几乎所有收入增长都来自现有客户(截止到 2019 年底),而不是来自 2020 年的新客户(尽管投入了那么多的销售营销支出)。   在政府方面,增加的 1.12 亿美元收入中 1.02 亿美元(91%)来自现有客户,而增加的 4700 万美元商业收入中 4300 万美元(同样占 91%)来自现有客户。   换句话说,Palantir 仍然严重依赖现有的客户群以实现新增长,尤其是政府客户。   虽然我们所知的 Palantir S-1 尚无明确的日期,但考虑到财报数据显然已在坊间盛传,预计它会更早而不是更晚发布。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6:40:00
  文/吴羚玮   来源: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   淘宝和抖音一面合作一面打的状态,已经持续 2 年了。   根据新浪科技报道,淘宝再次和抖音达成新一轮的年框合作,包括广告和佣金两种模式,合作规模高于去年。此前有媒体猜测,新年框总金额为 200 亿左右,但这个数字并未得到淘宝和抖音确认。   但不久前,抖音又抬高了对第三方平台商品链接收取的服务费:自 8 月 20 日起,抖音对第三方平台商品链接收取达人直播小时费用的 20% 作为平台服务费,对小店商品链接收取直播 GMV(平台交易额)5% 服务费。此前,这两组数字分别为5% 和1%。   根据 Questmobile,从抖音流向淘宝的比例,由 2019 年 3 月 23% 上升至 2020 年 3 月的 35%。无疑,矛头指向的是淘宝。   自今年 3 月底签下罗永浩之后,抖音又推出免费开通抖音小店的政策,对店铺进行流量扶持、还让商家们做出淘宝抖音二选一的选择。加上对第三方平台链接的限制和收取服务费,抖音一系列动作都被解读为建立电商闭环的野心。   一直以来,被称为“流量黑洞”的淘宝需要从外部引流,抖音则需要除了广告以外的变现模式,双方原本是一个生态内上下游的关系。但现在,一边是抖音频频推出的闭环动作,一只脚踏入对方赛道,一边是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玄德对外宣称与抖音快手们的伙伴关系。双方共生共荣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单纯的伙伴关系,夹带了一点竞争。   大众对两者流量和电商效率之争已经讨论太多,或许应该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些在抖音里构成“环”的角色都是谁,它们是否真正对淘宝构成威胁?这次合作,彼此的想象力又会有哪些?    抖音直播的吸引力   SSSHOW 启动直播带货业务时,达人直播已经是一片红海了。   SSSHOW 是一家媒体孵化出来的 MCN 机构。去年年底开始,它一边谈下供应商,一边“搜刮”市面上剩余为数不多的达人主播,在淘宝直播上带货。   “淘宝直播对我们这种新机构来说,机会不太多了。”SSSHOW 运营总监唯恩告诉「电商在线」。   在她眼中,淘宝直播已经建立起一个健全体系。成熟和规范,有时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门槛:一方面是带货达人孵化的困难度太高,另一方面,淘宝直播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大主播对粉丝的号召力和对供应链的掌控力有目共睹。   商家们排队进入大主播的直播间。但主播们再辛勤,一天最多也只能播几十件商品。择优录取之后,被拒之门外的商家怎么办呢?   商家和主播都感受到了市场空间的收窄。唯恩只能另辟蹊径。   SSSHOW 在抖音上注册了几个达人账号,准备将带货阵地从淘宝转移到抖音。   在抖音上,早期红人们往往先做出名气,再去拓展供应链资源。但作为后来者,SSSHOW 用了一种倒置的方式:先打通供应链,再将达人账号的内容方向往供应链的方向上靠拢。如果谈到的是美妆供应链,就做一个美妆达人号——以这种方式生产的内容往往会受到供应链类型的限制,但“先孵化红人再带货,早期成本太高了”,唯恩说。   SSSHOW 打算带到抖音上卖货的商家,往往没有自己的品牌,很多是从小供应链转型,或者只是从工厂拿货的小商家。   它们看中的是抖音目前野蛮生长的电商体系。对这部分商家来说,混乱中蕴藏着更大的机会。   不少消费者抱怨,在抖音上找不到退货按键。但是对一些期望从中赚快钱的商家来说,这反而提高了退货门槛,降低退货率。    抖音小店的小商家   “我们的利润还没有抖音收取的服务费高”,宋健康说。   宋健康是河北保定海琳箱包工厂的老板。这家外贸公司在疫情期间,业绩下滑了近 70%,于是开始转向内销。   为了清掉积压的库存,养活 3 条生产线的工人,宋健康用上了一切能卖货的渠道:联系线下店、上 1688、找 MCN 机构直播带货。   其中,直播是最能卖货的方式——过去几个月里,直播卖出了内销成交额的六成。   “我们想薄利多销”,宋健康说。不过像他这样,只有生产能力没有运营能力的厂家,只能把货交给达人直播。   他卖的都是 50 到 100 多元的包包,利润空间已经很薄。   但 8 月 20 日,抖音对第三方平台商家收取的服务费率上调之后,他更是面临盈利困难。   抖音收取的 20%,是达人对商家直播报价的 20%,这意味着宋健康花费 1 万元邀请达人主播带货,还需要额外支付 2000 元给平台作为服务费。   这部分服务费,最终不是转嫁到消费者手上,就是由商家自己承担。如果要让利的话,宋健康根本就赚不到钱。 (宋健康在 1688 的店铺)   盈利压力逼着薄利的小商家进驻抖音小店。它们需要在抖音申请开店资质和“营业执照”,将自己的商品图片和详情搬上来,“麻烦一点,但能抠出一点利润空间”。    品牌和商家:淘宝的基本盘   小商家因为负担不起服务费而走向抖音。但对大商家和品牌来说,目前的抖音小店并不是个好选择。   抖音是个内容平台,没人喜欢在刷短视频的时候频繁刷到广告。   2018 年 6 月,抖音针对商家推出了品牌蓝V号。企业每年交 600 元的认证费,就相当于获得广告的免死金牌——抖音会对流量过大的账号进行限流,而交了认证费的商家或多或少会获得优待。   但「电商在线」询问过几家商家,他们自己都非常清楚,蓝V们打广告,很难获得粉丝。员工视角拍视频、硬广植入,都不讨用户喜欢,消费者也不会买单。更何况,能长期生产内容的商家屈指可数。   即便消费者可以接受看广告这件事,作为一个主打内容的公域流量平台,抖音的推荐逻辑也不适合品牌沉淀私域流量。   “在抖音的蓝V很难起来”,唯恩说。   直播带货一直被诟病客单价低,而抖音的娱乐内容和年轻人群,让客单价更低。「电商在线」曾报道《直播间里 1 元秒杀、9.9 包邮的宝贝从哪里来?》中提到,抖音直播里 1 元的毛巾、50 元的包包,这些爆款大多从 1688 拿货,到直播间靠量走货,而 200 块钱以上的商品销路不大。   靠溢价维持利润空间的品牌们,在抖音很难拥有价格竞争力。   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正因为长期不断的价值经营。   抖音目前不完善的电商体系是吸引小商家们进入的磁石,但对那些爱惜羽毛的大品牌来说,这是它们顾虑的地方。当消费者不满意商品质量,却找不到退货按键时,很可能迁怒于品牌。这对品牌来说是一种风险和价值损耗。   而更稳定、更完善的电商平台始终是大品牌成交和运营的主要阵地。从长远角度来说,付出几个点的服务费,远比重新运营一个抖音小店要划算得多。因为将流量引到淘宝之后,这些流量带来的成交最终会在站内加权。   包括罗永浩在内的头部主播在直播时,大部分商品还是会跳转到淘宝链接。根据新抖数据,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在 8 月 14 日 4 个小时的直播中,来自淘宝的商品占据了 90%,抖音小店仅占 10%。   阿里生意的起点,是商家。直到现在,品牌和商家也始终是淘宝的基本盘。   不少人只知李佳琦和薇娅,但目前淘宝直播的成交占比中,店铺自播早已远超达人直播。根据阿里最新一季财报,淘宝直播的 GMV 同比增长超过 100%,商家自播贡献了近六成 GMV。   此前,玄德接受「电商在线」采访时表示,淘宝直播服务的是客户,也就是商家。和过去店铺中出现的图文详情,以及后来的短视频介绍一样,店铺自播已经成为品牌和商家运营的一个标配。   玄德强调店铺直播的重要性,其实是淘宝直播发挥了自己一贯擅长的优势:牢牢抓住最关键的商家,就是抓住了货。   货,恰恰是抖音和快手目前欠缺的地方。这是淘宝直播和抖音直播目前的分野,前者偏向商家和品牌,后者的用户认准达人账号。    抖音淘宝,彼此需要   8 月 18 日,贾乃亮作为“苏宁直播联合主理人”在抖音为苏宁带货,5 小时销售额破 2.4 亿元。   这则消息背后透露出的意思,是抖音跟苏宁这样的第三方平台牵手,补足自己在货上面的不足。   实际上,从今年 7 月份开始,抖音就开始管控化妆品品类的流量流向——化妆品是电商最为核心的品类之一。8 月份之后,又实现了全品类的闭环。这当中,是抖音建立电商二级部门,而后又将它提升到一级部门的战略动作。   但做电商闭环容易,做商业生态难。这是个涉及人、货、场、支付、信用的体系。即便抖音通过和第三方平台补足供应链的短板,也在从品类上丰富 SKU 的数量,还花了三年时间,拿到 5 张金融牌了,但始终未能建立起对商家和消费者的评价和信用体系。   抖音的这些动作已经让自己走出了和淘宝的甜蜜期,而是陷入一种边打边和的暧昧期。   不少人或许会疑惑,这是因为他们将大公司看做一个整体,却忘了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面向不同业务。字节跳动成立了以“电商”明确命名的一级业务部门,目的为了统筹公司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多个内容平台的电商业务运营。而字节跳动“商业化”部门主要面向品牌、商家、作者的需求,负责商业变现,为公司创收的同时也为反哺内容生态。   这个赛场是朋友,那个赛场是敌人。   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双方明明是劲敌,又在某条业务线上交集频繁——   悄悄涉足教育的字节跳动在淘宝教育上连开三店;   淘宝也需要更年轻的流量。宋健康的包包同时放在抖音和淘宝上售卖,他让工厂的设计师分别推出适合两个平台的款式:淘宝款更成熟,更偏 OL 风。而抖音款的颜色和款式更年轻化。他的洞察其实也是淘宝目前的需求。   “我们跟抖音快手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不像外界怎么说,我们跟他们我们团队之间有很多的交流。阿里有很多的部门,跟抖音快手都是有合作的。”玄德说。   两家大公司各个业务的勾连还在。阿里的优势在于选品的精准度、效率的转化、SKU 丰富度及供应链管理。而抖音的优势在于日活超 4 亿的流量。至少在没有真正建立起电商生态的时候,抖音没办法完全脱离淘宝奔跑,淘宝也需要抖音。   抖音和淘宝签订年框前,小红书直播内测加入了淘宝商品链接。此外,京东和快手也已经合作入局直播电商。尽管内容平台和电商平台在卖货上互有竞争,但都在利用优势展开合作。这样的竞争合作关系之下,多个商品品类的直播渗透率大幅提高。不管是对直播行业还是对平台们,都是一种促进。   这则消息背后透露出的意思,是平台牵手,补足自己能力的一种协同。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6:33: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学术头条   最近在 b 站上刷到一个号称能让人变美的音乐视频,点进去后发现了“新世界”。   这种音乐被称为“subliminal”,大致是指通过听特定的音乐来使人发生某些好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且不限于美白、燃脂、隆鼻、矫正牙齿、改变瞳色、消除肿瘤,改善财务状况等等,是从国外传来的一种音乐疗法视频。   大致翻了一下,这类视频在 b 站上面非常多,并且评论里反响都很不错,有些视频下的评论还有点奇怪的意味。   播放量前几位的视频   视频下的评论反馈   除了提高外貌类的视频播放量之外,他们还涉猎十分广泛,有改善身体健康的,这一类还不算太过分,之前也有很多关于音乐疗法对治疗肿瘤、妇科病等病症有一定作用的论文发表。   但是甚至还能够提高智力,把你变成语言天才;能够改变人生轨迹,帮你提高魅力,吸引高质量并且有钱的伴侣,好像太过“神奇”了?    什么是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 (Music therapy),是利用乐音、节奏对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在身、心方面“有需要”进行治疗的个案,针对其“需要治疗”的部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疗程。   根据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的定义,音乐治疗是由有证照的音乐治疗师以音乐作为工具根据临床和实证过的音乐疗程为个案设定客制化的目标并协助个案达成目标。    音乐疗法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喜伤心.怒伤肝,优伤肺,思伤肿,恐伤臂。故音乐者,所以动葛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   现代的百乐治疗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 20 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音乐知识的普及,心身医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促进了音乐治疗的发展。   我国于 80 年代初期始开展音乐治疗,1997 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高天创办第一家独立的音乐治疗所。并将现代音乐治疗法与电疗及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如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灸、音乐电针麻醉以及音乐电磁疗法。目前我国虽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但音乐治疗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无论临床验证还是基础理论都有待探索和发展。    音乐对人体的基本作用原理   现在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每首乐曲的节奏.速度和音调、音色的不同,可以表现出镇静,兴奋,镇痛,调整心率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通过对心电、肌电、皮肤电反应的研究,发现音乐能减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紧张的生理反应,降低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和血压,降低术后和带呼吸机病人的呼吸顿率,也可减少健康者和术前紧张病人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增强病人的免疫力王,从而达到音乐治疗的目的。   而近期的研究还表明,音乐对人产生的作用与其影响机体大脑中内啡肽的分泌有直接关系。但是,音乐对人体生理及心理方面产生的奇妙作用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音乐治疗的方法   音乐疗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主动性音乐治疗通过让患者唱歌,跳舞,演奏来调节情绪,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主动性音乐治疗在国外是精神病院和康复医疗机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2)被动性音乐治疗让患者感受音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影响人的神经系统达到治疗作用。在进行被动音乐治疗时要注意乐曲的选择。一般应选取内容健康节奏明朗旋律优美声音和谐的音乐。其次要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修养等具体情况对症用音乐。被动音乐治疗是目前国内外音乐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主要用于精神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   (3)综合性音乐治疗,国内有音乐引导气功疗法及音乐电疗法。音乐引导气功疗法是以音乐为引导,诱导患者人静治病。音乐电疗法是把音乐信号转换成与音乐同步的中低频电流导人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是我国首先在音乐疗法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已成为物理治疗学中的低中频脉冲电疗法中的一个新领域。国外将音乐与其他心理疗法结合应用,如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    Subliminal 的陷阱   b 站上的 subliminal 看起来好像和我们所知道的“音乐疗法”治疗方法与作用都有些差异;有没有具体的效果,笔者并无亲身体验所以不做评价,但是,在国外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已经出现了因为 sub 音乐疗法产生精神甚至身体伤害的例子。      如果你信任一个人所发的 sub 视频,但是他在视频中放了一些与你所求完全不符的黑暗的信息,那么你如何能够辨别出来,如何能够保证自己不受到这种暗意识的影响呢?   两年前,当时最杰出的潜意识创作者之一 Mind Power 在她的视频中隐藏了一些黑暗的潜意识主张。据该频道的受害者称,视频使他陷入了恶魔与性的梦境,精神状态受到很大影响,有些人甚至因此被送到了急诊室。一位社区成员 Laurie 说道,“Mind Power 引发了压抑、强迫和有害的思想,并令人们产生夜间恐惧和失眠困扰。”但是,这些症状在她停止使用后的几周内逐渐消失。   Mind Power 在 12 月被关闭,但争论仍在继续。在粉丝中,关于“用户是否应该信任在线创作者,以及信任的程度应该有多大”的讨论仍然很热门。   今年上半年,另一位潜意识音乐的 YouTube 博主 Rose Subliminals 承认自己对视频添加了负面暗示;之后,她退出了潜意识社区并关闭了自己的 YouTube 帐户。   从 2019 年开始,人们在网络上对“潜意识”、“潜意识音乐疗法”的兴趣激增,对于 Subliminal 是否真正有用还没有肯定的答案,但是它在网络上逐渐增加的“信徒”数量是不能忽视的。   或许哪天,潜意识音乐疗法会成为主流,听 sub 音乐会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但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扎实的科学证据和严格监管仍将是必要的。   参考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6%A8%82%E6%B2%BB%E7%99%82 https://www.vice.com/en_uk/article/xwegyn/are-subliminal-videos-on-youtube-messing-people-up 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8177773# 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6590878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6:26:00
