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专栏

智能大数据搬运工,你想要的我们都有

科技资讯:

科技学院:

科技百科:

科技书籍:

网站大全:

软件大全:

9月19日,以“Hello 5G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在第十一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上,Qualcomm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发表题为《5G赋能 共建未来》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孟樸:尊敬的柯瑞文董事长、各位领导、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齐聚广州。

首先,我谨代表Qualcomm,对2019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的成功召开,向中国电信及柯瑞文董事长表示诚挚的祝贺。近些年来,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主力军,中国电信持续展示了他们在行业和创新方面的领导力,以及卓越的管理能力。我们看到中国电信再次获评《金融亚洲》的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并荣获《The Asset》颁发的企业白金奖。

Qualcomm和中国电信有着悠长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也是我们连续第十一年联合举办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长期以来,我们双方携手共进,不仅加速了移动技术的创新,也将无线科技广泛地传播到其他经济领域。我们的合作始于CDMA,后来又延伸到4G LTE、4G+,现在,我们正与产业界一道,携手推动最新一代通信技术5G的大规模商用。

2019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令人惊叹的5G技术已经商用,一个全新时代已经开启。通过5G,万事万物都将从连接中受益。数年前,我们就将5G的影响力比作电力。因为我们认为5G就如同电力一般,是无处不在的。5G将满足用户对高速连接、不限量数据服务的需求,并且持续演进。5G创新将为无线通信行业带来重要增长,其影响力将远超我们今天使用的应用。5G的商用将为我们创造覆盖智能手机及各种终端、各个行业的全新机遇。

今年的大会主题是“Hello 5G 赋能未来”。5G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基础,能够满足社会在未来10年显著增长的连接需求,此外,它还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可拓展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高度差异化的需求,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全新的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

5G能够支持新型服务和商业模式,重塑众多行业的面貌,并为全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直以来,Qualcomm都在持续推动5G的发展和商用进程,我们在3G、4G、Wi-Fi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为5G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石。

当然,5G的全球部署也给我们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技术更复杂了,不仅要覆盖6GHz以下的频段,也要支持毫米波高频频段,并且还要支持大量先进的无线技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5G网络的复杂度。另一方面,5G频段的组合将呈现指数级增长,需要支持多种先进的连接和天线技术,因此,5G还需要具备强劲的兼容性,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无线连接的需求。

在行业各界的带领下,2019年成为了5G元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今年开始提供5G的商用部署。与4G相比,行业向5G过渡的速度更快。与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在4G元年,全球只有4家运营商和3家终端厂商推出了网络和终端;在5G元年,今年全球已有56家运营商宣布部署5G技术,41家厂商宣布已推出或即将推出5G终端设备。

在很多方面而言,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里程碑。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在经历过去3G、4G的洗礼后,社会大众真正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魅力,它正在为各行各业,特别是给大众消费带来了很多变化。因此在5G来临时,全球各个国家、运营商、终端厂商都积极拥抱这一新的技术。

那么,5G将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我们以日常生活中比较热门的应用类型,如浏览网页、社交媒体、视频直播来举例。5G支持的低时延,让终端与云端可以更紧密的融合,对消费者来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体验。通过4G,我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终端上在线听音乐。未来,通过5G终端在线观看4K视频,就像今天听音乐一样。5G将成为高清视频分发的主要平台。此外,5G还将变革社交网络。在4G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应用获取、分享各类信息,而5G将彻底改变社交媒体的互动方式。5G技术将支持人们创造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虚拟存在,让人们仿佛面对面一样直接交流。

5G的影响将非常深远,绝不仅仅是智能手机上更快的移动应用体验,它被视为一项推动众多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极大程度地丰富我们的生活。比如,5G将改变我们观看、分享多媒体内容的方式和时间;它将重塑我们的购物体验,让网上购物更具互动性和社交属性;对于时延敏感的多人在线游戏,5G还能将体验提升到全新水平。5G带来的,是更强的交互性,并且支持更多的服务。而这些都仅仅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的起点,一切将由5G带来。

在全球5G发展和部署的进程中,Qualcomm一直坚持水平的商业模式,以行业赋能者和产业合作者的身份,与生态系统上下游的众多企业展开合作,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应用开发商等。

聚焦国内,我们一直奉行与移动生态系统合作共赢的理念,共促5G发展。我们拥有多款系统原型和测试平台,帮助企业和产业界加速开发5G网络、产品和服务。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Qualcomm的芯片组、测试平台、参考设计等解决方案,均加入到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测试中。另外,我们也与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中国电信设备厂商进行了5G互操作测试。

在智能终端方面,2018年1月,我们与多家中国领先的终端厂商宣布开展“5G领航计划”,致力于帮助他们在全球5G手机和终端市场取得先机,造就全球各大运营商的首发5G终端产品。目前这些厂商已经发布了多款与Qualcomm合作的5G手机。

我们看到,中国终端厂商为消费者准备了多款5G终端,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地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市场。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东地区,只要是在发布5G的商业市场,都可以看到中国终端的身影出现在运营商的首发阵营当中。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50款采用Qualcomm 5G解决方案的终端设计已发布或正在设计中,广泛覆盖旗舰到高中端机型。未来一年,我们会继续和全球及中国5G终端产业密切合作,利用5G技术和芯片及解决方案赋能更广泛的终端类型。

这里我也想特别提及我们的骁龙855和骁龙855 Plus移动平台,这两款平台可以提供业界领先的5G、游戏、AI和XR体验,并助力了我们的终端合作伙伴在2019年推出首批5G智能手机。也正是得益于这两款平台的强大性能,目前推出的5G旗舰机,无论从整体设计,还是电池续航能力来看,都非常具有吸引力。而这仅仅是5G时代的开始。

5G已经推出,但我们还需要推动5G在所有终端层级的拓展和普及,我们希望所有的用户都能从这项技术中受益。因此,本月初我们也带来了一个重要发布,我们通过跨骁龙8系、7系和6系,拓展5G移动平台产品组合,规划化地加速5G的商用进程。其中骁龙7系5G移动平台将是集成5G功能的SoC,这一高能效的移动平台将基于7纳米工艺制程打造。目前12家全球领先的OEM厂商与品牌,包括OPPO、realme、Redmi、vivo、moto、HMD以及LG,已经计划采用全新骁龙7系5G SoC打造5G移动终端。

此外,5G技术的复杂性需要跨多频段、多天线并支持大规模 MIMO,以此来保证不管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还是天线传输性能对于速度和可靠性的要求,这是评判5G性能的新基准。因此,过去衡量调制解调器性能表现的指标已经发生变化,我们需要以系统级的视角来看待连接性能,也就是调制解调器+射频的综合评判。

对于Qualcomm,我们提供的是从调制解调器到天线的完整5G多模解决方案。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是目前公司所提供的旗舰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全球最先进的商用5G 调制解调器、射频收发器、射频前端、毫米波天线模组以及软件框架。我们相信,这款产品能将5G的能力,从手机行业拓展到很多传统行业和其他领域,许多联网智能终端都将受益于这款产品。

不仅如此,电池续航对于5G手机来说也至关重要。我们在今年早些时候还宣布推出了5G PowerSave技术,可以为5G智能手机提供全天候的电池续航。目前,我们的骁龙X50和X55 5G 调制解调器均支持5G PowerSave。

5G将为社会带来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我们将继续推动5G的演进,释放5G的全部潜能。5G才刚刚起步,开拓前沿技术、将5G拓展至全新的行业,这是我们整个产业今后一起努力的方向。目前在Release 15方面,面向企业和场馆的室内毫米波等各方面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各种应用体验。Qualcomm将与产业合力,继续完善Release 15的规范和产品。产业界也一直在共同努力,推动5G面向明年即将发布的Release 16演进,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未来Release 17可能的技术演进方向。

5G创新将为无线通信行业带来重要增长,其影响力将远超我们今天使用的应用。过去每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转型,基本还是电信行业之内的变革,比如3G或4G。但是,5G的影响远不止于智能手机。

无论是在医疗健康、能源,还是制造行业,5G都将会催生全新的创新周期。5G将会支持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并创造和用户互动的新形式;5G也将开拓新的营收来源、提高运营效率。同时,5G将催生超乎想象的全新行业及服务。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预测,5G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球产出高达12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为全球创造超过2000万个工作机会。

未来十年,与5G部署并行发展的技术领域,将是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其核心应用就是AI。我们认为,智能互连的未来,将会由5G和AI所驱动。5G的超高速连接和低时延,将连接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在AI的支持下,企业能以近乎实时的方式挖掘各种智能终端和机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

5G和AI的时代正在开启,它们将激发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不仅仅是智能手机,5G和AI还将推动更多全新设备和设备品类的发展,并且,它们也将支持全新服务、重塑商业模式,并创造新的行业。

随着数十亿终端接入网络,多样化的海量数据瞬息间产生,如何高效实时和安全的收集、传输、分析、分享和运用这些信息,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人工智能,将是重大的课题和成长机遇,崭新的行业和服务将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这些激动人心的新应用,要求整个系统的计算能力在云端、终端和边缘系统中,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重新分布,为智能互连的世界带来可靠支撑。

过去AI主要在云端,要实现AI规模化,关键在于将智能从云端分布到无线网络边缘。5G高容量、一致吞吐量、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特性将支持边缘终端实现感知、推理和行动。与此类似,终端侧AI也将在充分发挥5G潜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5G和AI的结合将赋能全新、增强的服务,包括物联网、智慧交通、沉浸式XR、游戏等等。它们将创造全新的工作机会,提高生产力,显著改善移动终端体验,并丰富人们的生活。

随着5G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我们也致力于将5G技术引入固定无线网络。我们的5G CPE参考设计,面向6GHz以下和毫米波频段的5G固定无线宽带产品而设计,让制造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经济、快速、灵活地部署5G的固定无线宽带服务,进而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出色的连接性能。

未来,5G毫米波的使用场景将非常广泛,Qualcomm一直在不断探索毫米波的新型用例,比如毫米波与Wi-Fi的结合将赋能全新水平的室内联网企业场景,支持即时云应用、沉浸式视频会议等等,同时,它还能与室外连接互补,真正让PC和平板电脑始终连接。这也是5G变革除智能手机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又一例证,更多充满想象空间的用例正在开发中。

谈到PC,Qualcomm一直致力于为PC用户打造始终在线、始终连接的PC体验,让个人PC能够提供全天候的电池续航和随时随地的连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5G也将成为提升PC体验的加速器。PC将不仅仅是硬件终端,还将成为一项服务。始终连接的PC可使我们始终与企业云、私有云连接。此外,5G还极大推动XR的发展和变革,端侧强大的处理能力和5G的高速率低时延,使XR这一技术能够得以真正普及。

5G+AI也会驱动制造业的变革。在工业生产环境中,5G将融合AI等不同的技术,塑造一个高度智能的工业物联网。我们通过5G赋能下的智能工厂来举例。在工厂里面,有手持移动终端,有高速运转的机械臂,同时也有运送物料的自动引导传输车,还有很多人在做具体的协同性操作。这个环境非常复杂,出现的干扰场景也会越来越多。此外,由于机器的高速运转,需要配合紧密的协同一致,对于整个通信连接的要求不仅有高带宽以及高容量,更需要高可靠、低时延。而这些恰恰是5G能够提供的。

我们看到汽车行业也正在经历重要变革。预计到2025年,四分之三的全球新生产的汽车都将具备蜂窝连接能力。我们将利用5G+AI技术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提高出行效率,节约能源,并重新定义驾乘体验。通过将车辆连接至网络,我们将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诸如C-V2X等技术将他们的汽车与周围一切相连,例如周边的其他车辆、基础设施与行人。5G技术帮助我们改变对驾驶体验的思考方式,并重新定义驾乘体验、车载屏幕以及云连接。我们正与汽车制造商们一起,致力于用5G技术为车辆提供更强大的车载信息处理系统。

正如刚刚所分享的,5G技术最开始是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但绝不会止步于此。未来,5G技术的运用将横跨多个领域,它将为我们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并开启全新的“发明时代”。

风好正扬帆。全球5G商用部署的百花齐放也进一步证明了,5G的发展需要凝聚整个产业的力量。未来,Qualcomm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国电信以及移动产业生态系统内的其他企业共享机遇、相互赋能、共同进步,携手谱写全球移动通信新篇章。

最后再次祝贺此次盛会圆满成功。谢谢!
行业资讯
2019-09-20 19:00:00
近日在第十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开幕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浪潮集团、万达信息集团合作共建的中国(泰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正式启动。


中国医药城将与4大知名机构携手合作,整合区域健康医疗、泰州队列、生物组学、肿瘤数据资源,聚焦生物医学大数据、前沿医疗技术、创新医养技术、智能医疗器械与软件创新研发、医疗互联网创新研究,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力争在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制药等领域率先突破。

中国(泰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将创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打造国家级科研及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健康医疗专业化;构建前沿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化分析服务平台,实现健康医疗功能化;成立产业发展专家智库,建设“生物数据银行”,促进健康医疗科学化;制定数据中心平台技术构架和技术标准,共建泰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集团,推动健康医疗市场化。
行业资讯
2019-09-20 18:57:00
1亿美元创新基金、5000万美元社会影响力基金,助力“将数据转化为一切”;Splunk宣布投资Kavach。

9月19日, “将数据转化为一切 (Data -to- Everything)”平台供应商Splunk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PLK)宣布,成立Splunk Ventures(Splunk风投),以及两只旨在帮助下一代数据实施者将数据转化为行动的初创基金。通过设立规模分别为1亿美元的创新基金和5000万美元的社会影响力基金,Splunk Ventures致力于投资于能够利用数据改变世界的初创企业。

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正在改变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在给各大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在促使大大小小的企业实现全球化,并在大幅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然而,在这些全球性变化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变的因素:各类数据正在不断加速增长。Splunk Ventures聚焦投资的企业主要致力于进一步推动科技生态系统的发展,从而将数据转化为决策、问题及行动。最终,这些投资将有助于客户、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人员生成新的实践案例,并将所获得的数据转化为更大的价值。

Splun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oug Merritt表示:“世界各地的企业不仅竞相做出更快、更好的决策,同时还希望将数据转化为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节省时间的商业成果。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并促使数据能充分发挥改变世界的潜力,Splunk投资于有助消除数据和行动之间障碍的技术至关重要。能够成立Splunk Ventures,我们倍感振奋,并迫不及待地想与我们正在投资的一些极具开创性的企业合作,共同努力将数据转化成一切。”

Splunk Ventures创新基金规模达1亿美元,将主要投资致力于将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初创企业。除了提供资金,Splunk Ventures还为投资组合所涉及企业的上市提供支持,让他们获得Splunk的技术以及与Splunk领导层交流的机会。

技术的发展对于扩大数据影响力至关重要,同时Splunk也相信,数据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强大、更包容。Splunk Ventures社会影响力基金规模达5000万美元,主要投资于利用数据为社会创造福祉的企业。

Splunk战略与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Ammar Maraqa表示:“在Splunk,我们坚信数据具备无与伦比的潜力,有助于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作为致力于将数据转化为一切的全球性平台,我们有责任将这种潜力变为现实。通过投资,Splunk Ventures社会影响力基金有助于我们兑现改善社会、解决问题和利用数据推动积极变革的承诺。能在投资市场上采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我们深感自豪,因为在投资市场中,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利润,同时还包括社会影响力。”

今天,Splunk还宣布了对Kavach的首笔Splunk Ventures创新基金投资。Kavach是一家云原生应用程序安全企业。

Kava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ratik Roychowdhury表示:“随着应用程序的分布和分解程度不断增加,各大机构必须为数据制定全面的安全和隐私策略,无论数据以任何形式存在。Kavach提供创新技术,帮助各种形式和规模的企业正面应对动态数据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作为一家初创公司,Kavach不仅要与 数据分析 领域的领导者合作,同时还要与投资者合作,这些投资者能让我们接触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帮助我们的业务实现蓬勃发展,这一点至关重要。Splunk认同所有这些,我们很高兴能与他们开展合作,帮助各大机构在数据层面应对新的网络安全威胁。”
行业资讯
2019-09-20 18:55:00
随着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服务(MLaaS)等有潜力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AI产业化进入发展快车道。然而,保护训练好的DNN模型免于被非法复制,重新分发或滥用(即知识产权侵权)是AI产业化进程中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下各国企业在深度学习模型和平台方面进行巨额研发投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刻不容缓。没有保护的神经网络,如同不上锁的车子,谁都可以开走;一旦网络被非法拷贝及使用,原主人无法证明和维护其发明的合法知识产权。这样企业的创新动力会受到伤害,进而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蒙上阴影。

在近日公布的2019年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NeurIPS)论文入选完整名单中,微众银行AI首席科学家范力欣博士与马来亚大学的陈志胜副教授和吴锦合作的论文《对深度神经网络所有权验证的重新思考:嵌入数字护照以抵御模糊攻击》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数字护照”保护深度神经网络知识产权的新方法。NeurIPS是全球最受瞩目的AI、机器学习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官方数据显示,大会今年共计收到6743篇论文投稿,创下新纪录,其中共有1428篇论文接收入选,入选率仅为21.1%

据范力欣博士介绍,传统用于保护神经网络所有权的水印方法存在缺陷:在训练过程当中,嵌入数字水印的神经网络,如同贴了主人姓名标签的车子,但别人还是可以把车开走,甚至可以贴上伪造的标签。这种情况下,被拷贝网络可以被检测出多个真假难辨的数字水印,其知识产权归属莫衷一是。

数字护照,神经网络防盗新技术

能否通过新的机制杜绝这种情况?论文提出了在训练过程当中,嵌入了数字护照的神经网络,如同加了锁的车子,必须使用与神经网络配套的数字护照,才能解锁来正常使用网络;实验证实一旦使用了经过修改或伪造的护照,网络性能会严重退化,以致无法使用。使用数字护照的另一个优点是,即使剽窃者进一步盗取并运用了原来的数字护照,来解锁正常使用网络,原主人也可以凭借数字护照上的个人签名ID,来举证其知识产权的归属。



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研究者们还设计了黑盒,白盒和混合保护机制,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新方法使得DNN模型的性能依赖于护照的真实性,对于去除攻击具有鲁棒性,能够抵御模糊攻击,并保证了原主人对神经网络所有权的可证明性。而使用了不同的护照而使网络性能有不同表现的这种思维也是非常新颖的,并通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具有可操作性。(论文全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1909.07830 论文源代码:https://github.com/kamwoh/DeepIPR)

有效机制,创建AI创新良性生态

基于数字护照保护机制,剽窃者将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如使用伪造数字护照, 则网络性能大幅下降几乎无用。而且伪造护照需要从新训练网络,耗时耗电,经济上无利可图。另一方面,如非法使用原数字护照,则面临原主人的法律诉讼及追责索赔。

当今巨头公司和创业公司几乎每秒都在投资数十亿美元来探索新的DNN模型,论文中提出的数字护照在保护保护知识产权,不被滥用,防伪,防止被竞争对手利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AI创新,只有在保护企业或发明人的切实权益下才能正常前进,才能打造真正良性的创新环境。

走在前沿,微众银行在AI科研领域的探索

该研究是由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范力欣博士发起,而范博士所在的微众银行AI团队在前沿科研领域有诸多探索,包括联邦学习、迁移学习等。今年8月,在国际数据科学和 数据挖掘 领域最顶级的学术会议KDD大会上,微众银行AI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提交的与AI精准营销、智能推荐相关的研究论文《Beyond Personalization: Social Content Recommendation for Creator Equality and Consumer Satisfaction》被收录,论文提出了用去中心化模型Social Attentive Exploration Network(SAEN)解决社交内容推荐的公平性问题,目前该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于微众银行AI营销解决方案的智能推荐业务板块。(论文全文链接:https://dl.acm.org/citation.cfm?id=3330965)

而微众银行作为联邦学习的引领者,不仅提出“联邦迁移学习”的新方向,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和推动数据隐私保护下的AI协作生态建设。

作为一种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技术,联邦学习能让参与各方可以在不披露底层数据和底层数据的加密(混淆)形态的前提下共建模型,在行业应用中帮助不同机构打破隔阂,进行AI协作,同时各方的数据都不出本地,让用户隐私得到保护。这样一种共赢的机器学习方式,让联邦学习成为了AI时代大 数据安全 及隐私保护的必备技术。

今年8月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 2019)期间,微众银行与IBM等知名机构联合举办了首届联邦学习国际研讨会,超过100位国际专家和学者参与,共探联邦学习的当下难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进行前沿探索,微众银行AI团队也在积极推进联邦学习产业落地的步伐。今年2月在GitHub上开源了全球首个联邦学习工业级开源框架FATE(Federated AI Technology Enabler),并于今年6月贡献给全球最大开源社区Linux Foundation,近期又发布了一系列贡献者激励机制,以开放的姿态,鼓励开发者加入共建联邦学习生态。同时,牵头联邦学习国际标准(IEEE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建立,为更大范围内的产业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语言。据悉,IEEE标准工作组已召开三次会议,第四次会议将于10月召开,相关标准草案有望明年出台。

蓄势待发,NeurIPS 2019大会联邦学习研讨会

据范力欣博士介绍,微众银行AI团队将在今年的NeurIPS 2019大会上和Google等知名企业、高校联合举办联邦学习研讨会(workshop),这也是首次在NeurIPS上举办联邦学习研讨会,目前已收到数十篇论文投稿。随着加入联邦学习生态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元化,在金融、医疗、零售等多场景落地场景越来越多,联邦学习的相关研究也跨越到新阶段,此次研讨会必定会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新思考与探索。
行业资讯
2019-09-20 18:54:00
“网络科技发展到哪里,各类风险挑战也会随之渗透到哪里。中国物联网在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方面需翻山越岭、走好新长征。”近日,在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主办的“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信息安全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上,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说。
自主可控是网络安全的前提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程师王军表示,我国网络空间形势总体向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网络病毒、网页篡改、网站后门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数据与个人数据的安全防护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物联网设备被攻击事件屡屡发生,造成用户隐私泄露、数据被窃取,甚至影响基础通信网络运行,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网络安全的核心是技术安全, 网络安全必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
倪光南指出,自主可控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换言之,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不等于实现了网络安全,但没有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一定不安全。在操作层面上,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首先要做到自主可控,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能否满足自主可控要求,往往具有一票否决的地位。
在现场,为更好地解释何为可控性,倪光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买了一辆传统汽车,自然拥有了对汽车的控制权,一般不需考虑可控性,只需考虑安全性就行了。但是,如果你买的是自动驾驶汽车,而这辆汽车能联网,那么,它的安全性就变得复杂了。即使汽车本身的安全性没有问题,但它可能被黑客劫持,这时汽车的控制权就落到黑客手里,黑客可以遥控汽车,使其不受你的控制,甚至导致车毁人亡。“这就是可控性出了问题,由此可见,对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的网络安全而言,离不开自主可控。”倪光南强调。
新技术带来安全新风险
“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加剧了物联网安全的新风险。”王军认为,在边缘计算加持下的物联网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由于参与边缘计算的设备分布广、环境复杂、数量庞大,且很多设备在设计之初未完备考虑安全风险,传统信息安全防护已不能完全适应边缘计算的防护需求。另外,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也存在滞后。王军指出,相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关人工智能的规划和治理原则等也存在明显滞后性,其安全问题也难以形成通用性的应对方式和解决措施。
安全问题凸显,究竟该如何应对?对此,王军表示,我们应该思考“现有防御能力够不够”“是不是足够抵抗攻击”,不能盲目地乐观,要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首先,要构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完备体系,完善自身组织架构、理论框架和制度设计等顶层设计;其次,要关注技术本身,物联网安全与传统的网络安全相比有自身特点,更需要深入研究、持续创新、寻找解决方案;还要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生态圈建设,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共建安全生态圈。
行业资讯
2019-09-19 17:59:00
“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应该像生物免疫生态体系一样,永远与病毒处于动态博弈的协同进化中。”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上谈到,尝试从生物内生的免疫安全系统找到破解网络安全问题之道。