作者:魏巍 来源:魏巍谈企业学习、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蓝血研究文章,如需转载请通过后台向公众号申请   在华为大学的教材里,有一篇文章是《为什么“老兵”没有成为“牛人”,反而变成了“老鸟”》,文章直接抛出了几个组织现状问题,读来让人深思警醒。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华为的大批“老兵”没有成为“牛人”,反而成为了“老鸟”;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组织土壤对提升单兵作战能力不给力,文章直指华为当前的管理和业务弊端。   还有一篇文章是《困惑:回不去的研发速度》,讲述一位基层研发经理想快速推出能抢占市场的产品,却发现至少需要 9 个月才能完成,而市场可能已经天翻地覆。   两篇文章都直指华为当前的管理问题,在华为大学的课堂上延展,甚至在整个公司引发广泛的讨论。   这种看起来挺“出格”的行为在华为并不少见,而华为对待不同声音的态度并不像有些公司不允许提出反对的声音,怕扰乱军心,华为是宽容看待。为什么华为总是有“唱反调”的人存在?因为华为一直倡导“坚持自我批判”的价值观。经过很多年的持续文化建设,自我批判已经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角落,整个公司已经习惯了。成为习惯的自我批判行为,反倒让华为在管理上不断改进,避免了大公司的僵化。甚至华为成立了专门的批判组织“蓝军”,蓝军就是在华为内部唱反调的,不管是公司战略,还是产品发展规划,蓝军都会站出来批一批,斗一斗。刚开始有些人可能不适应,但习惯了之后发现经过批斗之后,路线更清晰了,组织也更灵活了,这就是自我批判带来的好处。   附华为大学内部文章《困惑:回不去的研发速度》:   困惑:回不去的研发速度?   2015 年底,我从市场体系调到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怀着对高效研发、敏捷创新的梦想,期待在自己管辖的产品领域内大刀阔斧,做点新东西出来。   可现实比想象中要复杂很多。几次努力尝试后还是发现,新产品立项周期长,讨论多,决策慢;产品开发不敏捷,协调多,无论特性大小,x个月的刚性开发周期无法改变;大家不敢提新想法、不愿做新产品、不愿碰新业务…   比如,我曾想抓住专线市场发展的契机,快速推出一款 CPE 产品,抢占精品专线新业务。我原以为选拔几个人,组成一个特战队,奋战两三个月,肯定能够拿出产品。可当工作安排下去之后,各层主管的回馈都高度一致:要想符合流程、保证质量、保障供应,同时还要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话,即使是做一款最简单的 CPE 产品,工作量也得需要 XXX 个月,且开发周期也得需要至少 9 个月时间.....我不接受,提出可以裁剪流程,特事特办,要求重新评估。再次评估后的工作量变化仍然不大。   老一辈的研发人常说:想当年,我一个人同时开发 5 块单板;想当年,我一个人写完一个算法……可为何刚过而立之年的华为,就已经不再敏捷了呢?曾经的研发创新活力和速度,我们还回得去吗?   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曾经比喻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立足当下,向前看,我们的研发如何才能重新高效起来?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如云、AI、物联网、AR/VR 等,我们的研发如何才能快速创新、快速抓住机遇呢?    ——根因分析:研发体系已被“流程场”所影响,创新土壤呈现盐碱化趋势   在公司三十年的成长历程中,通过持续的管理变革,构筑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流程体系。“流程遵从优先导向”实际上已在内部扎根。强调流程遵从,提升大平台作战效率,提高投资收益率,有效管控风险……确实为公司持续的商业成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但仔细分析,受“流程遵从导向”影响下的传统投资决策模式,在需要快速发展新业务、抓住新机遇时,出现了 5 大问题: 流程节点多、决策慢,无法快速响应外部变化。 现有流程,“管”和“控”的痕迹比较明显,内部问题关注多,对外部环境和信息的变化不够敏感。 “集体决策”成为业务决策的主要形式,“木桶效应”发挥作用,导致决策结果平庸化。 以“管理决策者”代替“市场选择”成为当前核心问题!管理者们因为对现状的固执、对既得利益的依恋、对历史经验的谜之自信,导致某些创新想法在层层上升决策中被层层过滤。 流程优先思维,导致员工个人虚无化,存在感弱。面对外部的变化,员工即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来,“自由探索的灵魂受到扼杀”,创新失去土壤。   以研发体系为例,流程的推行和执行,在体系内无形之中构筑了一个以流程遵从为先的“场”,这个“流程场”对内部问题关注多、对风险关注过多、对投资收益比强调过多,创新土壤开始逐步盐碱化,这就是“回不去的研发速度”的根因。    ——思考:面向数字时代的新业务发展,如何才能破局突围?   当下,商业环境最大的变化是全社会已经逐步从工业时代挺进数字化时代。公司也已明确提出要“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使能者”!   数字化时代呈现几个显著的特点:1) 信息和数据本身,变得越来越重要;2) 节奏加快;3) 场景差异化大,没有标准、需要试错等。   有学者就明确指出,数字化时代的本质是通过人类个性化的、精神世界层面的需求得到张扬;而工业时代企业的本质则是通过优质的商品来满足人类物质世界层面的各种刚需。一个侧重物质世界,一个侧重精神世界;一个侧重规模化,一个侧重个性化,时代的差异显而易见。   公司未来的五到十年,一定还是传统业务(具备明显的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如:运营商客户管道类产品)和新业务(具备明显的数字化时代特征,如云、AI、物联网、AR/VR 等)并存发展的局面。   公司当前的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工业时代管理精髓的集大成者。在传统业务领域,在现有管理体系和流程框架下,沿着“简化流程、简化管理”的方向坚定地往下走,相信我们即使遇到困难,但依然可以笑到最后。但在新业务领域,如果只是在当前流程框架下做“减法”,恐怕远远不够!   《华为之嫡、光明之矢》一文中提到:一个生物能够不断进化的核心不是越来越强壮、越来越聪明,而是不断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公司要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快速适应环境、继续披荆斩棘,有三个问题必须正视并快速着手解决:   第一,要从外向内看,积极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不断寻找外部信息。要聚集信息,加快分享信息。了解环境才是适应环境的基础。   第二,要在新业务领域的投资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 在组织的设置、创新管理的理念上都要敢于破旧立新。唯有敢于挑战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理念,才有可能继续昂首前行。   第三,要真正把“人”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管理核心要素!唯有充分激活员工的自由的灵魂,才能真正抓住数字化时代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本质需求。   建议:在新业务领域,以外部为导向改变投资决策模式,为创新注入活力   在数字化时代,外部信息的获取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外部行业、竞争、客户以及趋势的及时掌握,加快外部信息的更新频率,并且加快分析和分享。强调外部信息的输入对投资决策的牵引价值,就是“以外部为导向”。   具体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建议成立“集团信息部”。加快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分享,真正把对外部信息的获取作为公司的战略工作来抓!唯有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才能快速适应环境。   研究表明,信息越集中,创新就越有活力!信息的快速分享和流动,本身就能产生生产力!当下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美国国防部等,都有成熟的“信息战略”。   其次,建议成立“蓝军产品部(IPMT)”。由 IRB 授予独立预算和决策权,可以面向新业务场景开发产品化的解决方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研究和分析阶段,真正落地。任正非曾经提出来的“蓝军实体化”的战略构想。   由“蓝军产品部”负责在集团层面例行征集、挖掘新的创新想法。创新想法一经采纳,及时奖励。这才能真正营造“自下而上”的创新氛围,改变“流程场”,打造“创新场”。   用小而精、低成本的理念,为选定的新业务 / 新想法快速组建团队,支持团队直接开发面向新业务场景的创新产品化解决方案,直接面向一部分细分客户。唯有产品化,才能真正快速响应市场。就像腾讯公司的微信团队,如果限制张小龙只能研究而不能做产品,那么今天的“微信”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给予“蓝军产品部”在公司范围之内调兵遣将的绝对主导权力!加速人员流动,快速集结、匹配资源。这样也会有利于打破公司内部超稳态的组织困境,加速流动,激活组织。   导向“速度高于准确性”!不为创新团队预设明确目标(而向未知业务,往往无法做准确规划),只要求 “方向大致正确”,抛弃精确财务分析。鼓励大胆试验、先试先行、迭代开发和优化。   授予流程选择自由权。可以根据业务特点,自由评估、选择合适的流程,不受现有 IPD 流程约束。   为每个创新团队配备一名有相应资质的“创新指导员”(类似于代表处“子董”的角色),优化创新开发的过程管理。同时,让新产品 / 方案的立项决策在三层以内闭环(团队 Leader-创新指导员-蓝军 IPMT),使能快速反应。   独立于现有“P&S 体系”,但建立一定的沟通机制。比如“P&S体系”对“蓝军产品部”的立项和开发进展有完全知情权;对于“蓝军产品部”投资孵化的技术和产品模块有借鉴、调用的自由选择权等。新机会取得一定成功后,经由 IRB 决策,可将新业务重新并入“P&S体系”,导向“做大、做强”,但要继续保持新业务的流程体系独立,并入后可逐步优化,但不简单套用 IPD 流程。   “蓝军产品部”的设立构想,就是在公司内部成立一支“不沉迷于现有业务场景, 不固执于既得利益,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富有雄心且聚焦于新业务、新产业开拓”的独立部队!为新业务的发展构筑一个“创新场”,用创新的投资模式打造公司“新业务的孵化器”,成为公司在面向数字化时代转型的最前端触角和创新先驱。   最后,在文化上要进一步“鼓励集体主义下的个人英雄主义”,强化信任、尊重、宽容的文化,鼓励试错,“激活每一个自由探索的灵魂”。   在新业务的创新上,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谁也没法保证一定会成功。要在文化和激励上,鼓励从事新业务的员工大胆尝试、大胆试错、快速迭代。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总结经验,也可以快速转身、重新投入战斗。    ——结语   进入数字化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公司业务也纷繁复杂。没有一剂良药可以包治百病。   在不“颠覆式”地改变传统业务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公司如果能在新业务领域首先甩开包袱,采用新的投资决策模式,既加快了对新业务发展的响应,又激活了公司整体创新环境,同时还能反过来对传统业务的简化和优化带来触动,个人认为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进带动后进”。业界很多公司(如 Facebook、Google、Apple 等)已经有成功先例,华为也应快速行动。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6:15: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老解   全球范围内最热切讲”5G 领先”故事的国家,其实是韩国。   借助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的机遇,韩国运营商成功首秀世界上第一个 5G 实验网,由此开始孜孜以求地大讲“世界第一、世界最好 5G”(World First, World Best 5G)的领先故事。   2019 年 4 月 3 日,提前美国数小时,韩国三大运营商终于抢到了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先商用 5G 的国家;69 天之后宣布 5G 用户突破 100 万,然后一路高歌猛进到 2019 年底发展了 467 万 5G 用户。   在咨询机构 OMDIA 的 2019 年 5G 市场发展国别评估中,韩国在频段规划、业务商用、网络覆盖、用户渗透率、5G 生态等 5 个方面都是满分,得到了“世界最好 5G”的排名成绩。   由此,韩国 5G 一时之间成为了通信行业的风向标,韩国运营商借助 5G 突破业务增长瓶颈迎来新发展机遇的故事,对于普遍遭遇增长乏力、利润下滑的全球运营商而言成了可资借鉴的标杆,韩国率先商用 5G 也一度影响到其他国家运营商启动 5G 建设和商用的信心与时间表。   然而时间进入 2020 年,一方面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韩国大干快上 5G 节奏下被遮掩的问题逐渐显露,韩国三大运营商 SK Telecom(SK 电信), Korea Telecom (韩国电信,简称 KT) 与 LG U+ 在其 2020 年二季度财报里公布的 5G 发展状况疲态尽现,韩国孜孜以求的 5G 领先故事也快要讲不下去了。    一、从最重要的用户发展指标来看,韩国三大运营商的 5G 用户增长趋势已然放缓   截止到今年 6 月底韩国三大运营商共计录得 737 万 5G 用户,在全国 6942 万移动用户中占比已超过 10%(与韩国对比,工信部统计我国接入 5G 网络的 5G 终端数为 6600 万,占全部 15.95 亿移动用户数的 4.1%);其中第一大运营商 SK Telecom 的 5G 用户数为 335 万,第二大运营商 KT 的 5G 用户数为 224 万,规模较小的 LG U+ 的 5G 用户也达到了 179 万。   此前对于 5G 用户的发展目标,KT 和 LG U+ 都设定过到 2020 年底 5G 用户渗透率要达到 20~25% 的目标,SK Telecom 的 CFO 更明确宣布到 2020 年底 5G 用户要超过 700 万。但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形势来看,SK Telecom 仅新增了 126 万用户,要实现 700 万 5G 用户的发展目标,意味着下半年新增 5G 用户数要超过 360 万。   然而对照韩国三大运营商 5G 用户的季度增长趋势,在去年三季度因为 5G 尝鲜效应达到增长峰值之后,自 2019 年四季度开始,5G 用户的新增规模已大幅回落,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尽快得以扭转的话,三大运营商 2020 年的 5G 用户发展目标难免落空。   具体分析韩国 5G 新增用户趋势放缓的变化,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影响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还是当前的 5G 发展并未达到用户的预期所致。    1. 5G 手机吸引力不再   2019 年韩国市场上最畅销的 5G 手机是三星的 Galaxy S10 和 LG 的 V50 ThinQ,尤其是 Galaxy S10 在 2019 年 4 月初推出后短短 80 天就实现了 1 百万台的销量;在 2019 年 4 至 6 月的三个月时间内,三星 Galaxy S10 的销量占到韩国市场手机销量的 27%,LG V50 ThinQ 的销量占到7%。   然而这两款 5G 手机能够大卖的背后原因却是三大运营商为了抢夺 5G 用户市场而投入了巨额补贴。   三星 Galsxy S10 256GB 版本市场售价为 139 万韩元(约 1222 美元),512GB 市场售价为 155 万韩元。为了降低 5G 用户的进入门槛,韩国的三大运营商为购买 5G 手机和升级 5G 套餐的用户提供了从 10.9 万韩元到 47.5 万韩元不等的补贴。最先挑起价格战的 LG U+ 通过 47.5 万韩元的补贴把 Galaxy S10 256 GB 的价格打到了 85 万韩元;作为还击 SK Telecom 很快就将其补贴提高到 54.6 万韩元。   搭载高通 855 芯片的 LG V50 ThinQ 是一款双屏手机,市场售价 120 万韩元,但最激进的运营商可以为其提供 77 万韩元的补贴,再加上其他促销,用户最低只需以 31 万韩元就可以入手。   三大运营商的手机补贴政策大大激发了韩国 5G 手机的销量和 5G 用户的增长,但同时也加大了其财务压力。以 LG U+ 为例,其 2019 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市场成本同比分别增长了 11% 和 18%,但运营收入却同比下降了 30% 和 32%。   通过手机补贴来刺激 5G 消费犹如饮鸩止渴,并不利于 5G 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韩国通信委员会(Korea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 KCC)在去年 9 月份就叫停了三大运营商的 5G 手机补贴大战,并最终在今年 7 月就三大运营商的非法补贴竞争开出了高达 512 亿韩元(约 4670 万美元)的巨额罚单,其中 SK Telecom 被罚 223 亿韩元、KT154 亿韩元、LG U+135 亿韩元。   巨额补贴被叫停后,韩国 5G 新增用户数从三季度的 213 万,骤降到了四季度的 120 万。与此相对应的是 5G 手机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三星在今年 2 月 28 日发售 5G 新机型 Galaxy S20 ,当日销量仅有 7 万台,仅是去年 Galaxy S10 上市当天销售量的一半。与之对应的是去年 10 月 25 日苹果在韩国市场推出仅支持 4G 的 iPhone 11 系列,当天销量超过 13 万部。   韩国分析师认为苹果 iPhone11 系列的热销与韩国用户对于运营商 5G 网络覆盖和网速的顾虑直接相关。    2. 5G 网络覆盖不足   韩国三大运营商在今年上半年共计投资了 4 万亿韩元(约 33 亿美元)用以扩展其 5G 网络覆盖,并且截至到 4 月底开通了 11.5 万个 5G 基站。但是根据 OpenSignal 6 月份的报告,在其收集的韩国 21.8 万部 5G 手机于今年 2 月 1 日到 4 月 30 日的使用情况来看,SK Telecom 的 5G 手机用户只有 15.4% 的时间连接在 5G 网络上,KT 的 5G 手机用户连接 5G 网络的时间只有 12.5%,LG U+ 的用户是 15.1%,也就是说超过 80% 的时间这些 5G 手机用户使用的还是 4G 网络。   韩国三大运营商计划到 2022 年底实现 5G 网络的全国范围覆盖,但在已开通 5G 基站的汉城等大城市,5G 手机用户很大的抱怨是 5G 网络室内覆盖的不足,因此韩国政府要求三大运营商在今年至少增加 2000 个 5G 室内站的建设。    3. 5G 网速不达预期   根据 OpenSignal 今年 6 月份的报告来看,韩国三大运营商中,LG U+ 的 5G 网络下载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37.2Mbps,5G 用户数最多的 SK Telecom 是 220.4Mbps,而 KT 的 5G 速率只有 214.8 Mbps。在 OpenSignal 针对全球 20 个国家基于 5G 网络的视频体验排名中,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韩国仅排在第 8 位,远远落后于挪威和日本。   为了给本国的 5G 正名,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简称 MSIT)在今年 8 月初也组织了一次针对汉城和其他 6 个城市的 5G 网络测速,实测三大运营商的 5G 平均下载速率为 656.56Mbps,上传速率为 64.16 Mbps。   虽然这一速率比 OpenSignal 的报告提升了近三倍,但是与同步测得的 4G 网络下载速率(158.53 Mbps)相比仅仅提升了 4 倍,与运营商此前宣称的 5G 网络速率将是 4G 的至少 20 倍之说差距悬殊,由此也引发手机用户的不满情绪,认为运营商有过分夸大 5G 速率的虚假宣传之嫌。   如果手机用户对于三大运营商在 5G 网络和 5G 速率上的服务体验得不到有效提升的话,即使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影响因素在下半年能够得以消除,韩国的 5G 增长趋势能否恢复到 2019 年的水平也仍然不容乐观。    二、5G 新增用户趋势放缓,导致韩国三大运营商利用 5G 提升 ARPU 水平的愿望遭遇沉重打击。   5G 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带给韩国三大运营商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用户使用数据流量的增长。今年年初,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MSIT)统计全国 5G 手机用户的 DoU 达到 27.1GB,超过 4G 手机用户近三倍;KT 公布其不限流量的 5G 套餐用户在 2020 年一季度的 DoU 达到了 35.2GB( 与之相比,中国电信最新公布的 5G DoU 仅为 14.1GB )。   得益于 5G 用户数据流量增长,韩国三大运营移动用户的 ARPU 也在 5G 商用后的第二和第三季度实现了连续增长。在 5G 手机用户增速最迅猛的 2019 年三季度,SK Telecom 的用户 ARPU 比上一季度增长了 1.4%,KT 增长 0.6%,LG U+ 也增长了 0.2%。   自 2018 年以来韩国市场持续下滑的移动用户 ARPU 终于在 2019 年二季度随着 5G 商用出现拐点,这无疑给韩国三大运营商继续发力 5G 市场的策略打了一剂强心针,并希望能由此一举摆脱移动用户 ARPU 持续下滑的趋势。   然而随着 5G 手机用户增速放缓,韩国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 ARPU 自 2019 年四季度开始却再度掉头向下,到 2020 年二季度 SK Telecom 的移动用户 ARPU 环比下降了2%,同比下降了 0.6%;KT 环比下降 1.2%,同比下降 1.1%;LG U+ 环比下降1%, 同比下降了 2.2%。   而且,即使在 5G 用户增长迅猛的 2019 年第三季度,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 ARPU 也从未恢复到 2018 年 4G 业务鼎盛发展时期的水平。   5G 手机用户渗透率超过 10%,5G 手机用户的 DoU 超过 4G 用户的近 3 倍,却仍然无法扭转移动用户 ARPU 的下滑趋势,这与韩国三大运营商的 5G 资费套餐以不限流量的设置为主有关。以 LG U+ 的 5G 资费套餐为例,基本月租费在 6.4 万韩元(约 370 元人民币)以上就可以不限流量,再向上升级则可以有更多的流量对外分享,同时附加不同级别的增值服务。   不限流量的 5G 套餐与手机用户的 DoU 脱钩,因此要提升 ARPU 就只能希望有更多的 4G 用户升级到套餐资费更高的 5G 来实现,所以当 5G 用户增速放缓,移动用户 ARPU 下降的趋势就在所难免。   同时由于韩国移动用户市场竞争激烈,在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叫停运营商以手机补贴争抢 5G 用户的做法后,三大运营商转而采取套餐资费优惠打折的方式来争抢 5G 用户份额,给不限流量的 5G 资费进行打折更是直接拉低了 ARPU。   以规模较小的 LG U+ 为例,其在 5G 套餐上给出优惠力度更大,虽然由此取得了优于 4G 的 24% 的 5G 市场份额,但其二季度的移动用户 ARPU 在三大运营商中同比下滑幅度也最深。    三、移动用户 ARPU 重回下滑轨道,直接影响到韩国三大运营商的业绩表现。   韩国三大运营商希望利用 5G 来提升移动 ARPU,从而增加其移动服务业务收入,但从近两年的业务收入变化曲线来看,结果并不如意:2018 年二季度韩国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服务业务收入总和为 54 万亿韩元,2020 年二季度是 54.5 万亿韩元,仅仅增加了 5 百亿韩元,增幅仅有 0.9%;但在这两年间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总数却从 6156 万增加到了 6691 万,净增了 535 万用户,增幅达到了9%。   看来韩国三大运营商的移动服务业务同样也坠入了“增量不增收”的陷阱,而自 2019 年 4 月开始商用的 5G 业务从目前的结果看也并未改变这一境况:三大运营商 2018 年全年的移动服务业务总收入为 21.6 万亿韩元,而 2019 年为 21.3 万亿韩元,反而下降了 3 千亿韩元。   移动服务业务收入不见改观,但是为了建设 5G 网络,韩国三大运营商在 2019 年的 CAPEX 投资总和却从 2018 年的 5.5 万亿韩元增加到了 8.8 万亿韩元,增幅将近 60%。   除了 CAPEX 投入外,韩国三大运营商从 2019 年 4 月份开始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 5G 用户抢夺大战,导致其 2019 年度的 OPEX 运营支出也大幅上升。以 KT 为例,其 2019 年的市场费用同比增长了 18%,而 5G 手机等产品的采购成本则同比增加了 19%。   5G 商用之后,韩国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平稳,但运营支出却大幅增加,由此必然导致其经营利润下滑,LG U+ 在 2019 年的经营利润同比下降了6%,SK 下降了8%, 最惨的 KT 大幅下滑了 22%。   反映在经营利润率上,可以看到韩国三大运营商的经营利润率近三年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特别是在 5G 商用后的 2019 年由于成本支出的大幅上升,经营利润率已经跌入谷底。   2020 年上半年,随着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叫停 5G 市场的手机补贴大战,以及疫情影响手机销量减少了产品采购成本,韩国三大运营商的运营利润情况略有好转,利润率也有所提升。但是,韩国通信委员会(KCC)7 月给三大运营商开出的 512 亿韩元(约 4670 万美元)的巨额罚单将无疑会令其下半年的经营利润承压。   同时,韩国科学技术与信息通信部(MSIT)也在 7 月份约谈三大运营商的 CEO,要求三家运营商加速 5G 网络投资以改善 5G 服务质量,三大运营商当场承诺到 2022 年共计投入 25.7 万亿韩元(约 214 亿美元)用于扩大 5G 网络覆盖。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韩国三大运营商的 5G 网络建设有些滞后,CAPEX 支出约 320 亿韩元,不足 2019 年下半年的 60%,因此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压力下,预计三大运营商将在下半年加大 5G 投资力度,而这对于其全年的经营业绩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在韩国三大运营二季度财报的发布会上,新闻媒体和投资者针对移动用户 ARPU 改善、5G CAPEX 投资以及运营利润前景的提问都很尖锐,三大运营商的 CEO 在答复中却闪躲其词,很少能给出积极的正面回应,无疑也反映出其对 5G 业务盈利前景的信心不足。   正如咨询公司 STL Partners 指出 :电信运营商追求“改善世界的连接,让更多的人口连接到网上”的目标,不太可能为公司带来大量新的收入。2012 年面世的 4G 加速了移动化应用和服务的变革进程,但运营商并未从终端用户身上挣得额外收入收回投资成本。   从韩国三大运营商的 5G 业务表现来看,似乎也难以摆脱同样的结果,特别是在 5G 时代要维持“数据访问更快,用户收费更高”的单一业务模式的投入成本太高了。   为了吸引 4G 的高端用户升级 5G 提升 ARPU,韩国三大运营商主推 5G 不限流量套餐,而且还不断通过促销拉低 5G 资费门槛。以 KT 为例,其最低档的 5G 套餐资费已经处于 4G 套餐的中位水平。   由此,较低的收费门槛虽然会激发 4G 用户升级 5G 的热情,但当 5G 用户占比提升之后,其对于运营商的 5G 网络覆盖水平及下载速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迫于离网率的市场竞争压力,三大运营商又必须不断追加 CAPEX 投资用于扩大 5G 覆盖范围和提升网络质量。但是,由于 5G 网络的高频化特点,要达到和 4G 网络同等覆盖水平所需的 5G 基站数量要数倍于 4G,这将导致运营商的 5G 网络投资也会数倍于 4G。   所以,韩国三大运营商在 5G 商业运营上,寄望于从终端用户身上挣得额外收入来收回 5G 投资成本的模式必然会失败,那么 To B 业务的企业客户是否可以帮助韩国运营商改变 5G 营收状况呢?   就韩国市场而言,答案暂时还是否定的。虽然韩国三大运营商目前也在同步推进 5G 在 To B 行业上的应用,如 SK Telecom 在去年 6 月就宣布与 Korea Hydro and Nuclear Power 联合开展基于 5G 的能源工厂方案、KT 也在去年 10 月宣布与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联合开展 5G 智能制造方案、LG U+ 也早早宣布了一系列 5G 医院、5G 农业的产业案例。   但是,由于韩国 5G 全球首发商用于 2019 年 4 月份,彼时支持 SA 架构组网的 R16 行业标准还未完成,韩国三大运营商的 5G 网络建设只能采用 NSA 架构,其在网络速率和时延要求上远远不能满足 To B 行业应用的条件,因此目前韩国的 5G 行业应用案例还都基本处于试验和演示阶段,短时间内不仅无法取得商业利益,反而还需不断投入研发和推广成本。   随着 3GPP 组织在今年 7 月冻结 R16 标准,推进 5G 在 To B 市场上应用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但要实现商业化运营,韩国三大运营商首先就要增加 CAPEX 投资进行 SA 架构的 5G 网络建设,并对已建成的 NSA 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韩国三大运营商当前的 5G 网络建设基于 3.5GHz 中频展开,后续要实现更高速率的行业用户要求,三大运营商还需在其各自竞得的 800M 带宽的 28GHz 高频段上继续投资进行更大规模的 5G 建网。因此,5G 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持续投入,对于韩国三大运营商而言无疑是一个“无底洞”。   在 5G 持续投入的压力之下,韩国 5G 商用全球首发、5G 用户渗透率世界第一的领先故事,一讲到投入和产出的商业本质貌似就要卡壳了;在韩国 5G 领先的光鲜形象背后,暴露越来越多的则是韩国三大运营商面对 5G 业务究竟如何才能实现盈利的迷茫。   韩国之后,扛起全球 5G 领先形象的是中国。   商用一年之后,中国 5G 市场迎来了 6600 万 5G 连接用户,5G 用户总量排名全球第一;中国手机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了 60% 以上,5G 手机销量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三大运营商建成了近 40 万个 5G 基站,5G 开站数量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三大运营商 2020 年上半年的 5G 资本开支总额高达 1000 亿人民币,5G 投资总额排名全球第一……   这么多的全球第一之外,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的 ARPU 仅为 47.8 元,在全部 239 个国家和地区中按价格由低至高排名第 86 位,低于全球 11.36 美元的平均水平,不足韩国的三分之一。   全球最多的 5G 基站,全球最高的 5G 资本开支,和全球第 86 低的 ARPU,对于从韩国抢来 5G 话语权的中国三大运营商而言,接下来要如何讲好全球领先的 5G 故事,似乎更加任重道远。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6:01:00
  文/差评   作为一个合格的韭菜,差评君买股票从来都是只出不进。   俗话说,小输就是赢,不管输多输少,是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点儿背点没什么,亏了钱补仓就行了,万一抄上底了呢?   抱着这样积极良好的操作习惯,差评君已经亏掉了一辆新车的首付。   都惨成这样了,身边还都有朋友来问差评君,近期有没有什么股票可以推荐买的,他们觉得我心态很好。   确切的说不是心态好,而是亏久了,心脏锻炼得强劲了许多,甚至还敢厚着脸皮给别人推荐股票。   久病成良医嘛。。。   最近有那么一支叫立讯精密的科技股涨疯了,不管是影响全球的疫情,还是美国的技术封锁,都丝毫没影响到它夸张的涨幅。   今天新鲜出炉的财报显示,立讯精密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达到了 364.52 亿元,净利润为 25.38 亿元,毫无悬念登顶今年表现最好的手机产业链个股。   而目前立讯精密的市值已经超过 4000 亿元,相当恐怖。   现实往往是要高于艺术的,立讯精密的发家史,比赘婿逆袭可要精彩多了,人家真的是从一个打工妹,凭着自己不懈的奋斗和努力,逆袭成了一位身价百亿、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 320 位的女老板。   故事的起点还要回到 1988 年,一个名叫王来春的打工妹从广东澄海老家来到深圳打工,年仅 21 岁的她进入了当时富士康建立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   当时的半导体行业的龙头是日本,负责设计;韩国、中国台湾则作为第二梯队,负责生产;中国大陆则负责产业链最末端的零件组装。   零件组装本身是一种工期赶、重复性高、劳动时间长的体力活,每天流水线上的工作是相当辛苦的。   王来春所在的工厂几乎没有生活的基础设施,厂房放张床就是宿舍,夏天没有空调,在广东湿热的夏天只靠着几个电扇呼呼吹着,还会时不时停水停电,工厂员工的洗漱都必须去一公里之外的村子里解决。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王来春却异常积极的对待工作,甚至在同事都睡觉了之后,还偷偷的跑到厂里继续加班加点的工作。   现在看来这样的行为是有一些 “ 奋斗逼 ” 了,但在当时工厂效率至上、生产至上的大环境下,一个工人的工作效率无疑就是他价值的最大体现。   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从很早就开始实行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力求每个业务节点都不出问题,要求领导比员工更能吃苦。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障产品供应链这一环节的稳定,不出大的纰漏,而不好的地方在于员工压力过大,绷不住的跳楼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段时间,跳楼和富士康两个字经常会同时出现在新闻里。   吃苦耐劳的王来春好像就是为了这套工厂体系而生的,她在拼命工作的同时也在学习着富士康管理工人的这套方式,短短十年间,她一路晋升到了富士康在大陆的最高领导,管理着工厂的几千号人。   按理说从打工妹做到这个位置,已经算是很大的阶层跨越了,但王来春的野心还不仅于此,她想跳出富士康的体系,打算开始整活,自己创业。   1999 年,她和哥哥王来胜拿出了所有的积蓄,问郭台铭借了一笔钱,收购了一家名为香港立讯的公司,做一些简单的国际加工订单。   就这样过了 5 年,富士康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想要消化掉增量的订单就必须增添足够的人力成本。   为了节省下这方面的支出,郭台铭找到王来春,想让她的新公司来承担一部分的零件加工订单。   王来春二话不说,马上回到深圳成立了立讯精密,全盘接收了富士康的订单,成为了 “ 代工厂的代工厂 ” 。   就这样又过了 6 年, 2010 年立讯精密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王来春打算不再依靠 “ 母公司 ” 脐带式的供养,开始自己寻找大科技企业的代工订单。   第一家找上的就是苹果。   为了给苹果提供配套服务,立讯精密收购了好几家相关的技术公司,包括了高频信号连接线、 Type-C 连接器、精密连接器等部件厂商。   有了这些加工技术的背书,立讯精密很快成为了苹果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更为难得的是,王来春保留了在富士康时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也是能满足苹果近乎苛刻品控要求的唯一办法。   这让立讯精密拿下了 Apple Watch 组件、 AirPods 扬声器、横向线性马达等苹果关键设备的零部件代工。   凭借着优异的良品率,占领了苹果代工的一块蛋糕,经由机场高速驶上机场跑道,股价由此起飞。   反过来说,苹果找上立讯精密作为零件供应商也并不是偶然。   中国作为老牌 “ 世界工厂 ” ,有着得天独厚的产能优势,不管是什么零部件加工、原材料采购,国内都有很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缺什么直接采购就行了。   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成本固然便宜,但在这方面明显差了很大一截。   立讯精密的收购与整合一方面满足了苹果对于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为贸易摩擦所造成的供应链断档。   简单来说,就是苹果把鸡蛋放进了好几个篮子保存,而立讯精密恰好是个冰箱( 不仅能装还能保鲜 )。。。   王来春洞悉了苹果的想法,并以此取得了巨大的利润,下一步他们还要花 33 亿收购纬创的 iPhone 流水线,并与老东家富士康形成竞争关系。   要知道,目前富士康最核心业务就是 iPhone 的组装业务。   这样一家有着野心的公司,股票天天飙红好像也没啥不对了。   其实像立讯精密这样代工厂翻身的企业在中国还有很多,比如帮手机厂商做盖板玻璃的蓝思科技,近年也开始在蓝宝石、陶瓷、天线等模块研究,成为了屏幕、背板的供应链专家。   又比如像歌尔这样的声电器件企业,甚至已经在全世界都设立了分公司,提供不同需求的音频产品。   在后工业时代,中国会有无数个像王来春这样的打工妹,用自己传奇的人生经验来带领一个行业前进发展。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5:46:00
  文/李秋涵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上一次去重庆玩时,大林选择和“小布”结伴。一个一头红发、眼睛占据五官一半面积,面部表情酷酷的“女孩”,穿着一身白T和牛仔裤,陪他坐火车、住酒店、吃火锅,坐皇冠大扶梯,在李子坝看穿越进楼房的二号线。第二天,她换上了金黄色的公主裙,气质温柔了不少,不过神情依旧“冷酷”。   它是一个“小布”,也是娃圈资深玩家大林 100 多个娃娃中的一个。尽管和 lo 圈、JK 制服圈、Cosplay 圈一样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并且同为亚文化的潮玩、盲盒也已经风靡国内多时,外界对娃圈一直知之甚少,虽然它的购买力,更为惊人。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玩笑话:“不要动我的塑料小人,否则让你赔得倾家荡产”。   这是受 ACG(动画、漫画、游戏总称)文化影响,由养“娃娃”爱好者汇聚而成的圈子。以其中的主流类型“小布”为例,一个普通“小布”,售价就超过 2000 元人民币,买件衣服就要花 500 元,找一个知名妆师为它改妆的话,花费上万元更是常事。养娃、改娃、买服饰,花费均是不菲。另一位娃圈“发烧友”菜菜对燃财经粗略计算,她入圈 10 年,至今已经在娃娃上花费了六七十万元。圈内“改娃”知名人士的一个作品,一度拍出了 22 万元的天价。   尽管各类型娃娃特点不同,但真正让它们区别于潮玩、手办、盲盒的特质是,它们衣服可换、关节可动,脸部妆容、头发、手脚都可根据需要改变,即玩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二次“创作”娃娃,再加上它更有人形样也更容易被情感投射,所以被赋予了超出物品之外的精神意义:它可以是玩家的孩子,是宠物,是朋友等。   这个一个独特的生态圈层。它有着玩家对娃娃们近乎狂热的情感投射,同时“氪金”理念盛行。但在泛二次元经济热度下,它却仍然没有像盲盒和潮玩那样“出圈”,成为资本化难以破壁的一片神秘江湖。    亚文化中的小众圈   “小布”是 Blythe 的别称。娃圈中常见的“娃娃”根据材质、类型、大小来划分,较为主流的有 BJD(ball joint doll 缩写,即关节为球状的人偶)、OB11(日本 Obitsu 公司生产的人偶素体,身体 11cm 高)、Blythe(小布,头大身小的娃娃,源起于欧洲,风靡于日本)等。   这是一个和外界壁垒分明的圈子。   娃圈具有典型的亚文化特点:群体小,只为少数人所接触、了解和接受;主要通过兴趣爱好和内部的语言体系识别“同类”;内部人员联系较为紧密,入圈的“门槛”高等。不过与其他更受关注的圈子不同的是,即便在亚文化里,娃圈也表现出了特有的封闭和小众特征。   想要迈入这道门槛,首先要面对的,是其难以亲民的价格,以及漫长的等待周期。以国内知名的 BJD 娃社龙魂人形社官网上的价格为例,一个龙魂 BJD 娃娃价格普遍在 2000 以上,特定素体(没有衣服没有妆容,只是娃娃的头和身体)价格更是高达 9999 元。   并且不像普通用户购买商品,在购买时即可获得成品。受制于制作工艺,娃娃一般在图纸公布后,用户开始交定金,剩下的则是漫长的等待时间。龙魂人形社相关工作人员阿零向燃财经介绍,一般玩家需要等待三个月甚至五个月才能收到娃娃,而 IP 联动制作而来的娃娃,等待时间则更长,要一年时间。   但这只是普通的入门价格。真正的花费大头,在于如何“养”它。   圈外的人也许不太了解的是,这样的娃娃,它们的手指、眼球、衣服等,都是可以更换的;娃娃的妆容、唇色等,也都可以改变。对娃娃的养护,也需要格外精心。以保养难度较大的 BJD 娃娃为例,它的材质多为树脂,需要避免湿水、阳光直晒,否则容易引起树脂材料老化。而妆容如果长期不卸,化妆品也会损坏树脂;一旦妆容画得不好,也会带来吃色,这样,娃娃就算是养坏了。   一个“养娃”过程,为它买眼珠、做头发、买衣服、改妆容,四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而在这个圈里,一件娃衣动辄数百元,已经是不低于正常人生活的开销。   十年前,菜菜在坐月子期间意外的接触到了 Blythe(小布),这种永远年轻、有着完美身材的娃娃,正好补足了她那段时间对自己体形不满的敏感点。“装扮她们时,我感觉就像在打扮我自己一样。她们让我快乐和解压。”她告诉燃财经。十年下来,她已经积攒了 200 多只小布,粗略估计花费了六七十万元。   大林说自己一直是克制的玩家。但他承认,自“入坑”之后,他购入的单个娃娃价格从两三百元逐渐到三四百元、再到上千元,一路直线上升,目前他“氪金”总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 10 万元。在他经济独立后这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工作后一个月买的娃娃基本上是大学时候的两三倍”,现在每个月至少都要在娃娃上花费上千元。   高昂的入门价格、日常高氪金,对圈内的二手交易和交流要求较高,形成了娃圈的独特生态。但是,对于圈外人而言,这又是极难进入的一个领域。   不同种类的娃娃们有的源起于日本,有的源起于韩国,有的源起于欧美,特定指代的英文名就已经足够让圈外人眼花缭乱。