于全称,网络安全系统与生物免疫系统一样,难以应付未知病毒或内部变异分子的攻击。所以,不要奢望找到什么理想的解决方案,达到所谓的“绝对安全”状态。追求“绝对”安全的结果是“绝对”的不可用,就像人想要“绝对”不生病也是“绝对”的不可能。

目前,网络安全发展遇到很多矛盾。于全指出,首先,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人们对于已知的攻击和威胁比较有办法,而对未知的攻击办法不多;其次,专用与通用的矛盾。专用的网络有电力系统,在可信计算的平台上,边界是可控的,但对互联网这种每天都爆发式增长的业务却缺乏办法;再次,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局部的可以通过物理隔离等办法,但大块整体的却缺少手段。最后安全与可用的矛盾,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于全认为,从生物免疫安全系统上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他进一步解释,生物免疫系统包括免疫识别、免疫预警、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四个方面。前三个部分在网络安全防御系统里基本上都有对应的环节,只有免疫调节基本没有考虑。通过对生物免疫系统的学习,我们对于网络安全的架构和网络安全的机制该怎么做,得到了一些启发。

“我们做了一个类免疫动态安全架构,跟生物免疫的安全架构非常相似。”于全介绍,除了传统的静态防御,这个安全架构最重要的是通过快速的传递感知信息,形成优于对抗对方的感知优势,快速响应。同时,建立一个平衡对抗网络,主动对抗黑客的AI攻击,通过持续的对抗加上积极学习,形成“网络疫苗”,这样就有可能在黑客攻击前被系统提前发现。同时,疫苗库可以实时共享,网络安全还要依靠人民,有效形成合力应对问题。

于全认为,科学的网络安全目标应该是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安全风险的可预测、可评估、可隔离和可控制。而过度防护通常会造成网络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严重下降,相当于入侵威慑产生了攻击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

“网络空间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就一定有这个能力重塑一个健康、安全、繁荣的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于全说。
行业资讯
2019-09-19 17:53:00
9月17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正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在制造业领域,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 云计算 等技术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成为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峰表示,我国5G已进入商用阶段,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深度融合应用,与中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正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张峰强调,抓住机遇、用好机遇,需要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完善5G产业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推动融合应用创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5G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

三是有效解决网络安全风险。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强网络数据管理,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筑牢网络空间安全屏障。

论坛以“5G时代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规划司、科技司、装备工业司、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参加论坛。
行业资讯
2019-09-19 17:38:00
日前,华为技术哈萨克斯坦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电信公司在哈首都努尔苏丹联手建造了一块5G试验区,并使用最新一代5G智能手机测试5G移动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9月16日,华为技术哈萨克斯坦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电信公司在努尔苏丹展示5G手机。图为哈萨克斯坦业内人士了解5G手机。中新社发 钟欣 摄 9月16日,华为技术哈萨克斯坦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电信公司在努尔苏丹展示5G手机。图为哈
萨克斯坦业内人士了解5G手机。中新社发 钟欣 摄

测试期间,华为工作人员使用包括华为Mate20X5G和华为MateX5G在内的多款智能手机测试5G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在单个用户设备情况下,测得的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8Gbit/s。

此外,据现场的工程师介绍,与上一代相比,5G设备从技术上讲变得更简单了,“第五代基站的安装仅需两个小时、两名工程师”。

9月16日,华为工作人员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展介5G手机。中新社发 钟欣 摄 9月16日,
华为工作人员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展介5G手机。中新社发 钟欣 摄

哈数字发展部部长朱马格列夫对此表示,华为进入哈通讯市场已超过20年。华为公司以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哈政府和民众的认可,“我们希望华为公司继续将最先进的5G和物联网技术带到哈萨克斯坦,为推动落实‘数字哈萨克斯坦’国家建设计划贡献力量”。

朱马格列夫强调,哈萨克斯坦已经准备好迎接5G时代。相信5G技术将为哈能源与矿产开发、农业技术更新、创新产业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哈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托卡巴耶夫·波拉特在实地参观了试验区后认为,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一线作业发生事故的概率,“期待华为公司能将先进的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哈能源开采项目上”。
行业资讯
2019-09-19 17:31:00
在9月19日召开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基于过去在5G SA方面的努力,GSMA要求中国电信牵头共同制定《5G SA部署指南》(5G SA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中国电信还将坚持SA/NSA多模终端,促进生态的繁荣。


据了解,该指南将梳理全球5G SA产业链发展情况,总结5G SA系统部署经验,深入阐述SA核心技术、部署演进、终端、测试评估、业务应用等焦点问题,将为积极推进全球5G SA产业健康发展和SA网络规模部署提供高价值参考信息和重要指导建议。


2018年,中国电信全球首次发布全面阐述5G技术观点和策略的5G技术白皮书,率先建成了全球第一张SA为主、SA/NSA混合组网的跨省跨域规模试验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7个城市开展了5G创新示范试点,为5G网络规模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9年,中国电信全球率先完成了SA 5GC异厂家互通,首次实现了NSA/SA双模连片网络试验和基于5G SA系统的端到端高清语音通话,对加速5G SA产业商用成熟以及规模部署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网络切片方面,中国电信完成了业界首个基于5G SA端到端环境下的网络切片实验室验证,并首次在广东试验网验证了多切片场景。

在移动边缘计算方面,中国电信自主研发了MEC平台,并成功应用于上海第26届《东方风云榜》音乐颁奖典礼VR现场直播。

在云化方面,中国电信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基于IPv6和云网融合架构的5G SA部署,实现5G与现网4G互操作,支持不换卡不换号和融合计费,为5G SA规模商用做好了端到端准备。

在业务应用方面,中国电信提供面向公众客户和垂直行业的各种应用创新,如深圳无人机警务、5G春晚直播等,对5G生态赋能作用正在显现。
行业资讯
2019-09-19 17:29:00
9月18日下午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刘烈宏,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浙江省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介绍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关情况及筹备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世界互联网大会促进浙江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建设,今年浙江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朱国贤回答称,杭州市和阿里巴巴合力打造的城市大脑,每天有来自全市70余个部门和企业的数据汇入了城市大脑,日均新增数据达到了8000万条以上,包括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新变化。

朱国贤举例称,城市交通,杭州有条穿城而过的高架路全长22公里,城市大脑接入后,出行时间平均节省了4.6分钟,大概是10%的时间;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了15%,平均节省时间3分钟;杭州城管系统的便捷泊车,扫码一次,终身绑定,全城通停,目前全市有30.3万个泊位实现了“先离场后付费”,极大提升了停车的便利性。

通过城市大脑优化交通管理后,杭州的交通整体拥堵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交通延误指数从2014年最高时的2.08降到目前的1.64左右,拥堵排名从2014年全国第二位降到去年的第35位。还比如卫健系统,城市大脑推出了“先看病后付费”舒心就医,而且推行“最多付一次”服务,杭州市已经有245家公立医疗机构接入。
行业资讯
2019-09-19 17:24:01
在很多时候,平静的市场下总是有暗流涌动。因为市场平静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们更加有精力去做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事情。对于当下的 区块链 行业来讲,同样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相对于早期的混乱和燥热,现在的区块链市场完全可以用理智得出奇来形容。

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区块链行业来讲,这种客观且理智的发展状态无疑是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的。少了浮夸和噱头之后,身处其中的人们更加容易找到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而不是一味地唯资本和流量至上。于是,有人会问,区块链正确的道路究竟是什么?

其实,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的正确道路并不是一味地要去发币或者ICO,它的终极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运行逻辑和体系,从而为行业的发展重新找到新方向。在互联网技术业已沦为基础设施的时候,以区块链为新的驱动力,完成对传统行业的重塑和再造无疑具有更大的想象力。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头部的科技公司,还是新晋入局的玩家都在将区块链改造传统行业的底层运作逻辑看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且早早地进行了区块链项目的布局。国内有BAT,国外有Facebook、IBM等公司,虽然他们切入区块链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试图用区块链再度掘金的目标则是一样的。

然而,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相当初级,特别是它与数字货币之间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很多的区块链项目始终都没有跳出发币或者ICO的怪圈,而由于主流社会对数字货币始终抱有警惕心理,所以,很多的区块链项目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往往举步维艰。于是,在发币或者ICO之外,寻找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新方式成为决定现在玩家亟待破解的难题,这既关系到区块链的未来走向,又关系到弥漫在区块链市场的寒冬究竟何时才会结束。

其实,作为一种非常底层的技术,区块链的外在表现绝非仅仅只有数字货币,只是人们为了回避困难,选择了一条最简单、方便的捷径而已。无论是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还是落地和应用,其实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找到发展之道。人们之所以紧盯住发币或ICO,说得直接一些,其实依然是流量收割的思维在作怪。那么,数字货币的天井之外,区块链的未来在哪呢?

可落地、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依然是根本

造成现在几乎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会陷入数字货币的怪圈里的根本原因在于可落地、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依然局限在数字货币上。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区块链项目最后都会走上发币或者ICO的道路,即使Facebook这样的公司亦不例外。

改变这种情况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只有将可落地、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跳出数字货币的天井,区块链项目才能真正远离数字货币的陷阱。说得直接一些,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发展应当从行业的角度来着手,通过为区块链技术寻找数字货币之外的新母体,才能真正让区块链的发展摆脱对数字货币的依赖。

仅仅只是依靠资本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资本并没有耐心等待一个可落地、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他们只会更加关注结果。所以,我们不能把资本看成是区块链的未来,而是要从区块链技术本身着手来打开区块链的新未来。如果我们要寻找数字货币的新未来,那么,可落地、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或许是最关键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可落地、可应用并不是指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身上的落地和应用。

区块链的应用应当形成体系,而不是故作高冷

其实,区块链最大的问题在于高冷。很多人虽然知道区块链技术很强大,但是,并不知道它因为什么而强大。虽然我们也有很多的区块链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并未真正形成体系,而是仅仅停留在某个行业或者某个环节当中。

在尚未形成体系或者气候之前,即使区块链技术给行业带来的改变再大都无法掩盖它相对较为小众的尴尬。对于区块链来讲,它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走向普适,如何走向大众化,而不是通过小众来显示自己的高大上。对标互联网,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

互联网技术之所以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真正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真正形成了一个体系,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都与互联网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非要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找到一个未来的话,以互联网为样板,真正形成一个体系无疑是一个绝佳方向。

区块链的未来在于创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割韭菜

对于很多的区块链项目来讲,他们的盈利模式其实是通过割韭菜的方式来实现的。这种以信息不对称方式来实现盈利的方式其实是投机的,暂时的,随着人们对于区块链认识的深入,单纯地依靠割韭菜的方式来实现盈利将会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原本火爆的各色区块链论坛趋于平静、对于区块链认识的全面都让以割韭菜为代表的商业模式面临困境,但是,在现在的区块链市场当中依然有很多项目用故弄玄虚的概念、高大上的包装来吹捧自己,通过割韭菜的方式来进行盈利。随着人们对于区块链认识的深入,特别是区块链商业模式的成熟,以割韭菜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

现在的区块链市场上,很多的玩家会把赋能看成是区块链盈利的新模式。虽然这是一种变现的新方式,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区块链定位成一个赋能的手段和方式,显然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和优势,最终同样会面临困境。在赋能之外,如何打造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的全新商业体系,通过将区块链应用的各行各业当中来实现行业的再造和重塑,或许是未来创新区块链商业模式的主要途径。

孤立的区块链没有未来,握手言和才是正道

从区块链被人们认识的那一刻开始便站在了主流社会的对立面,因为正是由于中本聪厌倦了现行的货币体系,才创立了一种独立于现有货币体系之外的全新货币。这便是区块链的母体。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片面地认为区块链天生就与主流的货币体系对立。虽然现行的货币体系有很多的问题和弊端,但是,并不是一无是处。数字货币体系与现行的货币体系并不是谁消灭谁的问题,而是如何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彼此发展的问题。因此,孤立的区块链没有未来,找到与主流的货币体系握手言和的方式才是真正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真正走入正轨的关键所在。

如果我们思考区块链的未来,或许,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找到区块链与现有的体制握手言和的方式。当区块链始终站在现行体制的对立面,并不去和其和解,在现行体制的力量依然强大的前提下,它的发展势必会遭遇来自各方的狙击。Facebook的Libra之所以遭遇困境,其实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Libra的走向如何,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如何Libra无法与现行体制握手言和,它或许将会没有未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想要真正数字货币的藩篱里抽离出来,必然需要找到其与主流货币体系和平共处的方式。孤立的区块链没有未来,只有与现行体系握手言和,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区块链的发展才能真正回归正道,它才能有未来。

一味地依赖数字货币只会把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跳出数字货币的天井才能为区块链找到新未来。然而,真正摆脱对数字货币的依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区块链技术的蜕变需要一个过程,或许这是当下的区块链市场之所以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一个非常有韧性的新技术,区块链或许并不仅仅只是停留于此,随着人们对区块链理解的加深,一个更加务实和理性的发展新时期终将到来。
行业资讯
2019-09-18 22:08:00
5G的典型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下载的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20GB/秒,是4G时代的20倍。如果说4G改变生活,5G将改变整个社会;如果说4G服务于人,5G就支持万物互联。
5G有三个典型的技术特点:5G能提供增强移动带宽;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有了这三个特点,高清视频,VR、AR或交互现实等都能实现,可以实现智慧物流、环境智能监管、智慧城市或智能城市的计算,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操作、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电网。
5G典型的垂直行业应用:比如,视频识别分析,包括人脸识别、移动检测和全景的实时监控,有了5G就可以视频识别实时化。
VR/AR虚拟显示和增强现实能做到呈见式漫游。每个人戴智能眼镜就可以看报纸,打电话。工业物联应用,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无人机通信等。车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可以建立汽车辅助安全驾驶系统,来提高交通效率。
5G产业的发展要注重研发核心元器件和典型示范应用。垂直行业的应用面临一个跨界融合的问题,运营商在5G建网时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因为5G的基站非常密集,建设成本非常高。如何降低成本、解决它的应用创新问题,是5G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难点。
5G不可能覆盖全部陆地,而陆地在地球上只占了29%,所以5G需要靠6G卫星通信来补充。
6G技术是把陆地无线通信技术和中高低轨的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及短距离直接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解决通信、计算、导航、感知等问题,组建空、天、地、海泛在的移动通信网,实现全球覆盖的高速宽带网。
也就是说,6G是空天地海泛在的移动通信网,会涉及很多数据。天上的卫星、飞艇、飞机、无人机,地面的车辆、无人驾驶车等都会产生数据,手机轨迹记录的数据、视频轨迹记录的数据、定位数据、刷卡数据……这些构成一个城市的轨迹大数据。
5G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可以做到社会化与大众化,空间信息服务要从二维走向实景三维。
跟二维相比,三维信息完整、语音信息丰富,空间关系是精准的,三维实景模型是把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各种精准三维的几何信息,丰富的语音数据信息,准确的空间关系按细节来表达的一个空间数据集市,表达直观,便于分层,用于各种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把数据、结构、功能为一体的三维数据智能表达,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型。
建立位置精准、基准统一、属性丰富、数据完备的实景三维数据模型,关键是精准空间信息的获取,多元空间大数据的增强、全系地位要素结构化的提取、机构化语音模型按需重建,工作量比原来要大得多。要解决空天地立体化组合全空间的数据采集平台,有卫星、汽艇、飞机、无人机、地面移动系统、手机等各种数据采集手段。
5G信号仿真要靠三维模型,高清驾驶地图要靠三维模型,城市精细化管理、可视化分析等都需要用三维实景模型。要构建空天的立体化主卧室高效的观测手段,用人工智能、5G网络、 云计算 区块链 技术来提高海量数据处理和智能化水平,用三维模型做智能驾驶信号仿真、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推广应用。
无人机视频数据能做到实时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数据用5G传下来很快,就可以进行检测移动目标,边接收边跟踪边处理。
认路机器人,可以做三维建模的数据采集,可以自动地爬楼梯,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物,实现传感、测量、控制、感知的一体化,把这样的器件做成一个很小的器件,上面有北斗GPS芯片、有通信的芯片、有光导和影像传感器,把它们做在一起就能代替人开汽车,放到自动驾驶汽车上去。
要把大数据用起来。比如武汉市管理三四百万辆汽车、450万个驾驶员、5万多条道路,三维实景地图上会有许多数据,要抓智能化、大众化的应用。
未来5G和6G可以全球全覆盖,实现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智能服务。希望解决实质导向增强,提高到分米级,甚至于到厘米级的自动驾驶水平,遥感到分米级五分钟的时间响应速度,全球宽带全覆盖的通信。
在5G和人工智能时代,抓好真三维实景,建设我国自主的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抓好空间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化、大众化和实时化服务,以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中心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其创新发展的道路十分宽广,前途光明。
对地观测脑、智慧城市脑和智能手机脑的构想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地球空间信息学,可以提升地球空间信息处理的感知认知能力,实现地球空间信息学对所获取的数据快速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和驱动相应应用的过程。
在近地外层空间上,在从数字地球向智慧地球发展的过程中,对地观测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不断提高,各国掀起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研制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发射资源系列、遥感系列和高分系列高分辨卫星,使在轨卫星数量达235颗以上。它们将满足正常需求和基于特定任务目标需求的快速响应、持续动态监测。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器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物联网极大地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使城市中的“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物联网促使城市拥有了上千万个智能传感器,如我国城市已拥有2000多万个视频摄像头,可以提供PB和EB级的连续图像。
在个人尺度上,智能手机作为最普及的移动设备,在分析测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它带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加速计、麦克风、摄像头、陀螺仪、定位装置等,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数据和信息,如捕获人类行为数据、记录位置信息、感测环境变化,甚至可以为相关科学研究记录和分析数据,成为无所不在、人人拥有的大众传感器,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受欢迎的电子设备。
因此,在地球空间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上分别形成对地观测脑、智慧城市脑和智能手机脑3个高度智能化系统,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宏观尺度上的对地观测脑是通过将通信、导航、遥感卫星一体化组网,并与人工智能和天地云计算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模拟脑感知、认知过程的智能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利用在轨影像处理技术、星上数据计算分析技术等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再通过星间通信链路和天地通信网的融合,将它们传送给全球任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智能终端。
中观尺度上的空间认知是智慧城市脑,它是在数字城市建立的网络空间上,通过物联网各种传感器自动和实时地采集现实城市中人和物各种状态和变化的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 数据挖掘 等智能手段,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实现对城市的感知、认知与控制反馈,为城市应急、城市管理、智能制造、经济发展和大众百姓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的一种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系统。
微观尺度上的空间认知是智能手机脑,它利用手机和智能手表上的加速计、麦克风、摄像头、陀螺仪、定位装置和人体健康参数测量仪等各种传感器,能实现室内外优于1m的定位精度,通过实时捕获人类行为数据、记录位置信息、感测环境变化和手机主人的健康参数(血压、血糖、血脂、心率、脉搏、心电图)等数据信息,通过手机内置高度智能芯片对各种数据进行上下文分析推理。这种智能手机脑可分析手机持有人的行为学、健康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并可成为主人的智能助理。
对地观测脑、智慧城市脑和智能手机脑是我们学习理解脑认知、实现空间认知的新跨越,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新使命,需要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到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集成创新研究中,为研制各种各样的对地观测脑、智慧城市脑和智能手机脑作出应有的贡献。
行业资讯
2019-09-29 19:36:00
大数据对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将改变金融世界和人们的投资习惯。

传统上,投资世界是平淡无奇的,并且具有排他性。投资工具彼此之间差别不大,最低资本要求意味着投资也只能供给少数人使用。大多数人不得不在当地银行开设储蓄账户,而有些人甚至选择将自己的现金放在家中。 但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数字时代确实给投资领域带来了障碍,迫使一些传统做法被抛弃,转而采用新技术和新途径。原有的行业模式正在迅速过时,行业参与者将不得不适应它们或陷入经营困境。

大数据及其影响 过去几年,投资行业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大数据的应用和扩散。大数据是海量信息的积累,而 数据挖掘 是一种在大量数据中进行筛选以便人们更好理解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几乎所有内容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现在的任务是解析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投入生产性用途。随着计算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任务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可以处理的数据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人们正在快速接近可以立即获取并处理大量数据的地步。

这一切意味着投资将越来越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现在可以降低甚至取消最低投资要求,因此几乎任何人现在都可以免费在线建立投资账户。这有可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投资行业。

不仅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可用于部署投资工具,而且许多当前通过中介机构进行投资的人(例如顾问)可能会选择放弃顾问的帮助,并自行进行全部投资,从而使这些职业面临巨大风险。

分析投资的机遇与不足 分析性投资的主要优点是,即使不完全消除投资的情感方面,也可以将其部分消除。这消除了程序上的人为错误,并使过程更加注重事实。给定一组特定的标准集,使用分析程序确定最佳投资类型可以使投资组合更优化。

通过使用虚拟工具提出投资建议,投资者可以将交易成本降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收益。传统上,投资者将通过实物经纪人中介进行交易,并从顾问那里获得建议,因此必须为顾问提供一些佣金。

这种投资方法既有优点又有其缺点。在某些人看来,不需要中介可能会很有效率,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太不礼貌和缺乏个性。有些人仍然非常愿意与投资顾问沟通,谈论财务计划,而不是依赖于提出的计划。

这种数字化过程也给顾问行业带来了一些挑战。由于分析性投资使他们无法参与该过程,因此顾问将需要寻找使自己与新的竞争方式进行区分的方法。这可以通过向仍然希望与人类专家沟通的人们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来实现。

机器人顾问的崛起 机器人顾问基本上是一种基于算法的虚拟程序,该算法使用从客户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获得的信息来提供投资建议,然后在客户做出选择后自动投资客户的资金。这项技术的推出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显示出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

最初,财务规划师使用机器人顾问程序来提供最佳的投资建议,但客户仍必须通过中介来使用它们。但是近年来,客户已经能够直接找到来源,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可以得到越来越好的建议。