这其中也不乏有圈内人为保持圈子的纯粹性,主动画地为牢。娃圈用户大多通过 QQ 群日常分享和交流,但想加入这样的 QQ 群,通常需要回答与娃圈有关的专业术语解释,或者报上自己娃娃的名字。在国内,Dollsky 是为数不多的由娃圈人士搭建的知名娃圈分享平台,但普通人要想成为其正式用户,需填写邀请码,也就是说,外界成为平台普通用户的资格都没有。 BEDOLL 亚宠展义拍娃 来源/受访人提供   由于研发成本高,盗版成本低,为自发维护圈内秩序,娃圈对待盗版态度高度团结,甚至到了联合讨伐的地步。圈子里出现了Z圈(正版)和D圈(盗版)两大水火不容的圈层。尤其是 BJD 娃娃,由于正版售价高,盗版成本低,两大阵营的对垒更为激烈。几乎每各个相关的交流群,都会在公告中强调这一点,玩家持有的如果是“D娃”,会被拒绝加入各个 BJD 交流群或者论坛;一旦被发现,也会遭到同圈人的声讨。而为娃画妆容的妆师,也往往会表示,不会接“D娃”的单。   这都为圈外人的涌入设立了高门槛,墙内墙外泾渭分明。这一定程度上让圈内的构成更为和谐统一。   在娃圈里,除了以个体为单位获取对信息外,他们汇聚成了有组织有规则的群体。在这个虚拟的社区里,人们实现着身份的建构,一边与他人建立情感,获得认同,反过来也加深着他们对圈子的寄托和情感。   以娃娃中的“贵族”BJD 为例。“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五大地方的玩家,占据娃圈 50% 以上的比例”,娃社 Gem of Doll 主理人胡生告诉燃财经。受审美乃至购买能力影响,目前玩 BJD 的人群,主要聚集在一线及沿海城市,这是本就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   2019 年,国内知名娃社“龙魂人形社”曾经做过一个店铺用户调查,据阿零分享,用户性别比例中女性用户高达 95% 以上,16 岁-22 岁用户占比近一半。根据入圈时长来看,在三年以内的用户占 7 成比例,也就是说随着文化生活开放与生活水平提高,近三年,开始有大量用户涌入娃圈中,年龄层覆盖广泛。   那么,他们为什么甘愿为娃娃氪金?    不被理解的普通人   在娃圈的玩家看来,娃娃和人形手办或者其他的玩具不同。它们是拥有“灵魂”的。   在娃圈,娃娃的拥有者被称之为“娃娘”和“娃爹”。他们不是买娃,而是“接娃”;购买娃娃时的配饰赠品是“嫁妆”;等待娃娃生产的过程叫“孕期”,生产娃娃的厂家被称之为“娃社”,围绕娃娃展开线下聚会叫“娃聚”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背景的玩家,对娃娃产生喜爱的心理原因,也不尽相同。   小时候,大林就喜欢芭比娃娃。他给它们换装、做护理、梳头发,但却招来了父亲的反感。在初中高中,他压抑着对娃娃的喜欢,直到上大学后,才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个社会虽然都提倡政治正确,认为男孩和女孩不应该有太多区分,但这个社会就存在不一样的眼光。”大林说,除了单纯对美的欣赏,他喜欢娃娃有小时候没法拥有芭比娃娃的补偿心理,背后也隐藏一部分叛逆因素。   燃财经接触的娃圈玩家中,19 岁的小鸽有社交恐惧症,她喜欢娃娃,因为它们不会说话,相处时没有压力,能够给她带来安全感;95 后的大林和小雨则表示,自己对娃娃的痴迷,有一部分原因是童年未得心理的补偿。总体而言,他们在娃娃身上倾注大量心血的过程,也正是塑造潜意识中理想自我的过程。   “游戏给你创造一个世界观,但娃娃是你自己创造一个世界,而且还是在实物上创造的梦想世界。你能和它沟通,可以改变它的姿势、服装,还可以给它编剧情,这是一个高度把控,可实体触摸的,很精致的艺术。”BEDOLL 主理人、资深玩家黑主人向燃财经分享道。   也因此,娃娃更像是玩家们心中“乌托邦”的实体化表现,大小、材质、类别之间的差异只带来载体上的差异,不影响情感的寄托。粉丝经济下,根据明星形象打造而来的棉花娃娃,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成人用品的实体娃娃,随着制作工艺越来越好,开始有人也将它视作娃娃来“养”,就是一个例证。 来源 / Gem of Doll 官店   尽管圈内有着高度流动性,但目前社会大众对于娃圈,仍知之甚少。由于大众对于这种“奢侈”爱好多有不解和反对,而媒体对于娃圈有限的报道中又多从“缺乏正常人际交往能力”、“逃避现实”等负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也封闭了他们对外界的交流空间。“基本上这个圈子玩娃娃的人,都和家人都有过对抗。”妆师“基叔”介绍说,为此,一种在底部自带收纳箱的沙发在圈里流行起来,“很多人会用这个来藏娃娃”。   “其实孤独的人很多。”基叔说。她是圈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给实体娃娃改妆的妆师,她接触的实体娃娃玩家中,很多男性甚至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伴侣。“经常会有人跟我说,一辈子不想结婚了。但玩两年以上的都会知道,实体娃娃永远代替不了人。”   真正待在圈子里的人,并非把它们当做“人”来看待,而是一种爱好和情感寄托。“娃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集物心理。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追求完美、秩序和连贯过程中,为我们的行动赋予情感的一个过程。”心理咨询师朱晓辉解释道。    资本的进攻与反噬   娃圈是一个赚钱的行业。   每出一只小布的新娃,菜菜都会买一只。“预定的娃娃总价一般在 1000 元以内,如果过了贩售期没有买到,可能就要花高价在二手市场收了。”她愿意毫无顾忌买娃的重点是,“原装娃娃基本上很少跌价”。   据她介绍,小布的售卖要么限时限量,要么限时不限量,即必须在某个特定时间才能买到,这种贩售期的设定,产生了一种饥饿营销的效果。尤其是有大主题、大 IP 合作的娃娃,如爱丽丝装扮,与初音未来 IP 的合作等,发售期会更贵,有着不错的升值空间。   在这个不大的圈子里,也已经衍生出了为娃娃制作衣服的玩家,为娃娃改装的妆师、捏形体的人形师等成熟职业。2019 年,小雨从大城市辞职回到了老家,在亲戚的阁楼里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现在是一位全职娃娃妆师。在去年,她画了 260 多个娃娃。在今年旺季时,她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一万元。圈内以曾经给范冰冰的娃娃改妆知名的妆师“九姑娘”,单价已经直逼 5 万元。   “这是一个在为想象力付费的圈子。”大林说。   但是,和盲盒、潮玩的火热“出圈”不同,娃圈仍然还和规模商业化差着很远的距离。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不少娃社,如 DZ、aod、dk、龙魂、鬼契、岛社、gem 等,但是始终还没有出现像小布这样成熟的娃娃品牌。   这和娃圈门槛高有直接关联。这是一个研发成本巨大的圈子。Gem of Doll 主理人胡生介绍,公司有六七十人,共有设计研发、销售推广、工厂生产三大部门,其中设计研发部门十三四位设计师的费用,可以占到公司总开支的一半。   看似平平无奇的娃娃,原创研发花费的力气实在太大。其次还有作为手工制品的限制,“周期长,目前最高效的方法是增加人手,才能缩短时间”,阿零说。但这并不能降低娃娃制作的成本,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娃社还没能探索出能大幅度减少工期和成本的有效方法论。 来源 / 龙魂人形社微博   而娃圈中的妆师们,也大多是单打独斗,甚至多数还没有自己成型的工作室。   娃圈里为爱发电的创作者们,仍在探索可规模化的商业化模式。这个圈层的玩家蕴藏的氪金能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但是在这个相对封闭且规则严苛的小众圈子里,想要进入又谈何容易。   试图融入小众文化,需要特别了解其中的运行规则。日前,就有商家在试图推广某娃圈淘宝式 APP 时,在没有被玩家允许的情况下,搬用了其名字和娃娃作品图片,将链接挂在了平台上。在这个看重版权的圈子里,这种“拿来主义”激发了圈子的强烈抵制。即使是较大的“国民 IP”,也照样曾在这里摔过跟头。2018 年,故宫曾推出一款故宫格格娃娃,但不到一天就被下架。据黑主人透露,这个娃娃的素体采用的是日本某一娃娃品牌的素体,因此,也照样没有受到圈内的待见。   有知名娃社也告诉燃财经,他们接受了外部投资,但其实,资方也并不了解这个圈子,甚至对二次元文化也缺乏了解,“只是觉得这是不错的标的。但实际上,投资的金额也不足以让娃社进行大规模的创新性改变”。   作为用户,大林有些无奈。“想赚钱,至少要先了解我们,至少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喜欢。”   娃圈要等到资本风起,还需要一段时间。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菜菜、大林、小雨为化名。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5:38:00
  文/雷建平   来源:雷建平(ID:touchweb)   自 2019 年下半年以来,美团股价持续上涨。   今日,美团股价更是大涨8%,股价达到 265 港元,市值达到 15625 亿港元,这也是美团市值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   美团在港股市值仅次于阿里、腾讯、工商银行、中国平安,成为港股第五大市值公司。美团也是当前继阿里、腾讯之后,中国第三大上市互联网企业。   就在上周五,美团刚刚公布 2020 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美团第二季度营收为 247 亿元,同比增长 8.9%。   美团 2020 年第二季度期内盈利为 22.1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8.76 亿元增长 152.4%;美团 2020 年第二季度期内盈利率为 8.9%,上年同期为 3.9%。   美团 2020 年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 27.1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4.93 亿元增长 82%。   美团 CEO 王兴表示,“疫情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也让我们看到过去长期投入积累的能力不断创造更大价值,坚定继续面向未来投入的信心。   “我们将聚焦‘Food+Platform’战略,在生鲜零售和电单车等新业务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当前,美团也在加强新业务扩展。美团称,除生鲜及本地零售领域的探索,还继续加大在单车和电单车领域的投入。本季度美团推出约 150 万辆新单车替换旧单车,并投入近 30 万辆电单车。    美团系重仓理想汽车   美团系还重仓了理想汽车,不仅顺利送理想汽车到美股上市,更是改变了造车新势力市场的格局。美团 CEO 王兴更是理想汽车上市背后的关键先生。   其中,2019 年 8 月,理想汽车宣布完成 5.3 亿美元C轮融资,王兴个人出资 3 亿美元领投,李想个人投 1 亿美元。   2020 年 6 月,理想汽车获 5.5 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 5 亿美元由美团领投,3000 万美元由李想跟投,投后估值为 40.5 亿美元。   此次上市过程中,美团认购 3 亿美元,字节跳动认购 3000 万美元,王兴认购 3000 万美元,Kevin Sunny Holding Limited 认购 2000 万美元。   这意味着,美团和王兴一共在理想汽车上的投入高达 11.3 亿美元。而这笔投资,也给了美团系账面巨大的回报。    本质上美团是一家移动公司   王兴上周五在美团电话会议中谈及为何重仓理想汽车,他说,很多投资者还是低估了电动汽车和理想汽车的潜力。就像很多人一年前或几年前并没有真正看到特斯拉的潜力。因此,其相信理想汽车是值得投资的。   因为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并且,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也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创业者。他们拥有好的产品。他们专注一款产品理想 ONE。   “我每天都开这款车,也非常喜欢这款车。这是一个极好的项目,相信明年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另外,我觉得很多人也低估了创始人李想。我相信,未来他会成为中国顶级的创业家,而且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创业家。”   “李想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了解创业,也了解汽车,更了解电动汽车,是一位有远见的创业者,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总之,我相信理想汽车会是一家成功的公司,所以我也看好这笔投资。”   王兴说,这笔投资对美团有两大好处:第一,移动;第二,长期。美团一直在重复长期这个词,也更看重长期。美团所说的长期,不是几个季度,也不是一年或者两年,而是至少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久。   “所以,我能理解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陪伴我们那么长时间。但那才是我们经营管理这家公司的方式。然后,理想汽车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也在研究创新的人车交互,包括语音控制等等。这些方面未来会与美团的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下个季度,可能明年也不会。但在长远的未来,他们的工作会与我们的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王兴还说,美团的使命是帮助人们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但美团不生产食物,也不制作食物,只是配送食物。所以,本质上,美团是一家移动公司。所以,车辆对美团来说很重要。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汽车从传统内燃机向智能电动汽车转变。未来,电动汽车将是一大趋势,改变每一个行业。未来将属于电动汽车,而美团更希望能参与其中。所以我们选择毫不犹豫地投资理想汽车。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这么做这笔投资。”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5:28:00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原理」(ID:principia1687),如需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玩家你好,   欢迎来到原理的平行世界。   在这里,   你将有机会体验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游戏开始,   先让我们先回到 118 年前。   (游戏规则:点击你想要的选项)   现在是公元 1902 年 8 月 8 日。   这一年,距离 普朗克发表 黑体辐射公式已经过去两年,“量子”一词即将成为接下来一个多世纪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与此同时,在瑞士伯尔尼,一位名叫 爱因斯坦的 23 岁年轻人拿到瑞士国籍不久,他刚刚在友人的协助下成为瑞士专利局的助理鉴定员,负责电磁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   不过,我们先不管这么多,让我们把目光放在英国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在布里斯托生活的瑞士人 查尔斯·狄拉克在当地担任法语老师,他的太太 佛洛伦斯·狄拉克即将临盆——你即将出世。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查尔斯和弗洛伦斯正在为儿子的名字发愁。叫什么好呢?   A. 小明   “Xiaoming……”狄拉克夫妇看着这个单词许久,不知道该怎么发音。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B. 保罗   这个名字不错,就叫保罗·狄拉克吧。   Hi, 保罗·狄拉克。好吧,你的全名其实是保罗·阿德里安·莫里斯·狄拉克。 狄拉克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1907 年)。 图片来源:dirac.ch   你一直生活在布里斯托。查尔斯是一位严格的父亲,他一直希望家里的孩子学会法语,因此要求你们在家一定要说法语,不过你对法语似乎没什么天赋。你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太好,在家也不爱说话。   在你三岁的时候,也就是 1905 年,这是物理学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26 岁的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发表了 5 篇重要论文,提出包括 光量子假说、狭义相对论、质能方程等理论。这一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   1913 年, 玻尔引入量子化的概念来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并提出了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量子力学已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全新领域。但别着急,这时你才 11 岁,还是先继续上学吧。   你在商人合作技术学院完成了中学学业。这是你父亲任教的学校,属于布里斯托大学的附属学院,它比一般的英国中学更重视技术方面的课程,你在学校里有机会接触到金工、瓦工、制鞋等课程,你似乎也感到得心应手。转眼间,你要面临上大学的选择。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去哪所大学呢?   A. 我不想上大学   你把这个想法跟父亲说了,父亲瞪了你一眼。你害怕极了,决定再想想。   B. 布里斯托大学   电气工程系好像很不错,还可以申请奖学金补贴家用。   在大学里,你一路开启学霸模式,你对数学尤其感兴趣。1923 年,在以一等荣誉拿到布里斯托大学电气工程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后,顺利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并完全靠奖学金支付了学费和生活费。   在你求学的过程中,物理学界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过去的十几年间,人们已经意识到牛顿的“旧”力学 (也就是经典力学)在微观世界并不适用。在你进入剑桥大学的同一年, 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成为波粒二象性的一个例子。德布罗意认为,电子除了具有粒子的性质,也可以有波动性质。这就像是量子力学美妙的“前奏”之一。   这一时期, 针对最小尺度的物理学研究正在酝酿一场风暴,人们的思想即将发生彻底的转变。   拥有工程学和数学背景的你,在布里斯托求学时就对爱因斯坦刚提出的 广义相对论产生了兴趣。物理学成了一个对你极具吸引力的领域。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要进入充满新机遇的物理领域吗?选择哪位导师好呢?   A. 要不试试生物?   1923 年,白喉疫苗刚刚问世,这似乎也是个前景不错的领域。但……再想想吧。   B. 拉尔夫·福勒教授好像不错   福勒教授为物理化学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在恒星研究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你就在这一时期进入了物理学领域,更确切地说,是当时被称为“原子物理学”的领域。当然,你此时还不知道,未来,你也将成为风暴的中心。   在这个时候,原子物理学的情况类似于 16 世纪末的天文学,在面对更精确的观测结果时,以地球为中心的“旧式”天文学必须变得更加精细。16 世纪天文学的困境和 20 世纪的原子物理学的困境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被解决的,那就是思想的彻底转变。   在原子物理学中,1925 年,随着 海森堡在 矩阵力学上的突破,这一切突然发生了。量子力学似乎完全“抛弃”了经典力学。量子规则是自动产生的,但它来自一种特殊的数学框架。 海森堡提出的理论牵涉到矩阵相乘的不可交换性。也就是说,它涉及乘法运算,但运算的结果取决于乘法运算的顺序。这就好比,2 乘以 3 不再等于 3 乘以2。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A. 好像不太对劲   嗯……再仔细想想。   B. 不可交换性是有什么意义?   灵光一现!开始码论文。   就在海森堡的研究发表几个月后,你发表了重要论文 《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其中的主要思想是,相乘的对象代表了我们可以在实验中测量的变量。一次实验就是一次运算,即使最后的结果是一个数。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理解,顺序的重要性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都知道,先穿袜子,然后穿鞋子,这个结果与先穿鞋子,然后穿袜子自然不同。这个简单的规则就是, a乘以b不同于b乘以a,而整个量子力学世界都遵循着这个规则。   与此同时, 薛定谔以物质波的波方程提出了自己的量子力学方法。1926 年,在其中一篇论文中,薛定谔阐述了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在数学上的等价关系。   也是在这一年,你顺利从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在导师福勒的建议下,你前往哥本哈根和哥廷根,继续在量子力学领域大展拳脚。你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同行科学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一新兴的领域初露头角。   1927 年,你成功当选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院士。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这时,你接到一个重要的邀请,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要去吗?   A. 让我看看都有谁   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玻尔、居里夫人、泡利……   B. 会议的主题是“电子和光子”?   但从邀请名单里可以看出,讨论的主题其实就是新兴的量子力学。   1927 年 10 月,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几乎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物理学家聚在了一起,讨论的正是当时最前沿的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和玻尔在会议上进行了著名的辩论。这张“全明星”会议合影成了科学史上的经典。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找得到你在哪里吗?   在这一年,量子力学界还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突破。海森堡提出了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表明, 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那么,质量又小、移动速度又快的粒子的物理学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原子中的电子极小,它们移动的速度足够快,以至于新的量子力学略微有些不准确。从一开始,人们就试图构建一个与相对论相协调的量子理论,但一直未能克服技术上的障碍,特别是概率出现负数的情况。   最终,问题被归结为: 描述电子的正确的量子波是什么?在满足相对论的要求并给出合理的物理预测的同时,控制这些波的动力学的波方程是什么?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要解决这个问题吗?   A. 要   苦思冥想……   B. 一定要   继续想……   1928 年 2 月和 3 月,你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了两篇论文,描述了 电子的相对论性方程,建立起了量子力学中最著名的方程之一。   但是,狄拉克方程也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无法解释的负能量解。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为什么会这样?   A. 是我错了吗?   不要轻易怀疑自己。   B. 是不是存在……   也许存在一种电子的反粒子,它们来自狄拉克之海。   狄拉克方程首次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电子的反粒子就是正电子,两者质量相同,但电荷相反。   1930 年,你出版了专著 《量子力学原理》,这本书至今都是量子力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这一年,你正式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别忘了,这时你才 28 岁。   你科研的脚步没有停下。1931 年,你还提出了 磁单极的猜想。随后,你被正式聘任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1932 年, 安德森发现了 正电子,证实了你对反粒子的预言。你的不懈努力和才华也很快获得了最大的回报。   1933 年,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你与薛定谔共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你是最年轻的获得诺奖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1934 年,海森堡将你的狄拉克方程重新演绎为一个 量子场方程,精确地描述基本的物质粒子。 狄拉克场也是理论物理学和标准模型中的核心元素之一。   在量子力学中,思维碰撞的火花从未停止。无论是 EPR 思想实验,还是“ 薛定谔的猫”,无数学者在这一领域中共同推动着科学的前行,而你也是其中一员,身处“风暴”中心。量子力学成为 20 世纪最具颠覆性、最前沿的物理领域。   不过,让我们先说说别的。因为,就在你获得诺贝尔奖不久,你遇见了一位女士,她是物理学家 尤金·维格纳的妹妹,名叫 玛吉特。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你要娶她吗?   A. 当然   毫不迟疑。   B. 当然   必须的。   1937 年,你和玛吉特结婚。你们共同抚养了玛吉特的两个孩子,后来,你们也有了两个女儿。 玛吉特和孩子们(1945 年)。 图片来源:dirac.ch   然而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在战争的背景下,你开始了理论和实验的探索,研究利用气体离心机进行铀浓缩的方法。   战后,你在剑桥大学继续任教,并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并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先后出版了《量子力学讲义》、《量子场论讲义》等学术著作。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你从剑桥大学辞职,移居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几年。   多年以来,你始终保持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在剑桥大学也是出了名的措辞精准而沉默寡言。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你知道什么是“1 狄”(dirac)吗?   A. 一种时间单位?   回答错误~   B. 那是……   它来自你的同事的玩笑,代表“一个小时说一个词”。   你坚信物理中的数学之美,相信“自然的法则应该用优美的方程描述”。玻尔曾说,“ 在所有物理学家中,狄拉克拥有最纯洁的灵魂”。数学家 马克·卡克曾把天才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的天才”,他们的成功可以被效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拥有一点运气。另一类则是“魔术师”,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你就是这样的“魔术师”。你就是理论学家中的理论学家。   时间来到 1984 年 10 月 20 日。虽然你的故事看似要结束了,但也远没有结束。现在,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还设有保罗·狄拉克科学图书馆,你的论文著作均收录馆藏。佛罗里达州国家高磁场实验室的所在地被命名为保罗·狄拉克大道。在天空中,小行星 5997 的名字也是“狄拉克”。   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哪些机构以你的名字设立了奖项?   A. 英国物理学会   英国物理学会每年会颁发保罗·狄拉克奖章,以表彰在理论物理上贡献突出的科学家。   B.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每年狄拉克生日,ICTP 会颁发 ICTP 狄拉克奖章。   游戏即将结束,   也从未结束。   插图设计:爱喝奶绿的雯雯子   封面设计:减肥成功的岳岳子   参考来源:    https://physicsworld.com/a/paul-dirac-the-purest-soul-in-physic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33/dirac/biographical/    http://www.dirac.ch/PaulDirac.htmlhttps://ssd.jpl.nasa.gov/sbdb.cgi?sstr=5997+Dirac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5:21:00
  2019 年 4 月 10 日,第一张黑洞照片公布,人类第一次直观地观察黑洞。“上镜”的是一颗超大质量黑洞,位于位于椭圆星系 M87 核心,约 70 亿倍太阳质量。 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从上到下依次为背   这张照片是根据 EHT(事件视界望远镜)于 2017 年 4 月连续 10 天的观测数据,经过 2 年的数据处理,发布的第一张黑洞的直接影像。由于观测是由 EHT 使用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进行,因此图像的颜色是假色。   早在 2007 年,科学家们利用欧洲宇航局的“XMM-牛顿”卫星,首次发现命名为“RE J1034+396”的黑洞,其X射线辐射具有一小时左右的周期性震荡信号。后因观测路径被太阳阻隔,信号中断。   时隔 11 年后的 2018 年,科学家们使用“XMM-牛顿”卫星、“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卫星和“雨燕(Swift)”卫星,再次对此黑洞开展联合观测,发现其X射线震荡信号仍然存在,而且比以前更强了。   科学家将这个震荡信号形象的称作黑洞的“心跳”,是黑洞观测的有效手段。   黑洞为什么有“心跳”?   黑洞的“心跳”和我们理解的心跳完全是两回事。   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黑洞的引力很大,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强大的引力无时无刻在吸引周围的物质向黑洞靠近,最终被黑洞吸收。 黑洞的形成 知道为什么叫黑洞了吗(来源:NASA Godda   物质在逐渐落入黑洞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圆盘状的结构(吸积盘),并在黑洞周围很小的空间里释放大量的能量,同时伴有节奏性及周期性震荡信号,就仿佛是心跳一样。 黑洞的“心跳” 实质是黑洞外围产生的   黑洞的“心跳”,携带有关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物质尺度和结构等关键信息,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其体积大小,以及其周围空间的更多信息。   如何观测黑洞   既然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其强大的天体,连光线都不能逃逸,又不发射任何电磁波,如何观察呢?   我们先来看看黑洞的构造。 黑洞结构,黑洞本身就是一个奇点来源   目前,黑洞本身是不可直接观测,但是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周围的天体来判断黑洞的存在。   一般而言,通过各种波段的X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来进行“喷流”的观察;而“吸积盘”的观察,则通过X光、紫外线和可见光。   透过不同波段的光线所携带的信息,可以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系统,现在科学家们使用“多波段的望远镜”来进行黑洞观测。黑洞“心跳”的观察,就属于间接观察黑洞的手段之一。   由于黑洞引力很大,科学家还可以通过黑洞与周围环境的引力相互作用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空间、时间和引力存在相互作用,像黑洞这样大质量天体能够扭曲其周围的空间,影响周围恒星的运行轨迹。 黑洞影响范围内的恒星围绕黑洞旋转来   如果黑洞和某颗恒星构成双星系统,在黑洞引力作用下,恒星的气团不断流入黑洞,骤然激起的高温会导致多种波段的射线产生,此时,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恒星运行轨迹和吸积盘的观察间接发现黑洞存在。 双星系统恒星围绕黑洞运行,恒星物质   最终,恒星消失,恒星物质环绕黑洞。2019 年 4 月发布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显示的就是这一现象。   如果两个黑洞构成双星系统,那么这两个黑洞将在“相亲相杀”中最终融合成一个新的黑洞,黑洞的合并会发射强烈的引力波,可以作为科学家判断黑洞存在的证据。   2015 年 9 月 14 日,科学家在 LIGO 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成功直接观测了引力波,此次观测也为黑洞双星的存在提供了第一个观测证据。 黑洞撞击融合,激起引力波来源:pinte   新的黑洞会因后坐力脱离原本在星系核心的位置。如果速度够快,它甚至有可能脱离星系母体。 黑洞碰撞模拟来源:LIGO Lab   观察黑洞对理论物理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按照概率推算,过去 100 亿年,银河系应该诞生 100 万个恒星级黑洞,但已经被发现的黑洞数量仅为两位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察仪器设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黑洞将会被发现,你有没有想去发现一个呢?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5:14:00
  文/hachiko   来源: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   如果说 2019 年是电商直播元年,那么 2020 年无疑点燃了万物皆可直播,全民都能带货的的浪潮。从草根素人到流量明星,从普通柜姐到寻常主播,谁都希望复制李佳琦“oh my god”的神话。   前不久,明星直播的“真与假”引发了行业热议,在品牌方对于不少明星的直播泡沫笃信无疑后,与明星直播一同成长的企业 CEO 直播“后来跟上”,常年精英形象示人的总裁大佬们又在直播间里不断创造带货纪录。   但在直播间中,他们或聊着梦想与远方,或搞怪 cosplay,或实打实送优惠……远离商业资本的他们,没再谈着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的生意, 反而以一种“不熟练的笨拙”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最贴切的例子是小米董事长兼 CEO 雷军,上周他的“CEO 带货”再度引爆全网。   “大家晚上好,我是被销售同学逼着来的。” 雷军直播   8 月 16 日晚,雷军带着标志性的下垂眼与憨憨笑容,张口就是熟悉的塑料普通话,在抖音开启了自己的直播首秀。这也是继 11 日小米十周年演讲后,雷军与米粉之间一次更加直接的交流机会。   根据小米官方公布数据,整场直播销售额 2.1 亿元,累积观看人数 5053 万,直播间热销 TOP3 商品依次为小米 10 至尊版手机(5299 元)、Redmi K30 至尊版手机(1999 元)、Redmi 98 寸彩电(19999 元),均为前几日刚发布的新品。   虽然这 3 款产品价格不菲,但阻挡不了米粉们的热情,一上架就直接秒空,评论区都是满屏的“抢不到”。不限于高价位的旗舰线,小米直播间也出现了原售价 9.9 元,直播间仅售 1 元的巨能写中性笔以及彩虹电池两款纯送福利的销量王商品。   在这一套旗舰新品+低价福利的组合拳下,小米名利双收,与其说是一场带货直播,不如说是一场面向全网直播的新品发布会。除了自家优势的 3C 数码选品, 雷军的金句造梗成为了本次直播的最大看点。 8 月 16 日小米直播部分商品(数据来源:新抖)   开场之初,雷军便拿出厚厚一沓 A4 纸,调侃已经准备好“小抄”。面对网友因为浓密的发量质疑自己是假程序员,雷军笑答,“植根头发很贵,每个人头顶上都是一栋别墅”。不同于李佳琦薇娅快节奏的带货流,雷军更强调“和大家聊聊天,谈谈心”。   整场直播时长超过 7 小时,雷军参与了其中两个半小时,最高在线人数也在这个时间段内达到峰值 192 万,可以看出雷军对于这场小米直播的重要引流作用。   随着全民直播带货的兴起,雷军并不是第一个走进直播间的总裁大佬,也将不会是最后一个。乘风破浪的 CEO 们为了各自企业将陆续走进“直播 101”。这种总裁放下身段,亲临直播的模式,在用户新奇感过后,又将持续多久?    走出 CBD,走进直播间   说起 2020 年最拼的 CEO 主播,携程梁建章一定会是勤奋C位。   疫情滔滔,国内大部分企业都压力倍增,这对于恰逢春节出行业务高峰的携程来说,无疑是至暗时刻。根据携程 2020 年第一季财报数据显示,携程一季度的净营业收入为 47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42%,第一季度的营业亏损为 12 亿元。   出于自救与行业复苏两方面考虑,携程开始便推出复兴计划,预售各类旅游产品,以挽回损失。为了扩大传播效果,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放下身段,走进直播间亲自卖货吆喝,每场直播前都积极做好功课,精心准备适合当地特色的服饰。从唐伯虎到秦始皇,从孙八一到海王,梁建章的造型场场不重样。 梁建章直播   看到梁建章在直播间蹦蹦跶跶的样子,有谁会想到这是一位年过 50,退居幕后多年的人口学研究者。   自 3 月 23 日第一场直播以来,截止目前梁建章已经直播 20 余场。携程更是将梁建章直播固定成了每周一次的“BOSS 直播”,每一场都会优选出不同的旅游产品。   当然,梁先生这把豁出去的劲头是有收获的。根据 2020 携程“BOSS 直播”大数据报告显示,截止 7 月底,20 场以“BOSS 直播”为核心的携程直播交出了累计 GMV 破 11 亿元、产品核销率近 5 成的成绩单。   前有梁建章 cosplay,后有董明珠下场带逛街。   4 月 24 日,董明珠宣布将在抖音开启自己的首场直播。而在 10 多天前,格力发布了第一季业绩预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格力预计营收 207 亿元至 229 亿元,较去年同期 410 亿元腰斩近半;盈利 13.3 亿元至 17.1 亿元,同比下降 70% 至 77%。 董明珠直播   线下业务萧条,一向倚重实体门店的格力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线上。   格力先后与抖音、快手、京东、苏宁等多家平台合作直播带货,一贯雷厉风行、铁腕作风的董明珠也抽空亲临直播间,在镜头前带领直播间用户参观格力园区,介绍最新款商品。虽然在抖音首场直播因为卡顿“翻车”,但执拗的董明珠当然不会轻易言弃,随后在快手、京东直播中分别达到了 3.1 亿元与 7.03 亿元的销售战绩,逆袭的董小姐碾压了一众选手。   相比较梁建章与董明珠的来势汹汹,百度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就显得 peace 很多。   5 月 15 日,李彦宏联合樊登读书开启了一场主打知识的书单分享会。开播 10 分钟,参与人数突破 100 万;直播结束时,直播参与人数超过了 927 万。虽然没有直接带货,但开播前言几又线下八家书店有关李彦宏的书单盲盒已经抢空 1000 份。   当然,也不是所有总裁的直播都会刷屏。   6 月 8 日晚,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张朝阳在搜狐视频开启了直播带货。对于此次直播,张朝阳表示“直播有带货直播、秀场直播,而我们是价值直播、知识直播,然后顺便带下货。” 张朝阳直播   但由于缺少第三方平台资源及主播达人的协助,张朝阳本次直播在曝光度上明显逊色于其他 CEO 们,甚至连直播带货的销售额都未披露。   