不仅如此,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更好服务。由投资人Junkie编写的《机器人顾问概述》向人们展示了目前评价最高的机器人投资服务和替代方案。在未来,预计这些机器人顾问将能够提供更好和更多的服务。

不难想象,未来的投资咨询业务将从在办公室处理的业务转变为每天可以实时访问的手机应用程序,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整个行业。

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 金融行业将面临巨大变化和短期不稳定的未来。在未来几年中,新兴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该行业的性质,尤其是内部人员的工作方式。该行业的工作人员将被迫以不同的方式脱颖而出,例如机器人顾问可能无法带来人性化关怀。

例如实体零售商如今无法在成本方面与亚马逊公司竞争,因此迫使实体零售商与众不同,因此,如果实体金融咨询公司希望保持行业的相关性,也必须如此。一旦技术尘埃落定,金融行业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行业资讯
2019-09-29 19:30:00
很高兴跟大家先谈一下一体化指挥调度,我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因为军队最需要,公安最需要,高铁需要、银行需要,国家应急救援需要,城市交通一体化更需要。所以国家工程实验室的1/9要在这儿了。今天是智能指挥调度技术创新大会,要看看人工智能怎么深耕到指挥调度。我觉得,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分两大块:一块在网上,一块在边上。我们部队战斗力提升,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力量到边,边缘战斗很强。我今天利用交通和汽车这件事来展望一下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在新时代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城市的交通指挥调度是反映一个城市水平的最直接名片。

自动驾驶等级度量

最近自动驾驶日子不好过了,昨天看到一个微信文章:“潮落!自动驾驶搁浅在2018滩头”,什么原因?我们看看,2018年是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交错的时代,信息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智能时代已经来了,所以声音很多,大家都很积极。在这个情况下,像电子、微电子、光电子工程、通信和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在积极地为智能做贡献,而智能科学与技术仅仅是最小的一个弟弟,所以是信息时代的四个哥哥能力很强,他们也长得很强壮,而人工智能目前来说“可以用,不好用”。所以人工智能还在成长时期,而四个大哥哥已经相对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搞电子、微电子可以有一张最响亮的名片“智能芯片”,国家一看这是核心,所以加大投资;还有搞控制的,说我搞智能控制,又火了;搞网络的,说我搞智能网联,也很火;搞计算机的,说我搞智能计算。其实从学科发展来看,可以认为是把智能当做马甲穿在身上,不管是做芯片,还是控制,还是网络,还是计算,他们确实想把人工智能用到他们那个行业里面去。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新兴行业、还有一大批创新创业青年,都看好自动驾驶,乐此不疲。全球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智能计算、智能控制的黑科技全都聚焦到同一个载体—汽车上,都在为自动驾驶烧钱,不无道理!我们搞一体化指挥调度, 云计算 有你的事,边缘计算也有你的事,咱们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的工程实验中心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J3016 标准主导了自动驾驶等级全球舆论。也就是L0到L5,我在几年前就对这个标准提出置疑,我说很简单,就是L2和L3,让公安交管部门怎么度量它是L3还是L2?有的公司提出来L2.5,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看看这四个点挺重要:第一点自动驾驶转换点如何度量?如果没有拐点就互相扯皮。第二点操控权如何交接?第三点操控权交接过程中的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第四点给自动驾驶车发什么驾照?要可操作才行。

全球都认“感知、决策、控制”这个路线,好像没有分歧,都希望自动驾驶的模式越来越多,最后一下子跳到全自动。自动化的人就研究确定性窗口条件的描述,从事交通的就研究车联网,现在5G很火,也确实很重要, 我们要想想5G在自动驾驶中究竟充当什么角色?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智能的路,一个聪明的车,他们加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全自动?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模式i,问题就出在这个箭头上,数学上有一句话叫做“当且仅当”,充分必要条件要满足,这个箭头才成立,如果当且仅当这个条件不满足,全自动驾驶就很难。

从事人工智能的就问:自动化哪些东西做不了?我们认为汽车人已经把汽车的自动化做到了极致。但是无需驾驶员的自驾驶,必须能像人一样具有学习能力,能应对各种边缘工况。因此自动驾驶亦或是个陷阱,要搁浅在2018年?新的寒冬来了?

谷歌Waymo公司CEO 约翰.科拉菲克说:L5技术真的真的很难。全球做自动驾驶最高的就是他了,他说很难很难,投资家就慌了。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说:自动驾驶汽车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我不相信自动驾驶汽车。这两个重要的人物一说,大家认为自动驾驶的寒冬来了。

因此,对L0到L5这个等级划分要进行重新的认识。我们提出要以特定地区驾驶可靠性为导向新的等级度量方法,根据安全驾驶可靠性统计把出错率不高于10的-2次方自动驾驶车辆定义为L2,出错率1%,就是出去开100次(或者100小时),拿了一个罚单回来。人是什么水平?一般驾驶员一天开4小时,一年开250天,一年开一千小时拿了一次罚单,这是一个好的驾驶员,我们可把他的水平认定是L3。如果你的自动驾驶汽车达到L3,给你发个L3驾照,如果L4就发L4的驾照,将来就会达到百万分之一L6,甚至像我们的智能电网出错率是10的-9次方,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车等级永远没有完全自动。这就为交通部门给自动驾驶车发照(或收照)有了可度量、可操作的简捷方法,极大地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迅速落地过程,也为无人驾驶车辆的应用(如保险业务)开辟了新的空间。

传承学习和自主学习

当汽车从人类的代步工具、由人操控的机器,演化为有主体认知能力的轮式机器人,汽车行业的传统法则将被重新书写。人和轮式机器人不仅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而是教和学的关系,是交互和协同的关系。

谈到“学习”,最火的一门课叫机器学习,其实机器有什么好学的,应该是机器人学习,我们讲的是监督学习、半监督、弱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现在的深度学习就是有监督的学习。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第三轮浪潮的最显著的标志,到底怎么看待深度学习这件事,我做一个理解:

起始于一个较为通用的多层次特征提取的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依靠足够多经过标注的样本数据,通过随机梯度下降方法,正反向反复迭代,确定大量的可调参变量—权值,把高维复杂非线性问题近似为足够多通过参变量限制的较低维非线性问题的叠加,把整体高阶转为多局部低阶。这样形成的数学形态,能够和整个样本数据有最优的拟合。搞人工智能的人得出一个结论:深度学习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深度学习是万万不能的。

从我们人类的成长学习过程引申到机器人学习,可分为两种:一是传承学习,一个是自主学习。前面是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前基本上是受教的,以传承学习为主。我们发现,只有通过传承学习,自动驾驶车才能拥有人类累计的驾驶知识或驾驶文化,这就对当前自动驾驶寒冬的一个解释,为什么遇到寒冬?因为你没有传承,没有认知的积累,做不到到处跑的。举个例子来说,传承学习主要是显知识,适应生态文明,由上而下,主导型强。自主学习是隐性知识,反复实践,成为本能,由下而上,主体性强。

说车辆靠右边行驶,无人驾驶车怎么知道?开到了香港又是靠左行使的。比如说,北京现在要求礼让斑马线,边上一个老太太走得很慢,你先穿过去还是等她走过去?这个靠激光雷达怎么表现?再比如说工作期间北京公交车道7-9点不能占用,无人驾驶车怎么知道这个事?所以大家可以想像:未来的汽车一定是在云上有一个窗口把指令发过去,到那一天就知道了7-9点我不能占用,还有我是否限号。反过来,有些事情靠传承学习是学不好的,比如说超车并道。最近一年我们对客车侧翻做了研究,你不醉酒开车了,你不疲劳开车,你的注意力集中了,但是不等于你的车不会侧翻,比如说风一大,紧急刹车以后一拐弯就侧翻了,这些事情就像平时学游泳一样,一定要到水里去游,而不是听别人教,技巧需要自主学习。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驾驶脑,我们注重的不是车,我们侧重人,我们要做一个驾驶员的智能代理,由若干处理器、交换机、存储器的芯片组成,配有各种传感器接口、相关软件和数据包,构成一个物理设备。它和人的驾驶认知有高度同构性,驾驶认知涉及视听觉、思维、记忆、学习、交互、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学习并替代驾驶员的驾驶认知能力,积累驾驶技巧,实现有个性的拟人驾驶。

我们希望不同的车辆平台、不同的传感器配置、场景,按照我们前面定义的等级评定准则,你可能拿的评测就是L3、L4、L5、L6不同。如果我们做一个卡车用于港口集装箱运输,他达到L3也就可以运行,我们卡车司机不好找。如果我们一个客车在北京做到L5,可以上路。但是在重庆,道路上立体感很强,可能要重庆市公安局和北京市公安局协商一下,这两个区域的L5是否可以等同,所以特定地区是前提条件。

人和轮式机器人在一起有四种工作状态:标杆驾驶员开车机器人学习(监督学习);机器人开车人可干预(半监督学习、弱监督学习);机器人开车机器人自学习(无监督学习);如果机器当教练,教人或其他机器人开车(教人:逆监督,教新机器人:监督学习)。在标杆驾驶员开车机器学习时主要用深度学习,在机器开车人可干预是用强化学习,机器人开车机器人自学习时,就是生成一大堆对抗样本,用对抗样本生成再学习,从而构成一个迭代的过程。

驾驶认知不是一次完成是迭代学习,既包括深度学习、还包括强化学习、还包括生成对抗样本学习,从而形成一个逐步稳定的认知。

这里面我们尤其关注另外一个事情。可以让机器人成为司机,不但可以成为我们出行的代理,机器人还可以成为“执勤交警”和“路巡员”,因为可以检查路面情况,随时报告交通中心。轮式机器人群体知识共享和传承的速度远大于自然人群体!

开车对人而言主要通过事故使他的水平提高,我们关心追尾、爆胎、侧翻等事故,最近我们重点研究侧翻,拿到3260起事故数据,我们希望通过事故记录仪做一个好的事故防范的记忆表。侧翻事故是有苗头的,侧翻可以用车辆动力学解释,存在黄金一秒期。侧翻一开始,一侧两个轮子起来,当另一侧两个轮子也离开地面,侧翻结束,如果有下坡就是翻滚。这个时间前后两秒左右。用专家群体智能,分析并吸取事故驾驶员教练,物化为长期记忆,依靠突发场景触发,正确应对。因此我们有了负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生成对抗样本学习。用驾驶脑防范侧翻,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当人失去理性时,可以让人工智能帮你的忙,用人工智能弥补侧翻事故的发生。用人工智能可以规范化复制工匠的个体智能,可以弥补突发情况下个体智能缺失。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对人工智能要有敬畏之心。机器人将来会开车、会学习、会交互、有个性、有悟性!如果会开车一旦解决,就变成移动问题解决了,那么主持、看病、陪护、手术、卖货、理财一大批都会出现。人类就多了一类朋友。

构成轮式机器人的三大块重要部件:一个灵活的腿脚——数控底盘,一个是强大的心脏——新能源,一个是智慧的大脑——驾驶脑。自主驾驶难在不确定性驾驶——边缘驾驶!要把“最后一公里问题”当作最先一公里来解决,自主应对驾驶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偶发的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机器人一旦成为移动社会的传感器、大数据的重要源泉,那么将为一体化指挥调度带来极大地便利,因为每个边缘系统都是数据发生器,机器人驾驶认知的进化速度可以超过自然人,边缘计算、云计算一同产生群体智能。

1886年卡尔·奔驰获得全球汽车的第一个发明专利,之后汽车工业成为制造业的典范,成功在于两个字:规范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今后轮式机器人还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模块化定制,数据驱动的控制和学习,以及未来出行的科技服务商。

原来研究的车辆动力学不等于驾驶员在环的车辆动力学,轮式机器人动力学等于驾驶脑在环的车辆动力学。知识、数据双驱动的迭代学习将变成一个今后的方向,智能的路,聪明的车,会让轮式机器人玩出更多的精彩,无人驾驶有望消灭疲劳驾驶和醉酒开车,会学习的轮式机器人会开车、会交互,有个性,有悟性,能够防范各种严重事故,甚至可以玩出各种特技来。

人类衣食住行的开销,衣食住加起来也赶不上行。随着道路的智能化和学习型轮式机器人普及,路越来越智能,车越来越聪明,驾驶和交通的数据越来越累积,人类的出行方式就真的变了,中国乃至这个世界,就真的变了。人工智能将引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

谢谢大家!
行业资讯
2019-09-29 19:00:00
过去10年间, 云计算 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云、大数据、AIoT和移动协同正在引领时代的发展。

9月25日,阿里云三任总裁王坚、胡晓明和张建锋在2019杭州云栖大会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对话。从10年前坚定投入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十年传承的坚定投入,让阿里云能够持续探索科技未来,步入技术的无人区。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回忆道,“10年前,我们为云计算加上了一个定语,定义为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为今天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搭了一个桥,开了一条更远的路。”


这是阿里云的起点,通过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的建设,开创了中国云时代,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计算引擎。到现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的数百万客户在使用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其中包括一半以上的中国上市公司和80%以上的科技公司。

过去10年间,云计算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云、大数据、AIoT和移动协同正在引领时代的发展。

“阿里巴巴是一家技术公司,科技是未来,”阿里巴巴集团CTO兼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今天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一种需求。并不是说CEO一定要理解技术,但是他需要理解技术的趋势和业务的变化。”

蚂蚁金服集团总裁胡晓明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西安的一个羊肉泡馍路边摊,也能够通过信用体系,获得贷款。这背后就是数据计算在重构这个世界的信用体系。他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通用技术,必须要去思考、去推动技术和数据的创新。

面向未来,云计算、大数据、智联网、移动协同将成为数字经济的四大关键技术,阿里云的使命也从“飞天梦”走向更广泛的数字经济领域,支撑数字经济的伟大进程成为阿里云的新使命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以下为阿里云三任总裁对话原文:
主持人:请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兼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蚂蚁金服集团总裁胡晓明,这三位都是阿里云不同时代的掌门人。三位是代际传承能带来整个阿里云发展的历史脉络记忆。我和王坚博士认识有10年了,请王坚博士开一个场,就今天的数字化经济时代有什么见解。

王坚:如果讲对数字经济有真知灼见早了一点,就像十年以前谈云计算那样,其实没有说清楚什么东西。数字经济,我理解就是两点:1.不应该是数字经济,应该是经济数字。本体是最重要的,本质数字经济是经济数字。2.一年半之前我从来不提“数字经济”这个词。

为什么开始提“数字经济”这个词,因为我们国家在“数字经济”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这个定语是什么呢,“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因为有了这个定语以后,使得我们今天谈数字经济和欧洲谈数字经济有了一道分水岭。这个定语正好和当年我们做云计算是吻合了, 10年以前我们在云计算前面是加了一个定语,叫做「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

历史就是这么慢慢吻合起来的。如果一定要讲的话,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为今天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搭了一个桥,开了一条更远的路。


主持人:谢谢,无论经济进入什么样的时代,大家最关心对个体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一定很真切,随时能感知的。大家都在说数字经济到来了,真实对于个体发生的变化是哪些,尤其是新鲜的,易感知的,你最感兴趣的分享分享。

张建锋:我们知道在消费领域肯定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阿里巴巴最感同身受的一个东西。我加入阿里巴巴是在04年,到今年15年,基本上见证了整个零售业,从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慢慢到今天的变革过程,最早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零售产业的结合。到今天电子商务远远超越了这个概念,它是和供应链,和整个消费者的互动,包括和蚂蚁金服的借呗、花呗消费信贷完全融合在一起。

数字化不是影响一个环节,是影响了所有环节。从信息匹配、信用的建立,到今天整个阿里有50%以上的交易都是信用支付,是基于数字技术来做信用支付。数字技术对于制造业更加不用说了,对制造业、零售业从生产过程完全是数字化,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二,早上省长讲了很多浙江的政务服务,很多人没有体感,省长讲了很多数字。今天你在浙江省要去香港,办一个通行证,不用去现场的。你要成为一个网约车的司机,以前要提供10份以上的材料,今年只提供1份材料就可以了,而且网上直接提供,2天之内就能办结,以前要超过15天。你要开一家餐馆,以前提供超过10份材料,很多时间审核,方方面面都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人不觉得我在数字化,但确实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价值。


主持人:这个阶段便捷和效率是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因为是要素要件的关联串联,应该是整个系统的效率提升。孙权,你从金融角度分享的更多,试着从这个角度告诉我们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胡晓明:我们最明显感受到是在中国,你可以一个月没有现金,甚至没有信用卡,可以在杭州、上海、北京生活。不止一个月,一年都可以不用现金,这是由于数字技术在背后所发生的改变。同样你今天要理财,通过支付宝客户端可以购买到各家银行,各家基金公司相应的理财产品。因为拥有了数字技术,让支付宝的客户端和所有金融机构产生了连接。更重要的,由于数据的产生,我们可以快捷给路边摊(贷款),原来他们不能获得贷款。由于数据的存在,我们非常快速的进行信用评估,他可以非常快的在平台上获得贷款。

特别感动的是,我在西安去吃一碗羊肉泡馍,这家店主在我们网商银行贷款了8万块钱,他知道我是支付宝的,最后一定说不收26块钱的羊肉泡馍这笔钱,他说提供的服务不仅是金融,更是对他的信任,他不用去求亲戚朋友借一笔钱。背后所有的事是由于数字计算能力,我们在重构这个世界本身信用体系。由于有了数字经济,这个对数字经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化。

当然这仅仅是小企业,未来还会对大企业,对城市管理,对我们的生活还会产生纵深的影响,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数据,有了计算力。

主持人:的确技术能打破技术壁垒、行政壁垒、地区壁垒,重建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你最后付了26块钱了吗?

胡晓明:付了!


主持人:特别温暖。支付宝是我们生意的支撑、信义的支撑,特别好。我知道王坚博士是最初云计算在中国的推动者,当时要把未来看不到的愿景和大家讲,现在逐一都在实现,哪些变化是让你特别欣慰的,觉得这个变化真好。

王坚:其实我觉得变化永远都是很好,“真好”不知道怎么说。站在我的角度,从大会角度,大家知道最早开这个会的时候,来的都是网站站长,那是云计算最早的先驱。“真好”就是他们不见了,他们不见了就是时代发展了。相信今天很多来开会的人再过5年也不见了,那是因为时代发展了。

我自己比较有幸看到了这么一次一次新的发展,所以我想有发展,有成长,这是你看到最美好的东西。


主持人:无论是鼓吹还是践行数字化时代和经济的时候,都在科技的改变,终极还是对人的改变。刚才建锋说上云是很多企业、个体企业必然的选择,这是企业内部一把手的工程。一把手是不是具有数字化思维特别重要,三位似乎都不存在这个问题,无论从商业科技、科技商业,商业管理再回到科技,你们好像都没有这个问题,那企业一把手到底什么是关键的数字化内核,这个质素到底是什么?

张建锋:阿里巴巴是一家技术型公司,科技是未来,但我还是要讲一下,今天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一种需求。并不是说CEO一定要理解技术,但是他需要理解技术的趋势和业务的变化。我们想讲到的,在阿里巴巴也是一样,我认为所有企业一样,本质上还是需求驱动、顶层设计、技术支撑。需求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消费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要跟上这些变化一定要去思考,为什么别人做得比我好,我为什么还不能非常好的服务消费者,或者说创新产品,他就要去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非常好的一点,他不用自己研究这些技术,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提供商。他更要想的是怎么把一个需求和技术趋势相结合,很简单,一把手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只有考虑这个问题,才会想今天必须做些什么事情,这就是你的需求和新技术的结合,做的是这么一个决定。并不是要决定今天要采用一个全新的技术,研发一个全新的基础性技术。

我们刚才也讨论了很多技术,像云、IoT、大数据。我不认为一家公司会与技术的发展是完全脱节的,哪怕是做古董的,一定有一些可以和技术相关系的。一把手最重要的是对市场,对需求深刻的理解和技术结合的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去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已经逐渐转化成内核的需求。晓明先生,你分享一下到底是什么质素变成一把手的技术和选择。

胡晓明:核心的改变,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通用技术,消费者都在互联网上,企业无论是零售商、金融服务提供商,还是城市生活服务提供商,或者制造业,我们不得不适应消费者都在互联网上后,企业的生产管理、管理方式要不要改变。企业原来靠产品创新或者供应链优化,这是非常对的。

除此以外,你必须得去考虑消费者,当他的需求在互联网上变化了后,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这些体系要不要跟着改变。如果要跟着改变,核心的根本还是技术在发生很大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完全的技术绝对化,说技术做好了,后面供应链不用管了,客户关系不用管了。

除了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外,我说的“技术”是科技+数据,这两样东西对企业未来生产管理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核心是因为消费者都在互联网上。你改或者不改,整个产业结构,整个生产方式,零售方式,服务方式,都将发生改变。你到底是迎合者还是坚守自己原来在工业化时代的方式,我认为作为一把手必须要去思考,必须要迎合消费者的改变,而去推动技术和数据的创新。


主持人:博士,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坚:我觉得晓明和建锋说得稍微有点绕,我说的直接一点。为什么是一把手工程,不知道下面多少是一把手,他本意不是现在一把手的工程,是要换掉,来一个新的一把手才能做成这个事情,大概是这个意思。王坚: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要么就是你脱胎换骨,这是一个经济的数字化。要么你自己数字化,要么你脱胎换骨,要么就是换骨脱胎,只有这两种可能性,真的是非常关键。在最重要关键的位置上,是这次变化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


主持人:人还是最关键的,追加一个小问题。我们在历次大会上都能感觉到阿里是技术的引领者,你作为未来的展望和畅想者,阿里在科技上还有哪些难点?

王坚:我觉得阿里不应该讲是追赶者,阿里的发展历史,我其实蛮感触的,自己也学了很多。其实阿里巴巴有20年,今年是11年。比如说支付这个事情,大家都在讲今天是有支付这些东西,可能大家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阿里是中国支付的开创者,一个开创者和你做一件事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在讲云计算也有同样的问题,当你要开创一个东西时和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做,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我想技术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只是做成这个技术,还是开创了这个技术用这个技术又去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无论对阿里也好,对中国也好,我们是到了不止把技术做好,要去做开创的时候,不然这个世界不会进步了,阿里有这样的历史责任!


主持人:开创者的角色,应该向开创者致敬。说到 区块链 技术,似乎是一个相对成型的技术概念和技术实践,应该在金融当中广泛使用。真正在区块链金融当中,阿里怎么思考推进?