根据艾瑞咨询《中国企业直播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受电商直播拉动,2019 年企业直播市场收入规模已经达到 14.8 亿元,预计 2020 年规模将超过 35 亿元,呈现翻倍成长。   随着如薇娅、李佳琦等达人型主播红利逐渐接近天花板,企业自播的潜力被不断发掘。而 CEO 们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放下身段,亲临直播间,无疑给消费者们注射了一剂信誉强心针。   但消费者的新奇感过去后,这种总裁带货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吆喝大于盈利,破圈才是最终奥义   从某种角度来说,总裁 CEO 们直播与明星直播是相似的,同样是利用自身的名气,吸引顾客购买,主播个人的吸引力远大于产品本身。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商业大佬们,以接地气的形式在直播间内与用户实时交流唠嗑,形成了一种反差魅力, 放下商业精英的身段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但与明星直播不同的是,明星虽然坐拥流量粉丝,但实际上对于带货产品并没有发言权。而总裁 CEO 就不同,即使出现价格上的口播小失误,集团自上而下的承接能力是能够为这点小失误弥补买单的,消费者们也乐意看到这样的“翻车”,也更适宜调动直播间内的气氛。    虽然一些小失误能够转化为直播间饶有趣味的玩梗,但总裁 CEO 们终究代表着公司整体形象。 比如格力抖音直播间的卡顿,就给品牌带来了“格力没有掌握核心科技”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大多数总裁直播时,身旁都会配对一到两个专业主播 cue 流程,掌握节奏。考虑直播间节奏紧张,总裁 CEO 们虽然能够在商业战场上运筹帷幄,但未必能够第一时刻调动顾客头脑发热的肾上腺素。   一位参与过薇娅直播现场的电商人员告诉 壹娱观察 ,“ 例如薇娅这种大主播,一般都会要求品牌方至少准备好3-5w 的库存。 但为了烘托那种抢购的紧张感,库存一定要分批上线,而上线的时间都是根据直播间的节奏决定。如果有时候上线晚了,错过了最好的节奏点,大主播可能就会直接过掉这个选品,改推其他商品。” 薇娅直播现场   相比较专业直播间的节奏把控,不少总裁大佬的直播间中都出现了上线不及时或者配合未到位的情况。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营造直播间内氛围,大部分主播会提前演练好选品顺序,保证现场能调动顾客热情。但作为企业掌舵人们,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学如何成为一个主播。对于他们来说,直播并不是常态工作内容,他们更主要的工作是对于公司的战略规划与组织建设, 而眼下的直播带货更多意味着特殊时期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推广宣传。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总裁们直播间破亿战报连连,但这部分业绩也有借力于平台给予的流量倾斜与资源补贴的扶持。看似成绩很好,但难以长期维持。这种模式之下,吆喝大于盈利,带货更多是为了品牌破圈,增强知名度。   除了直播以外,总裁们也在探索了更加年轻的领域,抓取新鲜的年轻人群体。   7 月底,雷军以个人账号入驻了B站。 雷军入驻B站视频截图   作为B站经典鬼畜素材,雷总的“Are u ok”梗成为了入站必看的经典。截止目前入驻不到 1 个月,粉丝已经超过 100 万,还与鬼畜 up 主合作新的调侃视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英语口音。这种放得开玩得开的特质,使得雷军赢得了年轻人的好感。   常言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总裁下沉直播间看似是“不务正业”,但这种放低身段的作法在无形中将巨鳄资本与普通用户亲密联结起来。   往常只能在峰会论坛看到的总裁大佬们,如今在直播间笑呵呵地聊天唠嗑。以总裁直播间为起点,未来或将有更多的破圈可能性。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5:07:00
  TikTok 在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被禁止。这导致了新的或现有的服务试图复制它的成功,Google Discover 就是其中一个,现在它则直接强调其“短视频”属性。Discover 会显示在大多数 Android 主屏幕的左边或在谷歌应用中,同时它也可以在 iOS 中使用。   它主要由跟用户感兴趣的相关文章组成,同时还会会显示 YouTube 视频、天气和体育比赛比分等。这款每月可接触到上亿用户的应用还会显示 AMP 的内容。   现在,Discover 还出现了一系列的“短视频”。   据悉,最新看到的例子则是来自印度 TikTok 竞争对手--Trell 以及谷歌 Area 120 项目 Tangi 的内容。后者是 60 秒自制“快速视频”的大本营。   图标显示在左上角,视频名称则显示在底部。用户可以在溢出菜单中隐藏任何剪辑。   这些短视频可以在设备的默认浏览器中打开。在 Trell 内容的例子中,它是一个 AMP 链接,在角落可以看到另一个标志和查看更多内容的“点击这里”按钮。另外还有 un/mute 和 share 控件,以及进度指示器。不过来自 Tangi 的内容不是一个 AMP 链接,但也有类似的品牌推广和用户界面。   到目前为止,外媒还只在 Google Discover 上看到过一个关于短视频的报道。目前还不清楚这项功能推广的范围有多广也不清楚谷歌使用了什么标准来突出显示内容。有传言称,YouTube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自己的 TikTok 竞争产品“Shorts”,而这可能也会出现在 Discover 的轮播栏中。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4:55:00
  文/李晓蕾   来源:Tech 星球(ID:tech618)    神曲难长久。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有这样一类音乐,说起歌名,你可能未必熟悉。但一旦副歌部分响起,大部分人都能哼上几句。过去,这样的音乐出现在手机彩铃里,而现在,抖音成了这一类“洗脑神曲”的发源地。   诸如《学猫叫》、《我们不一样》等,大量的歌曲被打上“抖音神曲”的标签,这些音乐在抖音上被广泛的人群使用,很多时候,用户都在被动收听这些音乐。在一首抖音背景音乐最盛行的时候,会有数百万人共同使用,几乎可以说是“魔音绕梁”。   拿《学猫叫》来说,在抖音上,有 771.2 万人使用。《我们不一样》有 600 万人曾用它当作背景音乐,新近爆火的《你的答案》有 2259.9 万人使用,《惊雷》超过 200 万人,《桥边姑娘》也已超过 100 万人。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隐藏在神曲背后的,还有被媒体称作“流水线 ”生产神曲的公司。   2019 年,云猫文化被广泛关注,在他们这里,音乐可以是热点式的,“其实就像你们写稿,有一个突发的新闻,你们需要迅速跟进”。   最初,这家公司里,从财务到创始人,每个人都是音乐人,24 小时在线,随时都可以为新的热点事件写上一首歌,发布周期常常保持在1-2 天。   一首音乐,从产生创意到词曲创作、编曲、录音,后期制作,再到正式上线,所需要的时间可以不超过 24 小时。而这些歌曲进入市场,不久后也许会出现在各大音乐平台排行榜,也可能出现在抖音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抖音神曲”。    谁在制造抖音神曲?   一首名为《海海海》的歌“爆”了,大量的卡点视频里,这段音乐反复重现,“不能停止我对你的爱,好像时间都停止下来”。这两句话,至少被重复了数亿次——抖音标签“海海海”已有超过 4.6 亿次播放。   音乐人阿悄在 2013 年发行的这首歌曲,非常意外地进入了“抖音神曲”的范畴,在 QQ 音乐榜单里,正处于“抖音排行榜”的第五名。   这样的抖音神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首,拿云猫文化来说,势头最猛的时候,他们的歌曲“每个月必爆一首”——冲进榜单排行榜,或在抖音被短视频“造”成神曲。   “我们对一首歌曲‘爆了’的感知一直低于外界。”云猫文化创始人宋孟君说。在过去三年里,几乎每隔一两天,云猫文化就会有歌曲在音乐平台上线。2017 年,他们的歌曲播放量接近1% 的市场份额;2018 年,包揽了全国 30% 的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影视原声带)制作。   宋孟君已经记不清第一首成为爆款的音乐是什么,但他记得“那一片”。2018 年,《地铁等待》、《9277》、《安娜的橱窗》等歌曲,都在相当接近的时间段内密集被传播,“一个月至少爆一首”。   云猫文化提出了互联网音乐 C2B 的概念,也即是,按照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宋孟君告诉 Tech 星球,2018 年爆火的《9277》(“你要我怎么说,怎么说你才能爱我”),歌曲做了 4 个版本,除原始版本外,还有一个主攻下沉市场的萨克斯版本,主要是为了接地气,怎么贴近老百姓的审美怎么做;另外,还有偏韩范及偏电子音乐的版本。   单个歌曲生产几个版本,没有固定的要求,也并非在初始制作阶段就能够确定下来。但只要察觉到用户需求,他们便快速反应,顺应生产新的版本。   今年,抖音上颇为流行唱《公子呀》不换气的短视频挑战,吸引了大小抖音 KOL 参与。被称为“巨肺”的歌手邓紫棋一边喊着“救命啊”,一边挑战了 35 秒不换气,获得了超过 1500 万的点赞量。   这显然是大部分用户都无法顺利完成的挑战。因此,云猫文化迅速出了一个“断气”版本,在音乐中设置换气口,不再需要一口气拖到结尾。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用户,生产不同类型的音乐。”   “什么神人都有”,一家音乐短视频机构创始人告诉 Tech 星球,音乐行业产业链中,有极其细分的公司,只研究写爆款歌曲的、有只做音乐版权的、有只签约独立音乐人的音乐公司,也有专门负责音乐内容营销的公司。   他举例说,有音乐工作室专门锁定了一批词曲创作者,这批人辞职在家,每天都研究酷狗榜单前 500 名,生产制造类似风格和主旨的歌曲。这其中就有曾经包揽 QQ 音乐、酷狗音乐等平台播放量冠军的歌曲。也有公司的优势体现在签约能力,“《心如止水》头一天在抖音有热度,第二天就有公司提着钱,去了歌手家签约版权。“    一首神曲约等于百万级收入   做了 4 年音乐娱乐内容,“不要音乐”创始人周洛很明白,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出圈爆火,一定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营销和运气恰如其分的结果。   好乐无荒与“不要音乐”等联合制作推出的《你的答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首由音乐人阿冗演唱的《你的答案》是 2019 年名副其实的现象级抖音神曲,抖音上有将近 2260 万人将其作为短视频的背景音乐。   2019 年 11 月,歌曲一发行,就立即有了关注度。起初,歌曲在抖音冒头是源于一位女生的以物换物挑战,她用一把吉他从一位街头歌手处换来了《你的答案》这首歌,又用这首歌曲从东方日产 4S 店换到了一辆车,这样意外的营销为歌曲带来了天然的热度。   《你的答案》负责宣发的人士向 Tech 星球分析说,《你的答案》是一首极其励志的音乐,发布时正处 2019 年末尾,有大量公司的年会,他们判定,这样的音乐有高需求,就按照这个思路做内容营销。   意料之外的是,2020 年初,发生了疫情等重大事件,这时候,“大家需要情绪高昂的,励志的音乐”,而《你的答案》恰好符合这个特性。但这些,都是在歌曲发行及营销时难以预计的。   在抖音爆火后,《你的答案》在《天籁的声音》、《歌手》等头部音乐类节目中被歌手翻唱。除拿到可观的版权费外,流媒体平台上,歌曲播放量大涨,起初日播量仅仅为 80 万,春节过后,达到了 1500 万的日播量,翻了将近 19 倍。   Tech 星球在采访中发现,对“抖音神曲”、“爆款音乐”的定义,不同机构、公司会有明显的差异。相同的是,抖音使用量,最终在流媒体平台上播放量,是否上音乐榜单这些因素都被反复提及。   一位音乐版权行业人士认为,在音乐流媒体平台总播放量榜上超过一周,年播放量达到 1 亿以上是基础,否则爆款和一般的歌就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个播放量级意味着,音乐版权能达到百万级以上的年收入。   周洛的标准更严苛,“日播至少要在 500 万以上,这意味着月播会达到 1.5 亿”。周洛说,尽管看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大数,但音乐产品跟影视产品不一样,它的数据不会一瞬间剧烈断崖式下跌的,而是曲线下滑的。   这种爆火可能意味着什么?   相关人士向 Tech 星球算了一笔账,如果不跟平台做任何协议,抛开平台会员包、独家买断、版权授权等费用,单从播放量计算收益的话,1000 次播放大概是 2 块钱,也就是说一亿次播放量可以拿到 20 万的转化收益(未与平台分成)。“如果月播在 1.5 亿,热度大概会维持半年以上,最终单曲年收入大概会在 300-400 万。”   2019 年,宋孟君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也提到过一个数据,“光是在酷狗音乐的后台,2018 年的我个人的歌曲播放量就达到了 9.2 亿,所有作品下载量已经达到了 808 万次。如果平均是两元下载一首歌曲的话,我个人在 2018 年的总作品就创造了 1600 万的价值。”    如何持续制造爆款?   市场的喜好规律有时候很难预测到,有时看似更专业化的改动,市场反应反而会很差。   云猫文化旗下有个音乐唱作人“威仔”,他的歌曲歌词通俗简单,旋律大部分朗朗上口,颇受 80 后 90 后群体喜欢。   签约云猫文化后,他们希望制作上能为他从音乐制作层面做一次升级,把乐器换成真乐器,声音也使用更精细的制作。但最后,歌曲播放数据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团队当时很疑惑。做完数据分析后才发现,威仔的用户群使用的手机普遍在 1500~2700 元左右,年龄层大概是 13 岁到 27 岁。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听歌全都是用公放,但受限于这个价位手机的公放音效,当音乐做太多细节、制作太复杂后,反而听不清歌手在唱什么。   发现问题后,他们再次原本的风格,让伴奏声音更小,人声很清晰,像电音一样,新的音乐推出后,数据就立刻重新恢复过来。   宋孟君告诉 Tech 星球,云猫文化每发布 50-100 首歌,基本就能出一个爆款。这种高速、大量生产音乐的模式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随着关注度逐渐升高,负面的声音也随之而起,“抄袭”、“口水歌”、“与其他音乐雷同”这些争议一直伴随着宋孟君,在很多他的歌曲的热评区,都会被反复提及。   实际上,早期外界对“抖音神曲”的定义更多是指诸如《海草舞》、《PPAP》等魔性洗脑的音乐。在音乐行业,“神曲”很多时候都带着贬义,泛指那些没有太多含金量、甚至可以称作做“雷人”的音乐。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进化,抖音神曲逐渐去污名化。今天,外界对“抖音神曲”的定义更多是泛指那些,在抖音中被广泛传播,很可能不知道歌曲名,但在短视频中被无数次重复过,促使用户被动收听的音乐。   而种种抖音爆火音乐的例子都可以证明,15 秒左右的音乐副歌片段或许会改变一首歌的命运。   在音乐的内容制作上,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宋孟君告诉 Tech 星球一种普遍的做法是,将音乐的副歌前置,先留下用户,再进入前奏。   “在 CD 时代,大众给到一首音乐的接受周期是 30 秒到 1 分钟,因为一张 CD 的音乐有限。但现在,互联网指数级放大了用户可选择的空间,“现在的人给一首歌的机会不超过 5 秒,开头不够好听就不断切切切切切”,宋孟君说。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某种程度上,在抖音,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曝光机会,哪怕一个账号只有个位数的粉丝,但依靠完播率、点赞比例,算法会不断向用户推荐流量。   抖音神曲的基本逻辑是,有一个爆款后,引起模仿,不断重复后,会呈现“洗脑式”的传播。有人将这种内容分配和算法推荐看作是一种“音乐平权”。对大部分非知名的音乐人来说,抖音的算法模型能让他们在缺乏先天资源的情况下,获得被大众关注的可能性。   在抖音、快手上,做大量短视频内容的联动,对一首音乐的关注度固然重要。毕竟,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现象级的短视频都逃不开大量 KOL 的示范引导,从来促使 UGC 内容的自发生产。正因此,在做音乐营销时,最大程度的联合账号生产内容,获得更多的内容曝光量成了一种普遍的方式。   但抖音平台会是可依赖的爆款音乐永动机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Tech 星球了解到,有传统经纪公司在孵化新音乐人时,将很大的精力放置在抖音上,不仅每天直播,还需要配合生产音乐短视频内容,不断买 Dou+,投入几百万,却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并未获得多少的粉丝。   “这就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周洛形容。按照他对爆款的定义,过去,不要音乐共有4、5 首音乐称得上是爆款,“但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只是没有火的歌的数量我没有告诉你。”   周洛将爆款的秘诀总结为,8 分靠作品本身的质量,2 分靠营销和运气。一个共识是,很少有人能指着不断生产神曲吃饭,无论音乐制作、营销、乃至版权公司,歌曲在抖音的走红,对运气和时机都高度依赖。   有时候,一些音乐在抖音的走红也让这些专业得到音乐公司、机构摸不着头脑。可能是一个舞蹈,可能是一个踢瓶盖的短视频,也可能是考验气息的拖音挑战。   一位音乐行业人士向 Tech 星球分析称,抖音只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子,可以承载热点、现象级的内容传播。但在这样的大池子里,大量的音乐内容都只是快消品,保持长期持续性的关注很困难。抖音有类似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功能,需要通过在平台上生产内容,做运营来促使内容进入公众视野,“但不要做过多的期望”。   外界对云猫文化的定义是“神曲制造公司”,对这个界定,宋孟君的态度向来就是“不反感也不接受”,但对他们来说,如何持续打造爆款是永恒的命题。创办云猫文化时,宋孟君的期待是有更多的“音乐商人”出现,“不是指铜臭味,或者赚到某个数量的钱,而是既能养活自己,也能始终活跃着生产音乐作品。”   对抗算法,数据恐怕是最好的解法。   起初,云猫文化利用实时舆论热点监测系统写歌,当时从写歌到上线,做到过最快只需要 4 小时。现在,宋孟君的想法是复制云猫文化的模式,做一个囊括更多数据和功能的 OA 系统。当年,那些在 Loft 公寓里担任各种公司职务的音乐人职工,离开云猫创办了各类厂牌,和云猫文化达成合作。   今年上半年多,云猫文化把目标放在了孵化更多厂牌,分享云猫的音乐生产制作理念,孵化出更多有各类音乐生产制作宣发能力的厂牌。“以前我们一个月出一首爆款,那未来可能就是就是一个月出 10 首爆款,甚至可能 100 首,我们就在搏更高的概率。”   宋孟君解释说,这些厂牌会做差异化的管理,譬如有厂牌擅长编曲、有些擅长写词、有些擅长制作、有的更擅长版权管理,在这个 OA 系统内,可以实现互相的赋能和服务。等到厂牌集体发力时,云猫文化所期待的模式成为了一种更完备的神曲生产“流水线”。   很难说,未来会有多少的音乐从这个系统中被生产出来。但可以确定的是,神曲的生命周期往往很短暂。吸走一首抖音神曲流量的,是另一首抖音神曲。   “音乐行业、音乐人已经从各领风骚数几年,变成了数几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宋孟君说。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4:49:00
  据外媒报道,芭芭拉·赫普沃斯是英国抽象雕塑家,其被广泛认为是 20 世纪中期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她的作品是现代主义风格的缩影,这使得她成为当时英国女性雕塑家中罕见的国际知名人物。为了赞颂赫普沃斯的艺术和事业,Google 在其最新的一批 doodle 制作了一张与之有关的涂鸦作品。   乔斯林·芭芭拉·赫普沃斯于 1903 年 1 月 10 日出生在英国的韦克菲尔德,15 岁的她决定成为一名雕刻家。1920 年,她开始在利兹艺术学校接受训练,第二年转到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24 年,她获得了毕业证书。在利兹,她遇到了同为雕刻家的亨利·摩尔,并与他结下了一生的友谊,两位后来都成为了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   赫普沃斯对抽象艺术的关注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蓬勃发展。她敏感、有机的创作方法极具革命性,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其创作了 600 多件优雅、精致和有品味的雕塑作品。   赫普沃斯在 1959 年的圣保罗双年展上获得了大奖,1965 年因对英国艺术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爵士勋章。   1975 年,赫普沃斯在其居住的圣艾夫斯工作室的一场火灾中去世,享年 72 岁。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4:30:00
  文/资本侦探   来源: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8 月 21 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如期发布了 2020 年 Q2 财报。至此,国内电商三巨头(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均已交出二季度成绩单。   在上一个财报季,市场关注的是企业在疫情中的承压情况和抗风险能力,但随着疫情冲击减弱,经营活动回到正轨,外界有了新的期待,三家企业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只看营收的话,三巨头都在走出疫情阴影,但处境很不一样: 京东二季度实现营收 2011 亿元(若无说明,单位均为人民币),同比增长 33.8%; 阿里巴巴实现营收 1537.5 亿元,同比增长 34%,高于市场预期的 1480.55 亿元; 拼多多取得营收 121.93 亿元,同比增长 67%,略高于市场预期的 121.52 亿元。    令外界惊讶的是,老牌巨头京东和阿里巴巴仍在释放增长活力,反而是被寄予增长厚望的拼多多交出了险些不及预期的答卷。 落差的背后,拼多多的凶猛势头到此为止了吗?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增长又来自何方?三巨头接下来的发力重点各是什么?   答案都写在了财报里。    走出疫情的三巨头   在营收层面,京东依然排名第一,原因是其收入主要来自直接的商品销售,而淘宝、天猫、拼多多赚的更多是平台广告费和服务费,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在《财富》500 强里排名更靠前。   具体到本季度的情况,京东第一次实现了单季营收超 2000 亿元,和阿里巴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拼多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规模还远不及上述两者,因此收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营收增速方面,三家企业都走出了向上的曲线,其中以京东的增长最为明显,33.8% 的同比增长创下京东近 10 个季度以来的新高,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有接近疫情前水平的趋势,拼多多则离去年 Q4 的 90.9% 增长有一定距离。   由于三者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零售业务,阿里巴巴核心商业里中国零售商业业务的增长是更准确的比较指标,该项业务在本财季的收入为 1013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 66%,同比增长 34%,与集团整体增长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 阿里巴巴核心商业中的新零售及直营业务(主要包括天猫超市、盒马、进口直营和银泰)延续了上一季度的高增长,这项被归为“其他”的业务本财季取得收入 301 亿元,同比增长 80%,占总营收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 14% 上升至 20%。   中国零售商业板块之外,阿里巴巴各项业务中增长较为突出的是阿里云和菜鸟物流服务:阿里云本财季取得收入 124 亿元,同比增长 59%;菜鸟物流服务的收入为 77 亿元,同比增长 54%。本地生活服务、大文娱板块和创新业务则表现较弱。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京东方面,其二季度的商品销售收入为 1781.9 亿元,同比增长 33.5%, 其中日用百货商品的销售收入为 640 亿元,同比增长 45.4%,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 服务收入则为 229 亿元,同比增长 36.4%。 图源:京东财报   和上述两家巨头相比,拼多多的收入结构较简单,其本季度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 110.55 亿元,同比增长 70.9%;佣金收入为 11.39 亿元,同比增长 38%,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 9.3%,低于去年同期的 11.3% 和上一季度的 16%。 图源:拼多多财报   在活跃用户数上,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分别为 7.42 亿(中国零售市场)、4.17 亿和 6.83 亿, 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活跃用户数差距在继续缩小。   但在年度活跃用户数的增速上,京东的表现是最亮眼的。   今年一季度,京东凭借疫情期间突出的履约表现吸引了大批新老用户,这一势能到了二季度仍在持续,其年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 30%,相比此前进一步提速,阿里巴巴在拉新上则有持续放缓的趋势,拼多多的拉新速度与前几个季度相比差别不大。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 京东零售集团 CEO 徐雷将上半年拉新的成绩归功于京喜和京东极速版在下沉市场的吸引力,其中京喜平台商家在二季度恢复经营是关键原因。 此外,生鲜以及居家消费品类、非中心化的场景对于京东的拉新也起了重要作用。   开源的同时,京东对于费用的控制仍在继续,其本季度的整体经营费用率为 11.8%,较去年同期的 13.2% 和上一季度的 13.8% 有所降低,其中履约费用率从上一季度的 7.1% 下降至 5.9%。 财报显示,该项费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国家减免社保缴费。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阿里巴巴身上,其本季度的经营费用率为 20.5%,低于去年同期的 23.9% 和上一季度的 26.8%。    有意思的是,一向热衷于“烧钱”的拼多多,二季度有了点“省着点花”的意思。   财报显示,拼多多本季度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 91 亿元、3.9 亿元和 16.6 亿元, 其中营销费用同比增长 49%,低于总营收增速,营销费率为 74.7%,大幅低于上一季度的 111.6%,同时也是两年多来最低的水平。 不过,本季度拼多多还是录得了 16 亿元的经营亏损。 图源:拼多多财报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拼多多财务副总裁马靖解释了平台营销策略的变化,其表示二季度同行在电子产品上补贴激进, 但拼多多认为日用品能更好地增强用户粘性,因此改变了营销支出方向。   盈利结果方面,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406 亿元、59 亿元和-0.77 亿元,阿里巴巴依然是“最能把钱收进口袋”的玩家,京东的利润水平也有明显增长,拼多多则少见的接近盈亏平衡。   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率表现方面,拼多多结束了上一季度的巨亏情况,阿里巴巴和京东则各有上涨。    竞争回到原轨道   从各项指标的恢复来看,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都已走出疫情阴影,其中又以京东的增长最为显著。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连日上涨,市值一度突破 9000 亿港元。 图源:雪球   「资本侦探」在上一季度盘点电商三巨头的表现时曾指出,疫情导致的特殊状况只是行业竞争的插曲,玩家依然要回到原轨道继续发力。具体来看, 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关键任务仍是找增量,拼多多则是继续提高客单价。   对于阿里巴巴和京东来说,增量来自两个地方: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继续发力下沉市场。   阿里巴巴曾在上一份财报中对新零售(商超品类)有过如下描述:“盒马鲜生 2 月和 3 月收入实现强劲增长,动力来自线上消费者数量增长、购买频次提升和每笔单价提高”。在本季度,盒马的表现仍是阿里巴巴强调的重点, 财报显示,截至 6 月止季度,盒马 GMV 的线上渗透率超过 60%。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京东的财报里,数据上,日用百货类商品的销售收入维持高增长。在财报电话会里,徐雷也表示: “消费品、生鲜、医疗这几个品类能够看到比往年更加强劲的增长,同时中国整个电商的渗透率是在提升的。 ”   增长的背后其实是用户的消费习惯正被加速改变,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人们不得不在线上购买日用消费品,等待同城配送员送至家中, 但从增长的持续性来看,同城零售已经不是特殊时期的应对之举,而是成了实实在在的习惯。   同城零售的加速渗透意味着阿里巴巴和京东将有新的增长空间,从双方各自加码自营业务、投资线下渠道、整合即时配送能力的动作来看,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下沉市场方面,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发力均有成效。财报显示,淘宝特价版 6 月份的移动月活用户数达 4000 万,此时距离其正式上线仅过 3 个月,京喜之于低线城市的拉新效果在电话会中也被数次强调。   对于持续进军“五环内”的拼多多来说,这一季度的情况不算太好。    虽然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增长依然亮眼,但从 GMV 和 ARPU(单活跃用户消费额)的增长情况看,新老用户似乎仍然只是在平台上买一些单价较低的商品。 财报显示,拼多多二季度的年化 12 个月 GMV 为 12687 亿元,同比增长 79%,低于一季度 108% 的增速;ARPU 为 1857 元,同比增长 27%,但和上一季度的 1842.4 元相比几乎没有增长。   在财报电话会中,拼多多方面表示消费者的支出数额的确有减小,但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增加用户粘性,因此会持续在营销方面进行投资,来增加心智份额。   但问题在于,已经习惯了看拼多多高速增长的的资本市场会不会为“增加粘性”的营销策略买单。此外,从高客单价的电子产品转向补贴更接地气的日用品,是否会进一步增强拼多多的“便宜货”心智,对于单用户消费额的提升将会有何影响,同行跟进的话又该如何反应?这都是拼多多需要用业绩回答的问题。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4:24:00
  再过几天,马斯克就要官宣其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了。   他此前接受采访表示,「Neuralink 准备在一年内将脑机接口植入人体」。   人类对大脑的探索从未终止,近年来受神经启发式的计算芯片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回顾了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的最新进展,以洞悉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提出仍需克服的挑战。   他们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的评论文章还概述了一系列共同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可以为新的神经启发性电路、设备和算法的开发提供思路。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0-0435-7   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的「大地震」   近年来,全球许多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受人脑启发的计算技术,比如深度学习算法。尽管人们认为某些技术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很有前途,但是常规硬件有时候并不能支撑其计算负荷,因此会限制这些技术的性能。   为了克服现有硬件的局限性,同时要确保受大脑启发的计算技术取得最佳结果,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便是创建新的电子组件,以更好地反映人脑的结构。   一类受神经启发的计算芯片是专门为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的大脑神经结构的人工智能应用而设计的。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新论文中仔细研究了神经启发性计算芯片设计的最新发展,并反思了他们在该领域的努力中所汲取的一些教训。   基于 NVM 的神经启发计算芯片的未来路线图   上个世纪 80 年代,随着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计算能力的强烈需求,人们开始对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产生极大的兴趣。   但是神经启发式计算硬件的想法可以追溯到 1957 年 Perceptron7 的问世,Perceptron7 是一台专用模拟计算机。   1961 年,ADALINE8 通过将分立的可变电阻器组装到能够进行训练的自适应硬件感知器中而构建。但是由于没有高密度设备集成的能力,这些原始硬件的规模巨大,而所包含的突触设备的数量却非常有限。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当 HP Labs 在 2008 年首次从实验上建立了忆阻器的概念与固态电子器件的联系,利用基本的设备来开发神经启发式的计算芯片,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就开始了。   2010 年,一种模拟演示突触功能的忆阻器被创造出来,这是探索基于 NVM 的神经启发式计算的首次尝试。   从那时起,各国研究人员针对基于 NVM 的神经启发式计算的设备、体系结构、芯片和算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   神经启发计算芯片的里程碑   评估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的有效性的四个指标   除了概述评估大脑启发式芯片的重要指标外,Wu 和他的同事还介绍了一套共同设计原则,可以作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参考。这些原则主要基于其过去的研究发现和观察结果。   研究人员提出的协同设计工具是他们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实际的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设计中,如果没有这种协同设计工具,就很难获得高性能的芯片。   例如,可用作突触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设备通常具有固有的内在特性,而这些非理想状态会降低芯片的性能。   但是要降低器件的非理想状态,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它们。因此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设计的协同设计工具不仅在设备上,而且在电路或系统上可以帮助优化芯片的性能。   论文第一作者 Huaqiang Wu 表示,「本文的想法来自我们先前设计神经启发性计算芯片的尝试。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难在单个级别(例如设备或电路级别)上优化这些芯片的性能,并且需要使用涵盖广泛领域的共同设计策略来优化此类芯片从设备到算法的各种元素。」   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了神经启发的计算芯片在支持算法,增强神经网络或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潜力。   Wu 强调了工程师在评估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的有效性的四个指标:计算密度、能效、计算精度、芯片学习能力。   评估神经启发式计算芯片的有效性的四个指标   在回顾过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指标对于神经启发性计算芯片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最能代表芯片的独特功能,以及与传统芯片相比潜在的优势。   比如,计算密度是一种反映芯片面积效率的指标。它使工程师能够确定芯片一次可以存储多少信息,以及它们内存是否足以运行大规模神经网络。   可以从上图中看出,与基于 CMOS 的芯片相比,基于 NVM 的芯片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NVM 是大规模神经启发计算芯片未来主流技术的非常有希望的候选者。   目前已经开发了几种基于 NVM 的小型芯片,从 1000 个单元到 100 万个单元。   然而,集成多个大型模拟 NVM 阵列的神经启发计算芯片的实现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从设备到芯片再到算法,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Wu 表示,「希望我们的工作将帮助非专业读者找到更多有关神经启发性计算芯片的信息,同时也将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更大发展。」   目前,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正计划制定其他指南,以加快和促进人工智能和受神经启发的电子领域的研究。他们的这篇论文可以为那些研究受大脑启发的芯片的工程师提供总体路线图。   Wu 最后表示,在我们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将设计神经启发性计算芯片分为两部分:   1 在设备制造和技术集成部分,我们将优化设备性能,制造新的神经启发设备,并探索三维神经启发计算芯片。   2 在芯片和系统部分,我们将开发共同设计工具并设计通用的神经启发计算芯片,尤其是基于 NVM 的内存计算芯片。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0-0435-7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08-advancements-neuro-inspired-chips.html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4:10:00