胡晓明: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所以在区块链技术上持续投入资源。在全球区块链本身的专利上,阿里+蚂蚁也是遥遥领先的,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巨大的技术研发力量。区块链的技术不仅仅在发虚拟币,区块链技术在比特币上用了这么短时间,创造了全世界前十大货币,价值1700亿美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更主要的是,除了在币的业务上,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和企业本身建立跨链信任体系当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认为前半场互联网都在消费互联网,面对于数字时代,企业互联网到来,如何建立企业之间的共识,建立企业之间的协同,区块链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在供应链金融体系当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和越来越多的企业联动创新,帮中小企业,帮助核心企业。不仅在供应链金融,我们在交易凭证、电子发票中都在持续投入资源。

我们坚信一条,区块链技术对于未来3年、5年商业经济的影响、数字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主持人:具有很大的想象力空间。最后一个问题,博士,我记得城市大脑概念是在这个舞台上提出的,大家都希望改变居住的社区、城市、区域,乃至更大的行政区划。现在我们看到杭州在一步步进步,它推广得到底怎么样,遇到了什么困难,取得了什么有效的进展?
王坚:这也是一个比较难回答好的问题,和开创有关的,城市大脑第一次是在这个舞台上告诉大家,开始是在这之前,我想很多事情出来是有一个过程。

今天到底什么个状态呢,用三句话来表达比较好一点:第一句话,大家还没有搞明白都叫了,在媒体上也好,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个东西。甚至我还看到写了一篇很大文章讲这个东西,但是我也没有看明白他在写什么。不管怎么样,大家开始叫了,这是一个好的事情,至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话,确实这个东西触到了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大脑本质如果撇开所有的功能而言,就是要解决一个城市数据的流动性问题。今天如果城市数据不流动,它是不会让这个城市真正看到所有今天问题被解决的方法。回过头来讲这件事情,今天我们看到所有的问题,包括科技也好,大家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城市的数据不流动,其实是没有可能解决的。

第三句话,到了什么状态呢,在杭州至少已经到了真正意义上,在一个城市规模上谈这件事情。也是第一次让我看到希望,我们是在讲城市的大脑,而不是在讲一个城市某一个功能。我想在更多的场合,大家无论听到人工智能技术也好,实际上都还是在讲一个技术在某一个功能上怎么实现,它远远谈不上在一个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它们之间的事情,杭州是非常积极的,在一个城市的水平上想这个事情。我就谈这三点。


主持人:城市数据流动和协同,未来整体功能真正裂变和优化,谢谢。 三位是阿里云不同时代的掌门人,在你们发展过程当中一定有自己的心血和当时的成果,对于未来的商业经济有没有一个关键词给到阿里云的。

王坚:继续努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努力!

胡晓明: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

张建锋:需求牵引、技术驱动。
行业资讯
2019-09-29 18:57:00
1. 更严格的合规性

当某项新技术诞生时,业界的兴奋、激进与政策和监管的滞后往往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新技术初期,低水平监管意味着行业的技术力量几乎都在专注于创新。 一旦这种创新与应用开始普及时,新技术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也就突显出来。

2018年,数据隐私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和商家都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 当“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等词语已然成为互联网公司技术实力的代言人时,这也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注视下“裸奔“。

2019年,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这种监管或许会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冲突,例如2018年欧盟GDPR政策的出台,不得不让全球互联网巨头调整策略。

2019年,物联网法规或许将创造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用户数据合规管理和咨询。

2. 更安全的防护措施

随着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持续降低,企业对各种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就越来越普及。 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关注物联网的安全。

2019年,安全软件将成为物联网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硬件级安全措施将也受到关注,特别是对于处理特别敏感数据的应用程序。

通过硬件本身执行受信任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缓解网络攻击和威胁。 但是,物联网硬件和软件的开放性却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3. 更普及的智能消费设备

2018年是智能家居设备快速发展的一年,各种智能化电子设备正在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扫地机器人让我们从基础家务中摆脱出来;智能音箱可以帮我们自动下购物订单。

2019年,各种外观和尺寸的物联网家居设备将会出现进一步的强劲增长。

2019年,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将融入到日常家庭生活中,智能化厨房会让做菜做饭更加轻松,智能监控会让家庭安全系统更加强大,智能办公桌、智能墙壁有望走进生活。 我们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而这都是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

4. 更加关注人工智能

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边缘计算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力量,因为它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和更快捷的响应,而混合的物联网技术将变得更加普及。

2019年,我们将看到人工智能带来新物联网技术的重大进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物联网设备与技术,收集到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的计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处理需求。 而AI则能填补数据收集和 数据分析 之间的空白,此外,AI可以实现更好地图像处理、视频分析,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机。

对企业而言,投资人工智能比投资更多的传感器更有意义。

5. 更专业的知识和人才

2019年,将有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花时间提升物联网技能,这也将推动物联网技术培训的普及。

物联网专业知识的需求,将推动企业雇用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一些大型企业或许将出现一个相对较新的高级角色——首席数据官。

随着数据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大,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需要能在更宏观的角度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6. 移动访问更加轻松

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的普及。 移动连接、传感器、导航芯片等成本的下降,以及零部件的快速小型化,将推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集成化。

物联网不再是未来的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数据驱动型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随着5G的到来,移动设备对物联网网络的访问将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数据将掌握在更多人的手中。

对于技术人员,物联网专化化数据非常重要,但对于非技术人员在2019年也将获得更多的物联网衍生数据。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将让每个人成为物联网社会中的一个连接点,从而共享物联网社会的便利性。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更多转移到更好地利用所收集数据的处理技术上,而不再只是关注物联网技术本身。

当每个人、每个设备都连接到一个大型网络中,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将会产生更多的联系,而这也意味着将出现无尽的新的机会与可能性。

7. 数据和设备的增长

在2019年,将有大约36亿台设备主动连接到互联网,用于日常任务。 随着5G的推出,将为更多设备和数据流量打开大门。 您可以通过增加边缘计算的使用来应对这种趋势,这将使企业更容易、更快地在接近操作点处理数据。

8. 物联网和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是多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传感器、RFID标签和智能信标已经开始了下一次工业革命。 市场分析师预测,2018年至2020年间,制造业中连网设备的数量将翻一番。

对于许多行业来说,这些设备完全改变了游戏规则,改变了从开发到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制造商将能够防止延误、提高生产性能。 另外,在2019年,87%的医疗保健机构将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于医疗保健机构和物联网智能药丸、智能家居护理、个人医疗保健管理、电子健康记录、管理敏感数据以及整体更高程度的患者护理来说,这种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 这种改进可以应用于许多垂直和水平行业。

9. 物联网投资增加

物联网无可争议的影响已经并将继续吸引更多创业风险资本家参与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域的高度创新项目。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到2021年,物联网支出将达到1.4万亿美元。

物联网是少数几个被新兴和传统风险投资家感兴趣的市场之一。 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客户越来越依赖于使用它们完成许多日常任务,这将增加投资物联网初创公司的兴奋感。 客户将等待物联网的下一个重大创新,例如智能镜子将分析您的面部,如果您看起来像生病了,它就会给您的医生打电话;智能ATM机器将包含智能安全摄像头、智能叉子将告诉您怎么吃和吃什么、智能床会在每个人睡觉时自动关灯。

10. 智能物联网的扩展

物联网完全是关于连接和处理的,没有什么比智慧城市更好的例子了,但是智慧城市最近有点停滞不前。 部署在社区的智能传感器将记录步行路线、共用汽车使用、建筑物占用、污水流量和全天温度变化等所有内容,目的是为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和干净的环境。 一旦模型被完善,它可能成为其他智慧社区和最终智慧城市的模板。

推广智能物联网的另一个领域是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一种常态,如今大量车辆都有一个连网的应用程序,显示有关汽车的最新诊断信息。 这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的,物联网技术是连网汽车的核心。 车辆诊断并不是我们将在未来一年看到的唯一物联网进步,而连网应用程序、语音搜索和当前交通信息将是改变我们驾驶模式的其他一些东西。

11.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数据

人工智能是理解当前收集的大量数据并提高其商业价值所需的基本要素。 人工智能(AI)将在以下领域帮助物联网数据分析: 数据准备、数据发现、流数据可视化、数据时间序列准确性、预测和高级分析,以及实时地理空间和位置(物流)。 这里有几个例子。

· 数据准备: 定义数据池并清理它们,这将带我们了解暗数据、数据湖等概念。

· 数据发现: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行业资讯
2019-10-13 21:23:00
昨日,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墨迹科技)首发申请上会被否。

证监会指出:

①墨迹科技存在未经其许可违规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被责令限期整改的情形;
② 墨迹 科技 通过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径获取用户数据及标签,并利用数据进行商业化变现;
③墨迹 科技 存在在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之前,发布药品广告的情形。要求公司说明使用用户数据是否合法合规,尤其是商业化变现的合规性等情;
④报告期内与发行人存在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客户直接或间接贡献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大。

丨 针对墨迹科技,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具体问题包括:

一、发行人运营的网站、“墨迹天气APP”存在未经其许可违规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被责令限期整改的情形;发行人存在在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之前,发布药品广告的情形。发行人现有的APP存在视频节目与游戏节目,以及发布医院广告。

请发行人代表:

1、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所从事的全部业务是否已取得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资质,是否已履行了必要的审批或备案程序,是否存在取得相关资质、许可证书前未合规经营的情形,是否存在后续被要求整改或行政处罚等影响业务持续运行的风险;

2、说明发行人经营视频节目是否需要办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程序,视频节目跳转是否应明确标识;

3、说明发行人经营网络游戏节目是否向文化部门办理了游戏运营备案手续,是否在运营网站指定位置及游戏内显著位置标明备案编号电子标签,是否需要获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络游戏上网出版前是否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的审批;

4、说明报告期内广告业务是否符合《广告法》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及行业监管政策的规定,是否受到过行政处罚;发布医院或医疗广告是否已获得相关许可;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二者合法性审核的区别与联系;

5、说明发行人确保业务合规运行的相关内控制度,是否与同行业一致,内控执行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构成发行障碍。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二、发行人通过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径获取用户数据及标签,并利用数据进行商业化变现,发行人于2019年7月16日收到APP专项治理组发出的《关于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相关问题的通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要求发行人就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请发行人代表说明:

1、发行人获取用户数据及标签的过程及方法,是否对用户有明示提示,用户授权在法律上是否完备,是否明确告知收集信息的范围及使用用途,发行人获取用户数据的手段及方式是否合法合规;

2、发行人使用用户数据是否合法合规,尤其是商业化变现的合规性,结合相关媒体报道的墨迹天气APP上传用户隐私等情况,对照《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和司法解释,说明报告期发行人是否存在侵犯用户隐私或数据的的情况,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或潜在法律风险;

3、数据获取、使用、处理等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对 数据安全 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与手段,是否出现过个人信息、隐私泄露事件,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4、日益加强的数据行业监管及个人隐私保护政策对发行人业务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

5、发行人针对APP专项治理工作组通知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整改效果,是否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是否面临被处罚的风险。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三、报告期内发行人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5%。

请发行人代表:

1、结合报告期内累计装机用户、新增装机用户、月均活跃用户、日均活跃用户、填充率、单价、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等数据及变化趋势,说明终端广告主客户及其交易金额的稳定性、成长性及其与APP价值关键评估指标的匹配性,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与APP价值关键评估指标的相关性;

2、说明发行人广告投放价值是否发生变化,发行人报告期内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月均活跃用户数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及其与同行业公司的一致性、合理性,营业收入增幅与净利润增幅不匹配的原因;

3、说明主营业务增长和高毛利率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未来发行人是否存在收入和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4、说明报告期推广下载或激活平台的具体情况,该等载体如华为等是否已经具备自行开发的气象软件,发行人是否存在未来无法获得稳定持续下载量或者激活量的风险;

5、针对广告代理商的返点政策及返点结算情况,说明相关返点费用反映是否充分、足额;

6、说明自2017年开始品牌广告业务模式发生变化、大量外采广告设计制作,发行人与广告代理商的合同中未明确外采广告设计制作权利义务条款的情形,是否符合行业惯例、是否具有商业合理性。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四、报告期内与发行人存在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客户(阿里、苏宁、腾讯,以下称“股权相关方”)直接或间接贡献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大。

请发行人代表:

1、结合发行人与上述股权相关方业务的具体内容,说明业务的背景、真实性、必要性及商业合理性,发行人获得相关业务是否与股权相关方投资发行人存在直接关系,是否存在免费利用上述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股东及关联方获客渠道或资源的情形,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2、对比发行人向第三方销售同类服务的价格、相关方采购第三方同类服务的价格等情况,说明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是否存在相关方为发行人代垫费用、支付成本或其他利益输送情形;

3、说明发行人与上述股权相关方的业务合作是否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是否影响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发行人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应对措施。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上市之路坎坷,明星加持也没用

墨迹科技的IPO之路可谓“非常不容易”,2016年就曾申报创业板未果,这次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142次会议审核的五家公司中,它是唯一一家被否的公司,其他四家通过审核的公司分别为:天迈科技、斯迪克、电声营销、通达电气。

据公开资料显示,墨迹科技上市背后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不但有马云控股的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有险峰资本、创新工场、上海盛资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而且墨迹科技此次为了能如愿IPO,所聘请的中介机构团队也是豪华配置,除了保荐机构来自“三中一华”之一的华泰联合外,律所(金杜)和会计事务所(大华)也堪称国内的头部配置。

据墨迹科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3.39亿元,这一IPO规模在今年的IPO市场中并不算大。募投项目有三个:一为墨迹天气APP系统升级项目,拟投资2.22亿元;二为墨迹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拟投资0.67亿元;三为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0.5亿元。

墨迹科技的资产总额为31,356.56 万元,负债总额为4,422.34万元,所有者权益为26,934.22万元(2017年12月31日)。 “大数据公司”的大数据伤痛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行业资讯
2019-10-13 21:20:00
十一假期刚过,“中国5G套餐预约数已超千万”的消息就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也引发了业界关于5G市场的种种思考和担忧:预约热闹过后真正的5G用户会有多少?暂时不选择5G的用户有何顾虑?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与超千万的5G预约用户相比,5G手机的销量只有不足百万。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因5G手机“卖不动”的前车之鉴,千万人预约5G套餐可能更多的是对于5G的好奇和渴望,真正使用5G的用户数量将会打个折扣。

“先预约再说,占个优惠名额,到时候感觉不合适可以不办理”,存在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

而对于用户暂时不选择5G的顾虑,记者在采访部分消费者之后了解到,除了资费价格之外,5G组网制式、5G网络成熟度等也成为用户的纠结点,即便是已经预约5G套餐的用户也是处于观望阶段。

5G套餐预约人数破千万

根据三大运营商官方APP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0日为止,中国移动5G预约用户超628.26万,中国联通预约用户超224.37万,中国电信预约用户超220.85万,三大运营商累计预约用户超千万。


目前三大运营商5G套餐数量仍然呈现出迅猛的上涨趋势,仅10月10日11时到14时三个小时内,增长人数达近7万人。飞一般的数字增长量不难看出用户对于5G的热情,并且增长量还在继续。

从三家预约的情况来看,移动预约用户在数量上依旧占了上风,甚至比另外两家运营商数量总和还要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移动的领先得益于移动率先开通预约通道,加之移动4G用户基数比较大,目前来看,5G到来仍然很难打破三大运营商的现有格局。

据了解,从9月下旬,三大运营商就相继开启5G套餐预约渠道,具体的套餐预约情况如下:

中国移动:网龄5年及以上用户可享受中国移动5G套餐7折优惠,5年以下用户可享受8折优惠。领取后新老用户可享受自订购中国移动全国统一5G套餐的次月起连续6个月内5G套餐费7折/8折优惠。

中国电信:电信网龄3年及以上用户享7折优惠,网龄3年以下及新入网用户享8折优惠。预约成功的用户,于2019年12月25日前办理均可享受连续6个月套餐折扣,还可享有海量5G甄选号码专属购买权。

中国联通:网龄3年及以上用户享7折优惠,网龄3年以内及新入网用户享8折优惠。用户成功预约后,可享受自订购中国联通全国统一5G套餐次月起连续6个月内5G套餐折扣优惠。

预约操作也非常简单,记者登录三大运营商的预约页面进行了实际体验,发现三家运营商均设有线上、营业厅、短信等多种预约渠道,并且不需要有过多认证,基本上可以实现一键预约。

实际用户将会打个折扣

简单的操作、庞大的预约量并不代表真实的5G用户。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存在猎奇心理的用户不在少数,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换5G手机的打算,“套餐价格都还没具体确定,预约算是占个名额,动动手指的事儿”。

实际上,今年8月份,三大运营商提供了两个月的5G“用户免费体验方案”,似乎预示着10月份将正式推出5G套餐。但对于具体推出时间,三大运营商相关负责人都回应说:“暂时没有确切消息。”

此前,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曾透露,中国联通5G推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过渡期,从当时到11月份和12月份,套餐月租最低为190元。以此为参考,如果是网龄3年及以上的预约用户办理,则活动期内该套餐月租可降至133元。

此外,据相关消息称,电信5G套餐各档位价格也已基本确定,预计将从199元至599元不等。业内分析认为,考虑到三大运营商在5G建设和商用过程中的步调高度一致,中国移动的资费水平应该也会与联通、电信相仿。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5G套餐于10月推出的可能性很大,但真正升级为5G套餐的用户可能远低于预约量,今年的5G用户数也难以形成规模。“预约用户能否成为真正的5G用户,还需要看5G套餐本身是否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专家也表示,尽管相较于5G的成本而言,5G套餐价格不算高昂,但相比4G价格而言,也是用户望而却步的症结。

消费者的顾虑点

当然,除了套餐本身价格之外,手机价格、功能应用、组网制式、网络覆盖等也都是用户对于5G观望的原因。

手机价格是消费者选择5G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不过对于这一点,用户似乎不必太过担忧,根据各大厂商此前的表态,明年底,5G手机的价格有望进一步走低。

从目前最新发布的5G手机来看,价格正在迅速下降,号称“最便宜5G手机”的iQOO Pro 5G版首次将售价定位在3798元。而运营商针对5G手机的购机补贴,无疑降进一步降低用户更换5G手机的门槛。

此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慧镝也明确表示,中国移动将推动5G芯片和终端价格快速下探,2020年底推出1000元到2000元档5G手机,实现高、中、低端5G产品协同发展。

中国电信预计,2020年中将迎来5G手机规模换机潮,5G手机价格将迅速下降;2020年上半年5G手机将普及至3000元以下价位段,2020年底可覆盖2000以内价位段。

vivo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手机明年三季度或进入2000元档,而vivo iQOO Pro 5G版售价3798元,也是目前市面上售价最便宜的5G手机。

功能应用方面,普通用户最关心的还是用5G可以干什么?5G手机除了网速快还有哪些好体验?目前来看,能够刺激消费者使用5G服务的特色应用还是VR/AR和网络云游戏等,而当前国内市场这方面的生态都不完善,内容尤其奇缺,这是影响用户选择5G终端的一大弊端。

5G组网制式方面,业内主流声音认为,NSA只是5G商用的过渡性方案,SA独立组网才是最终方向。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只支持 NSA的5G是上一代5G,NSA很快被淘汰,SA才是“真”5G。而vivo通信研究院总经理秦飞则表示,今年所有推出的 NSA 单模 5G 手机,在明后年甚至未来十年内都能正常使用。

真假5G之争让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顾虑,毕竟如果未来SA升级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换机的成本。

网络覆盖方面,三大运营商已在国内一线及省会城市的部分热点区域进行了5G网络覆盖。但在更广阔的非省会地市,5G网络覆盖仍处于早期阶段,只是点状覆盖,这就使得很多消费者不能够获得良好的网络体验。

种种情况都在反映,超千万的5G预约用户或许只是表象,实际用户在数量上会有所下降。当然,5G实际用户低于预约数这只是短期现象,在5G网络全面覆盖、手机价位降低以及功能丰富之后,5G一定会成为主流。
行业资讯
2019-10-12 22:19:00
5G不仅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提升,更将赋能千行百业、激发数字经济潜能,其最大价值将会体现在对垂直行业的影响上,而这一点将靠SA(独立组网)架构来实现。

2018年初便率先掀起5G建设的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下称“浙江移动”),最近又一次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9月29日下午,它基于与华为等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发布了首个5G SA云网络,并打通首个5G VoNR通话。


据介绍,这张网络在保障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和海量链接5G网络服务的同时,还能提供更高等级的网络安全保障,全面满足政府、电力、金融等行业高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并结合网络切片及边缘计算技术,形成全新的下一代5G云化通信基础设施。

可以说,此次发布代表了中国移动在“建好5G、用好5G”上再进一步,同时也意味着我国5G SA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具有极其重要的产业意义。那么5G SA云网络新安全、新网络的特征何以体现?究竟带给垂直行业怎样的好处?浙江移动又缘何能够在5G领域一路领跑?通过现场参会和与专家的交流,笔者在此尝试作个深入解读。

5G SA云网络诞生背景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5G分为了NSA(非独立组网)和SA两个阶段,能够完全实现ITU所定义的三大典型场景(eMMB、uRLLC、mMTC)、真正改变社会的还是作为目标网络的后者。

工信部部长苗圩即在最近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到,“真正能够体现5G性能,还得依靠独立组建的5G网络,而不是基于4G核心网上面的NSA”。而5G真正的应用场景,“80%应该是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这是5G最让人期待的领域”。

当然两者都是“真5G”,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核心网。5G NSA采用的还是4G核心网,本质上是为满足早日商用5G的愿望而提出的一个过渡性方案。而5G SA采用了基于云原生和SBA服务化架构打造的全新的5G核心网,网络资源可以按需灵活组合;同时数据的转发和控制分离,使得连接可以更贴近用户。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5G的核心能力在SA网络下能够更好地实现。

具体来说,SA相比NSA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方面,SA网络的上行大带宽是NSA的2倍,同时可以通过边缘计算在网络边缘侧完成数据转发处理、提供小于10ms的端到端时延,真正满足工业PLC控制、无线视频回传等场景的需求,赋能千行百业。另一方面,SA网络结合切片技术使得整个网络可以按需定制,从无线、承载、核心网进行端到端的资源隔离,提供网络可靠性、时延抖动、安全隔离等方面差异化SLA保障,满足不同行业对网络能力的定制化服务需求。

目前多数运营商部署的5G网络都是起步于NSA架构,而由于5G商用的提前,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先选择了混合组网的方式以实现5G快速建网并节省成本,不过上SA依然是他们的目标。比如中国移动就宣布2020年1月1日起将不允许仅支持NSA的手机入网,国内5G基站也要尽快向SA过渡;中国电信亦表示坚持5G SA的发展方向,在其规划中将于2020年率先启动面向SA的网络升级。同时各地政府亦积极推动SA网络的建设,深圳市政府即发文提出,对按时完成5G基站建设目标的电信运营企业,原则上给予采取SA模式建设的基站每个1万元奖励,单个运营商最高奖励1.5亿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移动5G SA云网络的发布代表着其5G SA网络能力已基本成熟,对整个5G的网络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新安全+新网络”助力万物智联起飞

随着移动通信的触角由2C延伸至2B,纷至沓来的新业务诉求推动了网络的演进与重构,而新型网络能力和安全体系将是运营商们在万物智联的新时代一展所长的关键。5G SA云网络实现了新安全、新网络两方面的重大突破,为提供5GaaS(5G即服务)能力、支撑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