  昔日的古罗马帝国汇聚了许多英雄奇才,屋大维、提比略、尼禄耳熟能详。   一位加拿大的设计师 Daniel Voshart 通过 AI 技术和 Photoshop 给旧雕像进行着色,将古罗马帝国皇帝的肖像再次活灵活现地展现到我们面前。   接下来带领你一览古罗马帝国皇帝的帅气「真容」。   设计师的「隔离项目」:一睹古罗马帝国皇帝飒爽英姿   奥古斯都屋大维可是罗马的开国皇帝,凯撒的外甥。帅气的容貌和能力简直是绝配!   再来一张超大图   古罗马帝国有名的暴君「系列」走一波:提比略、卡利古拉、尼禄   提比略   卡利古拉   尼禄   设计师 Voshart 最初是电影行业的 VR 专家,由于 COVID-19 的缘故而无法继续工作。因此他开始探索自己的另一种爱好:给旧雕像着色,还戏虐地将其称为「我的隔离项目」。   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进行改造,他将目标锁定在古罗马皇帝雕像上。Voshart 已经在 7 月份完成了对前 54 位古罗马皇帝的着色,本周他又发布了更新的肖像画。   设计师 Voshart 使用了神经网络工具 Artbreeder,Photoshop 和历史参考资料才制作出这么多幅逼真的图像。   对于这个项目,我已经改造并修复了 800 张半身像的图片,包括其裂缝、鼻子、耳朵等,以制作 The Principat 里的(公元前 27 年至公元 285 年)的 54 个皇帝。   开源软件 ArtBreeder+Photoshop,名人肖像成为参照底模   为了创作出活灵活现的肖像图,Voshart 使用了不同软件和资源的组合。其中主要工具是一个名为 Artbreeder 的在线程序,该程序使用一种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机器学习方法来生成人像和风景。   链接: https://www.artbreeder.com/browse   Voshart 通过从雕像,硬币和绘画中收集的皇帝的图像,然后根据历史描述手动调整了肖像,并将其反馈给 GAN。   他是最先在在 Photoshop 中进行工作,再其加载到 ArtBreeder 中,进行调整,之后将图像放到 Photoshop 中进行重新加工。这才让图片带来了最佳的真实感画质。   Voshart 表示,他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临摹雕像,而是创建出看起来很具有说服力的肖像,每幅肖像都需要一天的时间进行设计。   Voshart 有时会向 GAN 提供名人的高分辨率图像,以提高真实感。比如,在他的奥古斯都的肖像中使用了美国演员 Daniel Craig 的照片。   看着脸骨确实和奥古斯都有些相似之处。   而在创作 Maximinus Thrax 的肖像时,他以摔跤手安德烈(Andréthe Giant)的照片为参照。   Voshart 解释说,这样做的原因是,Thrax 在他的青年时期就被认为患有脑垂体疾病,而巨人安德烈的确被诊断出患有同样的疾病,因此作者想借用摔跤手的特征来让 Thrax 肖像的下巴和额头显得更逼真。   雕像着色社区:还有令人倾国倾城的自由女神,断臂维纳斯   Voshart 设计师将其作品分享到给雕像着色的社区。其实这一社区还有许多作者将古代人物肖像进行着色,还原了这些人物的真实面容。   艺术家 Bas Uterwijk 使用 AI 对自由女神像进行了栩栩如生的诠释。   一个名为 ColorizedStatues 的作者复原了断臂维纳斯和古埃及艳后的图像,他同样使用了 Artbreeder 开源工具进行着色渲染。   她们的容貌简直令人倾国倾城。   维纳斯   埃及艳后   令人惊讶的是,Voshart 表示,在开始这个项目之前,他对罗马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然而,通过挖掘古罗马皇帝的生活以创作肖像已经改变了他的想法。他以前对去罗马旅行的想法有所抵制,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旅游陷阱」。   更重要的是,目前,这位加拿大设计师的作品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他们赞扬这些肖像给古罗马皇帝的肖像带来了真实感。   期待 Voshart 给我们带来下一次作品。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verge.com/2020/8/21/21395115/roman-emperors-photorealistic-portraits-ai-artbreeder-dan-voshart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3:55:00
  文丨老铁   关于拼多多的判断业内存在极为明显的“极端化”现象:看涨者认为能在已经严重红海化的电商格局内杀出一片市场,且保持了快速成长势头,证实了模式的成功和运营的成功,“快”是核心关键词,而看空者逻辑也较为清楚,对“快速”能否长期持续持怀疑态度,一旦增速下来,就认为拼多多已到拐点。   在 2020 年 Q2 财报发布之后,相当部分舆论认为拼多多 GMV 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对企业的“看空”甚嚣尘上。   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拼多多的增长问题,或者说拼多多究竟是否存在增速严重变缓的问题呢?这本文所要重点探讨的。   对企业增长的判断,我们不应该仅以静态的数据为参考,而是要以动态眼光参考业内同类企业的发展趋势来判定。   拼多多在 2019 年 GMV 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我们不妨以万亿 GMV 为基点,参考同类企业的历史,进而对“速度”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对标企业选择早期形态与拼多多极为相似的阿里电商为参考,双方均是以C店成长,并都在中期进行了积极的品牌升级调整,有较强的可比性。   阿里 2012 财年 GMV 达到了 10770 亿,我们不妨以此基点,按照基点前后连续 12 个月 GMV 增长与拼多多的万亿基点进行对比,见下图:   阿里自 2003 年创立淘宝,将近十年实现 GMV 万亿的突破,这一方面作为国内电商业务的先行者,前期面临用户教育以及市场拓展等诸多问题,成长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当 GMV 突破万亿元之后,连续 12 个月的增速长期维持在 50% 上下,进入了稳定发展周期。   拼多多则有所不同,创办四年 GMV 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速普遍维持在 100% 以上 ,前期高速发展的积累意味着,中期开始积累的 GMV 规模将愈加激烈,进而摊薄接下来增速的表现。   在以上情况下 ,用单一的同比增速来证明企业兴衰是不够客观和准确的 ,若对照上图的历史数据,我们大致可到以下结论:   1. 对比阿里,拼多多 GMV 变缓是可以理解的,规模越大,边际效应增长越慢这是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但迄今为止,增速仍然要优于阿里同水平时期,说明模式和速度优势仍然存在;   2. 从绝对值看,在突破万亿 GMV 的 2013 年 Q1,阿里电商 GMV 为 2940 亿,拼多多历史数据推算,2020 年 Q1 的 GMV 大致为 3026 亿元,两者大致在同一区间,也意味着如今拼多多大致处于彼时阿里的区间,对速度要求也应该以上图为参照。   在速度越加趋近的前提下,究竟谁的速度更体现价值感呢?   我们仍然以突破万亿元 GMV 的年度为基点,评测其后季度与当期全国电商增速的差值情况,根据商务部数据结合阿里财报,2012 年-2013 年,阿里电商与全国网络零售 GMV 同比增速差值分别为:-2.3% 和-0.2%。   作为模式的创新者,阿里快速收获了国内电商的红利,阿里速度大致等同于国内网络零售增长,规模不断扩充,规模优势明显。   拼多多则复杂许多,国内网络零售已经进入了中低速增长周期,若要突出巨头林立的重围已经相当不易,但整体来看连续 12 个月 GMV 同比增长保持在 100% 以上,相比之下,国内网络零售在 2019 年同比增长仅有 16.5%。   这意味着, 拼多多在业内乃是逆流而上的处境,“挤入”效应明显 ,若用“顺势”形容彼时的阿里电商,对比之下,拼多多面临的困难更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在此前提下, “逆流而上”则是拼多多的关键词,能取得速度优势,我们认为这是可圈可点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当下拼多多的速度呢?抑或是我们究竟以何种心态来看待拼多多呢?   我们先整理了近几个季度以来,连续十二个月的广告收入货币化率情况,见下图: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曾错认为商家对平台的选择重在“减负”,也就是说平台的运营成本越低,越能提高平台对商家的吸引力,如今反思,我们其实仅看到了“成本”,却忽视了“机会”:对于一个高速成长且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平台,商家往往会将“可能性”置于“成本”之前。   从上图中可以较为清楚看到,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尤其在 2019 年末之前),拼多多的广告业务货币化率呈稳定增长态势,结合上文有关结论,在此种情况之下,其 GMV 无论是对同类企业同阶段,抑或是当期的电商大盘,拼多多仍然保持了极为明显的增长速度:商家并未因货币化率提高而调低预期,在一个成长性平台,商家可以通过营销投放换回高回报率。   此外,在百亿补贴政策之下,中头部商家入驻比例增加,也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广告溢价空间,在此之前,舆论对百亿补贴往往集中在“品牌升级+拉动 GMV”维度,但其实忽略了百亿补贴对营收端的直接促进意义。   2020 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加之拼多多对商家进行了流量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货币化率表现,但即便如此,Q2 连续 12 个月货币化率已经大致回到疫情前水平,考虑到 Q1 的低水平,综合判断,Q2 货币化率可能是一个新高数据。   至此我们可以是可以对拼多多的增长问题做如下总结:   1. 规模庞大,加上行业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拼多多单季度 GMV 确实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优于同类企业的同样历史周期,“挤入”效应仍然存在,速度降下但优势仍然突出;   2. 在百亿补贴以及平台规模效应之下,拼多多运营策略开始由高增长转向优化营收质量,通过平台品牌溢价提高货币率水平,对比此时的 GMV 增长速度,拼多多对商家的吸引力仍在,也就是拼多多对商家仍然具有极强的“边际效应”;   3. 提高货币化率亦是为拼多多接下来改革提供了新的工具,在高增长和货币化率之间进行交叉管理,为进一步改革争取空间,如拼多多近来尤其强化对农产品上行的重视, 可以对货币化率进行补贴或让步,激发 GMV,提高货币化率可以为补贴商家提供额外的“满足感”。   在分析关于增长问题之后,我们再重点探讨拼多多的两个热点话题:百亿补贴和农产品上行。   百亿补贴的争议已有许多,尤其是相当部分舆论也认为百亿补贴无异于向用户购买 GMV,用补贴的手段来冲刺交易,平台会患上补贴依赖症(包括我本人最初也持此种看法)。   百亿补贴也已经持续了几个周期,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跳出 GMV 刺激的思维茧房,引入更多的分析框架来完善对此行为的看法。   百亿补贴从商业逻辑推算,大致有以下目的:   其一,通过对中高端商品补贴,提高平台的品牌性,进而提高广告议价能力,此部分前文已有总结,不再赘述;   其二,通过补贴引入新的 SKU,为用户提高更多的购物选择,提高单用户的平台消费金额,深挖用户潜力,在国内互联网用户红利释放行将结束之时,此行为至关重要。   综上也就是说,抛开直接刺激 GMV 的思维,我们认为百亿补贴重点要在两个运营指标中得到体现:1.每订单金额;2.单用户下单次数。   我们仍然与阿里做对比,选取了阿里 2013-2015 财年数据与拼多多 2017-2019 年作为参考,总规模差异不大,有一定可比性。   阿里电商由于开创早,加之拆分天猫带来的红利,使得每单销售金额和用户下单次数,从规模上要领先拼多多,拼多多在前期则是根据运营优势,强化获客能力,以用户规模跑赢大盘,以克服后发的局限性。   但在百亿补贴政策之下,以上两大指标均有改善的迹象,也就是说在面临行业二选一等严重成长性困境之时,通过补贴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品牌升级的缺口,直接导向订单金额和用户活跃度的双上改善,也即,若用户增长红利逐渐触顶,能扛起下阶段增长大旗的便是补贴之下带来的以上指标的改善。   与其把百亿补贴视为短期内的 GMV 刺激,不如将其当做对未来的蓄水。   我们也注意到,营销费用的增长是在逐渐变缓的,也为以后平台进行惯性成长做了前期准备。   再看农产品上行,这其实是一个行业声音最响(尤其在疫情期间),但效果参差不齐的领域,迄今为止,拼多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表示了对该领域的重视,这又是为何?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在集约化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生产资料分散,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三农问题的重要问题,也即,电商平台在参与此工作中会面临起点低,起步难等问题,且沉没成本较高。   那么拼多多为何还要做此事?   根据拼多多方面披露,2020 年农副产品的平台 GMV 目标为 2500 亿元,同比上年增加超过 83%,以现有的规模加之行业 30% 上下的增长速度, 我们预估,2020 年拼多多的农产品上行市场占比将接近 50%。   虽然电商已经是一片红海,但根据以上数据,农产品上行仍然处于蓝海区间,也由于上述的种种问题所在,电商从业者普遍选择了最容易攻下的领域:工业消费品业,推动服装,家电等领域的线上化运营,留下来了农产品这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拼多多对农产品上行的重视,我们认为初期有无奈的成分,行业先行者对可以迅速体现规模优势的品类瓜分殆尽,留下最难啃的骨头,但如今我们觉得是有一定的幸运成分,农产品上行的行业趋势正在加大,中长期的红利极为可观。   我们也由此再回顾 2020 年 Q2 财报的一个疑问:有不同声音认为 GMV 快速下滑,说明补贴的效应在减小。   综合农产品对拼多多的价值,或许有一种可能:拼多多将补贴重点放在了客单价较低的农产品上,进而稀释了 GMV 增长,若是如此,对未来的增长就不必有太大担心。   总结全文:拼多多 GMV 增长的小幅收窄是可以理解的,也符合当下的行业发展规律,无需过分担心,对拼多多的观察和判断也应该从粗浅的 GMV 增速,调整为综合运营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中长期的发展。这才是对企业的客观评判。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3:43:00
  据外媒报道,谷歌云部门正在向 Amwell 公司投资 1 亿美元,这家公司的前身是 American Well,是一家为虚拟医生看病开发技术的公司。该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请,谷歌的投资则将以 IPO 价格同时进行私募。 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Amwell 将把它目前使用的部分业务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转移到谷歌云(Google Cloud)上。   两家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Amwell 将选择谷歌云作为其首选的全球云合作伙伴,另外还将一些视频性能转移到该平台。两家公司还将在技术方面展开合作并由此开展专门的销售工作以扩大 Amwell 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在争相签约医疗客户,其中包括保险业务、医院,因为它们正在慢慢地从本地系统转向云。   谷歌 Cloud 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总监 Aashima Gupta 表示,她希望看到远程医疗的持续使用。最近,因为新冠大流行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避免去医院和诊所寻求面对面的医疗帮助,这使得虚拟就诊工具的使用量直线上升。Gupta 称,未来两家公司计划在这项服务中增加更多的机器学习能力。   Amwell 在 5 月份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其服务访问者数量增加了 1000%,一些地方甚至接近 3000% 至 4000%。该公司在 IPO 文件中指出,2020 年前六个月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77%,从6,900 万美元增至 1.22 亿美元。不过该公司同期的净亏损几乎增加了两倍,从 2019 年上半年的 4100 万美元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 1.11 亿美元。与此同时,Amewll 还面临着来自 Livongo 和 Teladoc 的激烈竞争,这两家公司最近以 185 亿美元的价格合并。随着 Livongo 的加入,Teladoc 现在正在销售一套扩展的服务,包括监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工具。   谷歌云在价值 3.5 万亿美元的医疗领域的最大客户有梅奥诊所(Mayo Clinic)、Ascension 等医疗系统。其中一些客户还将 Amwell 用于远程医疗服务。   Amwell 目前跟约 2000 家医院、55 个医疗计划和 36,000 名雇主展开合作。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3:10:00
  马斯克的 SpaceX 太空探索公司,仍在不断改写刷新着人类航天史。   据外媒报道,SpaceX 定于北京时间本周五(8 月 28 日)早上 7 点 19 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执行新一轮的猎鹰 9 火箭发射任务,此次将把阿根廷地球观测卫星 Saocom 1B、Sequoia 商业雷达卫星、Gnomes-1 气象卫星等送入轨道。   此次任务不寻常的地方在于,猎鹰 9 火箭的第一级将采取陆路方式回收。过去 12 个月,SpaceX 只进行了一次陆地回收,其余任务都是海上回收(借助无人船)。   其实陆上回收、海上回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飞行轨迹,包括火箭第一级、第二级分离后距离海岸有多远。NASA 数据显示,Saocom1B 将起飞并沿着极地轨道飞向南极。发射后,猎鹰 9 号将绕过佛罗里达海岸,使地面着陆成为可能。   本次发射原定在西海岸进行,但因为疫情关系,改地点了。   一切如期的话,猎鹰 9 火箭在发射 10 分钟后第一级将完成返回,着陆地 LZ-1 距离发射台仅 7 英里。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2:43:00
  微软本月初宣布了 Windows 10 的一个新功能“你的手机”(Your Phone), 这个功能可以让你直接在 Windows 10 电脑上访问安卓手机的应用,你还可以将你喜爱的手机应用固定到任务栏或者开始菜单中 。    “你的手机”支持多任务进程 ,当你打开一个应用,它会在一个新的独立窗口中展示。所以,你可以同时进行聊天、上网、点外卖,不是在手机上,而是在更大屏幕的电脑上,用你的鼠标、键盘。   此前,微软只在 Windows Insider 项目中向测试者提供了该功能,只有安装运行 Windows 10 Insider 预览版的用户才能体验“你的手机”。日前, 微软正式宣布面向大众开放此功能,所有 Windows 10 设备都可以体验“你的手机”了 。    遗憾的是,在支持的手机列表中,目前还是只有三星 Galaxy 系列 。微软表示,这是一个逐步推广的过程。    功能要求:   ——运行最新版的 Windows 10;   ——“你的手机”(版本 1.20071.88)、Link to Windows (2.0);   ——内置 Link to Windows 的 Android 9.0 及以上版本手机(部分国家和地区);   ——手机和电脑必须在同一 Wi-Fi 网络内。   功能演示:    支持 Link to Windows 和“你的手机”的手机目前包括 :   Samsung Galaxy Note 9   Samsung Galaxy S9   Samsung Galaxy S9+   Samsung Galaxy Note10   Samsung Galaxy Note10+   Samsung Galaxy Note10 Lite   Samsung Galaxy Fold   Samsung Galaxy S10   Samsung Galaxy S10+   Samsung Galaxy S10 Lite   Samsung Galaxy S10e   Samsung Galaxy A8s   Samsung Galaxy A30s   Samsung Galaxy A31   Samsung Galaxy A40   Samsung Galaxy A41   Samsung Galaxy A50   Samsung Galaxy A50s   Samsung Galaxy A51   Samsung Galaxy A60   Samsung Galaxy A70   Samsung Galaxy A70s   Samsung Galaxy A71   Samsung Galaxy A71 5G   Samsung Galaxy A80   Samsung Galaxy A90s   Samsung Galaxy A90 5G   Samsung Galaxy S20   Samsung Galaxy S20+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Samsung Galaxy Fold   Samsung Galaxy XCover Pro   Samsung Galaxy Z Flip
来源:博客园
发布时间:2020-08-25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