首先,5G创新应用将更多地切入工业、能源、金融、医疗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一旦出现问题就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乃至影响整个国家的运转,再怎样强调其安全性都不为过。因此如何加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防范网络风险、构建安全可控的基础网络已成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运营商及其产业链伙伴必须担当起的责任。

为此,浙江移动率先引入以华为鲲鹏处理器等先进处理器作为代表的新算力,推进鲲鹏生态发展,并覆盖到Taishan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到核心网网元等核心部件,构筑全新的5G SA云网络,现已完成了50余项技术规范制定,1万多个测试用例验证。基于这样的手段,浙江移动5G SA云网络可以更好地满足高安全、高可靠的行业客户需求,同时也可避免单技术路线依赖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和硬件层级的安全漏洞风险,对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通信核心技术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其次,5G时代运营商业务从传统语音+数据拓展到千行百业,5G网络需要支撑这样的业务转型,从连接(语音+数据)到以切片为载体的服务包销售,将网络的能力作为一种服务包销售给个人或企业,重新定义新商业。这需要整个网络进行协同,其中处于网络中心位置、作为抓手的核心网需具备切片和敏捷运维能力,同时公有云与MEC(边缘计算)形成生态合力、云边协同,为行业应用提供端到端极致的网络服务,支撑运营商实现5GaaS转型。

目前,浙江移动在5G SA云网络上已经率先完成全领域规模测试,并持续打造基于5G SA的超低时延和极速带宽体验,赋能千行百业。基于当前的5G SA网络、结合5G+MEC技术,5G SA云网络可以实现时延相比4G 5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带宽17倍以上提升,实测所得的时延最低可达10ms以下、网络下行速率可达1.7Gbps以上。

类似于4G时代的VoLTE技术,在5G时代提供高清语音通信的是VoNR技术。基于5G SA云网络的VoNR通话,在保证客户高清视频通话的同时还可以让客户同步享受到超高速下载的服务。在现场,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建华与浙江海港集团宁波港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昂涛打通了首个5G VoNR通话,从现场效果来看,话音清晰、视频画面流畅。

5G SA云网络同时还具备高性能的网络切片能力,从而真正使5G网络具备了高隔离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浙江移动以此为基础提供的行业特色的SLA定制化服务,可为客户带来端到端有保障的差异化网络体验。比如为吉利汽车实现无人驾驶提供的高可靠切片,可靠性高达六个9、端到端时延小于10ms;为腾讯云游戏提供的资源保障切片,抖动小于10ms、端到端时延小于30ms。

浙江移动5G一路领跑背后

2018年初开始杭州“5G之城”建设以来,浙江移动一路先行先试,在5G站点开通、精品区域打造、5G产业联盟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孵化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多项全国乃至全球第一。在笔者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奋楫争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浙江移动堪称中国移动在创新探索上的一支先头部队。它于2012年3月底便宣布开通4G/TD-LTE体验、2015年8月17日宣布商用4G VoLTE,在4G时代就已持续领先。在运维领域,亦率先展开以网络为中心的运维模式向以客户和业务为中心的运维模式转型,引得海外运营商纷纷前来取经。

5G网络建设上,在开展5G规模实验之初的2018年3月,浙江移动就率先开通了全球首个3GPP标准5G基站和2.6GHz频段5G/4G双模基站。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与试验,现已实现杭州主要城区及主要科创园区超过1300平方公里的5G覆盖,宁波、温州、嘉兴年底前也可实现主要城区和科创产业园的5G覆盖,全省移动5G网络规模化建设正在按照“1+3+7”计划积极推进中,预计到今年年底5G基站的规模突破将1万站。用户发展上,浙江移动目前为止已在全省11个地市打造5G体验厅总计39家,发展持有5G终端的5G体验客户1.3万名。

建好5G,更要用好5G。在产业生态建设和应用孵化方面,浙江移动亦成果卓著。它所牵头成立的全国首个5G产业联盟,目前已经发展了以领头羊、独角兽等行业领军企业为代表的成员单位达106家,联合“五横十纵”面向十大重点垂直领域孵化150余项创新项目。而在过去一年多的试验网阶段,这家运营商开展了全球范围最大规模的应用验证,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其5G+工业制造解决方案在杭汽轮、绍兴喜临门、嘉兴新凤鸣等企业实现实际应用;在广电视频领域,已联合浙江广电、杭州广电等广泛开展数十场5G超高清直播,并打造了VR超高清视频云平台;在交通领域,联合中汽研、吉利汽车等在宁波、嘉兴实际部署了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并在宁波港打造了基于5G的轮式轮门吊远程控制和18路超高清视频的实时回传。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也需要众多乐器的配合方能奏出。浙江移动在创新上“跑得快、跑得远”也离不开一众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支持。以华为为例,在浙江移动5G建设之初即全面参与、积极行动,提供了无线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到终端、到云全覆盖的端到端5G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5G SA云网络中最关键的核心网建设上,华为也与浙江移动一路同行,采用CUPS(转控分离)架构、三层解耦的NFV产品形态,全面验证2/3/4/5G融合核心网的目标方案。据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副总裁刘康介绍,早在2018年6月,双方就联手成功完成NFV四阶段验证,发布了全球首个“三层解耦NFV电信云样板点”;今年4月,实现全球首个5G SA商用。按规划,接下来双方将共同打造全球首个2/3/4/5G SA全融合的目标网络商用,并将在最丰富MEC生态构建和切片商用率先落地方面有所作为。

面向未来,浙江移动方面表示将全面推进5G+计划,通过融合5G+AICDE的创新能力与十大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打造以5G为中心的泛在智能基础设施。同时,依托5G能力构建开放5G生态,实现5G+X应用延展,携手各合作伙伴以自主可控、融合创新、生态共建为方向,在云网络及应用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更好地赋能数字浙江、助力壮大浙江数字经济,推动浙江5G商用进程全面领先。相信以浙江移动的敢于任事、勇于创新,以及产业链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这一天将很快到来,而浙江移动的5G实践亦将成为全球5G商业成功的一笔丰厚资粮。
行业资讯
2019-10-12 22:18:00
10月1日,我国大 数据安全 保护层面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一数据产业发展制度保障顶层设计的尝试与探索,在大数据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在解读该条例时说,在快速发展中,大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大数据安全风险大量存在,大数据安全要求与共享开放需求矛盾凸显,大数据安全法规尚待完善,引发广泛关注。该《条例》包括:保护组织体系、预防保护体系、监管保护体系、应急处置体系、技术防护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工作支撑体系等八大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大数据安全综合治理网格局。

全面涵盖 助力产业

大数据安全是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发展应用就不可持续,大数据产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早在2018年10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专门指出:“要抓紧研究出台我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起草小组牵头成立由贵州省人大有关专委会、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大数据局、省通管局及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分部门、行业、专家等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历时两年多完成《条例》出台相关工作。

《条例》回应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一是正视大数据产业发展以来,注重促进产业发展而忽视安全保障的问题,专门对大数据安全保障进行立法;二是正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过程中监管层面存在的“九龙治水”问题,明确了大数据安全监管主体及其具体职责;三是明确了共享开放与安全保障的关系。

一位业内专家说,《条例》的安全保护对象涵盖了银行、保险、供电、供水、航空、铁路、医疗、社保以及大数据中心等各个重要信息系统,是对以往只注重产业发展而忽视安全保障问题的补偏救弊。

突破难题 厘清权责

《条例》明确了大数据发展中的多个重要问题。

在安全上采取“谁所有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持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从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到具体的建设运行维护人员。首次提出,要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和保护,对数据采集进一步规范,明确了使用数据的合法性。

明确通过大 数据分析 、挖掘、整合等取得的数据或者得出的结论,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得使用、传播,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活动,报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表示,《条例》把大数据所有人、持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从事大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开发、应用、交易、服务等的单位和个人纳入大数据安全责任人调整范畴,共同参与大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还明确了各方在数据采集、使用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对数据安全和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

强化保护 注重隐私

海量的数据基数、极快的增长速度给数据安全保障带来了极大地压力,用技术进行监管,用大数据保护大数据是安全保障的核心和发展趋势。《条例》依据单位大数据安全责任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或数据中心租赁单位等重要大数据安全责任单位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监管要求。

在数据安全方面,《条例》重点突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明确了禁止过度采集,应当经被采集人同意,在公共场所设置数据采集设施、设备采集信息的,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报备。明知是通过攻击、窃取、恶意访问等非法方式获取的数据,不得使用。对人脸、指纹、基因、疾病等生物特征数据也纳入规范范畴。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看来,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数据驱动经济转型的时代,数据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大数据也属于一种资源,而且是基于个人信息数据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要同时做到开发和保护。”
行业资讯
2019-10-12 22:15:00
“随着贵阳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优势的凸显,我们具备了抢抓历史机遇、对接国家战略的良好条件,必须抓好陆港复兴的重大历史契机,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宏春说,市大数据局将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大数据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大力度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引领贵阳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作用,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

近两年来,贵阳紧扣打造“中国数谷”和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目标,纵深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全市大数据发展呈现产业加快集聚、数据融会贯通、行业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贵阳市建成大数据产业园10个,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22.4%。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紧盯打造产业链,以发展新产业撑起新的经济增长极。“市大数据局将严格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应用三个方向,深化对外交流、大数据融合,力争把数字产业做成千亿级产业。”吴宏春说。

在培育千亿级产业方面,要做好大数据产业培育扶持,摸清大数据企业底数,通过建设大数据产业融合平台,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完善大数据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瞄准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定期调度腾讯云西南区技术支撑中心、戴尔服务外包基地、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重大项目,紧盯旷视科技、优必选、依图科技、思爱普等已签约重点企业,确保尽快落地实施;加快推进数博大道建设,围绕医疗、教育、交通、商业、金融等领域,在沿线布局大数据产业体系及智慧体验展示空间,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市大数据局还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出台《贵阳市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

深化融合应用方面,贵阳将在把场景应用作为数据开放切入点、切实打通数据供给侧和需求侧渠道的前提下,推出15个大数据智慧治理和10个大数据智慧民生应用项目;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刷脸支付”信访智能化辅助系统、医疗健康大数据治理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100个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一次办成”,确保“刷脸支付”项目年底前在轨道交通1号线和部分公交线路全面上线试运行;推进“万企融合”“企业上云”,促进本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重点大数据企业合作;梳理三年来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建设情况,摸清底数形成评估报告,出台《贵阳市政务大数据应用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促进大数据融合应用持续有效推进。

扩大对外交流方面,我市将在软件业、人工智能、 区块链 、物联网等领域拓宽对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产业合作把握国际发展脉搏,打造国际一流的示范产业项目;继续深化与印度NIIT、法国人工智能中心、日本NTT、台湾云端物联网产业协会等企业和协会的合作,推进中印IT产业聚集区建设;启动2020数博会筹备工作,继续发挥数博会对外交流平台作用,聚集人才、转化成果、促进合作,助推贵阳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行业资讯
2019-10-12 22:12:00
随着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人类社会已经飞速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如何?备受关注的 数据安全 问题如何保障?相关产业未来前景与趋势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际刚。

大数据应用已渗透至各行各业 记者:我国现在大数据服务经济的应用情况如何?

魏际刚: 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与特殊资产,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无论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繁荣商贸流通,还是宏观调控、解决民生问题、扶贫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大数据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着重要的价值。

大数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与大家日常生活和消费关系密切的大数据应用包括:商品大数据、零售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物流大数据、通信大数据、安防大数据、健康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文化大数据、旅游大数据、金融大数据、气候大数据等。

不仅生活消费大数据被广泛挖掘,生产大数据越来越被重视。研发大数据、工艺大数据、制造大数据、营销大数据、物联网大数据、农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企业服务大数据等,正加速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化、精益化步伐,推动农业、工业、流通、消费的转型升级,让生产、流通、消费实现更快更好的连接与对接。

此外,大数据还是一切人工智能的基础。当下中国正在阔步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算法三大因素,其中云计算是前提,大数据是燃料和基础,算法是灵魂,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靠海量的大数据驱动,“无数据不智能”。人工智能的崛起为大数据服务经济拓展了极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确保大数据安全需从多维入手 记者:在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一直受社会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规范?

魏际刚: 随着大数据的价值凸显、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大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变得十分重要。小到个人稳私,中到企业安全、行业安全,大到国家安全。数据频繁流动会带来安全风险,大数据因其蕴藏的巨大价值和集中化的存储管理模式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针对大数据的勒索攻击和数据泄露问题日趋严重。全球大数据安全事件已呈频发态势。仅以金融大数据安全为例,目前暴露出窃取通讯录、借贷用户数据被随意贩卖、以电话与短信进行营销等多种不安全行为。

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确保大数据安全,政府需要从理念、监管、技术、行业、企业等多维入手,综合施策。理念层面,要树立大安全观,把大数据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管理层面,从中央到地方要构建起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完善大数据法律法规与政策;技术层面,设计建构更加完善的大数据安全保护体系;行业与企业层面,加强行业自律,明确数据应用规范与数据安全边界等。

大数据应用企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记者: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也催生了一批整合、处理大数据的企业,这个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魏际刚: 大数据产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初级阶段,目前大致有四类典型的大数据企业:传统ICT企业内生的大数据公司、脱胎于传统实体行业的大数据公司、传统咨询或信息服务公司转型升级为大数据公司、新兴大数据公司等。

但是,现在各类企业发展水平不一、良莠不齐。ICT企业大数据技术水平近些年迅速提升,开发上线了一些开源的大数据项目,并着力向实体行业渗透;传统实体企业在实践中进行了升级,成长出面对本行业的数据服务公司;传统咨询机构、信息服务公司基于行业知识、研究积累,从原有服务模式向新的数据服务领域进军;新兴的数据服务公司敢想敢做,创新性强,但面临的风险不小。

目前,这个行业还正吸引着大量主体进入,盲目跟风情况不容忽视。人才缺口、数据可靠与安全、基础数据源共享、模式互通、数据流通规则等问题若能有效解决,将有助于更好促进行业发展。

大数据开发利用将成为未来竞争焦点 记者:对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何预期?

魏际刚: 初步预见有八大趋势。一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会呈现稳定高速增长态势,企业应用数据意愿会不断增强,大数据应用能力会不断提高,企业对大数据领域的投入会不断增加。

二是形成比较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构建起从大数据来源、大数据技术提供商、大数据产品开发商、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大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消费者等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大数据与行业、地区、国家融合程度会不断加深,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积累了体量巨大、类型繁多、来源多样的数据资源,大数据应用需求活跃,大数据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大数据开发利用会成为未来竞争的战略焦点之一。

四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铁路、公路、机场、码头、仓库、水利等传统物理基础设施,更需要数字化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公共平台等会得到重视并加快建设。

五是未来大数据业务环境将更加开放,业务生态将更加复杂,参与数据处理的角色更多元,系统、业务、组织边界将进一步模糊,数据的产生、流动、处理等过程比以往更加丰富多样。

六是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智能农业、智能建筑、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智能(交通、物流、零售、金融、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以及产业互联网、产业智联网等发展。

七是大数据安全保障会得到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防护与保障体系建设会显著增强。

八是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完善,政府对大数据的治理能力、监管能力明显改善,大数据产业将会纳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行业资讯
2019-10-12 22:11:00
你有没有去思考这些现象级增长背后的底层逻辑? 所谓底层逻辑,就是这些现象背后本质的、不变的共同规律和特性。
最近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 借假修真 ”,这里的现象就是“假”,这里的“真”就是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我们要通过现象的“假”找到背后的“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才能做好用户增长。
接下来,我就讲讲三种驱动用户增长的底层逻辑。

01 锚定原理:通过触发“贪”的心理驱动用户增长
锚定是一个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概念,指人们对某事某人某物做判断的时候,会将某些特定信息和物品的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对比 ,而这个特定的物体就是“锚”,也就是做判断的标准和依据。

我们在进行创意和营销的时候,往往通过设置“锚”来达到用户增长的目的。

锚定效应用得比较多的是价格锚定。锚定价格就是用户在判断商品价值时候的起点价格。简答地说就是消费者会为自己找一个价格标杆,也就是一个可对比的价格,通过对比做出判断,避免自己自己受到“伤害”,保证自己能占到便宜,这个时候“利己”的作用就产生了。
比如我们在做很多促销活动的时候,原价239元,3.7折,现在88元,一定要把原价标出来,再划掉,目的就是通过与原价的对比,触发用户占便宜的心理,从而带动销量的增长。

▲促销活动的价格锚定

阿里巴巴推出的88会员活动,其实也是运用了价格锚定的原理,用户只需要88块钱就可以获得天猫、饿了么、优酷、虾米、淘票票等产品的权益,而单独买这些会员,则需要626元。

626元就是一个 锚定价格 ,而且这个会员对于淘气值低于1000的用户,要888元才能购买,888元又是一个锚定价格。通过价格锚定,促使更多的用户购买88VIP会员。

阿里88VIP利用锚定原理驱动用户增长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提升复购率

根据规则,88会员必须是淘气值攒到1000分才有资格购买,淘宝只有25%的用户有资格,有资格的用户一通过锚定价格对比,88元太便宜了,赶紧购买。其他没有资格的用户为了购买会员会就会增加在淘宝上的下单频次,从而增加用户的复购和流水的提升。
提升留存率

会员对很多商品可以享受95折的权益,当用户成为88会员后,在购物的时候,比如京东上也有卖的,但一想到自己是淘宝会员,而且还是95折,就会先想到在淘宝上购买,从而增加了淘宝的留存率,将用户牢牢地留在了自己产品上。
会员整合与打通

对整个阿里来说,88会员还可以打通天猫、饿了么、优酷、虾米、淘票票等产品的用户,实现用户共享。 在88会员打通一年内,为饿了么带来了32%的新用户,而优酷这个比例则高达38%。

▲88会员“透明”账单

除了价格锚定外,还有形象锚定,比如例如Coach在很多城市喜欢挨着LV开店,就是想通过LV的形象来锚定自己的形象,塑造在消费者心中的高端的形象,带动高端用户的消费。

最后再整简单归纳下,锚定效应简单地说就是要找一个参照物,通过这个参照物对比,从而触发用户的增长行为。


02 损失厌恶:利用用户的“痛失感”驱动用户增长

损失厌恶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也就是我们失去某样东西的痛苦程度会远远高于我们得到这样东西的开心程度,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行为经济学家还计算出了一个准确数值,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在营销和运营活动中,常常用到如下一些“损失厌恶”效应的方法来带来用户增长:
1. 买多送多
我们在做活动时候经常会做促销,八折、五折等等,当然也有效果,毕竟用户都是贪图便宜的。但每家都这样做的时候,活动做久了用户也会产生免疫了。我们就需要换一种促销的玩法。

当时我在百度外卖的时候,我们联合商家“旺顺阁鱼头泡饼”做了一次“ 吃多少送多少 ”的活动,效果非常好,就是利用了损失厌恶的原理。

我们当时是这么做的:用户第一次购买没有折扣,但可以给到相应的返券,比如你吃了200元,送你一个200元的券,但这个200元只有下次才能用,但并不是都可以全部用完,比如你下次购满150可以用50元,购满300可以用100元,你要把200全部花掉,需要吃600元,实际上我们将折扣的优惠换了一种玩法。

这样的一个策略有什么好处呢?

(1) 减少平台成本

因为旺顺阁鱼头泡饼客单价比较高,最便宜的也要将近200元,如果商家和平台来补贴,太低补贴达不到好的效果,太高补贴,如果做到五折或者更低,补贴费用会非常高,商家和平台都难以承受。

(2) 触发用户购买

近200元的客单价,对于平时每顿消费只有几十块的外卖用户来说,价格的确比较高。在没办法做到五折或者更低折扣的情况下。通过吃多少送多少,唤起了用户损失厌恶的心理,用户一看送200元代金券,觉得这么大额的现金券不“贪”损失太大了,于是就不由自主的下单了。

(3) 提升二次复购率和客单价

用户领到200元的代金券后,总觉得不花更浪费,损失更大,为了不浪费,用户又会产生第二次购买。看上去用户领取了一个200元的代金券,但是商家和平台实际只补贴了30%,也就是只做到了7折,但如果我们直接给到用户7折,他们的感知就不如活得200元的券好。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行业资讯
2019-10-12 22:08:00
大数据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是基础性资源,也可以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思考方式。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018年我国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之一——“大数据杀熟”就是例证。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互联网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自身所拥有的用户数据信息深度分析,对分析出的客户消费习惯进行分类,进而对老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价格歧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禁止“大数据杀熟”。

近年来,不少商家被曝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在出行、住宿、网购等领域尤其突出。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前车之鉴,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曾小范围尝试了价格歧视的定价手段,同样的DVD碟片,新用户的购买价格是22美元,但如果是一名被认为有购买意愿的老用户,价格就会动态调整到26美元。不过,这一尝试在遭到用户发现并投诉后,亚马逊很快下线,并承诺不再进行价格歧视,并将“大数据”转而应用到网站的推荐系统上。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运用技术手段“看人下菜碟”式的“杀熟”, 无疑伤害了老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背离了公平诚信的基本原则。该行为违反了我国民法总则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的原则。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总而言之,这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既丧失了信用,又违反了法律,从长远来看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与其“杀熟”,远不如利用技术为消费者定制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进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治理“大数据杀熟”,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予以引导,并对有“杀熟”行为的相关企业进行曝光和严惩,加大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从政府管理的层面规范企业行为,避免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肆意获取和滥用。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货比三家或者就同一商家同一产品进行比价,以避免自己被“杀熟”。同时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对所有APP上访问通讯录、获取位置信息等权限设置要慎重,不要将自己的信息随意提供。此外,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被恶意使用,或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积极搜集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行业资讯
2019-10-17 10:32:00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一条技术赋能的路径。用数字技术变革来推动治理变革,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从农业到工业,从刀耕火种到声光化电,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人类的组织方式、治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未来十年,是整个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可靠易用的云、更加智能的大数据、云端一体的智联网和随时随地的移动协同这些关键技术,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在重塑我们的需求、生产、供应、消费以及整个社会的治理方式。我们正处于“数据智能化”和“治理现代化”的交融交汇阶段,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融合先进的服务理念,能够推动数字政府进一步发展,助力治理现代化。

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能够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比如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统一的云平台、政务中台、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很多事情可以一网通办。比如福建推动“马上就办”掌上便民服务,通过对接数字福建公共平台,构建全省一体化掌上便民服务大平台。“江苏政务服务”“云端武汉”“内蒙古i税服务平台”……各地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日益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的目标,“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还可以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比如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信息。比如在城市交通治理领域,通过物联网、视觉识别、人工智能算法等,可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提高城市交通服务的承载力和运行效率。再比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大数据可以实现信用价值的显性化,杭州根据信用积分推出“先看病后付费”,信用记录良好的患者可在全部就诊结束后48小时内或出院时一次付清各类款项。在经济运行、社会治理、信用建设等各方面,都可以运用大数据的实时、精准和智能等特点进行赋能,从而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治理水平。

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国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中国独特的制度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够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既孕育了一批中国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也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优势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不断用“数据智能化”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面向未来,我们要拥抱新的科技浪潮,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探索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行业资讯
2019-10-17 10:23:00
开拓 云计算 蓝海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卫方案”
云天大会现场,人民网主持人郑紫豪主持会议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致辞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致辞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赵旭辉致辞
中卫市委书记何健致辞
人民网中卫10月16日电 (贾 茹)云聚中卫,数见未来。10月16日,由人民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卫市人民政府主办,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数据、宁夏中关村产业园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绿色、创新、自主、共享”2019云天大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国内云计算龙头企业领军人物、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云计算、电信运营商、电子信息、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行业的1200余位重要嘉宾出席。
大会主要由“2019云天大会”主论坛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创新分论坛、宁夏(中卫)融媒体发展、商业航天(航空)产业发展、5G·多云协同与云应用、云天中卫建设等7个分论坛组成。
开幕式现场,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表示,宁夏中卫市通过抢抓建设西部云基地机遇,以云计算产业带动了中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稳步发展,昔日的中卫戈壁荒漠,已经发展为中国互联网“大脑”。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作为国家互联网领域内全国性、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助力中卫的发展,让更多民众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为西部云基地建设以及祖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9月,人民网在宁夏中卫建立了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并承担起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国家大数据应急指挥中心、国家党建大数据平台等,人民数据与宁夏中卫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人民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从长远来看,大数据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由衷地希望,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贡献智慧、增进交流、凝聚共识,为新时代做好云计算和大数据工作助一臂之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表示,目前,云计算市场规模保持多年高速增长,技术和产业生态日臻完善,应用范畴正从互联网行业向制造、能源、交通、政务、金融等更多行业领域渗透,已成为提升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继续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赵旭辉表示,中卫西部云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汇集了一批国内外大数据龙头企业,并在国内率先建成全自然风制冷、模块化定制、超大规模部署的新一代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宁夏工信厅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卫市委书记何健表示,目前,云计算产业已成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转型追赶的重要引擎、创新创造的重要源泉,“云天中卫”这张靓丽的城市品牌正焕发着耀眼的时代光芒。此次大会,必将碰撞智慧、升华思想,带来国际领先的发展理念,多角度诠释最新技术进展和市场趋势,进一步奠定“云计算领跑者”的身份地位,也必将为业内企业创造无限商机、为学术研究开辟广阔天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
会上,人民数据(中卫)大数据中心、浪潮(宁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公有云启动上线。同时,签订了中卫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投资协议、中国移动二期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等8项签约。此外,大会宣布成立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联合会,还发布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宁夏宣言》。
据悉,2018年7月,中卫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云聚中卫 引领未来”云天大会,会上推介发布了云计算产业的中卫标准和中卫公式,签约西部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等7个项目,协议金额50亿元,中国天翼云宁夏节点和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等4个机构在中卫设立,并发布了中卫“六最”云基地目标和数据中心建设中卫公式。 凝聚共识,汇聚智慧。我们相信,未来,中卫市将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覆盖城乡居民的民生服务应用及数字化的社会治理综合应用,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信息长效保护机制,催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真正为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卫方案”。
行业资讯
2019-10-16 13:12:00
被称为美国“最严厉、最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加利福利亚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不同于以往美国联邦层面的,针对特定行业、特定事项的隐私法案,CCPA广泛适用于在加州开展业务,收集处理加州居民个人信息并符合一定门槛条件的企业。从全面性来说,这是美国目前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州隐私立法。

CCPA规定了新的消费者权利,涉及企业收集的个人信息的访问、删除和共享,旨在加强消费者隐私权和 数据安全 保护。企业负有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消费者控制并拥有其个人信息;CCPA提高了美国保护隐私的标准,对于不遵守法案或导致数据泄露的企业处以罚款。

CCPA从通过至今一年多以来,加州议会又陆续讨论了十几项CCPA修正案,并审议通过了其中六项法案,不断廓清制度规范,推动CCPA走向「成熟定型」。据报道,2019年10月10日,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Xavier Becerra公布了根据CCPA提出的实施细则,通过实施细则来促进CCPA宗旨的实施。拟议的实施细则将建立可行的程序,以保障消费者在CCPA下的新权利,并为企业如何遵守CCPA提供一定的指导。

此外,Xavier Becerra总检察长将在2019年12月2日至5日,举行四次公开听证会,为所有感兴趣的人提供就实施细则进行口头或书面陈述及评论的机会,建议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6日17:00时。

仅有2%的企业表示做好准备

距离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CCPA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那么美国企业是否已经做好相应准备了呢?

IAPP/OneTrust分别于2019年4月和8月主要针对美国企业的员工(各种规模)进行了CCPA准备度(CCPA Readiness)调查。在2019年4月的调查中,企业现已或者可于2020年1月1日之前完全遵守CCPA的比例占55%,而奇怪的是,在8月的调查中,这一比例却降到了49%。调查结果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雇主应该遵守加州即将实施的隐私法,然而,只有约2%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企业已经完全做好了应对CCPA的准备。

所以,即使企业现在认为这些隐私法不适用于自身,但相关标准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此外,虽然存在法律的不适用,但如果企业违反或损害了相关标准,也会追究它们的民事责任。这是否说明了企业对CCPA的态度呢?

所以,即使企业现在认为这些隐私法不适用于自身,但相关标准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此外,虽然存在法律的不适用,但如果企业违反或损害了相关标准,也会追究它们的民事责任。

对中国相关企业的影响

CCPA法案适用于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展业务的实体,即使其可能在加利福尼亚州并没有设立办事处,而只是对在该州经营的企业进行了投资。该法案还可能成为其他美国联邦或州隐私立法的先声。由于CCPA的一些条款可向前追溯12个月,因此企业应该立即开始规划其合规工作,包括进行数据映射和业务影响评估。中国企业应当:

首先确定自身是否是CCPA管辖对象;

对公司目前实践与CCPA要求进行差距评估;

准备并执行工作计划并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合规,在适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合规工作成果;

理解CCPA与GDPR条款中的细微差别,例如鉴别商业主体合作伙伴为服务供应商、第三方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开展合规工作,包括:

进行数据清点;

设计流程以回应个人权利要求;

起草隐私通知;

准备合同,包括更新GDPR数据处理附录(DPAs)以涵盖CCPA。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用户数据发财大行其道,而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尤其是广大个人用户的隐私,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近年来,美国互联网企业泄露用户数据事件接连发生,且愈演愈烈。2018年3月爆出的“剑桥分析”丑闻中,8700万脸书用户数据遭泄露;2017年11月优步数据泄露事件中,5700万用户数据遭殃;2017年10月,雅虎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涉及的用户数高达30亿……

加州通过新法案保护用户个人数据隐私,给众多互联网企业敲响了警钟。个人信息法制建设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内企业走出去同样需要回应个人数据法律保护的共同关切点。

个人信息保护的“中国方案”如何完善

大数据时代,数据泄露无孔不入,存在问题层出不穷。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公民隐私安全问题,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个人信息保护的“中国方案”该如何完善呢?

事实上,我国也在持续快速推进隐私保护工作。

2003年,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就已经开始展开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形成专家意见稿。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窃取、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的行为作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规定,之后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又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做了补充。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出规定,明确了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及保护的要求,并规定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更正或删除的权利。

2017年12月29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从信息权利保护的角度全面规定了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保存、使用、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公开披露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的处置等。并于2018年1月正式实施。

2019年6月25日,《密码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窃取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加密信息或者密码保障系统,不得利用密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此外,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我国还陆续制定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然而,缺乏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法成为制约我国个人隐私保护的最大瓶颈。

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新锐表示,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者现在面临的是一方面要“补课”,借鉴各国立法中被证明有效的部分,另一方面又要回答中国的独特性问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认为,当前我国可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逐步将法规上升为法律。“推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然后迅速地把它细化,然后在细化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东西和实践之间发生了比较大的冲突,再做及时的调整。”

在这方面,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齐爱民表示,未来立法者可以考虑采用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主,授权相关主管部门制定该特定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配套规则的立法模式,更加灵活地处理不同场景对于个人信息的需求。

显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罗汉堂秘书长、湖畔大学执行教育长陈龙所言,“所有的人都同意,一定的隐私保护是应该的,但当信息的交流同时成为这个时代的动力和种种担忧的源头,同时其中的取舍对每个人都不同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话题上,没有简单的理所当然。
行业资讯
2019-10-16 11:45:00
10月14日,德国《商报》报道称,该报提前拿到了德国电信监管机构——联邦网络管理局最新版电信网络安全草案。德国总理默克尔允许华为参与到该国的5G网络建设中,最初计划阻止华为进入德国市场的条款未出现在草案当中。

报道称,联邦网络管理局会在未来几天公布这一最新草案。在与企业和协会进行商讨之后,相关规定将于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生效。

《商报》称,草案中的这一决定受到了德国总理府的干预。德国政界消息人士表示,默克尔担心(在华为问题上)与中国产生摩擦,亲自出面反对可能导致华为无法参与本国5G建设的安全条例。

德国《商报》是德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类报刊,经济新闻报道具有权威性。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出席第21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曾在《商报》发表署名文章。


德国《商报》报道截图:默克尔为华为5G敞开大门

德国《商报》14日援引最新版电信网络安全草案称,草案规定,德国电信、沃达丰等网络运营商必须确定其在网络架构中的关键领域,以提高他们的安全级别。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BSI)有责任对用于建设5G网络的产品进行安全筛选和检查。

德国政府希望,包括华为在内的这类设备制造商签署一份可靠性声明。如果未来某天,制造商的产品被发现用于间谍或破坏活动,政府能够参考这份声明清除设备,惩罚制造商并向其索赔。

然而,德国政府的决定却受到不少来自联邦议院的阻力。德国联邦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吕特根(Norbert R ttgen)呼吁,进行“密集的议会辩论”。

德国《商报》称,行政规定的制定很少在德国引发争议。一年前,这些移动网络的规则只有专业人士感兴趣,现在却成了政治问题,美国和欧盟都在介入。

美国一直走在“封杀”华为的路上,要求其盟友拒绝使用中国的网络技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引入了相关条款,禁止华为参与本国5G网络建设。

虽然在华为问题上美国给德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美国驻德国大使还写过威胁信。但德国最终没有跟着美国的步调走,没有放弃使用华为。

今年3月,默克尔便表示,德联邦政府已经决定,不会“简单地将某一企业或是行为主体排除在外”,而是对这些参与5G竞标的企业提出要求,并将相关的要求写入到电信法规之中。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今年上半年也多次表示,德国5G建设不会排除华为。

5月16日,德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约亨霍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日前已更新了对于网络安全的最新要求。我们的立场是,包括华为在内的任何网络设备供应商都不应被特别排除在外。无论名称如何,任何满足安全要求的企业都能参与进来。”

除此之外,德国的运营商也希望留住华为参与5G建设。目前,德国三大电信巨头:德国电信、沃达丰(Vodafone)和西班牙电信德国(Telefonica Deutschland)都在广泛使用华为的设备,而对外界流传的,所谓华为会带来安全问题,三家运营商都认为毫无根据。

德国电信在今年年初的一份内部文件中发出警告:如果将华为从5G网络供应商中排除,将会导致该技术在欧洲的发展至少延误两年。而这些电信业者将被迫拆除所有华为设备,付出成本达数十亿欧元。

与此同时,华为也始终明确反驳对其技术安全性的质疑。法新社报道,华为德国公司的技术主管哈斯(Walter Haas)曾表示,华为产品没有“后门”。哈斯说,华为是一个"推手",是让其他公司能够使用自己的技术并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开路先锋。

今年上半年,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短期内两次访华。6月中旬,阿尔特迈尔访华行程中的重要一站是上海,在这里,他会见了华为集团的总裁任正非。德新社称,阿尔特迈尔在会面中听取任正非的意见,并亲自向他“传达”德国对5G建设安全的要求。

针对德国5G建设,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今年7月曾表示,德国不想放弃华为5G,打了个政治正确的“擦边球”。

郑春荣称,一方面,如果排除华为参与德国的5G网络建设工程的话,对德国而言成本会非常高,因为华为迄今已经多方面地参与了德国的网络建设;另一方面,排除华为,会使德国在5G建设上落后很多年。

最后,德国选择了一个政治正确的“擦边球”:他们一直强调,不能针对特定海外公司进行封杀,但他们提出,参与德国5G建设的企业,要达到一定的国家安全标准,让华为给他们一定的承诺,这样德国也算是给了美国人一个交代。
行业资讯
2019-10-16 11:29:00
在10月12日举行的国家大数据(京津冀)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交流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京津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集聚逐步显现,逐步形成了由基础架构、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和支撑服务构成的完整大数据产业链。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结合多年全国大数据案例征集的数据及行业资源,从京津冀大数据融合发展现状、分领域融合分析、努力开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新局面等角度,对京津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京津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京津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成效显著,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行业应用不断深入、融合基础不断夯实、产业协同初步形成、产业集聚逐步显现。

在顶层设计方面,三地政府分别制定并发布了促进 云计算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保障。2017年8月18日,在天津启动运营的“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已成为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廊坊建设的“京津冀大数据感知体验中心”于2017年5月18日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在管理体系方面,京津冀在各自区域内推动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推进公共基础信息共建共享,提高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水平,推动数据资源的统筹利用。北京市六里桥市级政务云、天津市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云上河北”建设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政务资源的共享整合。

在基础设施方面,数据中心规模增长迅速,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北京张北“中国数坝”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承德的“1144”工程等落地实施,初步形成了张家口、承德、廊坊等环京大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带。

在行业应用方面,交通大数据协同应用,河北高速大 数据分析 平台整合河北全省高速公路历史和实时业务数据80亿条,实现了路网运行分析、节假日交通态势预判、异常车辆分析等几十项大数据分析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协同应用,河北省级双活数据中心建成并稳定使用。全省467家二级以上医院依托河北健康云的双活数据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3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0000多个村卫生室的国内最大规模省级统一部署的乡村一体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旅游大数据协同应用,京津冀旅游大数据协同平台基于用数据服务政府、服务旅游行业、服务游客的理念,针对旅游行业监管、规划等众多业务难题,构建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平台服务体系。工业大数据协同应用,滨海工业云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以超级计算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为近200家大型及上市企业提供平台支撑。截至2018年底,注册用户超过15万户,重点企业用户平均信息化投入成本降低70%以上,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在融合基础方面,安排大数据应用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相关项目建设。

在产业协同方面,各示范区根据试验方案,突出各自大数据产业发展特色,示范区之间的产业协同逐步形成。

在产业集聚方面,2019年,在工信部评选的94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中,京津冀企业入选33个。其中,大数据产品案例10个,主要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交易流通、清洗加工、安全保障;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案例23个,主要涉及工业、交通、能源、医疗、金融、商贸等行业领域。

白皮书还对京津冀大数据在工业、医疗、交通物流、旅游等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分析。白皮书建议,为努力开创京津冀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新格局,下一步,京津冀三地需强化数据连接整合,提升融合支撑能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优化融合要素保障;促进数据深度应用,培育融合发展生态;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发展政策体系。

39个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秀案例发布

在10月12日召开的国家大数据(京津冀)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交流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39个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秀案例。

这39个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秀案例分别为:交通管理大数据“云指”“云瞳”平台、AI政务大数据服务平台、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回天有数——超大社区城市治理大数据平台、王府井全渠道中心——智能营销系统、空间楼宇和产业经济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大数据实时交易反欺诈项目、国家苹果大数据公共平台、一体化城市数字治理应用场景、生态环保大数据动态监测应用场景、大数据乡村振兴应用场景、智慧医院应用场景、精准招商引资数据应用场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应用场景、智能综合交通应用场景、工厂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冷链物流监控应用场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应用场景、数字信用档案应用场景、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大 数据安全 分析应用场景、“三个一”新型社会治理智慧应用场景、未来天津“数字孪生”与“城市智脑”应用场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供热大数据应用平台项目、绿色生态城市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智慧能源管控大数据平台、长城汽车全球运营与决策中台、基于物联网智能水表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天启卫星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空气质量智能实时管控平台、张家口智慧城市综合能源大数据云平台应用试点示范、货运宝、高速公路指挥调度平台、不动产大数据平台、新龙产教融合大数据服务平台、“云上武邑”智慧城市、乐聪云版权大数据平台、智慧民政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智慧城市PPP项目。
行业资讯
2019-10-16 11:24:00
【目前5G集中建设的关键阶段和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上,存在选址难、进场难、索要高额协调费和场租费等突出问题。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公共基础设施开放要求,出台建筑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随着5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5G网络的建设。年内中国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5万个5G基站,中国联通则与中国电信共建5G网,以求高效实现5G网络覆盖。

5G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有助于降低5G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成本,快速形成5G服务能力。但业内分析,这或许将对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5G对于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此外,在5G网络建设中,运营商普遍反映存在选址难、进场难、索要高额协调费等问题,同时期待在电价、税收方面能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5G网络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今年9月9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

两家运营商将政府分配的不同5G频率拿出来共享建设一张接入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各自发布公告,表示这将有助于高效建设5G网络,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5G运营企业业务竞争进一步加剧,迫于成本方面的压力,考虑到在短时间内要建成质量好的网络,一些运营企业会采取共建共享的策略,这是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加快业务上市的一种手段。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共建共享可令每家运营商节省2000亿元资本开支。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亦认为,若双方共建共享,将节省资本开支,而且数字会“很可观”。

而5G网络基础建设成本高、难度大与其本身的特性紧密相关。相比4G网络,5G基站功率更大、能耗更高,使得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幅上升;其次5G频率更高,使得站址更密集、新增站点选址难度大;同时5G大带宽对传输网络的需求大等问题,使得5G整体投资将超过4G的4倍以上。

王志勤表示,基站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国家5G频率在3.5GHz和4.9GHz,跟1.8G相比的话基站会增加一倍。而且5G不光覆盖到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可能会进一步深化,例如工厂等行业应用的场景会更多一些,所以基站数量会有一定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5G技术是大带宽,5G的100M带宽与4G的20M带宽相比是5倍的性能提升,大规模天线的技术运用,使5G产品本身的性能更强,同时带来基站的成本和耗电问题。初期阶段成本还是在耗电的层面,达到4G的2倍左右,但随着规模化生产,成本和耗电会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王志勤说。

对此,中国铁塔研究院院长窦笠表示,在目前5G集中建设的关键阶段和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上,存在选址难、进场难、索要高额协调费和场租费等突出问题。他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公共基础设施开放要求,出台建筑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各地新建、改(扩)建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综合管网、大型工程项目等,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环节、建设单位施工图送审环节、竣工验收环节,均应有配套通信基础设施相关规范要求。

  共建共享难点多

虽然联通与电信资源高度互补,但面对这一新技术,双方在大范围、深层次推进共建共享时,仍将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王志勤表示,通信设备共享的难点和挑战是,无线网络要满足两家运营企业的需求,要求这两家运营企业在很多技术路线上要协调一致。从网络管理层面来说,一个地区只有一个运营商能够管理,另外一个运营商能够观测但不能实施基站参数的调整,为了使一张网络能满足两家运营企业的质量需求,它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沟通协调。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江志峰表示,5G共享共建以后,基站将来要由两家进行调用使用,不可避免会产生协调的问题。因此内部要建立管理的规程,通过协议的约束来优化协调沟通的机制。

即使存在很多挑战,柯瑞文仍多次强调,双方在共建共享的大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双方都认为是对双方有利、对行业有利、对用户有利的事情,大家都不算小账,都算大账,把握这么一个行业的机会,抓住5G的机会。”

从国家、行业角度来看,共建共享带来的市场竞争的减少,或许会降低通信行业的竞争活力。

“如果变成一张网络的话,会变成市场垄断,运营企业可能就没有动力做技术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和活力等各方面也可能会大大降低。我们认为有效的市场竞争是必须要保证的,市场化是推动技术产业发展和服务提高最有效的手段。”王志勤说。

江志峰表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能有现在的良好基础和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我们有充分的市场竞争的环境,有效的市场竞争是促进企业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有效动力。在共建共享方面应该做到不损害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电信和联通探讨的共建共享限于无线基站的接入方面,互联的核心系统还是相互独立的。

此外,5G网络的共建共享给监管机构也带来挑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这几年监管部门贯彻的反垄断法等给运营商开过一些罚单,而共建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监管机构鉴定事实比较困难,对于市场监管、对于国资部门来说是考验。

  期待通信用电优惠政策

今年6月5G商用牌照发放之后,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溢出效应显著,每投入1个单位,将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

但目前三大运营商压力很大,一方面是5G的巨大投入,另一方面则是营收利润的下滑。

中国联通称,受提速降费、市场饱和、激烈市场竞争以及4G流量红利逐步消退的影响,上半年,公司实现移动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787亿元,同比下降6.6%。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表示,近几年提速降费,通信产业为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民生福祉贡献很大,业绩、利润也在持续下降,但是又要不断投入,所以希望国资委在央企考核等方面给运营商松绑,让大家有投入积极性。

此外,运营企业希望在电价、税收方面能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过去一两年电价已经降了10%,如果可以加大力度,从10%加大到30%的话,预计可以降低700亿元的电费。在税收方面,也建议将电信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与互联网公司统一为6%。”中国联通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严斌峰说。

窦笠表示,5G基站功耗高,随着5G基站投入规模使用,电费开支将直线上升。根据他们的初步测算,今年全年预计交付10万5G站址,年化电费将达20亿元。因此建议推动出台通信用电优惠政策,加大5G用电支持力度,在用电申请、电力增容和直供电改造上为5G网络建设提供便利,并给予电价优惠。
行业资讯
2019-10-16 11:20:00
从今年4月份第一个5G商用网络发布以来,短短6个多月,40多个运营商已经宣布5G商用。5G产业发展之快,那么,究竟将如何改变社会?设计的业务场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当前阶段,5G的商用进程既取决于如何高成本效益地实现5G网络快速覆盖,也和充满想象空间的行业应用场景息息相关,5G技术的优势只有赋能千行百业方可产出巨大商业价值。9月20日,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后的第107天,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5G真正的应用场景80%是物与物的通信,是To B的业务模式,针对手机用户的To C模式只占20%的比例,由此明确不能以短时间内发展了多少5G用户来要求和评判中国5G商用是否成功。

在2019年10月15日的MBBF2019(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透露华为5G规模商用最新进展:目前5G商用合同已达到60多个,发货数达40万模块(指5G Massive MIMO AAU模块);已经有136款终端,2020年终端数量将会超过500款;预计2020年5G用户数将超过2亿,2021年将会超过5亿。

从现场演示的PPT可见,华为5G60多份5G商用合同中,32份来自欧洲、11份来自中东、10份来自亚太、7份来自美洲、1份来自非洲。今年5月杨超斌曾在一次媒体会上表示,当时华为商用合同为40多个,发货数为10万模块。

30万不含美国公司元器件的华为5G模块已向全球发货

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近期接受外媒采访时则表示,华为大多数最先进的设备已经没有美国零部件,换成自己的零部件后设备效率比原来用美国零部件时还提升了30%;今年5G基站产量预计约为60万个,而明年至少可以生产150万个。

15日,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在MBBF2019后的媒体圆桌论坛上还表示,Massive MIMO目前发货超过40万,其中有30万模块是在5月16号(实体清单)之后向全球发货的。“有一部分模块是含有美国元器件,有一部分不含美国公司元器件,从产品视角来看,没有任何差异,华为采取的是不同市场混合发货,很难说哪个国家发的是哪种产品。”


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

杨超斌表示,“在欧洲,因为土地是私有的,光纤很难接入。5G技术让移动宽带的速率媲美光纤,成为郊区家庭宽带接入的理想选择。欧洲计划在2020年实现50%的家庭宽带接入,5G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在10月15日的MBBF2019上,中国移动副总裁赵大春表示,中国移动规划2019年在50个城市建设5万个5G基站,2020年将扩大5G网络覆盖到超340个城市。截至目前,在智慧工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中国移动与行业企业基于5G的探索,进入实践阶段。在终端方面,中国移动将推动5G终端的多模、多频、多形态发展。

论坛期间,振华重工、中国移动、沃达丰和华为联合发布了《5G智慧港口白皮书》,四方将在智慧港口领域,结合人工智能、 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为客户打造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华为联合中国移动强化与振华重工的合作,在上海洋山港、宁波港项目中建设5G港口专网,开展轮胎吊远程操控的试点验证。利用5G的大带宽能力可实现轮胎吊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同时5G的低时延能力可实现远程实时操控。集装箱操作员在中控室即可完成精准移动、集装箱抓举等操作,且可操控多台轮胎吊,在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10月15日,华为MBBF2019在瑞士苏黎世开幕。本届移动宽带论坛由来自全球的运营商、产业链、垂直行业、标准及行业组织、媒体和分析师等1600余人出席活动。现场展示了最新的5G技术方案、商用案例,以及面向2C、2H、2B领域的丰富应用,包括5G云AR/VR、5G 8K直播、5G 云游戏、5G机器视觉、5G远程控制等。

来自瑞士的5G应用案例:华为+Sunrise

5G加速而来,没有杀手级的应用,只有杀手级的体验。从今年4月份第一个5G商用网络发布以来,短短6个多月,40多个运营商已经宣布5G商用。

5G产业发展之快,那么,究竟将如何改变社会?设计的业务场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当前阶段,5G的商用进程既取决于如何高成本效益地实现5G网络快速覆盖,也和充满想象空间的行业应用场景息息相关,5G技术的优势只有赋能千行百业方可产出巨大商业价值。

对此,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MBBF2019就“5G加速前行”进行了主题发言,胡厚崑强调要建立跨产业的生态合作,以共同找到适用5G的业务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在本届论坛期间,华为联合Sunrise在瑞士发布了欧洲首个5G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携手本地合作伙伴共同促进5G生态繁荣。胡厚崑表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先优势,通过5G联合创新中心,我们就可以聚焦专长,各显神通,把5G技术优势和行业解决方案特点结合起来,增强竞争力。”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就“5G加速前行”进行了主题发言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就“5G加速前行”进行了主题发言

论坛开幕前一天即14日,瑞士运营商Sunrise携手华为成立了欧洲首家5G联合创新中心。通过此举,两家公司将共同致力于为私营部门和企业界研发5G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将助力瑞士打造5G生态,Sunrise和华为将在Sunrise总部所在启用已发布或即将商用的5G应用场景。

华为还在联合创新中心内设立了配备先进技术的OpenLab。在OpenLab中,5G应用开发人员能够利用端到端5G现网,先在真实场景下对应用或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再将其投入商业运营。为辅助测试,华为还将提供IoT传感器和终端设备等部件。

此前在今年5月,瑞士第二大运营商Sunrise已携手华为推出瑞士首批 G智能终端。例如,在位于苏黎世Ambassador House的Sunrise体验门店内,可以通过华为室内覆盖系统实现5G覆盖。此外,自5月2日起,用户可以在Sunrise网站和体验门店订购华为Mate 20 X(5G),售价997瑞士法郎。Sunrise不限量套餐用户每月只需增加10瑞士法郎,即可享受最先进的5G通信服务。
Sunrise携手华为成立欧洲首家5G联合创新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Sunrise和华为14日还宣布,5G商用网络智能手机多用户小区容量首次突破3.67Gbps,这是继5G智能手机单用户体验速率突破2Gbps以来,华为与Sunrise共同努力提升5G体验的又一个里程碑。此次测试基于Sunrise商用网络,采用华为提供的5G商用网络设备,完全符合3GPP标准规范。

而杨超斌在媒体圆桌中也对外介绍了近半年来瑞士5G网络的进展:虽然瑞士有严格的功率限制,但是华为和Sunrise客户还是通过产品组合和创新,包括超级刀片站(Super BladeSite)、Massive MIMO和以及杆站(Book RRU)等产品在不同场景的部署,实现了在瑞士全国300多个城镇的5G网络覆盖。华为Massive MIMO产品利用Sunrise 100M的C-band频谱,使其5G单用户速率高达2Gbps,容量达到4G的20-30倍,在光纤无法入户的农场,也用5G实现了郊区的覆盖“。

据介绍,Sunrise已将5G技术应用到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手机游戏、直播、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例如,5G支持实时高清数据传输,因此牧民能够通过高清摄像头等技术直接监控奶牛产犊的过程,这样一来,牧民无需亲自到牛棚检查就能时刻掌握奶牛的情况。

此外,凭借Sunrise 5G网络的低时延,现在在智能手机上也能玩图形性能要求较高的云游戏。Sunrise 5G网络具有连接稳定、高宽带、低时延的特点,可实现零延迟的游戏体验,并可支持高达4K的分辨率。

据介绍,Sunrise 采用的华为 5G 端到端网络产品与终端,已经率先实现 5G 网络快速部署,5月份已覆盖瑞士境内超过 173 个城镇。截止到10月份,Sunrise的5G网络覆盖了超过262个城镇。其5G覆盖范围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包括苏黎世等大城市的部分地区都将实现5G覆盖。用户可在网络覆盖地图上搜索城市和地址,查看5G覆盖情况。Sunrise 计划在 2019 年底前实现 5G 网络在瑞士所有地区的覆盖。

相关资料:全球5G部署最新情况

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在其8月份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32个国家的56家运营商已经宣布在其现网中部署5G技术,其中39家运营商已经宣布推出3GPP标准的5G服务。同时,预计年内将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颁发5G相关的频谱。5G还是首个终端与网络同步成熟的移动通信时代,全球已发布了100款各种形态的5G终端设备。

亚太的5G部署走在了全球最前列,比如韩国是全球首个5G规模商用国家,从4月初5G放号至今,已发展了超过200万5G用户,但中国无疑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

9月初的第五届华为亚太创新日上,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彭红华介绍说,这样的故事在4G时代已经发生,中国4G总基站数437万、用户数12亿;今年6月份5G牌照正式发放后,三大运营商在全国30个省份、50多个城市启动了5G网络的部署和测试,中国5G建设规模已锁定世界第一。截至今年7月,三大运营商已建成5G基站3.8万个,根据规划到年底将建成13万个。

彭红华在采访中介绍说,从2009年4G刚刚开始投入商用时,华为就着手进行5G的研究,以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强式投入推动5G端到端系统商用化,至今累计投入了40亿美元。2012年,华为开发出技术测试原型机;2017年,开发出系统测试原型机;2018年以来推出一系列5G商用产品,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天罡以及基于7nm工艺、创下多个世界第一的5G基带芯片巴龙5000。

“看得到的是产品,看不到的是冰山下的技术,我们在芯片、材料、算法、天线、散热等多个领域的5G关键技术创新,奠定了5G极简网络、极致体验的基础。”他说。此外,华为从5G早期开始就全程参与了标准的制定。目前为止,该公司共计向3GPP贡献了超过2.1万族5G NR提案,占比超过20%。

后记

对消费者来说,5G刚刚可以触摸到但远不像4G一样深入生活方方面面。但对于ICT产业来说,5G商用元年已经到来,移动宽带产业、商业、网络的发展探索势在必行,希望早日带给用户美好的5G体验。
行业资讯
2019-10-16 11:14:00
对于绝大部分开发者来说,“闪电网络”这个名词应该不会陌生。

虽然比特币的 区块链 机制自身就提供了很好的可信保障,但交易性能没有跟上:全网每秒7笔的交易速度最为人诟病,不仅速度远低于传统的金融交易系统,同时,等待的6个块的可信确认导致约1个小时的最终确认时间。

而“闪电网络”的主要的主要思路十分简单——将大量交易放到比特币区块链之外进行。 该设计最早是2015年2月在论文《The Bitcoin Lightning Network: Scalable Off-Chain Instant Payments》中提出。

今天的文章,主要从 技术理解 、 落地实现 、 对比特币的影响 、 CKB上实现闪电网络的优势 四方面来阐述一下,对于闪电网络的一些理解。


技术理解

从技术上来讲,闪电网络是解决比特币的可扩展性、小额支付的一种状态通道方案, 这里着重介绍下以下几点:

1、闪电网络采用的是离线交易的方案。
也就是说,闪电网络上的交易都是比特币的交易,而网络本身只是解决了交易的“沟通“,且交易的资金实际上仍然在比特币网络并没有转移到二层网络。

对比Plasma方案,在Plasma中交易实际上发生在Plasma网络中,且交易处理的是Plasma的数据,用户的资金更像是从一层网络“转移”到二层网络中,而用户的“退出”操作是保证用户在二层网络的资产转移回一层网络。

2、闪电网络采用一层网络的机制来保证二层网络的安全。
闪电网络的交易是“未确认”的比特币网络交易,主要采用比特币中SIGHASH NOINPUT(当前使用的隔离见证)、nLockTime、HTLC等机制,以及ascribing blame、Breach Remedy Transaction等技巧,来保证“未确认”的交易一定是可以被安全确认而违反规则是会受到惩罚的,所以这里依赖的是一层网络的一些机制来实现二层网络的安全。

对比Plasma,Plasma依赖于用户可以安全退出来保证用户资产的安全,采用的更多是密码学的证明以及挑战机制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3、交易即时性。
对比Plasma由于处理的交易是二层网络的数据,这里无法在交易完成之时就能确定交易必然会被一层网络处理,而闪电网络上的交易是“未确认”的比特币的交易,用户可以“随时”选择将交易发送到网络上,所以可以保证即时性。



落地与实现
从现状来讲,闪电网络还处在非常早期,在2018年的发展也非常不错,无论在 节点数 、 通道数量 、 资金容量 方面都在持续的增长。

比特币实际上仍然还属于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而闪电网络就更属于小众了,相对于比特币的体量,闪电网络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3年多以前翻译过一篇文章,主要是讲闪电网络存在的问题,现在来看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这里在谈谈其中涉及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小额交易是不是伪需求?
现实中比特币的大部分用户是把比特币当成投资品的。比特币解决的是法币不能保值的痛点,以及跨境支付、匿名支付等等问题,而这些跟小额支付关联并不大。

2、如果是小额支付,对于普通用户为什么不使用普通法币呢?

在法币和加密数字货币能并存的情况下,对于普通用户和商家来讲使用法币在多数情况下是更有优势的。而且小额交易实际上非常依赖于商家的应用,但是在商家普及这点上其实非常困难。

而且能接受闪电网络的用户或者商家,也必然是先接受了比特币的,这点在法律合规、税收等等各个方面仍然有很大阻力。但是伴随更多的小额支付的Dapp应用的诞生,以及更多人接纳比特币,或许会诞生出很多新的场景,情况会慢慢改观。

比特币本身波动带来的问题。如果闪电网络被用于日常交易,那比特币的大幅度波动对商家并不利,不便于商家定价。

3、闪电网络的中心化问题
当前主要被人诟病的问题是闪电网络存在一定的中心化趋势,看过一个统计LNBIG.com的节点“持有”超过64%的全网资金。个人觉得,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且反倒我认为在二层网络存在一定的中心化是一种比较好的现象,因为去中心化与性能和成本几乎是对立的。

并且相对于现有的金融系统,闪电网络仍然有安全性、匿名性等特点。并且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可以选择建立私有的局部的网络,为其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的,中心也是存在被取代的可能的。所以这种中心化相对而言是危害较小的。



对比特币有什么影响?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介绍闪电网络对于比特币的影响,大意是由于闪电网络的存在,会导致比特币上的多数交易都转移到闪电网络,使比特币上的交易手续费大量减少,矿工收益下降,算力下降,最终会影响比特币的安全性。

但是如果仔细思考, 闪电网络中的交易都是小额交易,而比特币上的交易是相对的大额交易,那闪电网络其实更多是对现有比特币网络的一种补充; 而且闪电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比特币的应用场景,而扩大比特币的使用规模和交易规模,从而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当然以上都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当前真正的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比特币产量减半到一定程度后,矿工手续费更多依赖交易收入,而如果到时交易手续费依然不足以支撑矿工收入,可能会对网络安全性构成比较大的威胁。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行业资讯
2019-10-15 21:11:00
Sunrise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华为打造了欧洲领先的5G网络。通过成立欧洲首家5G联合创新中心,两家公司共同致力于为私营部门和企业界研发5G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将助力瑞士打造5G生态,Sunrise和华为将在Sunrise总部所在地奥普菲孔启用已发布或即将商用的5G应用场景。

Sunrise携手华为成立欧洲首家5G联合创新中心

Sunrise CEO Olaf Swantee表示:“我们是一家领先的5G服务提供商,随着欧洲首家5G联合创新中心的揭幕,我们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今天所展示的成果,显示出了5G在私营部门和企业界的巨大应用潜力。我感到尤为骄傲的是,我们是全球首家发布基于5G的4K分辨率云游戏业务的运营商。”

华为还在联合创新中心内设立了配备先进技术的OpenLab。在OpenLab中,5G应用开发人员能够利用端到端5G现网,先在真实场景下对应用或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再将其投入商业运营。为辅助测试,华为还将提供IoT传感器和终端设备等部件。

华为运营商BG总裁、常务董事丁耘表示:“5G业务的成功需要健康繁荣的商业环境。建立联合创新中心的目的是创新、体验和孵化5G服务。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联合创新中心孵化出的任何成果,都能为全球供应商提供指引”。

华为瑞士CEO王海涛满怀热情地表示:“该中心对华为和瑞士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该中心的目的是向企业客户和消费者展示真实的5G使用场景,并支持第三方公司开发和测试5G应用,从而促进瑞士5G生态的发展。通过这家联合创新中心,我们能够驱动5G创新,促进这项面向未来十年的核心技术不断发展。”

Sunrise 5G应用-智慧农业:利用环保型技术提高产量

在位于图尔高州的农业研究能力中心Agroscope,研究人员正利用新的5G网络来测试最新技术,以帮助牧民改善奶牛的产奶量并对其摄食行为进行跟踪,从而确保牲畜保持在最佳健康状态以实现最高产量。

除此之外,5G还支持实时高清数据传输,因此牧民能够通过高清摄像头等技术直接监控奶牛产犊的过程,这样一来,牧民无需亲自到牛棚检查就能时刻掌握奶牛的情况。在奶牛项圈上安装传感器就能记录奶牛的反刍节奏,从而根据奶牛的行为变化监测发情期。这种监测非常重要,因为高产奶牛十分敏感,且常常难以受孕。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它们的最佳授精时间。这种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正在进行实际测试。5G带来的新传输方式使这类传感器将来能够投入使用,而传感器的安装也较为简便。安装传感器之后,牧民就能直接在智能手机上查看传感器记录的数据。该技术在提高畜牧业效率和针对性养殖方面十分具有潜力。

田间无人机上的数据可通过5G天线直接传送到云端进行处理,牧民可以实时跟踪处理结果。例如,无人机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的氮含量,基于这一数据,农民可以通过更精确、节约资源的方式施肥。凭借这项新技术,农民能够始终了解合适的土地施肥量,以及哪些区域需要施肥。

自动机器人即将投入实际使用。例如,来自伊韦尔东的Ecorobotix公司开发出了非常完善的原型机,并计划将其投入市场。未来,凭借5G高速传输技术,田间图像能够即刻传送到云端。农民可以收集这并处理些图像以进行分析。

Sunrise 5G应用-智能制造:5G是使能工业数字化的关键因素

跨国工业公司GF机械加工解决方案专注于高精度制造技术。5G可用来支持该领域创新解决方案的落地,以优化机械和生产流程。

GF机械加工解决方案公司位于瑞士比尔的工厂已部署Sunrise的5G网络,为未来工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G使实现无间断生产所需的应用成为可能。整个工厂车间已实现5G网关全覆盖。如今,机器可摆放在工厂内任意位置。车间内下载速度和传输速率超过1.1 Gbit/s,比网关安装前所记录的速率快十倍。这意味着,GF机械加工解决方案公司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工厂机器与其云服务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安全连接,同时还能享受超低时延带来的便利。

5G网络使准实时预测性维护成为可能。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能够预测或识别机器何时需要维护和干预。这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意外停机状况,从而延长机器的正常运行时间并降低成本。

Sunrise 5G应用-5G游戏云:下一代手机游戏

Sunrise将率先在全球推出下一代智能手机游戏:用户有史以来第一次可在支持5G网络的手机上享受4K游戏体验。今年11月,Sunrise将与平台合作伙伴Gamestream共同推出Sunrise 5G游戏云应用。

凭借Sunrise 5G网络的低时延,现在在智能手机上也能玩图形性能要求较高的云游戏。Sunrise 5G网络具有连接稳定、高宽带、低时延的特点,可实现零延迟的游戏体验,并可支持高达4K的分辨率(通过HTC Hub或个人电脑)。

Sunrise游戏云应用包含50款高端主机游戏,其中不乏《古墓丽影:崛起》、《尘埃拉力赛2.0》(4K)以及《网球世界巡回赛》2019年罗兰·加洛斯版等流行游戏,移动端费用为每月9.9瑞士法郎。该应用将与11月上线,Sunrise的5G用户可在安卓Play商店下载,其他多屏设备可登陆www.sunrise.ch下载。

Sunrise的5G用户现在就可以前往www.sunrise.ch/en/gaming提前注册。所有注册用户都将免费获得一个智能手机游戏手柄。

Sunrise 5G应用-5G使直播更具创意

位于巴塞尔的圣雅各布公园球场和位于拉克斯的魏瑟竞技场也正从这一革命性的技术中受益。

去年夏季,圣雅各布公园球场宣布已完成5G智能化。新的局域网和Wi-Fi基础设施可使场内网络速度高达10 Gbit/s。这些网络基础设施与超高清摄像头、监视器、传感器等设备相连。Sunrise的5G网络与圣雅各布公园球场场内的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了智能球场体验,可支持即时回放、球场虚拟参观和多视角播放等功能。而一款支持为巴塞尔足球俱乐部主场比赛投票的新应用将增强球场与球迷的互动。

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5G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机遇,并为游客的数字之旅创造附加值。2019年11月,Sunrise将在拉克斯的克朗普索吉安山(海拔2,252米)启用全球首个针对滑雪胜地的标准化5G网络,为整个滑雪胜地提供超高速宽带移动互联网连接、4K品质的360°流畅实时直播、增强现实项目(如山地自行车之旅)以及无人机4K滑雪活动直播等各类特色服务。

率先启用5G

目前为止,Sunrise的5G网络覆盖了超过262个城镇(仅包括5G覆盖率至少为80%的地区)。其5G覆盖范围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包括苏黎世等大城市的部分地区都将实现5G覆盖。用户可在网络覆盖地图上搜索城市和地址,查看5G覆盖情况。
行业资讯
2019-10-15 18:26:00
近日,慧徕店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宴会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由杉欣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杉昊主办。继“2019第二届中国银联云闪付合作伙伴大会”慧徕店与中国银联联合重磅推出“银联零售云”后,上海杉昊持续创新,集合供应链赋能,渠道展业赋能,供应链金融赋能,店铺智能化赋能,从商品,渠道,金融,流量等多维度提供全面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2019年中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已超过1.2亿户,而个体工商户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已超过8150万户。随着移动支付逐渐普及,商户对于支付服务已基本满足,而对B端的收银及数字化工具使用需求正在迅速提升,也因此衍生了小微ERP软件、会员营销、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及金融生态服务等需求。迎合市场需求,慧徕店智慧零售应运而生。
杉欣集团CEO林坚先生开启慧徕店新品震撼首发仪式,“目前巨头齐聚,零售升级市场迎来爆发期”,他说道,“慧徕店产品针对中小商铺,通过多种方式打通线上线下,从‘开源’、‘节流’、‘增效’三个方面层层打入商户核心痛点,‘慧徕店将通过多维度的服务模式创新,让商铺快速、低成本地向新零售转型。”
杉欣集团CEO林坚先生发布慧徕店品牌
“开源、节流、增效”三个层面
慧徕店系列产品给商户和服务商带来了多重落地解决方案,包括:(1)羽量级零售桌面解决方案:独创的“云码枪+公众号+零售SAAS系统”实现了“All in one”的概念,改造传统收银台,轻量级低成本轻松满足更全面的收银需求;(2)支付解决方案:聚合支付系统和人脸识别支付系统,轻松应对多场景支付模式,让支付变得简单;(3)移动店铺运营工具:商户中心提供了高效管理店铺运营的法宝,图表化经营数据对账清晰,多维度店铺运营 数据分析 ,把店铺装进口袋;(4)代理服务商管理系统:代理服务商可以通过展业平台实时查看进件、收益,方便快捷管理无忧。
定的产品服务体系离不开强劲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慧徕店联合创始人杨智勇先生作为公司的产品技术负责人,向大家分享云码枪产品设计背后的故事和产品解析,细化的剖析了慧徕店旗下产品的优势所在,“首创的‘超脑’ 云服务 中心体系,通过强大的数据平台和海量资源,持续为商铺创造价值,打通线上线下店铺数据,建立起完整的商铺新零售生态体系。”
慧徕店联合创始人杨智勇先生
中通商业副总裁孟奇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中通商业与慧徕店在联合展业合作中利用优势互补,打造合力共赢的真实案例。通过云码枪,中通商业旗下4000家商铺简化了商铺收银管理工作,节省了人员培训成本,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并帮助商铺扩大了经营范围,商铺每月净收入直接提升3000-4000元。同时慧徕店借助中通商业成熟的快递末端网络实现了商户拓展和业务分销。
中通商业副总裁孟奇先生
VVO全球购创始人谢朝云先生表示基于彼此在新零售方面的共同理念,此次合作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更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及 大数据 等领先技术做驱动,提供全渠道、全品类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全国范围内新零售的标杆和样本。
VVO全球购创始人谢朝云先生
中商惠民副总裁刘长春先生宣布将在商户供应链与慧俫店达成深度合作,以客户为中心,成就万千商户,成就自己。
中商惠民副总裁刘长春先生
微米信息科技创始人庄晏先生将为商户经营贷款、商铺整合营销,引流到店赋能,帮助店铺快速转型。
微米信息科技创始人庄晏先生
此次慧徕店产品发布会,上海杉昊与VVO全球购、中商惠民、微米信息科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三大合作伙伴将通过保税仓境外优质商品供应链、完善的商户供应链体系、供应链金融、网红店引流等方式为慧徕店进行全面赋能。VVO全球购创始人谢朝云表示,“我们双方应通过优势叠加的方式产生业务质的飞跃,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同时,结合大数据应用能力,重塑零售价值,共创新零售未来”。
上海杉昊与VVO全球购达成战略合作
上海杉昊与微米信息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上海杉昊与中商惠民达成战略合作
上海慧徕店发布会圆满落幕,慧徕店作为新零售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不断创新打通市场,实现零售业的运营革命和升级。
慧徕店,让天下没有难开的店!
行业资讯
2019-10-15 18:21:00
在2019年, 数据分析 是企业发展需求最大的、最热门的的工作之一。数据分析需要的技术领域包括Python、C ++和Java等编程语言,机器学习和AI经验、定量分析能力、 数据挖掘 以及SQL / NoSQL数据库和算法开发等技能。

然而这些只是买进大数据分析职业门槛所需的必备技能,想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您还需要出去专业技能以外的技能。

以下是帮助您增强自身大数据分析领域影响力、提高自身职业高度的六项必备技能。

1、了解自己的公司

您了解公司的产品线、收入来源、财务和销售报告以及战略目标吗?如果您想在IT、数据科学和最终用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那么掌握业务的动向、了解公司运转的因素和在技术上执行同样重要。

2. 熟悉业务流程工程

分析、机器学习、物联网、机器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大技术正在颠覆企业。这些技术会中断,因为它们影响了已建立的业务流程,必须重新设计,这意味着必须对用户进行重新培训。

IT部门甚至终端业务部门常常将新技术插入到业务流程中,而没有评估现有流程和工作人员将受到什么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项目失败,如果在新业务流程确立之前将其适当地插入并在新业务流程中进行测试,则该项目可能会成功。您需要能够与技术人员和最终用户一起工作,从而使添加到业务流程中的技术能够改进流程,并使工作变得更容易。

3. 合作很重要

大数据技术的插入和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取决于熟悉业务流程的最终用户与提供新技术的技术人员之间的健康合作。

您必须做一个无私的合作者,尽一切努力使项目取得成功。 您还必须能够激发他人的合作意向,以便团队可以创建出色的业务流程,以利用一些更高端的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项目跟进

获取大数据项目经验的最佳途径之一是跟进已经实施的大数据项目,这使您能够看到项目中哪些地方进展良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您可以在未来的项目中应用这个方法。

另外,项目实施后跟进的情况可以告知客户,透露出您关心着他们的系统和工作环境,这可以为您的下一个项目中更好地与客户合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 坚持数据分析和治理合规合法

成功完成大数据项目不能绕开的一步就是在项目期限和范围内保证合法合规、治理的一致性和QA检查。

6. 保证数据质量

大数据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数据质量差。大多数IT和业务用户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也知道清理数据是一项冗长乏味的工作尤其是当有些数据清理需要手动完成的时候,这会妨碍其他项目的正常进行。

如果数据清理步骤没有彻底地完成,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失败的商业决策可能是因为它所基于的数据本身就是失败的。成功的商业决策和大数据项目必须依托正确的、高质量的数据,所以在运行大数据项目的时候必须时时刻刻保证数据的质量,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行业资讯
2019-10-15 18:01:00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是连接西北与华北的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也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这里,沙为河骨、河为沙魂,沙与河相映生辉,构成人与自然亘古千年和谐共融的绝美图景。这里是宁夏中卫市,当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与“云计算 ”产业发展趋势在这座大漠之城交汇,变革与创新就在这里碰撞、融合。
10月16日,以“绿色、创新、自主、共享”为主题的2019云天大会将在中卫市如约而至,与会各方将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应用、融媒体等多个重点领域开展分项活动。
大幕将启,聚光灯下。届时,全球云计算发展将进入“中卫时间”。过去的戈壁荒漠,正在加速变成创新发展的热土。
“点沙成金”的发展密码
“距离西部云基地5公里之外,就是万年前人类祖先刻石留下的大麦地岩画。如今,与这个“古代数据库”一脉相承的现代数据中心,正从这里向世界提供海量存储和巨型运算,这为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卫方案’。”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李彬介绍。
中卫市紧邻腾格里沙漠,为了发展,多年来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依能依重行业产能过剩和生态环境压力倒逼着中卫市产业转型升级。如何不等不靠,跨越传统的“胡焕庸线”,探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子?2013年,云计算产业让中卫市看到了机遇,并搭上了信息产业的高速列车。同年,中卫与北京中关村“牵手”,以前店后厂方式建立西部云基地;2014年4月2日,国内唯一采用全自然风制冷技术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开工建设;2016年,中卫领先采用混合所有制发展云计算产业……一幅描绘黄沙戈壁上崛起云计算新城的图纸,正在成型。
中卫云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朋友圈”可谓往来无白丁。2017年,随着云计算龙头企业美国亚马逊AWS公司落子中卫,美团、奇虎360、浪潮、宏芯、中国大脑、炫我科技等服务器制造企业、云计算应用企业纷纷落户中卫。目前,在中卫市落户的云计算企业已达140家,形成“一雁领头、众雁齐飞”的集群发展新格局。
为何选择落户中卫?宁夏西部云基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建波一语道破:中卫地处中国陆地几何中心,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网络覆盖全国最优路径选择点。
此外,中卫市还亮出了自己其他的优势:清洁能源比重高,气温常年平均为8.8℃,对于耗能巨大的云计算产业来说,有着突出节能优势;采用全自然风冷、专用高性能服务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PUE(能效)值降到了1.1,较常规数据中心节能可达50%以上;综合建设成本较北上广低30%、综合运营成本低45%;国家发改委产业目录明确适合发展“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类产业区域,中卫位列其中。
近年来,中卫不断完善通信、电力、道路、供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实施园区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大型数据中心建设,连续3次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评为“全国最适宜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的城市之一”。
产业机遇和政策机遇并至,当地干部群众以“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韧劲,给了这个“起步晚、家底薄”的西部沙漠小城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的版图上,这个有着“塞上明珠”之称的小城,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在“赶考”的路上换道超车,探索出一条云计算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2019年上半年,中卫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1.8%,对GDP贡献率达到14.4%。
“大云西移”的中卫方案
云随电走,电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就是云计算企业集聚的地方,大云西移是必然趋势。中卫市顺应趋势、抢抓机遇,利用充沛的电力与网络资源,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确立为培育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一号工程”,规划建设了西部云基地,吸引行业巨头企业入驻,并创新了信息产业“前店后厂”的区域发展模式。
城市重塑产业,产业激活城市。
中冶美利纸业公司是中卫市唯一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因行业产能过剩、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压力曾一度陷入困境,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传统企业如何寻找转型方向?2016年,中卫市转变资源观念,通过采用混合所有制发展云计算产业,将美利纸业这个面临破产的传统造纸企业,成功转型发展成“电子纸”云计算企业。
这并不是云计算在当地应用的个例。“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曾是宁夏中卫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一座常年被风沙侵袭的沙漠之城,却做到了“以克论净”的深度清洁,其经验与模式向全国推广。“唯有信息化才能做到环卫管理精细化。”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李彬介绍,中卫市自2016年开始运行智慧环卫云管理系统,它融合GI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相关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考勤、查岗监督、一键求助等9项功能。
目前,中卫市以“1+1+3+N”为总体框架建设智慧中卫,以信息服务智慧化基础,打造“爱中卫”APP,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三大智慧应用体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开放迭代的N个智慧应用系统。通过实施电力共享中心、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联盟、长途传输网络、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工程,降低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成本,精心办好云天大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助力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云”,真正从一个生涩的概念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对这里的定义和认知。目前,中卫市计划在党建、政务、城管等领域,开展智慧城市应用,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在数据互联互通基础上,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在农业、物流、旅游、先进制造、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领域,夯实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 能力,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在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引领下,中卫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喷薄而出,计算运用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和内涵,推动着其软实力的提升。
从戈壁荒滩到一座云计算新城崛起,经过6年的探索,中卫市大胆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云西移”发展路子,由传统的“输煤”“输电”为主向“输信息”为主转变,为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卫方案”。
“奋楫争先”的崭新姿态
2018年7月,中卫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云聚中卫 引领未来”云天大会,来自业界的大咖们在中卫云集论道。会上推介发布了云计算产业的中卫标准和中卫公式,签约西部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等7个项目,协议金额50亿元,中国天翼云宁夏节点和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研究所等4个机构在中卫设立,为中卫云计算产业发展在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和人才引进、投融资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自此,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开始进军云计算市场的“蓝海”,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目前,西部云基地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20万台,中卫市“变黄沙戈壁为创新发展新热土”的典型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在全国人大宁夏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用转变观念换脑筋、腾笼换鸟、脱胎换骨、鸟枪换炮四个“换”来回答,详尽介绍了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他表示,要通过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
对于加快建设云天中卫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局局长冯旭有着清晰的规划:到2020年,中卫市将统筹建设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共享平台等设施,以及基础数据库、部门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实现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到2023年,构建面向市民、服务民生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惠民应用体系,云天中卫初步建成;到2025年,推动以云计算、军民融合、物联网等为主体的智慧产业发展,云天产业初具规模。
未来,中卫市将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覆盖城乡居民的民生服务应用及数字化的社会治理综合应用,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信息长效保护机制,催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基本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产业集聚化、信息安全长效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场新时代的创新变革,曙光在前,愿景可期。
行业资讯
2019-10-15 17:53:00
分析应用已经存在有几十年了,它的起源要追溯到 1960s 年代,那时的决策支持系统是运行在当年还算先进的 IBM 360 大型机上。
在 1970s 年代,当电子表格的假设功能为商业用户提供了针对数据的新的洞察之后,分析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79 年, Relational Software 公司发布了第一款商业化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底层的 SQL 驱动关系型数据库将商务智能市场的进步推进到了 1980s 年代和 1990s 年代。到了 1996 年, Sybase 公司推出了行业中首款列式数据库,比起行式数据库来说确立了更高水准的运行性能。而本世纪的头十年当中,我们再次看到总体分析应用市场呈现出坚固和稳步的发展。
然而,在分析应用工具部署上半个世纪的发展与企业内部即将发生的分析应用爆炸式的发展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就像我一样,如果你相信最新的市场研究结果的话)。正像你可能会猜想到的那样,在这种发展的背后是大数据驱使的缘故。
根据 IDC 的预测,今年商务分析应用在全球市场上的收入将接近 340 亿美元。到 2016 年,市场研究公司预测,这项软件市场的年销售额将达到 500 亿美元。 IDC 商务分析应用解决方案副总裁 Dan Vesset 先生在一份新闻稿中对 2016 年的前景做出了他的预测,他表示“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大数据的推动下,以及在技术和最佳实践方面近 30 多年的革命性变革,商务分析软件的市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进入到了主流技术市场的行列当中。”
的确如此,据 Gartner 公司预测,从现在起到 2016 年之间,企业花费在商务分析应用上的费用将达到 2320 亿美元。这个数字比起微软公司同期从 Office 的销售中所获得的收入要高出数十亿美元,要知道微软控制着办公软件市场的 94% 的份额。
我之所以拿出苹果和橘子这个比较的例子,是想说明分析应用如今发展的是多么的广泛。基本上来说,每个知识工人都在使用微软公司的 Office 软件,但是根据 BI Scorecard ,只有 25% 的商务员工能够获取到分析应用工具。假如说 IDC 和 Gartner 公司的增长预测是准确的话,那么 25% 使用分析应用工具的员工一定会有所增加。也许有一天,分析应用工具的使用普及程度将超过当今人们对 Office 的使用。
由于大数据的来源 — 从社交网络到运营的方方面面 — 将涉及到企业内部更多的人员,因此更多的员工需要有分析应用功能来从数据中获取到相应的价值。无须赘言,不是每一名新的分析应用用户都要开发模型或书写算法,就如同不是每一个办公软件的用户都要生成 PowerPoint 幻灯片一样(谢天谢地!)。但是,他们将会生成很多的查询,比起以往将会制定出更加具有洞察力和基于数据的客观决策。 这不仅仅是关于市场发展的预测问题,实际上这对于各地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目前,我们正处在分析应用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它将推动各种类型的企业比以往变得愈加的高效、有竞争力和赢得更大的利润。
行业资讯
2013-07-31 21:56:00
昨天,微软CEO高级顾问Craig Mundie在人满为患的北航学术交流厅发表“科技改变未来”主题演讲,分享了微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Mundie的演讲大致谈了三个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人机互动。微软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各种互动、设备、社交网络和传感器正在生成海量的数据。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可以更好处理这些数据,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Xbox的Kinect 3D体感摄像机是近期微软最引以为豪的科技之一,微软也希望可以继续通过用户界面的创新,让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手势和触摸与计算系统互动。
Mundie也演示了一下之前非常受欢迎的英语转汉语实时拟原声翻译。学过计算理论的人应该知道“自然语言问题“(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是一个AI-Complete的问题,也就是说让计算机完全理解人类语言等同于创造出一个和人类一样聪明或者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微软研究院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是比较不惜短期利益的。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有一位北航的同学说他对于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些迷茫,想问微软的Mundie怎么看。通过分享一些自己的个人经验,Mundie给出的答复还是不错的。但是作为一家公司,微软在普及了PC电脑之后似乎有些失去了最初的使命感和方向。这次演讲的主题虽然是“科技未来”,但是微软并没有描述出一个很清晰的憧憬,而只是泛泛讲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大数据”等话题。对于未来,微软自己或许也是一样的迷茫。
行业资讯
2013-07-31 21:53:00
Ovuline是一个通过基于 数据分析 的孕期追踪器。它之前得到了Lightbank、Launch Capital和其它公司共140万美元的投资。今天,他们升级了他们的智能孕期产品,使排卵期的预测更加准确,并整合了Fitbit和Withings这样的自助量化设备以提供实时反馈。
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aris Wallace之前在哈佛商学院上学的时候创立了Good Start Genetics。这个在波士顿的公司刚刚宣布他们获得2千8百万的投资。在4年发展公司的过程中,Wallace接触到了大量有关生育的东西,让他有能力解决这个被他认为是美国最不被讨论的公共健康问题。光在美国,男女加起来就有730万人有不孕问题的困扰,通常他们都只能默默承受。
Ovuline的目标是让女性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提高受孕的几率,如基础体温制图法。
现在大多数的服务或移动应用利用非常基本的工具来监测、追踪女性的受孕能力,但这些要么是用算法来进行基于女性生理周期的估算,要么是提供电子表格让女性手动输入如基础体温等数据。但是Ovuline更进了一步。
它不但允许与女性受孕相关的各种数据的手动输入,如基础体温、子宫颈液分析、排卵测试结果、生理症状、情绪状况,以及睡眠、体重、营养摄入和日常活动等因素,它还支持像FitBit这样的自助量化设备。它可以自动收集数据,如睡眠周期等。
从2012年六月份推出以来,用户数已经增长到5万人,与服务相关的数据量已经达到250万份之多。这些数据对Ovuline的正确预测是至关重要的。它利用了机器学习方法和大量数据,建立了专门的算法来更精确地预测女性的排卵期——最佳的怀孕时间。
既然掌握了数据,Ovuline就能在女性输入数据并提交的时候进行实时预测。这意味着,这项服务(网页上或移动端)可以立刻告诉终端用户今天所处的状态,以及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方法到底管不管用。Wallace说,公司已经收到上千封用户的感谢邮件,她们在使用这项服务后都成功怀孕了。有时候一天可以收到10到15封邮件。事实上,公司最成功的案例并不是来自用户,反而是来自公司内部:公司首席技术官和机器学习专家Alex Baron。
“绝大多数家庭开始于——你懂得,OOXX——但这小子居然开始建立算法来预测自己妻子的排卵期。”Wallace笑着说。(他们的孩子Michael现在4个月大了。)
一个与成功受孕率相关的有趣数据是,怀孕的用户平均在成为Ovuline会员60天内受孕。Wallace说,全国平均速度是4到6个月,我们是平均速度的3倍。
很快,Ovuline将为那些刚刚怀孕的会员提供服务。今年晚些时候,他们将开发一个怀孕期追踪应用,同样也会整合自助量化设备来监测各种关键的健康指数,如日常活动水平和血压,以帮助女性度过一段健康的怀孕期。另外,这个应用和前面提到的孕期追踪器未来将支持更多的设备。
行业资讯
2013-07-31 21:50:00
你的公司尚未迈入云端企业的行列?你知道如何运用那些不离身的个人移动设备,发挥云端数据取用便利性与效率?如何放心取用云端科技和衍生公共云服务?远传电 信副总经理李明宪在“决胜运端论坛中”的一段分析。自从云端运算这个名词频频在媒体曝光和讨论以来,我们常会听到以公共事业服务的概念,来模拟云端的特 性。例如,水电表是现成的,除了按月的基本费,其他费用端看你用多少、就收多钱。
李明宪表示,云端服务的资通讯与网络设备,还有应用软件,也是由服务商兴建好、等着顾客上门承租;只要你决定租用,就能立即开通上线。以往那种从招标到上线动辄要一年半载才能看到的信息力,再也不是当代企业运用资通讯设施的唯一选项了。
他 进一步以水资源的演进做譬喻,清楚说明云端带来的转变。现在民众用水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源源不绝,既不需要到河边汲水,也很少储存在水缸。换句话说,”在 云端时代,数据中心就是拦水坝,大多数人可透过各种科技工具,直接取用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而没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在这种条件下,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云端服务的关键技术。李明宪指出:”不过,企业并不需要关心那些背后复杂的运作原理,而是要花心思观察取用云端数据的科技装置。而当下最能发挥云端数据取用便利性与效率的工具,莫过于那些不离身的个人移动设备。”
移动增长快速 催生企业云端部署
有 几个市场研究数据可一探个人移动设备的成长动能。根据易利信公布的移动市场报告,2010~2015年间智能型手机的复合年增长率达34%,将从 1,443百万支快速增加到2029百万支;移动用户的成长率也持续攀升,但同时间固网用户数不增反减,降幅虽缓慢但已成定局。另一个数据比较 2010~2016年间,移动语音话务量的成长趋缓,而使用移动设备的数据数据量几乎年年倍数增长。
移动应用不只是用手机讲话、上网而已,而是真实应用在商业用途。例如,台湾的交通运输业是远传电信的主力客群之一,大约有15~20万张SIM卡不是插在手机,而是车机,执行定位派遣的通讯任务。
李明宪举例,到2012年第一季从远传门市售出的手机,超过七成都是智能型手机。当有连网功能的手机变成消费终端设备,消费者将会花更多时间在手持设备上网,也就更需要安全、便利透过各式移动应用程序取用数据的服务。事实上,越来越移动化的使用者趋势,正是催生云端应用的实现。这么一股锐不可挡的趋势,无论是服务提供商还是中小企业,都无法自绝于外。
对云端的拥抱渴求,也反映在市调报告。例如,Gartner 2012年的CIO 调查中,部署移动科技和云端服务是十大重点的第二和第三名,Forrester对CIO的最新调查(2012-2014),也有八个议题与云端科技相关。 反观台湾企业在资策会的研究调查中,虽然采用云端服务比例只有8%,不过一年后将采用的比例则拉升至34%,显示大部分企业对导入云端服务即使处于观望状 态,但渴望有移动。
而在云端服务持续演进的当下,最新的趋势莫过于”IT支持员工个人化(Consumerization of IT)”、”带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班(BYOD)”,这表示现代IT要服务对象已经从传统公司机房内的软硬件和网络设备,转移到个人的移动设备,这股趋势不容回避,详细的说明将在”BYOD带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班!“一文中深入探讨。
总成本下降 人力雇用持平
企业看待任何新科技的投资都要回归初衷,先检视自己遇到什么问题?要解决那些问题?李明宪直言,”厘清问题才能选择适当的工具、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企业考虑云端服务时,应当找出答案的重要议题。”
另一方面,他也要提醒企业留意一个常见的迷思,那就是导入云端会不会节省 IT人力成本?李明宪举市场调查数字表示,当企业导入云端服务后,42%的人认为对于IT人力的雇用没有影响,32%认为会增加,只有26%的人认为会因 为导入云端服务让IT人力降低。然而调查也显示,有57%受访者认为采用云端服务付出的整体拥有成本将比原来低,29%认为差不多,只有14%认为会提 高。
这个问题要看企业对投资效益怎么界定,不过比起降低IT人力成本,云端服务对于CIO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企业减少对实体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维护负担,而把时间精力花在规划对企业营运发展所需的IT规划。就这个角度来看,企业IT人力的变化将更朝向规划者的功能,而不是单纯的人力减少与否。
挑对服务商 电信商最值得信赖
有了认知,接着就要慎选服务供货商。云端服务发展至今,可以概分为管理式网络、管理式资通讯基础设施、管理式通讯、云端运算服务,以及云端通讯五大类。
Ovumu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49%的受访企业认为电信服务商是最值得 信赖的服务提供商,尤其在管理式网络、管理式通讯和云端通讯三类服务的认同度最高。Ovum特别指出,同题调查在前一年的结果,只有37%的企业认为电信 商是采纳云端服务值得信赖的供货商,但现今的调查已成长到49%。
李明宪指出,电信商确实有更多资源 优势来扮演这个角色。例如,远传电信就针对企业导入云端移动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码通One Phone”的整合方案。这种解方诉求两件事:一是协助客户以单一号码,整合桌机与移动,企业到任何远传有合作伙伴的国家或地区,都能一码畅通,通话上网 都OK。其次则是透过一码通,建构云端移动办公室与应用环境,企业员工只要一机在手,云端办公室如影随形,随时提供便利的信息支持。例如,上海电信此前与 多讯科技展开合作,通过WOS云田操作系统搭建了WOS云平台,所有应用,一键登入,完美的结合了工作、生活、娱乐。
一码通 实现云端办公室
整体而言,云端服务的应用规模还处于早期萌芽阶段,接下来才要迈入青春成长期,整个生态的成熟完整会比一般产业来得长。不过当云端讨论的热潮延烧几年后,认知不再是问题,如何应用云端科技和衍生公有云服务,让企业用户放心且轻松取得才是重要的课题。
李明宪表示,公有云也讲求行业know-how的特点,远传就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陆续打造八朵有智慧力的公有云服务,包含健康、运输、管理、绿能、学习、商务、储存、办公云等。
这些公有云结合多元的通讯基础网络 (3G/3.5G/WiFi/WiMax)、最高资安等级的云端机房、无线VPN/IPSec、VPN/SSL VPN,以及行业别所需的移动应用程序,而且支持各种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让该行业价值链体系中相关企业,不需要个别斥资建置就能快速享用云端服务的效 益。
行业资讯
2013-07-31 21:48:00